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397 JUL.2024
397期・Cover Story 台灣篇

本土品牌活躍 為市場注入新活力

台灣酒市疫後出發 尋求突破創新

◎撰文/陳玉鳳 圖片來源/海尼根台灣、台風造酒、台糖、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Shutterstock
376mainpics 1

台灣酒市在疫後出現低潮,啟動業者在困境尋找成長機會。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主辦的「國際酒類產品貿易推廣會」,為國內外業者提供交流和合作機會。國際品牌海尼根在台灣在地生產策略,不僅提升產品新鮮度和市場反應速度,也為台灣酒市帶來新活力。


在過去幾年裡,台灣酒市經歷顯著變化。《WSD酒訊雜誌》專題報導,2021年至2022年間,隨著新冠疫情持續,民眾宅在家中的消費模式成長,進而推動酒類銷售量的飆升,台灣酒市達到歷史高峰。然而,情況在2023年發生逆轉。隨著疫情趨緩,原本預期將持續繁榮的酒市卻開始出現下滑,市場買氣未達預期,讓許多因樂觀前景而大量進貨的代理商和通路業者面臨滯銷問題,導致庫存積壓。

不過,儘管整體酒市不振,台灣人還是很愛喝威士忌。蘇格蘭威士忌在全球的出口量和金額普遍下滑,然而在亞洲市場,台灣和新加坡成為亮點,出現成長。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新加坡的轉口貿易,台灣市場大部分進口的蘇格蘭威士忌都是在地消費。

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的進出口統計資料,2023年台灣的威士忌進口總金額飆升至新台幣225億元,較2022年成長34.13%,進口量也從2,276萬公升增加到2,735萬公升,成長20.17%,此一成長數字在全球市場非常少見。

中價位葡萄酒 須找到市場突破點

不同於威士忌的表現,台灣的葡萄酒市場在2023年的表現,與全球相似,都經歷疫情期間消費高峰後的反轉。根據財政部關務署資料顯示,經過2021年和2022年分別成長17%與3%的葡萄酒進口量,2023年卻驟然下跌17%,這相當於退回至2020年的進口水準,顯示疫情期間的消費熱潮已結束。

2023年葡萄酒市場表現不如預期,不過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這只是市場需求從異常的高峰期回歸至常態的自然調整。度過2024年上半年,即便全球政治和經濟環境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如烏俄戰爭、以哈衝突及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整體而言,仍能以審慎樂觀態度看待葡萄酒市場。

針對台灣葡萄酒市的發展趨勢,台灣侍酒師協會首席顧問蕭希辰指出,葡萄酒產品的價格分布正在趨向兩極化,高價市場的價格會愈來愈貴,這已是多年的市場規律,而做為好喝又不傷荷包的「戰鬥酒」,高性價比(CP值)的數百元平價酒款,在大賣場和超市仍極受歡迎。

不過,定價介於新台幣1,000至3,000元間的中價位葡萄酒,一分面品牌力尚不足;另一方面性價比遜色,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需找到新的銷售突破點,強化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以因應市場的兩極化趨勢。

海尼根在地生產 重視綠色製造

關於啤酒方面,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啤酒市場中,海尼根選擇擴大在台灣投資,無疑是重磅消息。海尼根於屏東內埔鄉新建酒廠,這是國際啤酒商首次在台建立生產基地。2024年4月底的投產啟動典禮,由時任副總統、現任總統賴清德及時任經濟部長王美花等重量級官員出席,凸顯其重要性。

台灣海尼根總經理吳建甫宣布,公司將投資新台幣135億元以實現本土化生產,並設定在2025年達到新台幣122億元的年營收目標,這是目前營收的兩倍。

據統計,進口啤酒在台灣市占率逐年上升,已從10年前的本土啤酒市場主導逐步轉變。2022年,進口啤酒市占率已升至超過50%,超過台啤。台灣海尼根業務總監周冠廷指出,海尼根的多元產品線和強大的市場行銷策略,是其保持市場領先地位的關鍵。

的新鮮度和供應鏈的靈活性,還包括針對不同通路和消費需求調整產品包裝。例如,針對超商通路推出的4入包裝和超市的8入裝,都是根據消費者購買習慣而設計的。海尼根表示這些策略已在市場取得初步成功,帶來雙位數的銷售增長。

此外,屏東酒廠的建立除了服務台灣市場外,海尼根還計畫將台灣基地做為加強日韓銷售的前哨站。在海尼根亞太區銷售量下滑的情況下,台灣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海尼根屏東酒廠是一座綠色工廠,採用綠能釀酒科技與循環經濟的營運模式。海尼根台灣正式引進歐洲新臥式發酵桶槽,不僅與荷蘭原廠製程同步,也將在台灣採用可回收綠瓶機制(RGB),預計可大幅降低玻璃容器廢棄物達6成以上,實現循環經濟與再利用的策略目標。

381pics 2-1
海尼根屏東酒廠是一座綠色工廠,採用綠能釀酒科技與循環經濟的營運模式。

此外,為達成友善環境的目標,海尼根台灣將全面提升廠區水資源的運用效率達8倍以上,更規劃採購綠電、架設太陽能電板,目標在2030年將減少超過55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約1,40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實現全場廠區淨零碳排與垃圾零掩埋的企業願景。

精釀啤酒受歡迎 價格漲勢成隱憂

在啤酒市場,精釀啤酒愈來愈受到歡迎,卻也面臨價格上升挑戰。近年來,全球精釀啤酒市場雖展現出強勁的成長趨勢,根據Statista的數據,市場規模2019年達到567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1,087億美元,年成長率為9.3%。然而,這個市場同時也面臨著航運瓶頸和生產成本上漲等挑戰。據VesselsValue報告,受到全球航運價格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的雙重影響,許多精釀啤酒生產商被迫調漲產品價格。

在台灣,進口精釀啤酒業者面臨更為複雜的情況。由於進口品牌的地利和價格競爭力相對較弱,加上近年來台灣本地精釀啤酒的興起,進口品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逐漸受到挑戰。據國內精釀啤酒代理商透露,雖然國外市場許多品牌已經調漲價格約8%至10%,但考慮到台灣在地品牌的競爭,台灣進口商暫時選擇自行吸收成本。

擴大酒市商機 IEAT不遺餘力

為擴大台灣酒類市場商機,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年年主辦「國際酒類產品貿易推廣會(品酒會)」,至今已連續14年。

381pics 2-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為擴大台灣酒類市場商機,舉辦「國際酒類產品貿易推廣會(品酒會)」已逾14年。

2023年底登場的推廣會規模相當龐大,共有來自33個國家的駐台辦事處和超過70家酒商參展,除了澳洲、比利時和加拿大的長期參與外,還新增了美國蒙大拿州、泰國、智利及日本熊本縣等參展單位。展出的酒品橫跨五大洲,包括英國威士忌、加拿大冰酒、日本清酒、德國啤酒,以及來自美國、澳洲、西班牙的葡萄酒等,每一款酒都展示獨特的地域特色。國際業者的共襄盛舉,也顯現台灣酒品市場的龐大潛力和熱烈的市場買氣。

IEAT副理事長苑竣唐表示,推廣會是台灣酒品界一年一度最受矚目的專業B2B活動,更是展示台灣做為亞洲酒類市場中心的絕佳機會。台灣在亞洲地區的酒類進口表現突出,尤其是威士忌和葡萄酒的進口量,其中威士忌的年銷售額高達新台幣546億元,顯示台灣消費者對高品質酒類的強烈需求。由於推廣成效卓著,IEAT將於2024年12月12日舉辦推廣會,為國內外酒類業者打造優質的產品推廣和交流平台,助力台灣酒類市場不斷創新和成長。

不敵進口酒攻勢 國產酒占比下降

台灣酒類市場目前仍是以進口為重。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市場開放,進口酒類在台灣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過去10年間,進口酒的市場滲透率顯著提高,從超市和專賣店逐步擴展到夜生活場所,如夜店和酒吧等,吸引愈來愈多的國內消費者嘗試和購買。

據統計,從2012~2022年,進口酒的年平均成長率達5.6%,進口量從190百萬公升增加至326百萬公升。與此同時,國產酒的市場情況卻呈現相反的趨勢,同期間內從537百萬公升減少至392百萬公升,年平均成長率下降3.1%。國產酒在國內市場的占比明顯下滑,從2012年的73.4%銳減至2022年的53.9%,下跌19.5個百分點。此一變化反映國人對高價進口酒類接受度的提升,壓縮了傳統依賴國內消費的國產酒市場。

國產品牌冒出頭 表現令人驚喜

對國產酒商來說,如何調整策略以因應進口酒的競爭壓力,是一大挑戰。策略之一是推出更吸引人的優質產品,事實上,除了本土大廠積極行動外,近年來出現許多讓人驚喜的新品牌及新產品。

其中,台風造酒以「金霏桂花蜂蜜啤酒」拿下「IBC國際啤酒大賽」(International Beer Cup)特色賽松啤酒類組的金牌。IBC國際啤酒大賽由日本精釀啤酒協會主辦,自1996年開始舉辦以來,至今已有27年悠久歷史,早期品評的酒款以日本在地啤酒為主,但近年來日本精釀啤酒協會開放來自世界各地的酒廠參與競賽,2022年全球總計有17個國家、69位評審共襄盛舉,並且有來自全球268家酒廠、1,111件酒款參與評選。

台風造酒於特色賽松啤酒類組脫穎而出。賽松啤酒源自於比利時南部法語區,當地的農家在農閒時,亦即深秋至初春時,農民會大量釀造和儲存啤酒,以供來年農忙時飲用,是一種淡色、清爽、高度發酵的啤酒。賽松啤酒的特色,在於融入當年盛產的農作物釀造。

「金霏桂花蜂蜜啤酒」即是融入了「台灣農家在花季時採花兼採蜜」的意象,在釀造過程中投入桂花、蜂蜜進行發酵,最重要的是釀造時選用賽松酵母,具有輕盈果酸、花果香氣,且微微帶出芒果和柳橙香氣。選擇釀造時段投入適當的啤酒花釋放出香氣,入口清爽且花香風味濃烈,中段帶出極淡的苦味,尾段卻無苦韻,僅留花香蜜味和果香,最終獲得評審團青睞。

台風造酒致力於各種風格啤酒的基礎製程研究,融入在地食材,同時與各領域職人聯手,創造精釀啤酒各種可能性。例如拿下米其林一星肯定的山海樓餐廳,近期也與台風造酒合作,打造餐廳專屬酒款「山蘊·柚花烏龍茶啤酒」,使用山海樓茶單中的柚花烏龍茶為概念,採用大量新鮮柚花,採收後冷藏送達酒廠,以啤酒襯托出柚花香氣。另外,也研發推出「山神風埔桃酒桶陳啤酒」、「大港盃鄒築園咖啡啤酒」也於IBC國際啤酒大賽奪下兩面銅牌。

381pics 2-1
台南微型精品酒廠台風造酒,致力於各種風格啤酒的基礎製程研究,融入在地食材,透過跨界聯名站穩市場,創造精釀啤酒各種可能性。

台灣地酒屢獲大獎 走向國際

A&H蒸餾酒公司則是將台灣豐富的水果資源,成功轉化為國際認可的高品質產品,在2024年世界最佳飲品大賽(WDA)中大放異彩,一舉奪得年度最佳水果酒的金、銀、銅三大獎。A&H蒸餾酒公司創辦人呂孟寰擁有17年釀酒經驗,在此次比賽中,A&H蒸餾酒公司的3款水果酒,分別以荔枝、百香果和哈密瓜釀製,在來自15個國家的數百種產品中脫穎而出,證明台灣在釀造水果酒方面的卓越能力和創新精神。

台糖攜手高雄餐旅大學所研發釀造的台灣第一瓶埔桃酒桶陳農藝蘭姆酒 Agricultura Rhum,2023年榮獲「世界烈酒大賽Concours Mondial Spirits Selection」銀牌殊榮,幕後功臣是高雄餐旅大學陳千浩老師,他於1997年畢業於法國勃根地大學釀造學系,是台灣首位取得法國葡萄酒釀造技師執照,近年全心投入「台灣地酒文化再生運動」,所謂「地酒」,是藉由台灣在地食材和水源釀造而成的在地酒,而陳千浩老師將此帶有台灣在地風味的酒品帶向國際,連年獲獎。

381pics 2-1
高雄餐旅大學陳千浩老師投入「台灣地酒文化再生運動」,圖為率領學生至台糖位於柳營地區的農場採收ROC 24號品種甘蔗。

台灣地酒在國際賽事中屢獲殊榮,雖品質受到國際肯定,然而在本土市場的能見度和接受度相對較低,地酒在台灣酒類市場的占比至今不到0.1%。我國政府自2002年開放民間釀酒,已有不少業者投入釀酒產業,但仍未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

同樣長期關注台灣釀酒的「台灣自酒發展有限公司」執行長吳宥廣曾指出,將地酒與台灣在地料理的搭配推廣至餐飲業,是擴大市場的有效策略之一。此外,加強地酒的市場定位和文化塑造,亦是提升消費者認知和喜好的重要步驟。

在過去幾年間,台灣的酒市表現經歷疫情期間高峰與疫後趨緩,儘管整體酒市面臨挑戰,不過,仍然出現許多亮點。台灣精釀啤酒及其他地酒種類愈來愈受到矚目,本土品牌逐漸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397pics 酒警語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