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4/ DECEMBER. 2020
回首頁

特別企劃疫情時代勞動競爭力風險巨大的局勢 搶奪關鍵人才的時代

疫情席捲全球,為世界帶來劇烈變化,企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須加速數位轉型,不僅人才聘僱更謹慎,搶奪也更加激烈。從優質人才爭奪到數位環境打造,是台灣企業要積極面對的未來課題。
◎撰文/葉惟禎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歷經8年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終於在2020年11月15日,由東協10國及中、日、韓、澳、紐西蘭等15國正式簽署,然而,這也造成台灣邊緣化的疑慮,恐怕會對我國經貿關係造成巨大衝擊。

儘管諸多數據顯示,台灣產業所受衝擊有限,不可否認仍有部分產業受影響。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副所長朱浩指出,政府長年持續與諸多國家洽談單邊貿易協定,卻因國際壓力,遲遲未與我方簽訂。經濟部長王美花對此直言:「RCEP這條路不好走,我們爭取其他路。」儘管「其他路」也未必好爭取,朱浩也提醒,未來一旦台灣有機會進入區域貿易協定,在市場開放下,許多相對不具優勢的產業勢必受影響。

「政府在簽訂前,絕對是在評估利多大於損失後,才會簽定貿易協定。須知市場開放才能創造競爭,有競爭才能促使業者亟思產業升級。」朱浩表示,台灣當年加入WTO後,曾有一段時間,米酒從新台幣20元飆漲到40元以上,但部分物價上漲是無法避免的狀況。他以農業發展為例,經過20年的發展,台灣逐漸從傳統農業提升到精緻農業,就是持續進行產業升級的最好範例。

「現在回頭來看,台灣因加入WTO,而能讓現在的產業與經濟相對升級。短暫的損失是必經路程,如何從競爭中提升實力才是王道。」朱浩說。

疫情後座力顯現 解雇取代政府補助

隨著秋冬到來,歐美疫情再度爆發,至今未見趨緩,邊境解封仍看不到盡頭。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施立成表示,對企業而言,現在尚未真正進入到「後疫情」,全世界仍處在危險的疫情中。

政府提供企業即時性技術輔導,更補助企業針對受影響員工開設升級轉型專班,以穩定就業狀況。

目前,國際經濟成長動能疲弱,致使國內部分製造業與觀光運輸業等產業亟待紓困,為協助艱困企業度過難關,相關單位已在第四季提供紓困申請。包括勞動部、經濟部、商研院、國貿局、工業局等單位,皆能協助辦理紓困案申請作業。

除提供補貼以協助業者渡過資金難關,政府亦提供企業即時性技術輔導,協助業者解決技術瓶頸,同時補助傳統產業、中堅企業及中小企業創新研發,引導留用研發人員、強化研發能量。此外,更針對受影響之員工開設升級轉型專班,提升職能以利穩定就業。

至於疫情對勞工的影響,在疫情爆發前期,企業運用政府補助撐住營運數字,但隨著疫情延長,企業紛紛開始思索要繼續苦撐還是解雇?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陳淑綸觀察業界狀況指出,現在有愈來愈多申請勞工局調解或進行法院訴訟的案例,是企業準備解雇勞工、放棄政府補助的窘境,疫情對勞動影響的後座力已逐漸顯現。

而根據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今年第二季職缺至少減少2成以上,「自104人力銀行成立以來,從來沒發生過這種現象。」晉麗明深入研究後發現,職缺減少部分主要來自於中小企業,顯示疫情對其衝擊之大。而即使第三季職缺回升至60萬,也不代表春燕已到來,只是中小企業對疫情找出因應之道所開出的職缺,且值此之際,企業評估人才的標準更高、考量時間更長,顯示企業在用人方面更加審慎。

「尤其每一個老闆都在想自動化, 過去關燈工廠的概念,未來勢必成為常態。」晉麗明說,隨著企業對未來愈來愈難預測時,紛紛把求才的規格拉高,原本只要聘僱80分的人才變成拉高到90分,然而求職者無法一夕間大幅提高自己的能力,導致企業找不到人、求職者找不到工作的情況益發嚴峻。

疫情加速驅動產業數位轉型,對此晉麗明強調,具大數據、數位轉型、雲端服務、人工智慧等硬實力,以及具備跨部門溝通協調、新市場創建業務開發、務實為本及精確有條理的做事方式等軟實力,都是關鍵人才須具備的特質。

身處艱困的時代 以合理薪資創造正循環

台灣不乏優秀人才,然而在求職市場中,當外商公司開出良好條件留才,台灣企業往往較難與之競爭,這是目前許多企業在徵才上面臨的難題。

但既是關鍵人才,企業必定想為己用,留才不易、搶才更難。晉麗明再三提醒台灣人才的搶奪戰早已開始。「千萬別認為這些人才是被挖角到海外,現在有大量外商在台成立研發中心,許多優秀人才即便身在台灣,也沒有被台商所用,當大家都在搶優秀人才時,台商搶不過外商。」晉麗明根據104人力銀行長年觀察指出,只要能提供合理薪酬的企業,並持續延攬人才,往往都是競爭力非常強大的企業。

除了以合理的薪資留才,讓員工暖心同樣重要。受經濟環境大幅影響的圓山飯店,在連續虧損24年、近50億元後,能順利在2019年轉虧為盈、更在疫情肆虐下前3個月住房率保持第一,實屬不易。尤其過去經營陸客為主的圓山,2019年適逢反送中與總統大選禁止陸客來台,能在逆勢中翻轉,猶如天方夜譚。「我們一直在想,疫情肆虐,在這麼痛苦的時候,怎麼做才能讓員工過得更好。唯有員工過得更好,對飯店的向心力才能爆發出來。」圓山飯店董事長林育生逆向思考指出,愈是痛苦之際,愈要讓員工感覺溫暖。

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是林育生的司機帶給他的震撼。原來,在圓山工作40年的司機,從沒看過自家飯店的總統套房。「我不禁想,員工待在職場比待在家裡的時間還長,如果圓山的職場環境是如此,實在沒有溫度。」因此決定為員工及其家屬舉辦圓山文化之旅,後對外開放參觀,再由員工接待、導覽。

圓山大飯店具百年歷史,林育生即利用此優勢對外推出文化導覽之旅,成功帶動話題,降低疫情影響。

「產生一個以人為本的想法,最終成就一個飯店的未來。」林育生推出的圓山文化之旅凸顯自家飯店的歷史價值,結合台灣近代史導覽,成功引起國人關注,也因此填補了陸客的空缺,讓圓山的客房與餐廳天天都客滿。

而在疫後勞動規劃上,林育生亦合理調整同仁薪資所得,透過績效獎金給予公平待遇,透過組織改造提升服務品質與工作效率;在給予績效獎金同時,為做到不增加債務負擔,故運用未來2年因同仁退休所減少的費用及每年撙節的業務及管理費用,作為薪資調整的來源。

化危機為轉機 企業一生懸命的課題

疫情迫使企業找出路、拚轉型。對此,施立成認為,在數位轉型潮流下,每個企業、每位員工都有責任提供更好的職場環境。「這個環境不再是實體的,而是數位的環境,並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能給予賦權,讓員工有數位的能力與素養,並透過數位的方式提供最好的工作機會。」

「但絕非只有大型業者需要轉型,小型業者同樣需要轉型。」朱浩指出,補助是一時的,提升競爭力才是長遠的,政府提供紓困金協助企業度過難關,但企業更應在此期間,透過產業振興方式進行結構上的調整、自我升級。

「即便疫情過後,再也回不到過去。當同業或其他競爭者出現,消費模式不復從前,而你還在原地踏步,就算撐過疫情,也很快會被市場淘汰。」不論面臨何種挑戰,化危機為轉機,是每個企業一生懸命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