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NO.364 OCT.2021
跨電換圖 1

取代「真肉」力拓環保

翻轉肉食生態 「人造肉」一展市場可能性

◎撰文/陳玉鳳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Good Catch FB、Beyond Meat FB

無論從環保或健康角度來看,「減少吃肉」的正當性似乎愈來愈顯著。因此,近年許多研究單位及業者投入「人造肉」開發,如今隨著人造肉價格從原先天價逐步下降至普及銷售價位,相關產品能見度逐漸提升,預期市場將持續擴大。

何謂「人造肉」?根據製造方式的不同,目前大致可分為「細胞肉」和「植物肉」兩種。

「細胞肉」或稱「培植肉(cultured meat)」,指的是從禽畜身上取出幹細胞,在實驗室中,利用畜禽的細胞培育產品,因此不需屠宰動物;「植物肉」則主要自植物提取蛋白質原料,透過高溫、高壓流程,再加入食材「模擬」肉食口感,接近一般認知的素食食品,此種製作方式強調完全不會傷害任何動物。新創公司Beyond Meat便採此種方式生產「人造肉」,目前已於那斯達克上市。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Euromonitor估計,去(2020)年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達207億美元,預期2024年將進一步成長至232億美元。

誕生於實驗室  天價令人咋舌

大眾對人造肉的接受度,除取決於口感外,「價格」也是關鍵因素。

2013年,荷蘭新創公司Mosa Meat製造出價值33萬美元的牛肉餅,這是人造肉產品的初登場,此天價難以親近民眾或進行商業化,更遑論其口感與「真肉」簡直天差地別,因此當時被認為只是實驗室的成果展現。

但「細胞肉」為何如此之貴?主因在於培養皿中培養肉,需模擬動物體內環境,促進幹細胞分裂形成細胞組織,須以基本培養基為細胞提供足夠養分,包括葡萄糖、谷氨胺和其他氨基酸、維生素和無機鹽、生長因子及緩衝液等。

其中,生長因子是促進幹細胞正常分化的關鍵,但生長因子十分昂貴,約占人造肉總成本的55%~95%。人造肉新創公司較常使用的兩種生長因子FGF-2和TGF-β,每克售價分別為200萬美元和800萬美元。這也正是2013年全球第一個「人造肉」漢堡價格高達33萬美元的原因。

所幸,經不斷研究,目前已找到價格低廉的生長因子,以取代昂貴的生長因子來源—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Mosa Meat公司便以無FBS成分的培養基,將其成功商業化。另外,美國優質食品協會(The Good Food Institute,GFI)近期研究分析也指出,使用替代性培養基,人造肉的成本可以降低至現在的十分之一左右。

貿協2020%20Taiwan%20Optical%20_%20Eyewear_場景生動符合產品
「細胞肉」過去由昂貴的胎牛血清培養而成,希望能藉此取代牛隻養殖的肉食生態,進一步達到環境永續的目標。

人造肉價格下降  提高接受度

經不斷努力,時至今日,人造肉漢堡單價已降至11美元。另一知名人造肉新創公司Impossible Foods也在今年二月宣布人造漢堡肉美國零售價格調降20%至每磅11美元。

美國新創企業Beyond Meat的目標,則是2024年前旗下至少有一個品項的價格與真肉同價。美國銀行(BofA)的數據顯示,Beyond Meat的植物漢堡肉平均零售價格已降至每磅約9美元,低於該公司2019年掛牌上市時約12美元,而Beyond Meat的招牌漢堡肉要價5.99美元、四根香腸約9美元,雖然比牛肉售價高,但也並非特別昂貴。隨著每年大量研究支出,持續更新製程與配方,可望逐漸壓低成本,由此可見人造肉與真肉的價格正逐漸拉近中。

此外,以色列新創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也表示,已將生產人造雞肉生長週期縮短至兩週,此將大幅降低成本。該公司目前透過生物反應器已培養出每塊價格約7.5美元的雞胸肉,且隨著製造規模逐漸擴大,成本有機會進一步降低。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工廠的每日產量約是500公斤雞肉、豬肉和羊肉,並採取將動物細胞培養成可食用肉品的方式製造人造肉。

人造肉市場前景受到看好。新加坡也已在去年宣布,允許美國新創企業 Eat Just 出售實驗室培育的雞肉,並以「Good Meat」品牌,在新加坡小規模商業化推出產品。據悉,目前採用Eat Just人造雞肉漢堡售價為23美元,雖仍遠高於傳統雞肉漢堡價格,但已顯著低於2019年的每一雞塊成本50美元的價格,且Eat Just也表示,將於2022年實現人造雞肉價格與養殖肉價格持平、甚至低於養殖肉價格的目標。

專家預估,人造肉尤其是植物肉的零售價格將在兩、三年內降至與真肉同一水準。顧問公司AT Kearney認為,未來植物肉的上架價格可望比真肉便宜30%~40%,但若要達到此目標,人造肉產業可能須先經歷一番整併,才能進一步帶動對生產設備的投資。

混合肉  有效降低價格

為進一步透過降價拉高市場接受度,某些公司採取的策略是混合細胞肉和植物肉製成「混合型人造肉」,其價格較純粹的細胞肉便宜許多,如英國公司High Steaks目前已推出混合植物蛋白的五花肉與培根,五花肉成分中約50%為人造肉,而培根則有70%人造肉,其餘則為植物蛋白。

此外,全球知名速食業者肯德基也宣布攜手一家俄羅斯3D生物列印公司,推出「混合黃金雞塊」,其中20%是細胞雞肉、80%是植物肉。製作方法是先放上一層質地與肉類相似的植物蛋白,接著鋪上一層實驗室培養的「細胞雞肉」,再鋪上另一層植物蛋白,將這些混合物製成雞塊。

不只牛雞  魚肉也可人造

目前人造肉產業,多聚焦於仿製牛豬雞肉。然而,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漁業和水產養殖業至2030年的遠景報告》指出,魚類占全球動物蛋白消費量的16%,且人類需求仍持續上升,過度捕撈的問題愈趨嚴重,有些魚種甚至瀕臨絕跡,因此近期開始有一些新創公司亦開始著手研發「魚肉替代品」。

例如,Good Catch公司開發植物性原料的素鮪魚肉,以六種豆類混合物加上脂肪酸藻油,成功創造出與真肉相差無幾的鮪魚口感和風味。美國Wild Type公司則在實驗室中培養「人造魚肉」,該公司從鮭魚肉中提取初幹細胞,在實驗室下培養出人造鮭魚肉,生成類似真肉的肌肉結締組織。

223385213_1252175578549284_558867145759316873_n
Good Catch開發植物性原料製成的魚肉替代品,具有接近真肉的口感與風味。

生產省能源  符合環保趨勢

綜上所述,人造肉近年愈來愈受各界重視,此項成果則與比爾蓋茲等名人的推動大有關係。如前述案例之一的新創企業Beyond Meat就獲得比爾蓋茲及影星李奧納多等人投資。其中,人造肉公司受青睞與大力推動原因之一,在於「環保」。

眼下牛肉生產成本水漲船高,且消耗大量能源,但以Beyond Meat生產110公克的漢堡排舉例,該公司宣稱可省下約46%能源消耗,也不需要大量水資源與土地飼養牛隻。另以美國漢堡消耗量來看,美國人平均一週吃三個漢堡,一年下來將吃掉500億個漢堡,若將這些牛肉都換成「素肉」,即可提供23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也對此指出,以動物細胞培養製造而成的人造肉,相較傳統肉類生產方式,過程中減少約8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使用的土地則減少 99%、淡水資源減少 96%。

人造肉兼具環保與市場潛力,前景看好。隨著技術演進,人造肉擁有仿肉類肌纖維束的結構和質地,在味道、口感與色澤方面愈來愈接近真肉,甚至不分軒輊,逐漸消除民眾對美味的疑慮。

根據惠譽(Fitch)研究,肉類是全球產值最大的食品類別。2017年,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產值約為2,700億美元,全球則高達1.4兆美元,市場十分龐大。

因此,人造肉只要能達到與真肉相同的價格與美味,眼下基於環保、健康、糧食缺乏等訴求,消費者與業者對於環境皆具共識,人造肉的市場普及將指日可待。■

shutterstock_574000213
Beyond Meat為人造肉新創公司,因其環保經營目標,獲得比爾蓋茲與李奧納多等名人投資支持。

 延伸閱讀

shutterstock_597052055 1

Cover Story 總論篇

透析全球脈動
轉型實力決勝戰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653878420 1

Cover Story 拓銷篇

拓銷新方式
重新向世界出發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567215445 1

特別企劃

疫情助力新加坡  前進「智慧國」拓東協商機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567215445 1

美貿焦點

產業實力帶動發展
南卡州的創投機會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469224163

開創心路

守護環境為使命
思創全球搶占無塑商機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469224163

寰宇聚焦

以2020東京奧運為舞台
創新科技華麗現身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367728287 1

企業實戰錄

延伸品牌力量
美吾華的生技宏圖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367728287 1

領導之力

品牌網路公關危機
教我們的事

閱 讀 更 多
其 他 精 彩 內 容


placeholder image

隨時獲取新知,掌握趨勢脈動,
經貿多元課程盡在「國貿學苑」。

台北市進出口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