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NO.367 JAN.2022
shutterstock_1882767883 1
封面故事策略篇

從整體生態系思考

全球景氣反轉
企業轉型關鍵時刻

◎撰文/羅倩宜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法新社

台灣經濟表現在2021年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因出口強勁,新台幣升值力道強勁,反映經濟基本面強大。不過,經濟學人智庫預估的2022年全球成長十大風險,五項就與美中相關,也高度影響台灣。面對全新變局,如何維持競爭力?專家分析台灣面臨的國內外處境及可能發展方向。

財政部統計,截至2021年十一月,台灣出口已連續17個月正成長,且連續五個月創下歷史新高;十一月出口金額達415.8億美元,十二月也可望超越400億美元,帶動去年第四季成為史上出口表現最佳的一季。財政部表示,主要原因是國際經濟回溫、新興科技應用與數位轉型趨勢、年終購物旺季等。進口金額在十一月也創下歷年單月次高,達358.6億美元,主因是原物料行情維持高檔、出口引申需求(Derived demand)及設備投資增加。

其次在國內投資,國內廠商積極擴充產能是GDP大幅上修最大推手,包括半導體業推動資本支出、台商回台、電信業布建5G網路、航運業者擴增運力、太陽光電及離岸風電等綠能投資,都是民間投資大增主因。截至2021年十二月初,公共建設民間投資金額已破新台幣千億元。主計總處估算,2021年民間投資將年增18.8%。

2021年台灣突出的經濟表現,引起IMF國際貨幣基金的注意;IMF指出,台灣因經濟體質好轉,人均GDP可望在2025年一舉超越南韓,達4.28萬美元。外資Morgan Stanley則於《2022全球經濟前景報告》預測,新興市場2022年成長力道仍強,尤其亞洲(日本除外)GDP平均達5.7%,印度更高達7.5%;報告特別點名東北亞的南韓及台灣,持續受惠國內強勁成長及半導體缺貨,展望看好。

面對2021年優於全球的表現,今年台灣產業能否延續並超越?端看如何因應新的挑戰與機會。包括經濟學人智庫(EIU)、彭博、瑞銀、摩根大通等多家研究機構及外資研究團隊均指出,「通膨」、「地緣政治」及「供應鏈瓶頸」,將是2022年的觀察重點,諸多變因環環相扣,產業須保持彈性與韌性,才能有效因應變局。

輸入性通膨  台灣審慎因應

2022年產業面對的最大變數是「通膨」,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指出,通膨升溫已帶動美國聯準會加速減碼購債,並啟動升息。「隨著全球通膨壓力升高,『低成本、經濟高成長的時代不再』,美中貿易戰造成供應鏈位移,導致許多民生物資在中國大陸生產不易;因此低成本製造的時代已過去。」

若從台灣角度來看,因有國際油價走高、全球塞港未紓解等因素,國內面臨輸入性通膨的風險。張建一指出,若依照嚴謹定義,目前國內小吃店及民生物價走高,主要是原油及進口原物料上漲,但捷運、水電費、計程車等都未漲價,這屬於「輸入性通膨」,並非真正的通膨。

儘管有「輸入性通膨」的風險,張建一認為,「台灣未來幾年的經濟成長都不用擔心,主因是投資占GDP比重持續攀高。」張建一說,2020年雖有疫情衝擊,台灣經濟成長率仍達3.36%,2021年主計總處已大幅上修至6.09%,其中投資占比高達26%。

這波投資趨勢不止嘉惠出口(如半導體及高科技製造),也有國內需求(如綠能及風電)等;且加碼投資的不止是台廠,也有外資,「美中貿易衝突導致供應鏈重組,外商在台投資從過去以研發中心為主,進展到了高價值製造。」不過,身兼央行理事的張建一也指出,雖未來幾年台灣經濟成長可期,但仍有其他問題須解決,例如高房價便是其中之一。

物價尚未轉嫁  業者審慎接單

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前財政部長劉憶如,則針對「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示警;她在十二月中舉辦的北威論壇中指出,各國觀察通膨大多以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主,但近期PPI的漲幅較CPI高出許多,工業生產者正承受快速上升的製造成本,只是尚未轉嫁消費者。

「目前製造業為了穩住市占,尚未將成本反應在終端產品上,若PPI持續走揚,生產者撐不下去,只能被迫轉嫁消費者,屆時通膨會更有感。」劉憶如說,這樣的通膨狀況將持續多久,無法準確預知,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升息,只是各國央行目前擔心升息導致企業及個人借貸成本上升,衝擊好不容易復甦的經濟,所以還在觀望。

針對生產者面臨的通膨處境,國內機械業也非常有感。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指出,「晶片短缺、塞港缺櫃、原物料漲價,都導致業者成本上揚;以機械廠商的角度來看,鐵材已漲價30%、鋁漲40%、電線漲10%~15%。」他指出,生產者物價指數走高再加上缺料問題,業者的因應之道就是審慎接單,以免交貨延遲影響商譽或賠本。

2022年下半舒緩  留意景氣反轉

美中貿易戰及疫情引發的供應鏈瓶頸,已持續逾兩年,究竟何時能改善?專家預估要到2022年下半。跨國貿易信用保險機構裕利安宜(Euler Hermes)2021年十二月發表報告指出,目前全球供應鏈短缺,75%來自生產瓶頸、25%來自物流壅塞,不過到2022年下半年,將有三個因素使得供應鏈恢復正常:消費需求觸頂、庫存返回疫情前水位、全球運能增加。

第一、消費需求觸頂。裕利安宜分析,疫情期間,大眾無法消費,疫情趨緩後,民間過度儲蓄紛紛出籠;不過,購買需求已來到高點,未來消費者固然會持續買商品,但將逐步回歸正常。這在先進經濟體尤其明顯,家戶消費正在轉往更永續的方向,疫情期間所購買的商品,使用週期至少持續好幾年。由於消費者的自制,市場需求正常化,供應鏈壓力也更小。

第二、庫存返回疫情前水位。自2020年開始的全球庫存下降,讓產業供應鏈急忙囤積庫存,「好消息是,過去幾個月已看到補庫存力道趨緩,在大多數產業,供應鏈庫存水位都已回復到疫情前的長期平均值。」裕利安宜在報告中指出,以美國來看,企業紛紛增加資本支出並擴產,這有助滿足市場的更大需求;相形之下,歐洲仍仰賴現有產能、提高稼動率來滿足市場需求,預料2022年歐洲企業也將跟進提高資本支出,「不過,若港口基礎建設的能量沒有擴充,供應鏈正常化可能要再延後。」

第三、全球運能增加,海運壅塞預計在2022年下半緩解。雖2020年運價仍將維持高檔,但由於貨櫃輪訂單創下新高,比目前全球船隊數量高出6.4%,新的貨輪將自2022年底開始,陸續投入運輸行列,備受市場期待;此外各國都在投資港口基礎建設,例如美國已撥款170億美元興建港口及水道,也有助緩解航運困境。

同樣認為2022年可望出現供應鏈反轉的還有國內業者;其中又以牽動生產設備及日常用品的半導體供需成為重要指標。IC設計公司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指出,過去兩年晶片嚴重短缺,近期卻出現供應鏈庫存增加但廠商卻缺貨的矛盾現象,主要是某些零組件短缺、某些零組件庫存又過多,「須小心『長短料』問題,留意景氣反轉。」

shutterstock_1709977465
此波投資趨勢嘉惠台灣半導體及高科技製造,目前外商投資自過去研發中心為主,如今已進展至高價值製造。

地緣政治 區域經貿整合

shutterstock_2041072592
疫情與貿易戰影響下,供應鏈面臨挑戰,自2020年起全球庫存量下降,產業紛紛囤積庫存,近期水位已恢復疫情前平均值。

經濟學人智庫EIU預測2022年全球成長的十大風險,包括:「美中關係惡化使全球經濟脫鈎」、「貨幣緊縮太快導致美股崩盤」、「中國大陸地產崩盤連累經濟趨緩」、「各國及全球金融緊縮阻礙新興市場復甦」、「COVID-19新變種可對抗疫苗」、「全面性的社會動盪對全球復甦形成壓力」、「台海衝突爆發、美國介入」、「歐盟與中國大陸關係明顯惡化」、「嚴重乾旱造成飢荒」、「跨國網路戰癱瘓主要經濟體」。

十大風險中,其中五項與美中相關;有鑑於此,企業在打造經營策略時,須充分掌握國際地緣政治動態。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在2021年十一月底公布的《全球貿易報告》中指出,「全球貿易的流動方向,將重新洗牌,其中地緣政治因素扮演重要角色,亞太及非洲地區內貿易量增加,讓其他區域貿易也轉向。」

身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中兩國的對立,左右全球經貿態勢。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延續川普時期的對中立場,在經貿上維持301關稅制裁,雙方正針對於2021年底到期的「Phase One」(美中貿易第一階段協議)協議進行磋商,該協議允許部分制裁產品可豁免關稅,主因就是兩國的貿易依存度太大。

印太經濟架構  美國動態待觀察

不過,拜登在國際事務上,加入了自己的「多邊主義」色彩,積極修復川普時期中斷的各國關係。

在外交及軍事層面,拜登近幾個月建立AUKUS(澳英美聯盟)及Quad(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並與110國領袖進行視訊「民主峰會」;在經貿層面,拜登於2021年十月底出席由東協主辦的東亞峰會時,拋出「印太經濟架構」構想,宣布成立新的印太經濟架構,針對貿易、數位經濟與技術標準、減碳與潔淨能源、勞工議題等進行合作;雖尚無具體內容及時程表,卻已成為2022年備受囑目的焦點。

以台灣的立場來看,美中貿易戰及疫情,使得台灣高科技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被全世界看見,也因此爭取到更多訂單、帶動經濟成長、獲得國際合作及外交支持。

此外,2021年台美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復談、TTIC(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歐洲議會、美國議員及國際學者呼籲歐美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雙邊投資協定(BIA),都將成為國內業者期待的經貿利多。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台美關係將維持現有熱度,TIFA及TICC持續進行。

至於台灣期待已久的CPTPP,隨著國內民意對反萊豬公投表態,台灣加入的機率又進一步提升,不過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CPTPP會員國立場不一致,有些傾中、有些挺美,台灣能否加入仍有變數,但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台灣肯定會成為其中一員。

shutterstock_1775375267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對國際事務的態度帶有「多邊主義」色彩,積極修復川普時期中斷的各國關係,對區域經貿將帶來極大影響。
000_9QH4C7
2021年10月底舉辦的東亞峰會上,與會的18國聚焦四大海事議題討論,美國更提出「亞太經濟架構」構想,成為2022年眾所矚目的經貿重點。

因應變局  從整體生態系思考

面對2022年的諸多變數,管理大師、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指出,外在的改變愈來愈快且不可預測,企業若要生存,須快速適應環境,「在多個考慮構面中,最基本也攸關台灣的是,放棄以產品為中心的觀念,從經營模式來重新思考。」他指出,企業須從顧客、市場、供應來源等多方面發掘機會,收集完整資料加以分析,擺脫從產品/服務本身來思考的孤立面向,積極尋找產品/服務在日常生活中的定位、在供應鏈及生態系的定位,維持競爭力、做好準備迎接2022年的新局。■

 延伸閱讀

shutterstock_597052055 1

Cover Story 總論篇

解析2022
全球經貿風起雲湧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567215445 1

Cover Story 實戰篇

迎向經貿新時代
企業八大趨勢重點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567215445 1

焦點企業

堅持深耕
駿瀚生化打造未來競爭力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469224163

名人講堂

擘劃顛覆世代
成就經營新使命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469224163

美貿焦點

好山好水好生活
蒙大拿州匯集
高科技產業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367728287 1

產業趨勢

原產地據實以報
維護台灣企業聲譽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367728287 1

數位貿易

供應鏈+客戶管理
實現多元生產銷售機制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653878420 1

領導之力

瞄準50+四大需求
掌握未來銀髮族商機

閱 讀 更 多
其 他 精 彩 內 容


placeholder image

隨時獲取新知,掌握趨勢脈動,
經貿多元課程盡在「國貿學苑」。

台北市進出口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