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電腦市場因AI融入促成轉型,AI PC的誕生帶動相關產業鏈的迅猛發展,從晶片到電腦組裝,各大業者正透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推動市場加速成長。一般預期今年是AI PC元年,明年則將迎來爆發性的成長。
隨著數位轉型浪潮席捲全球,人工智慧(AI)成為推動創新的重要力量。在數據分析、自動駕駛及智慧製造等領域,AI應用潛力不可估量。面對此趨勢,個人電腦(PC)市場迎來重大變革,AI PC崛起。日前圓滿落幕的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各家電腦業者紛紛展出AI PC,是AI PC熱潮的最佳註腳。
然而,許多人對於AI PC頗有疑問:「這和我利用強大的個人電腦運作AI服務,例如ChatGPT有何不同?」坦白說,究竟什麼是AI PC?業界尚未形成一致定義。不過,廣義上,AI PC可以被視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個人電腦。
一般而言,ChatGPT等生成式AI,主要依賴雲端平台來執行複雜的計算任務,不同於此,AI PC的核心特性,則在於允許使用者直接在本地端裝置進行AI運算,毋需連接雲端服務,能進一步提高運算速度,使得AI應用更為靈活和即時,最重要的是,資訊安全受到更佳保護。
AI PC市場潛力可觀,預計未來數年內將迅速成長。國際數據資訊(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預估,AI PC的市場滲透率至2024年將達到5%,到2027年可能攀升至40%;新加坡調研公司Canalys更樂觀地預測,2024年的滲透率將從10%提升至19%。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更預測在2024至2025年間,AI PC的出貨量將達到驚人的1億台,並將滲透率推升至35%。
另根據凱基證券分析師向子慧的觀察,更多AI PC機種預計於2024年至2025年間推出,將為PC產業注入新活力。需求成長主要來自兩大推力,首先,AI PC被認為能提升個人工作效率及績效,自然會激發工作者利用AI PC提升職場競爭力的想法。其次,疫情促使學生的電腦擁有率提升,加上AI PC能透過自然語音降低使用門檻,預計將吸引更多青少年和兒童使用者。
針對AI PC趨勢,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COMPUTEX演講中提到,「預期5年之內,所有的電腦都是AI PC。」
要在本地端執行AI,電腦須整合先進的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因此硬體效能必須夠強大,包括高效能處理器、專用AI加速器、大量的記憶體儲存空間等,此外還需搭配強力的散熱系統及電池等相關配件,才能實現長時間運作的穩定性。硬體整合不僅使PC能夠處理傳統任務,同時也足以應付AI運算的高強度負荷。
今年展場上,AI PC堪稱最大亮點之一,業者紛紛展出自家最新力作。宏碁推出搭載Copilot+技術的AI筆電Swift 14 AI筆電。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日前指出該公司AI PC策略,每一個晶片平台產品,宏碁都會推出。目前,宏碁正與英特爾和超微等主要晶片供應商緊密合作,進一步強化其AI PC產品效能和市場競爭力。
華碩展出搭載Intel Core Ultra和專用AI神經網路處理器(NPU)的ASUS Zenbook 14 OLED筆電、搭載高通Snapdragon X Elite處理器的高階AI PC,以及搭載Copilot+技術的Vivobook S 15。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近期表示,AI PC能夠透過搭配適當的軟體提供類似虛擬助手的功能,這將大幅提升用戶的生產力。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也對未來的市場趨勢表達看法,他預計至2025年,AI PC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雙位數。
微星也展現對AI PC市場的信心,微星董事長徐祥表示,隨著NPU普遍應用,未來每台電腦都將成為AI PC。基於此趨勢,微星正積極在桃園購地擴廠,此次COMPUTEX上盛大展出電競AI PC,以擴大市占率,把握未來商機。
AI技術的整合,不僅將使PC更加智慧,還將開啟全新的應用情境,使電腦成為個人生活和工作的核心工具。回顧電腦業的發展歷程,從PC到智慧型手機,每一次技術的飛躍,皆翻轉人類生活面貌。
AI PC的崛起,為個人電腦供應鏈注入強大新動能。在晶片領域,英特爾、高通及超微已加入競爭,推出各自的AI PC晶片;輝達則和聯發科合作開發相關晶片。此外,台灣的主要PC廠商及代工廠,如技嘉、微星、廣達、緯創、仁寶和英業達等,也在AI PC生態系中展開全方位布局。
其中,此次特別來台參與COMPUTEX的英特爾執行長Gelsinger,宣布針對AI PC推出全新的Lunar Lake處理器,他聲稱這是下一代AI PC的旗艦處理器,並表示目前已經有20多家OEM的80款AI PC設計,將在今年第三季出貨。
不讓英特爾專美於前,在COMPUTEX上,高通總裁暨執行長Cristiano Amon也與全球PC生態系夥伴,包括華碩、宏碁、惠普、戴爾、聯想,共同發布搭載Snapdragon X晶片平台的Copilot+ PC。他說明全新打造Snapdragon X系列中的NPU是關鍵差異化因素,將AI工作負載從CPU與GPU卸載到NPU,可顯著提升效能與大幅節能。Amon表示:「PC正在重生,這是PC產業的新時代。」
超微執行長蘇姿丰也親自來台發表Zen 5和第三代AMD Ryzen AI等多款新產品,並與合作廠商微軟、惠普、聯想及華碩夥伴同台,展示AI PC的性能。她提到,第三代AMD Ryzen AI已有多家廠商採用,估計首批有100多款AI PC產品上市。AMD Ryzen AI晶片是AMD和微軟合作推出Copilot PC規格(即AI PC)的AI晶片。微軟副總裁Pavan Davuluri表示,為了發揮AI PC的效能,微軟重新設計整個系統,從晶片運算到Windows作業系統。
做為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霸主,微軟的Windows 11推出重大更新—AI Explorer。這次更新引入AI聊天機器人Copilot,可以提升用戶操作系統的效率和便捷性。Copilot 能夠直接在操作系統中協助用戶管理日常任務,並利用廣泛的網路資源解答用戶的問題。除了軟體升級,微軟同時加強其硬體產品線,推出支持最新AI功能的新款Surface Pro 10及Surface Laptop 6。
另根據《路透》的最新報導,輝達正在與聯發科合作開發新一代的PC處理器,進軍AI PC市場。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這款晶片的設計定案(tape out)將於今年第三季完成,並計劃在第四季進入驗證階段,最快在2025年開始銷售。輝達與聯發科皆擁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兩家公司的合作,被業界視為電腦CPU市場的一大進展。此外,這次合作也被看作是對英特爾長期主導PC處理器市場地位的一大挑戰。
研調機構預估,隨著逐步推廣,當AI PC滲透率達到30%時,相關AI晶片市場規模將超過340億美元;當滲透率達到60%時,市場規模將突破670億美元,市場潛力驚人。
隨著AI的快速發展,AI PC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從IC設計、晶片先進製程、記憶體到零組件及組裝,整個供應鏈都將從中受益,包括顯示器、固態硬碟和電池等,也在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以支援AI PC的高效能需求。例如記憶體製造商三星和海力士,正努力提高產品的儲存容量和讀寫速度,以滿足AI PC對高速記憶體的需求。同時,專業的散熱解決方案供應商,如台灣的緯創和仁寶,也在開發更高效的散熱技術,以處理AI運算時產生的高熱能。
整體而言,業界普遍看好2024年是AI PC元年,預計將推升PC供應鏈相關廠商的業績,並於2025年逐步爆發。不過,雖然2024年被視為AI PC元年,但消費者的接受度,仍然是這個新興市場發展的重要挑戰,AI PC能否真正順利進入主流市場,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