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391 JAN.2024
391期・Cover Story全球篇

2024貿易前景  充滿不確定性

從地緣政治到淨零  全球經濟變數多

◎撰文/陳玉鳳 圖片提供/路透社、Shutterstock
376mainpics 1

展望2024年,在通膨升息、氣候變遷、各國大選及科技創新等因素影響下,全球經濟前景依然錯綜複雜,充滿不確定性。然而,經過持續數年的震撼教育,全球政府及企業已將保護主義、貿易碎片化等視為新常態,展現出足以因應挑戰的韌性。


回顧2023年全球經貿發展,持續印證「全球化已死」的預言。美中貿易戰繼續升溫,雙方實施出口禁令、關稅提高及投資限制等措施;其他國家也因兩強相爭受到波及,例如拜登於去年9月到訪越南期間,越南多項水果遭禁止出口至中國大陸;加上烏俄戰爭對全球糧食供應和航運穩定帶來嚴重影響,種種跡象顯示全球貿易斷裂情形愈來愈明顯。

一般認為地緣政治衍生的保護主義,仍將主導2024年全球貿易,然而這並不代表全球貿易量會減少。《經濟學人》認為企業和國家將逐漸適應保護主義新常態及破碎化的經貿環境,全球貿易體系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韌性,能夠應對這些挑戰。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24年的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量將從2023年的0.9%增加至3.5%。

相對於此,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在其《全球貿易最新動態》報告中,則對2024年全球貿易預測抱持「高度不確定且普遍悲觀」的看法。報告指出:「雖然某些經濟指標暗示潛在的改善,但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全球負債金額升高和普遍的經濟脆弱性,預計將對全球貿易產生負面影響。」

另就全球GDP來看,在企業營收成長強勁及認定升息最糟糕時期已過的信心推動下,對於2024年全球經濟預測,近日似乎出現樂觀傾向。例如,高盛預估2024年世界經濟年均成長2.6%,而此一預測是基於通膨下降趨勢將持續到2024年,高盛認為除日本以外的G10國家核心通膨率(剔除食物類與能源類後的通膨率),增幅預計將從目前的3%降至平均2~2.5%。

2023年全球經歷升息與通膨,加上地緣政治衝突,以及科技業庫存調整的逆風,使得過去一年並不平靜。展望2024年全球經濟前景,似乎稍有撥雲見日之勢。不過,在整理各家對於全球經濟前景的看法時,發現大家觀點不一,且常常出現短短時日即有前後不同預估的情況。

後疫情時代的大環境較2019年疫情前複雜許多,在進行產業分析或解讀產業分析報告時,美中對抗、中國大陸經濟及戰爭等因素是無法預測的主要部分,因此未來仍充滿變數。以下將討論幾項足以影響全球經貿的關鍵因素。

關鍵一  FED轉鴿派  2024年將降息

在過去一年,經濟學家忙著預測美國聯準會(Fed)的升降息動向,所幸,情勢已愈來愈明朗。根據FED在去年底召開的年度利率會議,宣布將基準利率區間維持在5.25%至5.5%,一如市場預期。這是Fed自去年7月將利率升至22年高點以來,連續第三度按兵不動。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成員預期2024年至少降息3次,且2025年將再降息4次,即整整一個百分點,2026年還會降息3次,使聯邦基金利率來到2%至2.25%區間。

為了控制通膨,聯準會自2022年3月以來已升息21次,共增加5.25個百分點。2023年7月達到22年來的最高點後,聯準會選擇暫停升息。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最新政策聲明中,聯準會指出,近期的經濟指標顯示,經濟活動的成長速度自第三季以來有所放緩。美國政府去年1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降至3.1%,連續第二個月出現降溫。就業成長雖有所減緩,但依然強勁,失業率保持在低點。

整體而言,過去一年通膨雖已降溫,不過仍未達長期通膨率2%的目標,聯準會仍將持續關注通膨風險。值得注意的,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通膨率的下降以及失業率的穩定,是令人鼓舞的跡象,他強調聯準會將避免因長時間維持高利率而導致經濟衰退。

關鍵二  COP 28通過決議  脫離化石燃料

氣候變遷對於經濟前景的影響,全球各國無可迴避,沒有人是局外人。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COP28)做出的「脫離化石燃料(transitioning away from fossil fuels)」的決議,將左右各國政府的能源轉型策略規劃,以及全球產業的發展動向。

以台灣為例,台灣的化石燃料發電比例高達8成且電價相對低廉,此項決議對台灣的能源轉型帶來挑戰。台大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分析指出,台灣過去依賴高碳、低價的生產體系,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然而,COP28包括再生能源在內的多項決議,迫使台灣必須加快轉型步伐。

381pics 2-1
COP28大會主席賈比爾於杜拜宣布,近200個國家一致通過「脫離化石燃料」的決議。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安侯永續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提到,在國際談判中,化石燃料被納入決議是全球能源轉型的一個關鍵時刻。他特別指出,決議中提到的「逐漸減少燃煤發電」承諾及「取消無助於能源貧窮及公正轉型的化石燃料補貼」,將使得台灣長期的低價能源政策受到挑戰。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李河清則強調,應遵循「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精神,由工業國家帶頭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並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

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認為,根據此次全球盤點結果,台灣應提高2030國家減量目標、逐年改善能源效率,並將核能列為過渡性能源、加速化石燃料電廠導入碳移除技術、提高電動車普及率。政府也應大幅提高調適預算及公正轉型基金,建立國家調適績效監測系統,強化台灣的氣候韌性。

隨著減碳壓力與日俱增,核能是否為綠色能源?在COP28會場中,有22個擁核國家提出在2050年將核電產量增加3倍的「擁核倡議」。然而,根據《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指出,全球核電的裝置容量目前總共370GW,這是耗時70年累積而成。根據「擁核倡議」,則表示要在27年內再增加740GW,也就是完成270座反應爐,這是過去20年全球核工業建設速度的兩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認為以現在技術和進度,要達到這個目標並不可能。

另一方面,在COP28有超過120個國家簽署「再生能源倡議」,訂下2030年將全球再生能源產能提高3倍的目標,顯示多數國家認為讓再生能源成長3倍是可行的。

關鍵三  全球大選年 勝者左右經貿動向

地緣政治是全球國家近幾年始終無法擺脫的陰影,尤其2024年全球多國都將舉行重要選舉,包括美國、印度、印尼、俄羅斯、南非及台灣等,最後選出的領導人物立場將左右國家及全球政經發展,其中又以美國總統對局勢的影響最令人無法忽視。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若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他將廢除乾淨能源法規,增加對化石燃料的投資,並撤銷旨在加速向電動汽車轉型的監管規定,幾乎就是與上述COP28的決議背道而馳。川普的顧問表示,川普將在第二任期尋求徹底改革美國的氣候和能源政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化石燃料產量」。

此外,《路透社》報導,川普若於2024年勝選,就要撤銷拜登政府正在推動的印度-太平洋經濟架構(IPEF),因他認為這份協議會掏空美國製造業,可能加速產業外包給亞洲,摧毀美國農民和製造商,導致美國人失業。

381pics 2-1
美國總統拜登與印太區域12個國家發起印太經濟框架(IPEF),被認為是美國為制衡中國大陸在印太地區的大力擴張,使其最終成為一個貿易國家緊密聯繫的團體。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分析指出,自1952年以來,在經濟衰退的年份中,沒有任何一位美國總統候選人成功連任。此一發現,意味若美國經濟無法實現所謂的「軟著陸」,則川普在下一次大選中出線的機會將大幅增加。如果這種情況發生,李鎮宇預測,最早在2024下半年,全球資本市場將開始出現動盪。經濟學家近幾個月對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機率爭辯不休,而根據美國財長葉倫說法,美國經濟正處於通膨降溫、成長未大幅走疲的「軟著陸」正軌。

總而言之,美國選舉結果可能對國際經濟和貿易關係產生重大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也將在今年迎來大選,一般認為現任總理莫迪將贏得選舉。自從莫迪於2014年5月當政以來,印度已從世界第十大經濟體躍升為第五大經濟體,且有望在2027年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在現今已然發展成兩極化的國際體系中,莫迪的再度當選,是否會進一步推升印度成為能與美中抗衡的第三方力量,值得觀察。

關鍵四  AI及氣候科技  成全球投資熱點

談到2024年,甚至是接下來10年全球經濟驅動力量,「科技」是「重中之重」。放眼國際,即使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促使企業在編列預算上更謹慎,唯獨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領域持續加碼投資。根據KPMG於10月發布《2023 KPMG全球CEO前瞻大調查》,訪問全球1,325名執行長顯示,有高達70%的CEO把生成式AI列入首要投資項目,且多數CEO期望3至5年能看到投資回報。

不過,生成式AI也將在2024年接受現實的考驗,研調公司CCS Insight預測,相關炒作漸消退、運作成本不斷上升及愈來愈多的監管聲浪,種種挑戰可能導致生成式AI發展放緩。

對於AI科技應用於軍事用途的擔憂,則讓美國持續實施相關禁令,禁止企業將高階晶片銷售給中國大陸。然而,美國透過諸多限制將中國大陸供應鏈排除在外的措施,也會讓西方企業感到緊張並更加積極尋求替代者,而中國大陸企業則會更努力尋找繞過限制的方法。最終,西方企業與中國大陸企業,都可能在那些對美中同樣友善、非中國大陸盟友,也並非美國盟友的國家落腳,像是越南已因此變得繁榮。在保護主義依然盛行下,《經濟學人》認為保護主義於2024年仍將盛行,中間貿易更加繁榮。

381pics 2-1
印尼自2020年禁止出口鎳原礦,成功引入來自亞洲和美國的公司大力投資印尼冶煉廠,使印尼成為電動車供應鏈的要角之一。

除了AI帶來的科技變革,永續技術(sustainable technology)在2024年繼續成為焦點,特別是從國家、企業到社會都在努力實踐淨零排放的承諾,帶動淨零方面的投資。根據資誠所發布的《2023氣候科技現狀報告》(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3),2019年氣候科技投資占創投資金比例為6.8%,截至2023年第三季為止,累積氣候科技投資占比已升至10%,即使全球經濟景氣面臨逆風,氣候科技投資占創投資金比例,仍自2019年持續攀升至今。

受到看好的氣候科技包括太陽能和綠氫,2023年太陽能投資金額占比達7.4%,較綠氫3.9%高出許多,但從2022年至2023年投資金額占比成長幅度來看,太陽能增加24%、綠氫更大幅上升64%。此外,碳捕捉、利用與儲存相關科技的投資金額占比,自2022年至2023年間上升39%。

各國發展綠能產業鏈,也是形塑全球貿易的重要驅動力。印尼2020年禁止鎳出口,2023年又禁止出口鋁土礦,而鎳和鋁都是製造電池的重要原料,預計有更多國家將在2024年仿效印尼做法,關鍵原物料的出口禁令將導致企業面臨不穩定的環境。

總而言之,全球經濟化走向碎片化,已回不去過去所謂「地球是平的世界」,但大家總會找到辦法突破困境,全球貿易額不減反增便是明證,猶如電影《侏儸紀公園》的名言: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其他精彩內容|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