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NO.382 APR.2023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382期・特別企劃

有求必IN 就在【2023台灣跨境電商博覽會】系列➁

貨賣全球最佳捷徑!
深入全台唯一跨境電商生態圈

◎撰文/何楷平 圖片提供/IEAT、Shutterstock
376mainpics 1

找對合作夥伴,跨境小白也能貨賣全球!4月26日~27日登場的第四屆「台灣跨境電商博覽會」以「多平台、多鏈路、多元化」三大特色,提供全方位跨境電商解決方案,助攻企業搶下全球訂單!


疫情將外貿模式重新洗牌,買家轉往線上採購的新常態,已逐步將「一卡皮箱走天下」推向歷史。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黃文榮秘書長認為,電商浪潮持續風起雲湧,未來線上採購商機仍然將急劇成長。

研究機構All The Research預測,2026年全球跨境電商市場規模上看2.2兆美元。台灣擁有MIT產品創新與研發優勢,但以中小企業居多,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想走出台灣市場,做大全球生意,就得「打群架」,放大優勢,共享資源,創造屬於台灣跨境電商的多贏格局。

跨境貿易三大挑戰  找解方需「走捷徑」

曾有人形容「做跨境電商,就像重新創業一次」,這句話意味跨境電商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據IEAT與亞馬遜全球開店《跨境電商焦點報告》調查,台灣企業在推廣跨境電商,正面臨了「缺乏電商人才與技能」、「欠缺發展藍圖」、「欠缺外部合作夥伴」等重大挑戰。

然而,資源相對有限、對跨境電商陌生的傳統中小企業,想要解決「沒人才、沒技能、缺計畫」等問題,恐怕不是短時間就能做到。

有一句話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企業倘若單打獨鬥、埋頭苦幹,雖然不一定會失敗,但肯定比別人更辛苦;因此,由IEAT舉辦的「台灣跨境電商博覽會」,就是企業尋找解方與合作夥伴的絕佳機會,可用最短時間、最有效率的方式,協助企業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歷年規模最大  全台唯一跨境電商展會

邁入第四屆「台灣跨境電商博覽會」即將於今(2023)年4月26日至27日隆重登場,是全台唯一的跨境電商展會,攤位數更創歷年規模最大,集結平台商、電商業者、金流、物流、代運營商、數位行銷、廣告投放等超過40家企業參與,設有「電子商務平台」、「開店平台/自建官網」、「專業代運營商」、「周邊服務/數位工具」四大展區,以及26場跨境電商主題講座,以共生共享的外貿為核心,搭建跨境電商資源的生態圈,是台灣企業出海尋找合作夥伴的絕佳機會。

今年「台灣跨境電商博覽會」以「有求必IN 跨境電商大捷徑」為主軸,展會聚焦多平台、多鏈路、多元化三大解決方案。

多平台》流量為王

入門跨境電商的起點

對於剛起步、準備踏入跨境電商的企業,如何快速博得全球買家的目光,首要課題就是「曝光」;在電商領域就叫做「流量」。擁有流量優勢的電商平台,如亞馬遜全球開店、Alibaba.com、Newegg等,是企業入門跨境電商的捷徑。

多鏈路》建立品牌

迎向企業轉型升級之路

台灣企業若是想透過跨境電商,扭轉「高競爭、低利潤、銷售額衰退」的困境,就需建立品牌,提高企業辨識度;除上架國際電商平台外,也建議透過自建官網多元化運營,以掌握消費資料、培養客戶群,迎向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成長曲線。

多元化》串接節點

一次解決跨境外貿問題

跨境電商的經營環節繁瑣,包括系統建置或上架平台、金流、物流、稅務、商標認證、在地行銷等,在企業缺乏電商團隊人才的狀況下,找到專業的金流、物流、代運營商、數位行銷等合作夥伴,就能事半功倍!

在跨境電商世界裡,沒有單打獨鬥的強者,更沒有絕對勝利的贏家。企業邁向跨境電商,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而是要「先開始才會變厲害」。怎麼開始?就從4月26日為期2天的「台灣跨境電商博覽會」起步,在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跨境電商生態圈實體展會上,找到最符合企業需求的解決方案和合作夥伴,更有信心共同乘風破浪,航向企業跨境銷售的外貿新藍海。

382pics 6-1


全球前三大快遞運輸 FedEx聯邦快遞

購物體驗、永續消費、電商人才
影響電商發展三大因素

381pics 2-1
透過數位化物流服務系統,讓企業提供的物流服務更貼近消費者的期待。

建立強大的數位化物流系統,滿足客戶需求、創造理想的消費體驗,才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回購率。

疫後線上消費者的購買力降溫,跨境電商市場的發展力道趨緩,但疫情期間加速打造的基礎經營環境,仍為電商市場帶來潛在的成長空間。

不論企業端或消費端,對於2023年跨境電商前景都十分看好。根據FedEx聯邦快遞發布的《電商未來大調查》,有9成企業認為電商市場將持續蓬勃發展,有75%消費者表示,未來3年在電商消費的金額將會比往年更高。經濟部統計也顯示,台灣零售業的網路銷售量年增率達24.5%,以年均複合成長率推估,2030年台灣零售業整體網購市場,將有機會站上新台幣1兆元。

跨境電商市場發展蓬勃,企業競爭也愈來愈激烈,要如何在跨境市場站穩腳步、脫穎而出,是企業2023年要面對的挑戰。

隨著消費者頻繁地使用線上購物,喜好和需求變得愈來愈複雜,FedEx聯邦快遞台灣區總經理朱興榮認為,中小企業將銷售觸角擴張至跨境電商市場的同時,也應該洞察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進一步優化客戶體驗,驅動電商銷售的成長力。

購物體驗  決定消費者回購率

線上購物的消費者,他們的需求和痛點是什麼?「交貨時間不穩定,是消費者最在意的痛點。」朱興榮觀察。

有三分之一企業認為,商品會在消費者下單後2天內送達,但實際上,只有15%消費者在2天內收到,超過一半的消費者通常得等一週、甚至更久。因此,朱興榮認為,弭平服務體驗落差,是影響電商市場未來發展的首要因素。

「退貨處理、延遲退款、甚至冗長的步驟,都會讓消費者卻步。所以,建立強大的數位化物流系統,滿足客戶的需求、創造理想的消費體驗,才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回購率。」朱興榮舉例,利用大數據分析和AI計算最快路線,在問題發生之前先避開,透過數位化物流服務系統,讓企業提供的物流服務,更貼近消費者的期待。

新世代消費者  重視永續消費

此外,隨著新型態評估企業的數據與指標ESG(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意識抬頭,歐盟2023年實施碳關稅,台灣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企業永續已從單純的理念口號轉為實際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對ESG的重視比想像中更高。調查發現,有56%消費者更願意向落實ESG的企業購買商品,有62%消費者對「線上購物流程是否符合環境永續」的重視不亞於「快速收到商品」,而未來最具電商消費力的Z世代更表示,「環保」是他們最關注的前三大議題。

因此,當新世代消費者愈來愈重視永續消費,企業的銷售流程包括是否使用環保包材、永續運輸等,都是影響電商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

6成台灣企業  缺乏電商人才

朱興榮發現,超過6成企業面臨電商人才短缺的困境。根據資誠(PwC Taiwan)調查,有47.1%中小企業認為「缺乏數位技能與人才」是企業數位轉型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有41.7%企業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轉型。此外,IEAT調查也發現,台灣企業在朝向跨境電商轉型的過程中,存在「沒有電商與品牌人才」、「沒有跨境電商操作藍圖」、「欠缺經營合作夥伴」等三大困境,成為台灣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的桎梏。

「未來的電商人才,應具備分析和創新應用的技能,理解AI、物聯網、數據應用等與既有電商系統的整合串接,提升消費者使用體驗。」朱興榮強調,隨著跨境電商市場的前景看好,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注入電商人才團隊的活水,改變企業固有的制度和經營模式,並​透過數位化物流解決方案,優化客戶消費體驗,才能讓企業在全球跨境市場上捷足先登。​

381pics 2-1

全球郵政背景力助電商 創新物流方案 LINEX宇迅國際

跨境電商最後一哩路 「物流競爭力」成致勝關鍵

相較傳統貿易,跨境電商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物流。根據「跨境電商物流需求樣態調查」,僅有3成企業「物流費用占營業額比率」低於5%,有16%企業物流費占營業額高達近20%。

「台灣電商市場小,願意進來的國際物流商不多、物流產品單一,導致台灣跨境物流成本很高,這是過去台灣跨境電商的『物流競爭力』不如鄰近國家的原因。」LINEX宇迅國際總經理林坤輝分析。

選擇專業物流服務  打造值得信賴的企業品牌

「跨境電商是國際競賽,對台灣賣家來說,鄰近亞洲國家是很值得觀察的指標。」林坤輝分析,早期慣用的價格競爭,已趨於白熱化,因此不少電商賣家開始往品牌發展,「疫情期間,亞洲跨境電商大好,太多賣家同時擠進電商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所以疫後迎來『品牌意識的覺醒』,『品牌出海』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必經之路。」林坤輝說。

面對電商市場「品牌化」的發展走勢,以品質為優勢的台灣企業,勢必也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他建議,台灣企業發展跨境電商,不只要「品牌化」,更要向「全通路」、「專業化」、「在地化」的方向推進。

「疫情期間,跨境物流版圖重新洗牌,有物流業者歇業、暫停服務,例如中華郵政停收寄往許多國家的郵件包裹,以致於很多中小型物流商流失海外訂單,取消某些國家的跨境銷售,甚至被迫結束營業。」

疫情也促使新型態的物流服務模式開始出現,如針對輕小件商品的不簽收派送服務、無接觸的PUDO模式(PickUP&DropOff)等,這些創新且多元的物流方案,都在疫情後讓許多電商賣家重啟海外市場,快速恢復過往銷量。

所以物流是跨境電商最後一哩路的成敗關鍵,林坤輝強調,找到最專業的物流解決方案,既降低成本,又符合在地消費特性,將有助於發展全通路的跨境品牌,讓物流成為當地市場銷售致勝關鍵,共創全球跨境電商的無限商機。

381pics 2-1

整合溝通一站式雲端客服 羽昇國際×Zendesk

力助企業創造零負評客服體驗  圈粉海外消費者

當愈來愈多企業投入跨境電商,流量競爭日趨白熱化,「多管道」曝光就非常重要。然而,隨著Google逐漸減少第三方cookie(即HTTP cookie,可追蹤使用者瀏覽紀錄的技術機制),消費者的數位軌跡和購物偏好愈來愈難取得,「如何持續吸引客戶上門,建立品牌好感度,提供良好的客戶服務體驗,就是企業穩固並拓展跨境市場版圖的關鍵。」羽昇國際副總經理鄭淑芬說。

一致性的客服體驗  讓顧客變熟客

跨境電商的銷售對象是海外消費者,除了商品符合當地客戶喜好,線上購物的過程和服務體驗,更決定消費者是否能「從顧客變熟客」至關重要的因素;而這當中的決勝關鍵,就是客服。

調查顯示,高達97%跨境電商失敗的原因,是文化差異和語言隔閡。換句話說,提供符合當地文化、語言的客戶服務,讓海外消費者對企業產生信賴,進而願意回購,就有機會創造跨境銷售高峰。

不過,鄭淑芬提醒,儘管語言問題能靠翻譯,文化差異可透過在地客服協助,但這樣恐怕還不夠;隨著企業在跨境電商市場的多管道布局,如何整合溝通、提供一致性的服務體驗,就是致勝關鍵。

「消費者從Line進入賣場,接著跳到官網下單,後來又在Instagram提出問題,收到商品後又在Line提問。這時,透過雲端客服整合平台,就能掌握會員的消費軌跡,馬上辨識是同一位會員。」鄭淑芬舉例,不同地區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不同,例如台灣人偏好Line、新加坡習慣用WhatsApp,但如果每個平台App都要建立客服系統,對企業來說不僅增加負擔,也不一定能妥善管理。

鄭淑芬強調,跨境電商的顧客黏著度,取決於企業提供的服務體驗。透過專業的雲端科技服務系統,企業不但能有效維繫客戶關係,藉由來自客戶的第一手回饋,掌握消費者輪廓,增加顧客對品牌的信任,累積忠誠度,讓跨境電商業績蒸蒸日上。

381pics 2-1

傳產B2B數位轉型顧問團隊 智匯家

善用數位行銷 中小企業也能行銷全世界!

全球疫情大解封,跨境電商市場的發展,競爭將更趨激烈,還是回歸基本面?從傳統紡織B2B供應商,成功轉型為傳產B2B跨境代營運商的智匯家總經理賴順賢認為,「疫情期間,跨國運輸需求增加,但防疫導致人力緊縮,造成企業成本增加;解封後經營成本將回歸常態。此外,疫情期間的電商買氣主要集中在網通設備,疫後各產業的市場需求將逐步回溫,帶動全球線上交易的熱絡。」

台灣傳統產業的瓶頸: 「自認不需要數位行銷」

雖然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在談「品牌」,鼓勵ODM或OEM等中小企業建立自有的品牌,轉型發展OBM。但賴順賢則罕見提出逆風觀點,「不一定要做品牌;做代工,一樣也能做到世界第一,像鴻海、台積電,都是以代工起家的成功企業。」

然而,以製造業來看,台灣有超過9成是營業額不到新台幣1億元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如何和擁有龐大資本的大企業匹敵?賴順賢認為,台灣傳統產業最大的問題是「自認為並不需要數位行銷」。「但不是資本愈大,口袋愈深,贏面就愈高;想要進軍海外市場,最重要的是『被看見』,尤其是B2B更要透過數位行銷,才有機會讓國際品牌商找上門。」

品牌非唯一解答  盤點資源才能掌握市場

如何讓企業「被看見」?賴順賢認為「品牌」不是B2B唯一的出路,而是要對內盤點資源,對外掌握市場,「先衡量公司內部的資金、人才、技術,再向外調查買家需求、規格、價格,內外交叉比對,確認企業的商品或服務在跨境市場有勝算後,再進行數位資產的布局。」

然而,從資源盤點、市場調查,到數位布局,都需要耗費企業極大的資源投入,因此賴順賢建議,前3到5年可透過代營運商,降低走冤枉路所耗費的時間成本,善加利用數位行銷資源,中小企業也有機會走出世界,贏戰全球跨境商機!

381pics 2-1

企業跨境全方位資源規劃先驅 台灣用友

線下參展、線上交易 搭建跨境電商OMO生態圈

中國大陸接單的不確定性升溫,讓許多台商萌生撤出中國大陸的計畫。「以前,台灣企業和大陸市場的往來頻繁,但現在愈來愈多台商轉向其他海外市場發展。」台灣用友助理總經理易浪觀察。

據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調查,有26%台商已將生產和採購業務移出中國大陸,33%台商正在考慮轉往中國大陸境外,其中,就有63%台商選擇以東南亞作為下一個布局點。

「廠商從中國大陸遷往東南亞,線上業務、產品交易的流向也會跟著移轉,因此在跨境業務的布局上,就須做出一些轉變。」易浪認為,隨著疫情解封,實體大型展會增加,跨境貿易OMO資源布局,也相當關鍵,「企業透過線下參展,搭配線上跨境交易平台,強化線上線下的雙向互動,有助於產品推廣和曝光,增加獲取訂單的機會。」

跨境貿易成長路徑:代營運、私流量、拓據點

易浪認為,初期進入跨境市場的業者,可藉助具流量優勢的電商平台來推廣商品,或透過代運營服務商的專業操作,增加商品在線上曝光和銷量,以測試其商品是否具有競爭力。對於已進入市場、且有穩定訂單的企業,他指出,「電商平台只是一個交易場域,對企業來說,訂單分析、客戶追蹤、交易金額等,都是非常珍貴的數據。雖然平台會提供基本的統計,但當這些數據分散在外,企業無法有效分析,數位化經營。」因此,針對To C端的經營,企業可考慮布建「私域流量」,建立品牌官網,通過自有會員商城的促銷,吸引會員重複購買,將電商平台的引流成自有會員來經營;而To B端的經營,可考慮搭建經銷商管理平台,通過線上的品牌影響,發展線下實體通路,加速境外業務拓展。

儘管跨境電商能做到「全球化、零時差」的交易,但易浪認為,如果在某區域市場達到一定的業務量,企業仍應設立海外據點,讓品牌落地經營,深入當地市場,建立在地團隊,發展更多元完整的通路布局,創造更高的營收。

381pics 2-1

馬來西亞前三大B2C電商平台 Youbeli

以馬來西亞為起點 進軍東南亞4.6億網購人口商機

今(2023)年是全球解封的第一年,也是品牌摩拳擦掌出擊跨境電商的一年。Youbeli首席運營官李綉燕認為,疫情期間各種大小網紅、KOL(Key Opinion Leader)如雨後春筍增加,且逐漸在社群媒體形成促使消費者購買的關鍵影響力,新興的跨境電商賣家,將有更多元的行銷及銷售管道可選擇。

選對目標市場  跨境電商事半功倍

東南亞是全球最具潛力的電商市場,網路用戶人數從2019年的3.6億人,成長至2022年的4.6億人,短短4年間飆升1億人之多,極具發展潛力。然而,由於東南亞市場多元複雜,要掌握各地不同種族的語言、文化及喜好,對電商業者是一大挑戰。因此,李綉燕認為「選定目標市場」將是企業進軍東南亞的關鍵起步。

馬來西亞網路滲透率高達90%,華人人口數占比超過五分之一,在語言和文化上都與台灣相近,且對於外來新產品的接受度也相對的高,是進攻東南亞市場的最佳入口。加上地理位置於東南亞各國的中心,電商可在馬來西亞站穩腳步後,循序拓展至鄰近的新加坡、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市場。

李綉燕認為,2023年跨境電商的發展重點,除了選定目標市場,還須透過精準行銷,鎖定潛在消費族群,並跨越語言障礙、打造高效率高品質的客服能力,同時降低企業摸索門檻,及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對於剛步入跨境電商的企業,她強調「在地化」的重要性。「東南亞涵蓋多個國家,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的生態,因此跨境電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語言隔閡和當地物流。」她認為,在地團隊不只要精通當地語言,更要熟悉當地國情風俗,深入了解當地節慶、文化,才能擬訂適合當地消費者網購熱度的銷售策略。

至於在跨境市場已逐漸站穩腳步的企業,李綉燕認為「提高客戶回購率」是關鍵,「尋找能夠提供長期服務、各種促進客戶回購方案、全方位跨界銷售的合作夥伴,才是跨境電商永續經營的長遠策略。」

381pics 2-1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