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3/ NOVEMBER. 2020
回首頁

企業實戰錄以台灣茶戰勝外國敵手農林發揚台灣茶文化 以創新思維經營茶業

自1899年茶葉事業拓展開始,台灣農林就與茶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歷經低價進口茶葉的衝擊等諸多挑戰,台灣農林依然屹立不搖,透過多元發展與創新企劃,現已成為台灣唯一自擁茶園及茶廠的上市茶葉公司。
◎撰文/陳玉鳳 攝影/賴建宏
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公孫孟(Mr. Jean-François Casabonne-Masonnave)台灣農林致力發揚台灣茶文化,近年透過多元發展加深國人喝茶風氣。

「重振台灣茶業的往日輝煌」,這是台灣農林總經理林金燕念茲在茲的期望,她是從基層開始做起的台灣農林人,對於茶葉有著深深的感情,「我想讓更多人知道台灣茶葉的好!」她說。

台灣農林的前身,是成立於1899年日治時期的「三井合名株式會社」,於120年前開始在台拓展大型機械化製茶廠,並墾殖大面積茶園。1920年代,北台灣紅茶園孕育出的「日東紅茶」享譽全球,奠定台茶地位;1930年代,日月潭紅茶以「台灣香」為名在倫敦拍賣會上名列四大紅茶,連歐美人士也為之傾倒。

經濟轉型 台灣茶陷困局

台灣農林於日治時代結束後成立,初期屬於國營企業,當時除轄管大面積茶園外,也是外銷創匯的主力企業。1950年代,在土地改革下農業興盛,堪稱台茶的黃金時代,有「南糖北茶」之美譽,值此時期,台灣農林管轄的茶園達數千公頃規模,當時的人工工資及生產成本皆低,茶葉外銷為國家賺取外匯,茶葉視同黑金,是當時政府認定的經濟主要競爭力之一。

然而,隨著台灣逐步以工業取代農業為經濟主體後,加上匯率競爭變動,茶葉外銷量逐年下滑,台灣茶葉遂由外銷導向轉為內銷導向。隨後台灣內銷市場也被外國進口茶大舉攻陷,台灣1年進口茶葉約3萬公噸。

「相較於越南等國家的便宜人工, 台灣的人工成本很高,台灣茶葉的價格實在是拚不過。」林金燕不無感慨地說,即便台灣手搖茶及瓶裝茶的市場規模驚人,但在商家考量成本、多採取進口茶葉的現實下,台灣茶葉仍節節敗退,將市場拱手讓人。

台灣農林擁有大片茶園與茶廠,自日治時期創立至今走過無數年頭,十分了解台灣茶的優勢,希望透過觀光方式帶動台灣茶的能見度。

導入自動化 降低生產成本

「人工成本拚不過,我們即導入機器和自動化,」林金燕相當自豪自家公司在屏東建立的老埤農場,這是台灣最大的商業用茶基地,「2021年上半年全面量產後,1年約可產出3,000公噸茶葉,成本應該可以壓到每公斤200元之下,加上台灣茶葉的號召力,我們相信足以和進口茶葉一拚。」

台灣農林的屏東老埤農場有效利用低海拔平坦土地,選擇栽種平地優良茶樹,同時進行新品種研發、新式灌溉系統(以色列滴灌法)、機械式茶樹撫育採收系統、自動化製茶工廠等農業技術投入,且長期培養技術人員及引進應用生物技術,藉以提升產值。透過這處基地的開發建置,台灣農林希望能供應台灣市場各類安全茶葉,提升國人喝茶的品質。

一方面導入機械化和自動化,生產兼具品質和價格競爭力的商用茶;另一方面,休閒據點茶廠則持續生產高端有機自然農法的手採茶,以此為吸引遊客的亮點。台灣農林近年陸續拓展休閒產業版圖,各處休閒茶園所呈現的文化之美及優雅氣質,往往讓人眼睛一亮且流連忘返。

農業六級化 拓展休閒茶園

今年受疫情影響,台灣觀光業上半年苦不堪言,但令人驚訝的是,台灣農林的幾處休閒茶園卻依然不見虧損,甚至經營十餘年的三峽熊空茶園,在2020年首度開始賺錢,「應該是我們的茶園位在空氣乾淨的大自然裡,成為大家在疫情下出遊散心的首選。」林金燕謙虛地說。

在行銷包裝之下,台灣農林的每一個商品都十分吸睛,風範絲毫不遜於國外進口茶。

其實,親自走訪台灣農林的休閒茶園,可以了解吸引遊客的並非僅是新鮮空氣和自然美景,還有參觀舊茶廠引發的思古幽情及美學享受。

不只是老茶廠,台灣農林於2019年開始營運的「鹿篙咖啡莊園」,在短期內就成為爆紅景點。設計優雅簡潔的咖啡廳坐落在山丘之頂,放眼四周是咖啡樹和翠綠茶園,舉目遠眺是蓊鬱山林,在藍天映襯下美不勝收。此處莊園提供100%台灣在地咖啡豆,自栽、自製、自銷,一貫化作業皆是由莊園完成,是一座兼具咖啡園巡禮與提供休閒的複合式咖啡莊園。

朝休閒產業發展,是台灣農林積極推動「農業產業6級化」的具體行動。「農業產業6級化」,這是林金燕帶領台灣農林產業轉型的三大主軸之一,另2項為「提升資產價值」、「強化技術能力」。針對轉型休閒產業,台灣農林從2003年就開始布局,當年成立有機茶苗試驗區,成為台灣第一家有機驗證的阿薩姆茶園後,台灣農林每年有計畫性地以自然農法,逐一復耕台灣北、中、南區自擁茶園。2008年自擁「日月老茶廠」及「熊空茶園」開始營運,逐步轉型茶廠兼具休閒事業。

隨著國人對於休閒樂活場所的需求與日俱增,2013年「大寮茶文化館」加入營運,能讓旅人親身體驗DIY製茶的「銅鑼茶廠」也整建完成,其中「大寮茶文化館」更是新北市首座茶產業文化館。2014年大溪老茶廠修繕3年重新展現風華,以生活美學及茶學教育為主題,2015年獲經濟部觀光工廠認證及遠東建築「舊屋改造」首獎。2015年則著手興建鹿篙休閒咖啡園,並於2019年開始營運。

提升資產價值 創造加值

針對台灣農林長期發展的另兩大主軸:「強化技術能力」及「提升資產價值」,在林金燕的帶領下,近年也是繳出許多成果。在「強化技術能力」方面,開拓構建屏東老埤智慧化茶園是重要成績之一;在「提升資產價值」方面,林金燕主導開發三義工商綜合區、銅鑼工商綜合區、銅鑼住宅區、專案閒置土地發展等。

台灣農林總經理林金燕希望能透過技術人員、科技等投入,提升國人喝茶品質,在休閒茶廠則持續生產高端有機手採茶。

「台灣農林從創立到現在,累積了不少的土地資源,同時也累積了很多的包袱負擔,在經營思維上,必須善用資源及減少負擔。」林金燕繼續說明:「對投資者來說,必須提供長期創收的基礎及未來潛力,土地開發利用即是在現有資源上提供加值的途徑之一,近年來我們處理部分閒置土地,賺得的資金轉入具有租賃價值的資產,創造收益。」

做好每一細節 提高消費認同度

展望未來,台灣農林的長期發展主軸不變,「不過我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林金燕說,在提升資產價值上,台灣農林追求質的提升;在農業加工技術上,則以領先產業為目標;在6級產業化的發展上,繼續追求提高消費者的認同度,「台灣農林會繼續努力,以獲得投資大眾及消費者的青睞。」林金燕說。

時代在變,環境也在變,如何與台灣這塊土地更緊密地連結,一直是台灣農林努力的目標。林金燕強調,「在這個什麼都標榜乾淨、天然的年代裡,台灣農林唯有將對土地的摯熱情愛,融入傳承百年來的製茶工藝,用心意忠實呈現茶葉的原味感動,才能讓守護不易的台灣在地茶香,可以被重新認識與發揚。」為達到發揚台灣茶葉之美的目標,從茶樹耕種到自銷通路,台灣農林始終堅守著一貫作業的品質理念,「我們會用心將每個細節做到最好。」林金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