NO.352/ OCTOBER. 2020
回首頁

文化交流道職場的換位思考之道嚴守假日與工作的界線 我在菲律賓學到的那些事

面對不同國家的文化環境,都需要學習。Tracy Li從沒想過自己會踏上菲律賓的土地,從菲律賓顧問公司到跨國電商,在與同事、客戶的互動中,她逐漸摸索出面對在地職場文化應如何調適,「練習包容、練習融合、練習溝通,每天都是新的練習。」這是她在菲律賓學到的職場鐵則。
◎撰文/Tracy Li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海外任職,最大的挑戰就是適應當地文化、環境,菲律賓職場文化與台灣大不相同。

在8月的菲律賓,跟台灣一樣颱風、雨季頻繁,一出機場陣陣濕氣撲鼻,伴隨著擁擠人潮散發出的汗臭味。

跟著公司秘書搭著Uber到Makati city,一下Skyway就打破我對菲律賓的看法了。高樓林立,長長的車龍,路邊的上班族們西裝筆挺,星巴克、麥當勞、Lawson、711應有盡有,我以前把菲律賓想成什麼窮鄉僻壤了?

「Welcome to Makati! 這邊是菲律賓主要商業區。」秘書俐落地介紹著。以往公司客戶群體以菲律賓客戶為主,但隨著中國大陸與菲律賓的商貿發展愈來愈密切,為拓展華語市場才找了中文顧問。

菲律賓近年經濟發展十分快速,是許多台商南向首選,更有許多年輕人前往開創新事業。

當時加上我只有3位台灣人,40幾位菲律賓員工。過了2個月,變成2位台灣人。跑業務、做行銷、做客服、業餘財務什麼都包!偶爾還變法務自行製作法律文件。在努力拓展華人客戶業務的階段,人手又直接抽掉1位,所有的重擔都壓在留下的2位身上。華人客戶的衝勁與狼性對上隨性的菲律賓員工,客戶希望做的事情交待下去,以一般認知標準明明1天可完成的事,卻硬生生拖到2、3天;還必須接受菲律賓各機關政府說詞及反覆無常。經常在向客戶道歉時,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對方的怒氣,菜鳥時代的我,眼眶也不禁多了一層霧氣,廉價的自尊心也常常碎得一塌糊塗。

直到自己簽下了第一個客戶─台灣知名雲端系統公司,以及第二個客戶─印尼知名冰淇淋公司。一個接著一個大、中、小型客戶,我才慢慢理解「換位思考」的重要性。也在跟法務部門與會計師們磨合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抓到彼此的步調,知道對方哪些是底線,知道我們可能會在意哪些小事,從敢怒不敢言,蛻變成常態和諧。出於不同的生長環境,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同,他們不了解我們與華人客戶思維,就像我們不了解為何他們能那麼隨性一樣。在菲律賓,我學到這幾堂課:

1.換位思考

「如果我是他們,我要來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開創新事業,什麼都不懂,所以才會想諮詢我們,我能提供他們什麼最好的建議呢?」「如果我都不想這樣做,為什麼要這樣推薦他們呢?若只剩這條路走,怎麼說會聽起來比較舒服?」

唯有將心比心,才是真正有溫度的生意。可能我實在太容易覺得對不起客戶了,前期經常多花時間偷偷做些白工,因此,也不小心有了一批死忠客戶。

2.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有時菲律賓員工變通性不夠高,不夠彈性且被動,他們只會告訴你什麼可以、什麼不行,很少會主動思考、並告訴你可以換條路走。所以要學習列出方案、統整可行角度。

於是我時常搜尋菲律賓SEC和BIR網站或各地方政府網頁,列出針對各產業的限制,和產業相對應的活動,列出客戶能走的路,並請菲律賓部門同仁打電話詢問是否可行。有時誤打誤撞還真的可以,連菲律賓同事都會很驚訝。

如果什麼都照著走,我們豈不是成了「高級翻譯」而非顧問了。這過程中,慢慢累積了Problem solving的能力。

3.假日就是假日

華人社會有時對「假日」的定義一知半解,假日談公事的大有人在。但在菲律賓,假日基本上不會有人回公事訊息。

菲律賓人可能每天上、下班各通勤2至4小時。大部分菲律賓人都住得離城市有些距離,但依他們薪資水平也租不起城市的房子(月租比台北還貴),於是每天通勤是日常,因此假日通常不理會公事。

以前華人客戶常在假日找我,不懂的時候我會私訊菲律賓員工,但從未在假日收到回覆過;後來才知道,我假日留工作訊息是件超級失禮的事情,尤其星期日是菲律賓人上教堂的家庭日。

後來,我會向客戶說:「不好意思,您的問題我不太確定,但法務/會計師目前不是上班時間,週一才能回覆您喔。」久而久之,客戶也不太會在假日詢問。

菲律賓人上班日與假日分明,尤其星期日是上教堂的家庭日,必須尊重不以公事打擾。

4.文化包容與接納

菲律賓是個宗教假期非常多,以及很多英雄日的國家。有假期代表案件一定會拖延,平常上班日已效率不足。但現在每當有這個念頭都會對自己說聲:「放下吧!」他們沒必要為了你改變自己的規範或民族性。但比較困擾的是,菲律賓的法規真的是反覆無常,有時候還沒有明文規定,而是口頭規定,或是一條法規各自表述。早、中、晚各打給不同政府機關的窗口,每個人對條款會有不同解釋,而且彼此推翻。

當遇到一些用自己國家標準要求看待菲律賓的客戶,「在國內這樣是可以的!」「在國內絕對不會發生這種事情!」要理解為什麼客戶會這樣強調,同時也要說明清楚,這裡是菲律賓,有時候無法用同個天平去衡量同件事情。

接觸了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大、中、小型企業,也有些初次創業就選定菲律賓的華人,從他們眼中我看到了明確動機、從他們話語中我聽見了憧憬與藍圖。

沒來菲律賓前,我以為自己了解很多,直到走出舒適圈、來到截然不同的國家,才發現以前的自己,眼光狹隘的可憐。於是一天天迎著那些衝擊,不知不覺中自己已被打碎、分解,接著重組成現在的自己。

練習包容、練習融合、練習溝通,在這裡的日子,還真的每天都是新的練習。無法量化到底成長了多少,但那些經驗已隨著時間累積、也隨著時間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