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390 DEC.2023
390期・Cover Story 人才篇

產官學合作  培育南向人才

東南亞產業轉型  技術人才供不應求

◎撰文/陳玉鳳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IEAT
376mainpics 1

在地緣政治影響下,東協成為全球供應鏈重要樞紐,不只是台商競相奔赴當地,其他國家的投資亦快速成長,使得東南亞國家勞動力相當吃緊,而隨著當地產業轉型,對於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企業展開搶人大作戰。

自2016年實施「新南向政策」以來,台灣企業在東南亞的布局顯著增加,而人才需求也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事實上,現今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地,無論是普通勞動力或專業人才,都難以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這對產業轉型和企業拓展形成阻礙。

一些東協國家如馬來西亞和泰國,透過推動生產自動化來緩解普通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相對的,專業人才,尤其在製造和服務業的缺口則迅速擴大。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東協多數國家的高技術勞動力比例偏低。此外,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和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這些國家在培育、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臨挑戰。

人才供需落差  各國投入培育

台北教育大學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合作編撰的《東協勞動市場與產業人才展望》一書指出,東協國家正面臨產業轉型,例如數位化的推動,加上當地新興產業包括資訊、醫療、半導體以及通訊的發展,勞動需求有別於以往,技職教育跟不上,當地專業人才不足的窘境浮上檯面。以越南為例,越南大約需要80萬名軟體工程師,人才缺口將近20萬。

面對人才難題,日本和韓國已藉由各種計畫積極與東協合作,培養當地人才。例如,日本在越南河內成立日越大學,而韓國也透過類似的合作計畫進行人才培訓。面對日、韓在爭奪東協人才方面的明顯成效,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指出,台灣需重新審視新南向政策,並考慮擴大在東協地區培養和吸引人才的策略,包括鼓勵教育和職業訓練機構於當地設立培訓中心,以及加強與東協大學的合作等。

徐遵慈也提醒,根據研究,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的教育系統所訓練出來的人才,並不符合業界人才所需,這其實就是台灣的機會,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技職教育輸出市場,如果能就地培育人才,也有助於直接解決當地台商面臨的缺人困境。

東南亞技術專業人才需求正在擴大,各國企業正思考如何提供技術教育,並建立新的徵才模式。

事實上,為配合南向政策推動,教育部長期推出各種計畫培育新南向國家產業所需人才。近期,教育部再加強力道,推動「促進國際生來台及留台實施計畫」。該計畫將於新南向國家設置海外基地,由國內大學校院及企業共同推動新型專班擴大海外招生,並由國發基金提供「產學獎助金」與企業提供「生活/實習津貼」的鼓勵措施,擴大吸引優秀國際生來台就讀與留台工作,以有效滿足企業人才需求。

此計畫預計2024年將成立7個海外基地,以越南、印尼與菲律賓等新南向國家優先設置,至2028年預計共成立10個海外基地。新型專班則是由國內大學與企業共同赴海外招收國際生,以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金融及半導體相關領域為優先。

為鼓勵國內大專校院選送在校學生赴國外企業實習,全面擴展國內年輕學子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之機會,教育部也提供相關補助,希望能培育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及實務經驗的南向人才。

IEAT連結產官學資源  培育南向人才

民間組織也在東南亞人才培育上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長期透過開辦各種課程和產官學合作共同培育所需人才。IEAT指出,優秀國貿人才的養成須同時具備理論與實務基礎,為促使人才具備實務經驗與能力,IEAT迎合全球經貿發展,整合政府、產業與國際連結的各種管道資源,提供學校老師與學生創新實務的養分,而IEAT旗下辦訓品牌「國貿學苑」2024年更規劃系列東南亞語言班,如越南語、韓語、印尼、泰語等,讓人才接軌產業,為台灣進出口貿易開啟新未來。

此外,為了進一步培養台灣青年具全球視野及關注國際經貿議題,經濟部國際貿易署2023年推動「國際經貿青年培力計畫」,由IEAT執行,希望透過研習培訓及專題競賽自主提案行動,鼓勵青年挑戰自我、勇於走向國際,成為經貿商務尖兵。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開辦「112年國際經貿青年培力計畫」,由IEAT執行,更舉辦「國際經貿菁英研習營」,期勉學生成為商務尖兵。

打造國際徵才平台  協助企業突破障礙

積極布局東南亞的台灣企業需才孔亟,然而在國際人才招聘上其實面臨諸多阻礙。對此,國際創育機構CrossBond執行長林致孚指出其中原因,包括:主要徵才網站仍以中文為主,國際人才的使用上並不普及;無專門的東協徵才平台、活動讓廠商與人才對接;台灣主要是以中小企業組成,許多公司並無專職人資部門,對於聘用國際人才的流程並不熟悉;台灣聘用國際人才有資本額跟營業額限制,其中營業額新台幣1,000萬元是許多公司無法跨越的原因;以及台灣應屆畢業國際人才離開台灣後再回台灣的就職成本及難度高。

針對上述問題,CrossBond提出解方,推出的CBTalent平台是台灣目前唯一與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緬甸等7個在台國際學生會、駐台辦事處合作的徵才平台,透過定期與駐台辦事處、學生會舉辦徵才博覽會,不僅可以找到人才,也可以協助企業更加了解東協印度市場政策、法規資訊。林致孚建議台灣企業可透過教育訓練熟悉國際人才聘用流程,他並且強調:「提供足夠的尊重、薪資及未來願景,才能建立人才永續。」

正視不同國情  改善管理策略

人才為企業之本,然而不可諱言,台商近年在東南亞面臨愈來愈多的人才及管理挑戰,例如在越南申請工作許可證的資格標準趨嚴,加上勞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不高,以及對外國專業人才認定標準的不一致,使台商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遇到困難。

日前在一場相關論壇上,康舒科技人資本部協理陳季杏分享公司菲律賓廠的管理經驗,主要面臨挑戰是菲國勞動法令認定上較偏向勞方,即使有明確證據顯示員工違反企業規定,也不得隨意解雇正式員工,除明確證據外,還需要績效改善計畫,並獲道德委員會同意,始能解除勞動契約,不過實務經驗上似乎仍行不通。此外,包括人才留任、人才儲備等,皆是在菲律賓當地面臨的人力管理挑戰。

東南亞勞動市場正處於轉型階段,從以農業和低技術勞動為主轉向更多元化和技術導向的經濟結構。此一轉變意味未來對於專業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將有更大需求,台灣企業應正視此一趨勢並制定適當的人才招募和培訓策略,另外需更細緻地執行跨文化管理並適應當地勞動政策及法規轉變,才能確保南向布局的長期成功。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