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392 FEB.2024
392期・Cover Story 總論篇

遊走三方經濟走廊

貿易鏈下的中東鑽石  
迎接後石油時代商機

◎撰文/陳怡寧 圖片提供/美聯社、Shutterstock
376mainpics 1

以哈衝突休兵無期,全球貿易廠商無不提心吊膽。儘管所謂中東北非(MENA)僅占全球貿易總額的7.4%,然而阿拉伯海灣宣示迎向「後石油時代」(Post Oil),以新中東(Neo Middle East)之姿銜接印度、歐美的製造鏈廊道,日前沙烏地阿拉伯又發現一座價值高達50兆美元的大金礦!很顯然地,中東是美中都想揣在懷裡的鑽石。


以哈衝突戰火從2023下半年延燒,陣陣漣漪震盪紅海,埋下不確定的危機,尤其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握有全球13%海運量,準備往來亞洲、歐洲的貨櫃船皆不敢鬆懈。

現階段,國際間居中斡旋,以哈衝突還不至於分化、改變全球貿易鏈,我國財政部也預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占我國出口比例微乎其微,直接衝擊不大,但仍須觀察後續間接影響。唯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Ngozi Okonjo- Iweala警告,假如事態擴大,才真正會使原本就脆弱的全球貿易鏈遭受「巨大影響」。

紅海危機四伏  中東應變保護貿易之路

中東雖只占全球人口的6%,但原油出口占全球比例高達46%,又位處紅海樞紐,中東貨櫃貿易量體占全球30%,對全球經貿影響甚巨。

尤其是以色列,撇除地緣引戰原因,本身高度參與國際經貿活動。即便以色列產業體質好,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以色列分公司還是觀察到,以色列2023年企業併購案僅110件,且總額大幅萎縮至98億美元,較2022年的180億美元表現衰減46%,是近10年來的新低水位,可歸因以哈戰事的種種不確定性,干擾併購交易時程的影響。

但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2023全球競爭力年報》看來,以色列爬升至23名,產業體質仍深具信心。除了機械與電機電子設備、化學品、光學、醫療設備外,出口程式設計以及研發服務,更明顯帶動出口總額成長,2021年、2022年出口總額各達1,440億、1,660億美元。

就算受2023下半年戰火干擾,以色列央行仍估計,2024年以色列GDP能維持2%成長,顯見對以色列經濟韌性的信心。以色列經濟產業部長Nir Barkat設法注入一劑強心針,允諾持續升級貿易協定,強化以色列與新經濟夥伴合作,藉由經濟鏈結拓展出口市場。

在動盪之際,中東國家紛紛採取應變,維持主要貿易路線。

畢竟不只是以色列,中東已然吹響「新中東」(Neo Middle East)號角,以「沙烏地阿拉伯願景2030」(Saudi Vision 2030)為首的產業改革,正努力擺脫依賴石油的慣性,帶動中東重要的區域組織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成員國,朝尖端科技及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產業貿易動能不可輕易中斷。

應變1》改道確保物流暢通

縱使在衝突期間,駐以色列的跨國企業研發中心仍持續出口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中東地區訂單往來仍舊頻繁,部分海運公司正評估改道,考慮繞行非洲、或沿太平洋運往美國西岸、巴拿馬運河至墨西哥灣港口。

應變2》維持產業新創能量

由於新創產業還是把中東視為重要基地,光是以色列,2023年第三季前,就有華邦電、力積電等470家公司成立據點,而沙烏地阿拉伯也想爭取全球供應鏈約106億美元的產業投資,因此更要消弭戰事干擾,維持資金「快速通道」(Fast-Track Program)和「韌性基金」運作。

應變3》吸引外資進駐

不少新創產業仍在戰火中投資中東,鴻海子企業「鴻準」大力投資以色列醫療設備廠Neteera Technologies,輝達、日本五十鈴(Isuzu)汽車則參與以色列自駕車新創公司Foretellix,顯見產業行動還在中東活躍,穩定外資進駐也是一大應變目標。

防貿易斷鏈  「三方經濟走廊」關鍵布局

中東如此謹慎應變以哈衝突,自有其道理。畢竟戰事發生前不久,在2023年9月9日G20峰會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才攜手宣布,銜接印度、中東、歐洲的「三方經濟走廊」(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IMEC)成形。

台灣經濟研究院(TIER)觀察,雖中東國家並非全球半導體業主要供應國,不至於造成半導體供應鏈再次斷鏈,但IMEC成形,當然存在其產業戰略意義。所謂的IMEC,是由美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歐盟、法國、德國和義大利共同簽署,包括兩條獨立走廊。東部走廊沿海路銜接印度和中東海灣國家,至於北部走廊則透過陸路連接海灣阿拉伯國家與約旦、以色列,再從以色列經海路連接歐洲法國、義大利;IMEC將成為印度、阿拉伯灣和歐洲間最直接的串聯。

歐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認為,在IMEC架構裡,將可大幅提升印度和歐洲間的貿易往來速度,甚至美國白宮聲明預期,合作廊道可推動貿易和製造鏈,創造高品質的投資潛力。

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Jeddah)成功在2023下半年爭取到美國電動車廠Lucid進駐,啟用首座海外電動車先進廠房,等同於奠定中東產油國在電動車產業布局的關鍵一哩路。而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半導體製造設備商KLA、封測廠商Camtek、Nova則陸續規劃在以色列擴建晶圓廠,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也透過投資在以色列布局AI產業。

對應中東進出口貿易數據,可發現近年出口機械與電子電機設備的比例顯著提升,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以來,以色列的服務出口貿易,包括程式設計、研發服務,正式超越貨物出口,可窺見中東產業正在形成一波新趨勢。

從地緣供應鏈  看待中東市場的存在意義

2024年1月1日,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阿聯正式成為金磚(BRICS)成員國,中東比重加重,全球重量級半導體公司也紛紛搶灘布局中東,中東新興經濟體地位不言而喻,幾乎被視為美中貿易冷戰的戰線延伸。

美中貿易冷戰發生迄今,全球貿易日益碎片化,供應鏈短鏈(Short Chain)概念發酵,除東南亞外,接壤歐洲地緣且極具半導體研發實力的中東國家,是最珍貴、關鍵的鑽石,無形中擴大中東製造鏈的存在感,成為一大區域製造中心。

國際企業調研鄧白氏(D&B)發覺,中東市場有意布局機具、建材五金製造鏈,甚至認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可能是繼美國和中國大陸,在AI領域中第三重要的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第一副總裁Gita Gopinath預告,墨西哥、印度及阿聯等新興市場正在慢慢形成新的貿易角色。

觀察中東貿易氛圍,中東國家一向擅長周旋在美中關鍵產業間,唯中國大陸早在基礎建設發展初期,靠著全球最大能源進口需求國與產油國的關係,藉由「一帶一路」,從新疆連接中東波斯灣,與中東經濟體最大的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建立穩固的貿易夥伴關係。

但不可否認美國在中東也有一定影響力,而現階段,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貿易對象是以色列,且2022年以來,可感覺到以色列對菲律賓、印度、愛爾蘭的出口量大幅成長,而IMEC就是美國陣營出手擘劃的新局。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再進一步拉攏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形成新的貿易結盟。

381pics 2-1
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Jeddah)成功在2023下半年爭取到美國電動車廠Lucid進駐,啟用首座海外電動車先進廠房。

「新中東」產業野心  對應全球製造鏈

當中東地緣貿易地位崛起,傾力發展「新中東」(Neo Middle East)樣貌,決心迎向後石油時代(Post Oil),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解讀,願景政策支持石油出口相關的製造業多元化,進而擴大興建製造生產基地。即使以哈衝突未解,外資持續湧入,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仍預測,2024年中東及中亞經濟正成長可望突破3%。

對應到全球科技製造鏈需求,基本上,中東波斯灣國家定調資通訊、電機電子設備技術創新目標,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陸續發表「2030年願景」,科威特「2035年國家發展計劃」也全力發展現代化基礎建設,擴大工業、服務的多元貿易前景。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策略性推動航太、汽車零組件及機械產業建設。至於沙烏地阿拉伯,更直接投入逾2,600億美元大興基礎建設,從工業、能源礦產、物流介入製造鏈,預期帶動產能和出口量。

若從市場角度看來,中東積極布局「後石油時代」發展路線,明顯想爭取全球13%的貿易量,和貫通歐洲、非洲和亞洲的新興供應鏈潛力,逐步擴大「非石油產業」的GDP結構占比。其中尤以沙烏地阿拉伯的野心最大,目標將非石油產業出口占比從16%提升至50%,達到2,600億美元產值。

沙烏地阿拉伯2023年陸續在境內大刀闊斧成立4個經濟特區(SEZ),分別為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經濟特區(KAEC SEZ)、拉斯海爾經濟特區(Ras Al Khair SEZ)、吉贊經濟特區(Jazan SEZ)及雲端運算經濟特區(Cloud Computing SEZ),藉由投資優惠條件,一步步吸引產業鏈進駐,樹立先進製程、汽車製造、資通訊科技(ICT)和醫療技術的重要投資據點。

以中東第一大經濟體為首的產業布局,再透過「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等合作架構,深入波斯海灣地緣,目標在2025年實現關稅同盟及海灣共同市場。

381pics 2-1
中東波斯灣國家定調資通訊、電機電子設備技術創新目標,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策略性推動航太、汽車零組件及機械產業建設。

亞洲視角 中東經貿市場新價值

隨著中東經貿異軍突起,憑藉自身先進製造優勢,在美中貿易冷戰的夾縫中尋覓新路,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預估,「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成員國總體消費市場還有每年5.7%的成長空間,對於亞洲廠商而言,這背後潛在龐大經貿商機,更是銜接歐洲、非洲市場的重要跳板。

於是,不少廠商進駐波斯海灣,參與國際技術母廠分工鏈。電動車大廠「成運汽車」就與沙烏地國際工業園區公司(SIIVC)在延布(Yanbu)合資設廠生產電動巴士,鴻海也投資沙烏地阿拉伯電動車廠品牌Ceer設廠,形成轎車及休旅車(SUV)製造鏈,再加上中華汽車與科威特AMG集團合作導入整車外銷,間接帶動中東海灣完整的硬體、車輛電子零組件、解決方案產業聚落。

沙烏地阿拉伯也是中東最大的醫療服務市場,研華也在當地輸出智慧醫療整體解決方案「iHospital」。

有鑑於種種貿易考量,台灣繼土耳其伊斯坦堡、阿聯杜拜、以色列台拉維夫、伊朗德黑蘭後,也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成立第五個台灣貿易中心。

沙韓合作緊密 牽動中東、亞洲新關係

與台灣產業互為高度競爭關係的南韓,面臨低經濟成長率困境,也將投資中東視為重要經貿布局,鎖定中東再生能源解決方案、軟體領域,可與韓國ICT尖端製造業、氫能工業合作,將產生巨大的加乘效應。

於是在中東戰火緊張之際,南韓總統尹錫悅堅持走訪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策略性牽成「現代汽車」(Hyundai)在沙烏地阿拉伯設廠,引入先進電動車技術,亟欲達成年產量5萬輛燃油與電動車目標。雙方大動作簽署46個合約與備忘錄,合作投資額上看156億美元,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等五座城市打造智慧城市網路服務。

381pics 2-1
南韓鎖定中東再生能源解決方案、軟體領域,可與韓國ICT尖端製造業、氫能工業合作,將產生巨大的加乘效應。

韓、沙雙邊經貿合作廣泛涵蓋電動車、資通訊產業,間接帶動韓國出口中東的布局。在韓國2023全年貿易總額減少9.9%、且出口衰退7.4%的情況下,對印度、日本、中南美洲、東南亞、中國大陸出口貿易皆萎縮,唯獨對中東、美國、歐盟出口表現呈正成長,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估算,尤以對中東出口成長7.3%增幅最明顯,出口阿拉伯增加9.4%、出口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增加11.9%。

而不久前,韓國造船商現代重工(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與卡達能源公司(Qatar Energ)簽訂39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船訂單,也預期發酵產業效益。很顯然地,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的產業轉型,已替韓國出口貿易帶來新動力。

所以韓國極力爭取GCC新中東市場,是近代亞洲與中東國家經貿互動的縮影。安聯投信(Allianz)調研指出,2024年初,歐非中東迎來資金淨流入近0.2億美元,和已開發歐洲、拉丁美洲的資金淨流出相比,產業熱度形成極大對比。

綜觀全球貿易大局,順應地緣政治的結構轉變,沙烏地阿拉伯也欲透過IMEC重新牽起與亞洲經濟體間的關係。■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