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NO.383 MAY.2023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383期・Cover Story策略篇

跳脫成本框架  重新布局價格策略

洞悉「賣家通膨」創造商品新價值

◎撰文╱陳怡寧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法新社、路透社
376mainpics 1

因應全球利潤風暴逆襲,通膨壓力致使貿易鏈嚴重失衡,市場出現一個新名詞─「賣家通膨」,指稱供應鏈上下游形成一股短暫的壟斷力量,賦予賣家集體漲價的正當理由,以爭取合理的利潤水準。但實際上,面對供應鏈環境的變化,「調整價格」亟需更細緻的對策應變。


成本衝擊已是不爭的事實,旁觀種種利潤角力不平衡,麻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經濟學者韋伯(I s abel la Weber)和瓦斯納(EvanWasner)得出一個總體現象:賣家滾動式追隨成本漲幅調漲,訴求很理所當然,說服消費端願意接受更高的價格,上下游供應鏈產生所謂的「賣家通膨」拉抬價格,將進口買進成本轉嫁下游,試圖保護利潤安全。

美國聯準會前副主席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秉持專業權威,敏銳察覺市場零售價格幾乎呈現「螺旋式盤旋上升」,奮起追平、甚至超越成本上升幅度。

而這一系列的產業現象,對照美國聯準會(FED)攤開今年初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報告,年增率高達6%,明顯高於市場期望值5.4%,已有預感全球貿易商通膨壓力,遠比想像中大,要想擺脫沉重的成本飆漲陰霾,還有好長一哩路。

逆向思考漲價  百事可樂主動出擊

身處在零售通路鏈裡,跨國飲料品牌商百事可樂(PEPSI)也難抵通膨浪潮,拍板決定調漲,第一時間的確嘗到利潤率大幅提升的甜頭。

但單純調漲價格是永遠有效的唯一解嗎?市場分析師抱持保留態度,嘗試揣摩何時是需求轉弱的臨界點、何時又該停止漲價。最後回報總部執行長的結論是,「要替消費者創造更高價值的品牌,引導消費者願意支付更高價格。」

很快地,百事可樂摸索出新路,在去年下半年改款設計無糖百事可樂(PEPSI ZeroSugar),以新產品重新刺激市場需求,替既定價格開創新局。另外,品牌商也開拓多元業務觸角,像是零食品牌Ruffles、Frito-Lay、Lay's,成功提升北美地區營業利潤20%,更透過產品市占組合調整,將成本壓力轉嫁中端通路。

在同業競爭漲價幅度、爭取微薄毛利的當下,百事可樂跳脫框架,憑藉零售及飲品的多元化策略,開創新路,加速盈利成長;內部初估,零售食品銷售額已占65%的利潤來源,意外開發新的主力商品,締造獲利可能。

381pics 2-1
百事可樂開拓多元業務觸角,透過零食品牌Ruffles、Lay’s,成功提升北美地區營業利潤20%,更利用產品市占組合調整,將成本壓力轉嫁中端通路。

三大轉型  調整利潤結構體質

而同樣為食品大廠,國內肉品供應商龍頭「卜蜂」處境更加棘手,玉米成本價格飆漲侵蝕獲利,政府同步出手穩定民生物資價格,雙重擠壓下,更難轉嫁飼料、肉品成本;對比進口玉米成本翻倍,卜蜂飼料2021年價格僅調漲5%。

很現實地,卜蜂在前年第一波通膨來襲時,表面營收成長12%、創下新台幣248億元新高,結算稅後淨利反而「差強人意」,獲利大幅銳減14.73%。

卜蜂清楚,2022年後高通膨及高糧價持續叩關,一味壓抑價格撐不了太久,須另謀出路,循序漸進調整以下策略,重整市場結構。

轉型1》調整市場商品結構

卜蜂首先要突破大型B2B餐飲供應瓶頸,以往占8成業績,卻不代表未來績效,正好疫情期興起「宅經濟」,助長即食品趨勢,於是推動肉品轉型,研發雞胸肉、雞湯調理包等商品,利用新產品切入市場,爭取B2C終端消費市場利潤。

轉型2》優化製程管理成本

積極開源之餘,卜蜂也設法節省居高不下的生產成本,投入優化改良育種、育成技術,關鍵提升雞隻生長育成率,同時在雲林產地投資AI自動化飼料廠,透過AI的協助,較傳統飼料廠省下50%人力成本。

轉型3》開拓新市場利潤機會

卜蜂全方位經營肉品市場通路,也敏感植物肉市場崛起,便與泰國集團母公司正大集團聯手,利用集團內大宗原料大豆開發植物素肉,搶攻素食市場,創造卜蜂前所未有的利潤機會,再提升獲利額。

歸納卜蜂的策略調整,主軸緊扣開發新產品,透過新產品再創價值,打破既有價格單向操作框架,找回重新與市場議價、定價的權力,在市場接受的情況下,調漲產品售價。確實,多角化策略扭轉原先頹勢,引領卜蜂營業利潤再登高峰,2022年合併營收新台幣289.59億元,且稅後淨利同步呈正向成長,以14.73%年成長率,創造新台幣15.55億業績。

381pics 2-1
卜蜂投入優化改良育種、育成技術,亦採用AI設備飼育雞隻,關鍵提升雞隻生長育成率。

掌握收入、利潤、市場占有率  策略性取勝

上述企業個案貼切表現通膨利潤戰的生存策略原則,時刻掌握收入、利潤、市場占有率的變動,基於市場預測超前部署管理,其中可能牽涉細部的供需預測、利潤產品組合、新舊產品更迭,甚至討論開拓新銷售渠道。

而企業不斷捫心自問:目前的產品服務差異化是否足夠?市場價格敏感度如何?價格上漲是否造成目標客群流失?是否有足夠市場基礎再擴大占有率?又是否必要暫時放棄市場規模以穩定利潤?

且從企業實戰案例延伸,長遠解讀眼前的貿易鏈環境,正好也呼應香港研調機構亞太策略研究所(APIFS)提示的獲利策略。

策略1》建構立體成本預測模組

在成本通膨難以預期的前提下,不少廠商受制於約定合約議價期程,無法隨時調整報價而挨悶虧,訂單愈多,虧損愈大。因此APIFS秉持的策略原則是「超前管理」,建議中小企業,可建構成本預測模組。

採取成本預測模組後,有利採購部門交叉評估多方採購管道,蒐集列出大宗原物料商品、人力、甚至能源價格,透過系統化對應調整定價,以確保能在一定利潤水準下,爭取與供應鏈廠商協定採購契約的「最佳報價」,間接將下游客戶端的營收獲利彌補上游遞增的成本黑洞。

財務部門更可藉成本預測模組,精準分析預測成本落點,依此作為企業擬訂經營策略方針的依據。

策略2》成本結構優化

基於成本預測模組基礎,企業可計劃性有效價格調整,並進一步檢視下游客戶的剛性需求趨勢,內部重新擬定產品成本結構,針對痛點優化製程,節省不必要的成本過度投入(Over-Engineering),甚至重塑商品架構(Re-Engineering),預先調整產品的成本結構,應對大環境供應成本通膨前景。

策略師暗示,還可透過成本結構優化的過程,研擬下一階段的大宗商品採購契約。

策略3》創造產品新價值

由於通膨市場瞬息萬變,無論成本報價或消費走向,皆亟需企業更精準的細分市場需求(Market Segmentation),針對客戶落實精細化分析(Granular Customer Analysis),具體劃分目標客群的消費訴求,瞄準關鍵市場投入資金,升級產品競爭力(Upgraded Product/Service),才能提升利潤效益的極大化。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冗長的產品線只是拖累資金周轉,目前局勢更講究調整既有商品、甚至擴充新產品價值,與競爭品牌形成服務差異化,以刺激市場,加速代謝產品利潤停滯的壓力,進而維持長期利潤成長。

強化議價實力  中小企業的生存哲學

正如同美國頂尖哈佛商學院院長尼汀.諾里亞(Nitin Nohria)的觀點,在目前的全球通膨海嘯裡,逾15%企業熬不過危機,被成本高牆壓垮而破產,更凸顯「議價能力」和「資金能力」的重要性。

諾里亞認為,與其說是一場利潤戰,更像是現實的生存戰役。而活在龐大貿易結構裡的中小企業,須深諳一套邏輯定律,即「永遠事先預測、超前管理」,才能安全穩健前行,在「唯利是圖」的利潤拉鋸戰中存活下來。

381pics 2-1
美國哈佛商學院院長尼汀.諾里亞(Nitin Nohria)認為,在高通膨海嘯中,議價與資金能力為利潤拉鋸戰的重要關鍵。
381pics 2-1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