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395 MAY 2024
395期・寰宇聚焦

第二大經濟體的產業新路 向「新」而行

邁向高質量發展 中國「兩會」面面觀

◎撰文/陳怡寧 圖片來源/路透社、Shutterstock
376mainpics 1

全球年度政經盛事──中國大陸「兩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舉辦,在「二十大」理念屆滿週年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任內首份「政府工作報告」,傳遞清晰信號:今年開放的步伐將邁得更大。


2024年的中國大陸兩會,於3月4日、5日在北京展開,由領導班底召開「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全球各界高度觀察,這第二大經濟體如何走出「紅色供應鏈」的新路。

李強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時,李強致詞宣示,面對異常複雜的國際環境,將繼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堅實步伐,在第14個5年、即「十四五」規劃方針,按部就班推進「高質量發展」。

兩會五大重點 部署新產業實力

所謂的「高質量發展」,對應兩會年度主要工作目標:(1)國內生產總值(GDP)正成長5%;(2)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目標維持5.5%;(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4)中國大陸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5)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

「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李強認為,今天的中國大陸全面向「新」而行,為持續壯大新興先進產業,首要提升科技創新動能,做好應對的充分準備,而有了以下的重點工作部署:

381pics 2-1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兩會報告中表示,考慮促進就業、防範化解風險等需要,並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要實現現代化」的國策目標相銜接,訂定出2024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為5%的預期目標。

兩會重點1》發展新質生產力

看準中國大陸主導的「新三樣」電動車、鋰電池、光電產品供應鏈,在2023年出口突破兆元人民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也宣布,去年汽車銷量突破3,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直逼1,000萬輛,較前年成長3成;中國汽車製造大廠「比亞迪」(BYD Auto)去年第四季電動車銷量正式超車特斯拉(Tesla)。

對中國大陸而言,這象徵著「新質生產力」是現在進行式。「新質生產力」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新詞彙,演變成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等未來產業的代名詞,主導生產力朝向更高效能、高質量發展,蔚為新型工業化的火車頭。

有鑑於現下中國大陸的先進供應鏈產能全開,力求科技水準自立自強,可預期與國際主要大廠競爭白熱化,如何突破科技的自立自強、確保產業供應鏈安全?今年是關鍵年。

兩會訴求全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這項工作的重點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鎖定先進製造業,優化技術改造升級,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朝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轉型,顯然是想在國際供應鏈,打著「中國製造」旗號,占據一席之地。

而新質生產力主力在電動車、航太、低軌衛星及生醫科技領域,以建立新競爭優勢,並與全球市場較勁,特別是對抗由美國發起的全球供應鏈重組。

兩會重點2》強國人才鏈

接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軸心,要有高素質人才基礎支撐,因此兩會施政報告明確指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統籌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就位。特別是人才發展,是加速創新水準的強大推動力。

在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求後,兩會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實施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像是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基地、建構創新人才平台,推進人才國際交流,投入顛覆性技術和尖端技術研究,為新產業的未來前景,布局創新研發實力。

兩會重點3》擴大內循環經濟

兩會工作彙報中,堅定表態推動高質量發展,實則在重申二十大的經濟路線,即「製造2025」,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以製造業超車經濟大國,對外保持市場開放卻不依賴,下一步是啟動「國內經濟循環」,靠龐大的內需市場穩固經濟成長。

因此兩會再次表達,未來將會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壯大電動車、電子消費性產品等大宗國貨消費,實現良性經濟內循環。

兩會重點4》高質量一帶一路

立足在「內循環」內需市場利基點上,兩會遵循最初二十大所擬定的發展策略,計畫性接軌國際經濟「外循環」。兩會領導人強調,須主動對接國際經貿標準,增強內循環、外循環兩大市場的聯動效應,創造經濟競合優勢。

中國大陸市場第一線觀察進出口船隻,根據中國海關官方資料顯示,今年貿易進出口額成長將近9%,實現連續5個月正成長,且進出口規模創同期新高。

「我們有信心、有底氣鞏固外貿基本盤。」中國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在全國兩會期間指出,出口商品正朝著價值鏈上游邁進,接下來將從中間品貿易、促進跨境電商出口、提高貿易數位化水準、推進貿易綠色發展等四大面向,拓展外貿發展新動能。

因此,兩會提出具體策略,包括加強進出口信貸和出口信保支持,滿足匯率風險管理,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市場,支持加工鏈升級,拓展中間品貿易、綠色貿易,積極擴大外貿「質升量穩」,並持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欲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擴大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

尤其是負面清單,自從2021年7月推出第一張負面清單,到現在要求「全面實施」,可發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明顯提升。背後原因在於,中國大陸有意激發國際貿易、跨境服務的新優勢,作為參與全球貿易鏈的關鍵驅動。

兩會也強調,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不只落實已生效自貿協定,還要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商簽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截至今年1月底,中國大陸已與全球29國、地區簽署22個自由貿易協定,與自貿夥伴的貿易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3成。

兩會後,前三大目標鎖定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以及「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另外,中國大陸可能再與南美洲國家宏都拉斯、秘魯談判升級自貿協定。

種種貿易支持政策,不難看出中國大陸欲與區域經貿體系保持互動,加強吸引外資的力度,繼「中國製造」後,再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將中國產業鏈發展推向更高質量水平,銜接2013年以來的「一帶一路」版圖,在全球經濟體系站穩腳步。

兩會重點5》穩定安全供應鏈

在兩會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為穩定供應鏈,亟需健全風險機制,穩妥推進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維護金融大局穩定。

關鍵年大爆發 中國兩會的野心

兩會之際,經濟不確定性上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發酵,中國大陸國策方針除了聚焦GDP成長、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加就業人口、失業率、赤字率等數據,更具指標性的意義在於,2024年適逢「十四五」的目標任務關鍵年。

回溯2020年,中國大陸通過「十四五」,宣布新階段的經貿產業布局,即以2025年作為分界點,要完成兩大階段性任務:提高內需經濟比重,緩衝美中貿易戰;爭取時間提升科技自主創新實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準,降低對美國供應鏈依賴。

對照「中國製造2025」、「中國標準2035」時間軸,今年兩會著重「新質生產力」發展,事關中國大陸能否如期完成在地化自主供應鏈大業,加速半導體等關鍵技術、零組件的進口替代,進而提升高階半導體材料、設備、晶片設計的自給率,以躋身製造業強國。

381pics 2-1
由於地緣政治紛擾,中國大陸為解決海外關鍵零組件限制與國安問題,正積極發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的供應鏈,包含晶片、記憶體、雲端計算等。

另一方面,守護紅色供應鏈安全,具備產業戰略意義,也是本次「兩會」聚焦重點。對此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表示,要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產業鏈須具有很強韌性。要提高韌性,需加快培育「鏈主」企業來主導產業鏈,進而帶動大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高上、下游的協調配套能力。

以現在紅色供應鏈、非紅供應鏈角力中,兩會領導的中國大陸,在去年仍保持GDP正成長5.2%、GDP總額17.2兆美元的動能,外界觀察,當兩會指示全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否產生新的經濟復甦潛力,或經濟成長新目標。

新質生產力重點:電動車紅色供應鏈優勢領跑

從中國大陸兩會後,全球貿易鏈矚目焦點,在於「新質生產力」扶植的電動車動向。畢竟其為重點產業領域,且已展露勃勃野心,以「比亞迪」(BYD Auto)與特斯拉(Tesla)的競爭為例,可見中國大陸確實有技術實力,能與國際大廠平起平坐,後續動能指日可待。

381pics 2-1
中國大陸政府推動主導電動車和其他綠能技術,使中國大陸電動車市場迅速擴張,比亞迪在2023年第4季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銷售最佳的純電動車。

奇瑞汽車(Chery)欲在未來5年內,挹注138億美元經費,建成300家實驗室,招募「首席科學家」團隊,加強前瞻性布局,投入源頭的基礎研究,「如今我們很多技術不再是跟跑,而是要領跑」。

廣州汽車集團(GAC Group)也有意投入晶片研發端、應用端以及汽車消費端研究,提升國產晶片產業鏈的完整度,間接增加國產晶片落地應用率。

台灣知名散熱風扇大廠「元山科技」就看好中國大陸電動車前景,可在未來重點發展產業戰略中異軍突起,表態將持續與中系車廠客戶合作開發新能源車專案。

以製造帶動經濟 兩會背後的謀略

觀察中國大陸兩會的工作報告重點,圍繞在「新質生產力」關鍵字,關於國家經濟成長、收支目標的論述著墨較淺。英媒《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分析認為,從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方針,其發展「先進製造大國」的目標,似乎更優先於刺激經濟成長。

這與《經濟學人》智庫(EIU)觀點不謀而合。智庫分析中國大陸經濟目前面臨的挑戰包括房地產、債務問題、美中關係等,特別是財政赤字問題,恐高達3.5%,若再發行特別國債,會使整體赤字率再升高,今年兩會重點政策在解決上述問題。

在這些憂慮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深入探究兩會的意圖,從習近平曾說「新質生產力」就是試圖以科技創新作為新經濟成長動能,判斷中國大陸或許打算大幅提升製造能力,以應對經濟放緩,實現更多增長,製造更多就業機會。

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也認為,中國大陸不打算轉向大規模刺激措施或新方法來嘗試重振成長,將當前的經濟波動,視為實現其高品質發展願景長期成果的必經短期陣痛。

兩會之後,預見中國大陸有意將當前經濟困難焦點轉移至對於未來前景盼望,突圍長期的科技封鎖陣線,再度將紅色供應鏈、非紅供應鏈角力搬上檯面。至於能否奏效?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