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3/ NOVEMBER. 2020
回首頁

案例篇台北貿易、科音國際全力數位化 翻出貿易新未來

在「建構貿易商大戰略—台灣邁向智慧貿易之路調查報告」造訪的30家貿易商中,許多業者已展現高度數位化能力,包括旗下有眾多事業體的「台北貿易」,以及用數位轉型翻轉營運的「科音國際」,都是貿易業數位化的佼佼者,其成功推動數位化的經驗值得作為其他貿易商的借鏡。
◎撰文/劉麗惠 攝影/賴建宏 圖片提供/台北貿易公司、創哈特
因應數位化趨勢,科音國際(左)、台北貿易(右)紛紛藉重數位轉型,成功迎向新時代,並建立永續經營的能量。

因應數位化趨勢,國內許多貿易公司紛紛加強推動數位轉型,其中許多都透過數位化能力的打造,提升營運能力、建立永續經營的能量。例如台北貿易早就推動各種數位化策略,實現擴大產品線、擴大客戶群、建立管理數位化的智慧營運機制,達到數位優化以提升競爭力;另外,科音國際在面臨經營困頓時,透過數位科技打造產線自動化並投入產品創新,再以跨境電商把產品銷售到全世界,同樣展現出數位轉型對貿易商帶來的幫助。

台北貿易》數位之路聚焦三大方向

台北貿易成立於1958年,歷經一甲子的經營,關係企業包括匯豐汽車、台灣愛知儀錶、沛柏實業、台灣花王、台灣美津濃以及國住橡膠等,經營產業涵蓋各種領域。

台北貿易公司董事長林宏銘指出,透過產品線升級、利用跨境電商從B2B走向B2C、經營管理走向全面數位化等三大方向,大幅提升公司競爭力。

「隨著經營範疇的持續擴大,數位化營運對台北貿易變得至關重要。」台北貿易公司董事長林宏銘指出,關係企業中,與日商合資成立的台灣愛知儀錶、台灣美津濃、台灣花王、國住橡膠等在日本母廠的協助下,內部控管數位化程度很高。另外,匯豐汽車客戶多達700萬,擁有龐大的數據資料庫,同樣高度仰賴數位科技的導入,從eMentor到Ucare系統的導入,都使匯豐汽車可提供最好的客戶服務。

談起台北貿易的數位化推進過程,林宏銘直接用「篳路藍縷」4個字形容。「作為一家老牌傳統貿易商,再投入創新時,並不容易獲得政府創新技術或稅金補貼的協助。」林宏銘有感而發地說,儘管外在資源幫助有限,但數位化已是必然趨勢,公司每年仍挪出資金推動數位化相關建置,包括產品線升級、利用跨境電商從B2B走向B2C、經營管理走向全面數位化等三大方向,都讓台北貿易能夠面對未來的挑戰。

方向1:產品線升級

首先在產品線升級方面,儘管台北貿易是傳統貿易商,早期以進出口鋼鐵、化學品、食品貿易為主,但只要預測到數位化需求,就會及早布局、投入資源,藉此維持創新營運模式,這也讓台北貿易從傳統貿易商不斷轉型發展出更多產品線與經營模式。

例如,早在台灣愛知儀錶成立之前,於1992年率先提出「泛用微電腦瓦斯表」,具地震發生時自動關閉偵測功能,又或者依循自動化趨勢,台北貿易從傳統引擎式推高機朝向垂直連續搬運機等產業邁進,並提供客戶自動揀貨系統、自動倉儲等服務,將產品線升級到2.0。如自動倉儲系統可利用遠端診斷工具,為客戶的自動化倉庫提供遠端診斷服務。如今,迎合5G趨勢,台北貿易也將進一步將旗下自動化設備或裝置再升級為可支援5G的IoT產品。

方向2:利用電商從B2B邁向B2C

打造面向B2B的自動化方案與IoT產品後,台北貿易決定進一步利用跨境電商在線上銷售商品,從零開始跨足B2C領域。

林宏銘坦承,7、8年前開始經營跨境電商,但因未掌握金流、匯差與各種線上交易的重點,一開始以失敗收場,卻仍堅持走下去,後來成立沛柏實業(PEBIO),聚焦B2C、綠色貿易,引進各種純天然及抗敏的產品,進而打開B2C市場商機,也漸漸獲得市場的好評,並進一步將公司B2C領域全權交予年輕一代的員工來掌控。

台北貿易從零開始跨足B2C綠色貿易領域,引進各種純天然及抗敏產品,旗下沛柏實業引進以Pipper為品牌名的鳳梨酵素洗碗精,在電商平台與官網上熱銷。

方向3:建立數位化管理機制

從B2B走向B2C,台北貿易旗下多個事業體,經營的業務各不相同,因此營運上愈來愈仰賴數位化管理。「管理數位化必須從內部著手,」對於數位化管理,林宏銘一再強調,企業內部不先建立數位化思維,外部有再多的數位資源都推動不了,因此企業領導者必須把數位思維內化成DNA,然後在公司內部推動數位化的終身學習機制,並且積極鼓勵員工到外面進修、吸收各種數位科技知識。

綜觀台北貿易的數位推動之路,從產品創新到營運模式創新,再到企業管理的數位化,都一直早在數位潮流之上,展望未來,林宏銘認為,隨著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時代來臨,台北貿易也已善用科技收集各種數據,讓未來該公司不管是針對客戶關係管理、新零售模式分析、庫存管理與訂單預測等,都能有更聰明的掌握,智慧迎向新未來。

科音國際》用數位化翻轉營運

不同於台北貿易不斷擴大事業體,以數位化多元產品線、強化行銷力與服務力,科音國際則是在前身樂蘭股份有限公司(前諧和工業公司)面臨代工低利窘境之際,利用數位化推動創新貿易並走向品牌經營之路,蛻變重生。

科音國際總經理邵威中表示,藉由推動產業數位化、經營跨境電商等數位化轉型策略,成功再造企業新生。

科音國際總經理邵威中指出,諧和工業創立於1975年,主要從事電子樂器音響類產品的製造與出口,1986年與日本Roland合資,更名為樂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幫客人在台灣代工生產電子樂器的相關產品。

然而2009年金融海嘯衝擊之下,客戶將大部分新訂單轉移往中國大陸代工,公司面臨必須削減利潤來與中國大陸報價競爭的困境。但最後在邵威中的數位轉型戰略推動之下,成功再造企業新生命。

從產線數位化到跨境電商銷售

談起數位化之路,邵威中記得,為推動產線數位化來完善工廠管理與提高生產效率,他以資工電子科系出身背景學習寫App,以iPad替代價格很高的工業電腦,成功建置一套可讀取條碼與進行影像辨識的智慧產品履歷管理系統。

推動產業數位化、穩住經營腳步後,邵威中接著又想:「也許……我也可以開發新產品。」就這樣,他化想法為行動,與團隊開發出混音器Mixer,並於2015年成立自有品牌「創哈特maker hart」,跑遍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德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參加展覽、尋找代理商,投入大筆行銷資金得到的卻是「太貴、規格不符」等評價。

「實體通路走不出去,就換一條路走。」邵威中說,當時面對沒有人願意幫忙賣產品的情況,最後決定自己賣,於是鎖定流行音樂主流市場美國,利用Amazon設置英文版品牌銷售官方網站,同時尋找DRS電商顧問服務公司的協助,成功將產品賣出去,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2月間,銷售額攀升6倍,甚至現在已轉由公司內部自行操作Amazon的13個國家平台,成功將產品拓銷到歐美、中東、日本及亞洲地區共30多個國家。

成功賣出商品後,邵威中更藉由官網訪客流量統計表,進一步思考:「到底誰買了產品?用在哪裡?」邵威中笑著說,意外發現除了在樂器與音響的應用外,有更多客戶將混音器與手機、電腦等3C產品整合,做與樂器毫不相關的應用。「為什麼被經銷商酸到不行的商品,竟然可以賣出去?」在成功經營品牌之後,邵威中在思索這個問題時發現,經銷商能判斷可以賣出去的產品,但這並不等於消費者真正想要的產品。

科音國際總經理邵威中與團隊開發出混音器Mixer,並於2015年成立自有品牌「創哈特maker hart」。

邵威中坦承,在銷售品牌商品的過程中曾收到許多客訴,但這對品牌經營不是壞事,因為這是客戶正在告訴你:「商機在哪裡?」只要積極面對、調整商品,進而提升產品力,就可找到更大商機。從科音國際的數位轉型之路,可以發現,以官網經營跨境電商,直接面對消費者,讓科音國際從中挖掘到更大的商機,再搭配製造端的數位化配合,科音國際成功翻轉營運,成功打造出可拓銷全球市場的MIT混音器品牌。

不論是跨足各行業的台北貿易,或以電商經營新品牌的科音國際,都以數位化找到新經營模式,同時也透過後續的銷售、服務回饋等,感受到數位化帶來的市場優勢與經營改善,透過這兩起案例,證明了數位化邁向智慧化的勢在必行,貿易商若想要緊抓商機,切莫錯過這班行駛快速的數位化先鋒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