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NO.388 OCT.2023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388期・Cover Story 總論篇

疫後不見復甦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趨緩

高成長奇蹟或將終止  全球經濟受影響

◎撰文/陳玉鳳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376mainpics 1

過去40年,中國大陸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經濟奇蹟。每年的經濟成長率幾乎保持2位數字,使中國大陸從全球經濟排名第十迅速攀升至第二,能夠維持這樣長時間的高速成長,實屬罕見。然而,近期種種跡象顯示,這個輝煌時代可能即將結束。

中國大陸於2022年底啟動疫情解封措施後,一般認為勢必迎來疫後經濟大復甦,加上基期較低等因素,因此對於2023年的經濟表現充滿信心,甚至有人認為中國大陸政府經濟成長率目標設定為5%,過於保守。然而,即將迎來第四季的此時,中國大陸經濟仍讓人失望,原訂經濟成長率5%難以實現,且隨著經濟困境接踵而來,各項數據依舊不佳,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刺激政策,顯然中國大陸政府要「保5」變得更具挑戰性。

研究機構不表樂觀  下調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

從2023年第二季開始,中國大陸的各項經濟數據遠不如預期,加上青年失業率持續攀升、房地產市場債務危機再次爆發,國際分析機構和投資銀行皆認為這將對中國大陸經濟形勢帶來不利影響,市場情緒由樂觀轉向保守,甚至悲觀,多個國際機構紛紛將中國大陸2023年經濟成長率下調至5%以下。

據《路透社》報導,野村證券認為中國大陸經濟正處於緊急的下滑螺旋,卻沒有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以為因應,且央行的降息措施幫助有限,因此野村證券至今雖仍維持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為5.1%,但也表示對其經濟前景持悲觀看法。花旗銀行則將中國大陸2023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從5.5%下調至5%,並表示中國大陸政府唯有及時採取實際行動,才可能達成5%的成長目標。

巴克萊銀行的分析報告指出,原本預測的2023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4.9%已是下限,然而,多項經濟指標顯示成長低於預期,隨著實現原預測目標的難度愈來愈高,現已將經濟成長率預測下調至4.5%。該報告並提到中國大陸的房地產行業仍是拖累經濟復甦的主要因素,而失業率上升則壓抑了消費復甦。

此外,代表景氣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截至最新7月份資料,已連續4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象徵製造業活動萎縮。專家指出,超過6成企業認為需求不足。另外,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出現2021年2月以來的首次下滑,引發通貨緊縮的疑慮。

房地產及地方債務危機  造成經濟困境

究竟中國大陸經濟發生什麼事?近期來看,各個分析機構反覆提到的房地產問題仍是最大的困境。中國大陸恆大集團目前是全球負債最多的房地產開發商,危機尚未度過,接著碧桂園也陷入風暴。碧桂園是中國大陸最大民營房地產公司,專家認為碧桂園的任何違約都將加劇中國大陸房市危機,為陷入困境的銀行造成更大壓力,不僅可能推遲房地產市場的重振,還可能影響整個中國大陸經濟復甦。

據《路透社》9月報導,碧桂園已獲債權人批准,將6支境內債券還款期限延長3年。債券持有人獲得寬限期之際,投資者正密切關注中國大陸政府最新的刺激措施,包括降低現有抵押貸款利率,以及為大城市的首次購屋者提供優惠貸款等,並確定這些措施是否足以恢復消費者信心,為最終的房市復甦奠定基礎。

但全球三大信評公司之一穆迪(Moody's),仍於9月中將中國大陸的房地產行業前景評級從「穩定」下調至「負向」。主要理由是,房地產行業儘管得到北京政府的支援,但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欲振乏力,房地產銷售可能持續受到擠壓。穆迪預測,在未來6到12個月之內,中國大陸預售屋市場將減少約5%。中央政府刺激購房政策帶動的影響可能極為短暫。

雪上加霜的是,房地產危機進一步導致地方政府債務飆高。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房產收入大幅下滑,再加上之前實行封鎖措施所積壓的成本尚未完全化解,雙重壓力下,地方政府不僅面臨嚴重的財政壓力,也給當地銀行帶來巨大風險。一般認為,雖北京政府已推出一系列維穩經濟措施,包括降息和協助房地產市場恢復等,但這些力道似乎仍不足以因應中國大陸面臨的債務問題。

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大陸地方政府的債務估計高達人民幣94兆元。為了處理此一情況,中國大陸國務院已派遣一個工作小組前往超過10個財政最嚴重的省份進行稽核,以尋找減輕債務負擔的方法,並直接向總理李強匯報。西方媒體認為,這是中國大陸政府多年來為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採取的最大規模措施,顯示在經濟成長放緩的背景下,北京對金融穩定面臨的風險感到擔憂。

生育率下降  為經濟發展長期隱憂

中國大陸若生育率持續下降,不僅缺乏足夠的需求來推動經濟成長,還將對經濟的重要支柱「房地產市場」造成衝擊。

在探討中國大陸經濟不妙的各種分析中,也有專家提出生育下率將導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長期疲弱。中國大陸生育率從2020年的1.30急遽下降至2022年的1.09,此一數字僅高於韓國。社會學和經濟學專家認為,若生育率持續下降,不僅缺乏足夠的需求來推動經濟成長,還將對中國大陸經濟的重要支柱「房地產市場」造成衝擊。因此,要拯救房地產市場,就須先解決生育率下降的問題。

不僅如此,人口老化也將導致整體勞動力下降,進而影響儲蓄利率上升和投資下降。此外,住房需求恐怕也會下降,對房地產市場造成進一步的衝擊。同時,醫療支出也可能增加,對政府財政造成壓力。總之,中國大陸的生育率下降不僅是人口問題,還將對經濟產生長期影響,可能將面臨更加嚴重的經濟困境。

中國大陸進口需求放緩  多國貿易深受其害

做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的經濟前景好壞與否,皆對全世界造成影響,尤其與中國大陸貿易來往密切的國家。中國大陸購買全球近五分之一的石油、一半的精煉銅、鎳和鋅,以及超過三分之二的鐵礦石,可見其內需的變化,對這些原料礦產的生產國造成不小衝擊。例如尚比亞和澳洲,分別是出口銅和礦產資源給中國大陸的主要國家,目前這兩國都深受中國大陸經濟放緩的影響。

澳洲財政部長查默斯(Jim Chalmers)表示,澳洲政府正在密切關注中國大陸的經濟情況,對於其經濟出現的疲軟跡象感到擔憂,並認為這可能會對澳洲經濟帶來壓力。中國大陸是澳洲原材料出口的最大貿易夥伴,兩國之間的年貿易額達2,850億澳元(約1,824億美元)。澳洲2023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為0.2%,為一年半以來的最低水準。

此外,中國大陸經濟放緩也對高科技產品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南韓和台灣的出口量於2023年上半年每月皆出現雙位數下滑。此外,中國大陸經濟的急遽放緩,導致日本的經濟復甦更為艱難。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於8月底的傑克森霍爾經濟政策研討會上表示,中國大陸經濟活動的不如預期,為日本的經濟前景帶來陰影。

中國大陸在2020年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占日本出口的20%。然而在2023年上半年,由於汽車、鋼鐵和電子產品需求減少,日本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下降8.6%,其中7月更出現兩年多來的首次下滑。經濟學家擔心,中國大陸的經濟衰退可能會導致日本的年成長率下降1到2個百分點。一些日本企業也已減少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因中國大陸對外國企業的態度變得不友善,且成本上升和監管環境變化,降低中國大陸做為製造基地的吸引力。

中國大陸購買全球近五分之一的石油、一半的精煉銅、鎳和鋅,可見其內需的變化,對這些原料礦產的生產國造成不小衝擊。

當地營收受影響  企業減少對中國大陸投資

許多西方國家也因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而受到影響。其中,德國是受到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影響最鉅的西方國家之一。德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額接近3,000億歐元(約新台幣10兆元),中國大陸已連續7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經濟關係密切。

「德國工商總會」(DIHK)貿易部門主管特賴爾(Volker Treier)接受媒體「馮克媒體集團」(FunkeMediengruppe)訪問時表示,2023年上半年,德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額較2022年同期大幅減少8.5%,同時德國從中國大陸的進口也銳減16.6%。德國有近100萬個工作依賴於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這使得德國經濟受到中國大陸牽連,特別是化工、汽車和機械製造業等。另外,德國的中小企業先是受到中國大陸嚴格的防疫措施限制,然後又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使得這些公司在中國大陸的投資逐年下降。

若中國大陸的消費力減弱,跨國公司在該地區的營收也將不可避免地減少。以德國、荷蘭、法國和美國為例,這些國家在當地的企業,其營收占本國GDP的比例相當可觀。一些特定企業,如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和高通的晶片,更是高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

大宗商品需求下降  緩解全球通膨

以上所談皆是中國大陸經濟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世界其他區域的經濟表現卻出人意料地強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重新評估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將2023年全球GDP預估成長率上調至3%。

美國的經濟表現也相對亮眼,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甚至提高了對美國第三季經濟成長的預測。這意味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可能對全球通膨帶來一定程度的緩解,因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可能降低價格和進口成本,進而減輕各國央行的壓力。

然而,中國大陸經濟的減速,雖可能會壓低全球油價和進口物價,對於英美等仍然在與高通貨膨脹戰鬥的國家可能有益,但根據IMF的分析,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將為全球經濟成長貢獻約0.3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大陸經濟的長期減緩,終究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而非有益。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