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4/ DECEMBER. 2020
回首頁

美國篇透析經濟新局美國選後 台灣全球布局四路徑

美國總統大選後的全球經貿新局備受矚目,不管是美國內部經濟與產業發展,或美國全球新戰略,都將對台灣帶來影響。此時,台灣必須在美國新政府的政策下,找到全球布局新路線,穩住經貿優勢。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大選將影響全球經貿布局,台灣企業應緊盯選後政策方向,隨時調整全球供應鏈布局。

儘管美國總統大選因美國現任總統川普還在爭取法律訴訟而尚未落幕,美國聯邦總務署(GSA)也尚未正式宣布總統大選結果,但從目前開票結果來看,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為美國第四十六任美國總統的態勢幾乎已確立。

由於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對經濟政策存在相當程度差異,川普與拜登的路線也大相逕庭,不可能出現「川規拜隨」的機率,拜登要全面翻轉川普過去4年的政策也不太可能。因此屆時拜登入主白宮,究竟採取何種新經貿政策,牽動全球經貿神經,台灣也必須緊密關注,才能在變化來臨之際,儘早因應。

綜合國內外經濟學家與產業對於拜登當選後可能採取的政策走向,預期未來全球經貿將在美國新政策下朝4個路徑發展。

路徑1》自由貿易 從單邊回到多邊

過去4年,川普的經濟核心理念為「美國第一」、「美國優先」,並傾向推動「單邊主義」,因此川普不僅退出由歐巴馬政府主導的原「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與巴黎氣候協定,並重啟歐美貿易、北美貿易的談判,更全面對中國大陸展開貿易戰,讓發展多年的多邊區域經濟體系重要性不如以往,減緩全球化發展進程,甚至導致保護主義抬頭。

然而,未來4年在拜登主張的「恢復美國領導地位」主軸下,美國將重返「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組織,世界經濟將回到以區域經濟為主的自由化體系。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顏慧欣認為,未來拜登入主白宮後可能採取「6個R」政策,包括「恢復(Regain)美國全球領導地位」、「重置(Reset)與盟友關係」、「再聚焦(Refocus)多邊組織」、「重新建構(Re-Build)美國製造」、「重新定義(Re-define)國家與經濟安全」、「意識(Recognize)中國崛起」,其中Regain、Reset、Refocus都凸顯美國重回區域經濟自由化路線。

尤其隨著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將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布局形成很大的威脅,由於拜登曾於2019年提出重返CPTPP,因此拜登當上總統後的動向有待觀察。

台灣路線觀察

過去台灣基於兩岸政治關係,在融入全球區域經濟的腳步上遠遠落後他國,因此未來區域經濟浪潮再起,台灣勢必將面臨邊緣化危機。對此,過去台灣一直以強化技術與創新突圍,未來除仰賴政府持續尋求加入CPTPP的契機,或提高與歐盟、美國等主要市場簽署貿易協定的可能性,企業仍要聚焦創新,穩住腳步。

路徑2》美中關係回不去了

拜登也十分重視美國企業在中國大陸面臨的不公平待遇,在5G發展上可能繼續採取「5G乾淨網路政策」,確保關鍵技術不使用「不受信任」的設備供應商。

除單邊或多邊自由化貿易發展路線改變外,由於拜登與川普的對中政策有明顯差異,因此美國大選後的美中關係走勢,也是全球矚目的焦點。對此,顏慧欣分析,過去川普採取「窮中策略」,4年來不斷祭出各種措施防堵中國大陸崛起,並以美中單邊貿易關係的協議簽訂,逼迫中國大陸作出結構性的改變;未來拜登將走「共存策略」,以不斷壯大美國的方式來領先崛起的中國大陸,是以拜登一直反對美中關稅戰,預期未來美中貿易戰可能因此趨緩。

不過,儘管拜登與川普路線不同,但「美中關係回不去了」顯然是多數經濟學家的共識,而這種回不去的關係將體現在美中科技戰的持續進行上。顏慧欣認為,拜登與川普一樣,也重視美國企業在中國大陸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智慧財產權遭到侵害等,因此他也一直維持聯合盟友對抗中國大陸,例如「5G乾淨網絡政策」就會持續進行。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分析,儘管拜登即將聘用的執政團隊多為歐巴馬政府時代人馬,但經川普政府執政4年洗禮,他們對中國大陸的態度已不同於以往,因此拜登上任後的執政方向,即「科技新冷戰、貿易不冷戰」,也就是美中高技術產業脫鉤,美中傳統產業合作保留的路徑。

「預期未來美國在科技戰方面,會持續對中國大陸祭出制裁,著眼於關稅的貿易戰則會降溫。」顏慧欣也表示,未來拜登政府對中國大陸立場仍不會放鬆,但不會再像川普那樣採兩敗俱傷的制裁方式,類似「徵收關稅」這種破壞性的手段會減少,但在5G、新能源、量子力學、鐵路運輸等高科技領域的競爭仍持續。

川普過去採「窮中策略」,不斷祭出各種措施防堵中國大陸崛起,未來拜登將走「共存策略」,美中貿易戰有望趨緩。

台灣路線觀察

從美中關係後續可能發展出的新走向,顏慧欣預期,台灣產業選邊站的壓力會獲得紓解,但台灣仍需在美中科技脫鉤下,找到平衡台美、兩岸間的立足點,才能維持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在《2021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中指出,由於美國國內對「振興製造業」和掌握AI人工智慧、5G生物技術、先進材料等「先進科技主導權」具高度共識,因此美中關鍵科技競爭仍將持續,台灣需善用台美產業與科研互補特性,推動合作,建議政府應搭建平台,促進產學研和美國在高階製造、前瞻科技研發、人才培育等領域展開合作。

路徑3》全球製造供應鏈移轉仍持續

美中關係下的另一個觀察是「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新走勢」。過去美中貿易戰熱烈開打下,全球製造業供應鏈體系呈二元分立的局勢,拜登當選後,供應鏈如何移轉,是各界關注的焦點。顏慧欣認為,加強製造供應鏈回流仍是美國持續推動的政策方向,由於中國大陸正積極推動供應鏈改造,因此美中2個供應鏈的趨勢應不會改變。

因應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2020年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拍板砸下35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設新廠,一旦通過經濟部投審會聯席審查,即宣告台美供應鏈揭開新頁,而未來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晶圓廠共有3座,2座在中國大陸的上海與南京,1座在美國,正說明了台積電因應供應鏈二元分立的具體作為。

台灣路線觀察

台經院景氣中心副主任邱達生認為,不管是川普或拜登擔任美國總統,全球供應鏈從長鏈走向短鏈的趨勢底定,建議台廠應加快腳步轉移供應鏈布局策略;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則強調,台灣是全球製造業的主要成員,在高階製造具國際競爭優勢,可持續扮演全球供應鏈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路徑4》台美貿易關係 持續緊密合作

不論全球經貿局勢如何轉移,台灣自1950年代開始發展產業以來,與美國關係始終密切,過去幾年更是台美關係往來最熱絡的一段期間。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在川普主政下,台美貿易活動趨於緊密,2019年台美雙邊貿易總額已高達870億美元,美國也超越東協成為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

台積電今年拍板砸下35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新廠,通過經濟部投審會審查後,等於宣告揭開台美供應鏈新頁。

在這樣的基礎下,儘管拜登當選,未來台美關係將依舊緊密。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李豪(Leo Seewald)認為,台灣在全球製造供應鏈有著顯著的競爭力,因此過去幾年許多美國企業基於戰略考量到台灣投資,未來幾年可樂觀看待台美產業合作。

台灣路線觀察

面對台美貿易關係的維持,黃介正認為,未來拜登政府將在哪些產業與中國大陸脫鉤,哪些產業繼續與美國合作,台灣政府與產業界應在美政權交接的這段期間,盡可能提早了解美國經貿政策情報。

值得注意的是,首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Taiwan-US Economic Prosperity Partnership Dialogue)已於2020年11月20日在華府及台北兩地同時舉行,就全球醫療安全、科技與技術、5G乾淨網絡、供應鏈、投資審查、基礎建設及能源等議題進行討論,是台美經濟關係的重大里程碑,也彰顯台美在全球經濟戰略夥伴關係下,將展開更緊密、更廣泛的合作。

一直以來,全球經濟局勢都是由美國主導,台灣也一直以自身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戰略地位,成為美國重要的合作夥伴,因此不論美國總統最後由誰擔任,台美關係勢必仍相當緊密,只是要如何在美國有所調整的經貿政策中,找到最好的位置、發出最好的球,仍考驗著台灣政府與產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