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6/ FEBRUARY. 2021
回首頁

策略篇新台幣升值不停歇避險+轉型
新思維應對新匯率時代

受疫情影響,美元一路走弱、新台幣持續升值,在美國聯準會重申維持低利水準和放寬通膨區間的態度下,預期新台幣將繼續升值,台灣貿易業者應如何應對此趨勢?本篇聚焦於業者面對變局的避險策略與轉機。
◎撰文/陳玉鳳 圖片提供/商周圖庫、Shutterstock
受疫情影響,新台幣不斷升值,台灣貿易業者大受影響,必須擬定新經營策略因應時局。

自疫情發生以來,「去美元化」進程成為全球金融重大議題,趨勢日趨明顯。但其實,早在疫情前,「去美元化」就已在進行,多個主要石油生產國愈來愈傾向接受石油交易用非美元貨幣結算。疫情後,美元指數更從2020年3月19日的102.94點一路走到12月31日的89.69點。

2021年1月15日雖上升0.56%收90.773點,創12月11日來新高,但專家認為,新任美國總統拜登的1.9兆美元紓困案將給美元造成貶值壓力。美元指數是衡量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匯率變化的一項綜合指標,由美元對6個主要國際貨幣的匯率經加權幾何平均數計算獲得,而6個主要國際貨幣為歐元、英鎊、日圓、澳元、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等。

去美元化 國際匯市新面貌

Waverton投資管理投資長迪寧(William Dinning)指出,匯市和其他市場沒有分別,一旦供應增加,價格就便宜,只要市場有大量美元供應,走勢就會往下。因此,在拜登提出1.9兆美元紓困案後,一般認為會令美元供應更氾濫。即使龐大紓困案有助於美國經濟中長期表現優於他國,有利美元升值,但供應氾濫問題短期內會令美元轉弱,或限制其升值幅度。美元走貶下,英鎊、歐元、人民幣、日圓、新台幣皆強烈升值。

另外造成新台幣升值的因素是,台灣在2020年12月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短期而言不會有任何影響,不過,會出現心理面與政策上的影響,新台幣匯率恐易升難貶。

台灣此次被列入觀察名單,主因為對美順差超標,美中貿易戰讓部分台商將生產線拉回台灣,同時轉單效應也讓台灣對美出口大增。美國對匯率操縱國的3項標準,分別是對美國商品貿易順差達到200億美元以上、經常帳盈餘占該國GDP比重超過2%,及至少有6個月進行單邊干預匯率,且淨買匯金額占該國GDP比重超過2%。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認為,台灣列入觀察名單的原因,可能是符合美國匯率操縱國3項標準當中的2項,目前風險是不知何時踩到第三項標準。

吳孟道指出,台灣的遠憂是從觀察名單變成匯率操縱國,一旦走到這個地步,美國可能祭出關稅制裁,多少將影響台美現有關係。

新台幣持續升值 台廠憂做白工

公布匯率操縱觀察名單後,美方建議台灣應允許新台幣升值,以消化大量對外順差,這對此前已受到新台幣升值傷害的台灣產業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

對此,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日前呼籲央行,匯率升貶應跟隨主要競爭國家,才能維持產業出口競爭力,若新台幣持續升值,廠商等於做白工,而廠商要有資金,才能投資研發設備。

全球第三大工具機集團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新台幣升值的趨勢再怎麼樣都阻擋不了,也是台灣的驕傲」。然而新台幣持續升值,將導致出口導向的中小企業陷於困境,因此建議政府可透過駐美代表,讓美國知道台灣重視匯率,但央行不會操縱匯率,讓美國了解台灣中小企業為出口導向,匯率升值過快將導致中小企業倒閉。

機械公會秘書長許文通提到,工具機訂單已較去年同期減少30%,再加上匯率影響及原物料上漲,會員向他反映成本已墊高20%。另就工具機產業2020年1∼12月的出口值21億5,432萬美元來看,比去年同期負成長29.7%。

匯率加上接單的短少,業者苦不堪言。許文通強調,美金一直往下報價,產品照理得漲價因應,但業者怕漲價影響接單,因此產業皆希望政府能調整匯率,與競爭對手同升同貶。

新台幣持續升值,電子零件等出口產業將深受影響,業者不斷呼籲央行祭出相關匯率政策因應。

強勢新台幣常態 央行考量多

新台幣匯率飆升,促使許多出口商要求央行出手阻升,然而若是動作太大,卻又可能正式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對此兩難困境,央行總裁楊金龍曾於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上表示,央行的匯率穩定職責比美國報告更重要。

楊金龍指出,新台幣匯率基本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但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維持匯率及金融市場穩定至關重要。當危及金融穩定時,央行會有所調節,但不會透過匯市干預取得出口不當競爭力。他也提到,就出口商而言,電子業與傳統產業兩者表現差距極大,央行匯率調節難讓所有產業皆滿意,因此呼籲中小企業做好避險。由此看來,除了寄望政府出手協助減輕新台幣升值造成的傷害外,企業也須自助,及早尋求對策。

對此,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秦嘉鴻認為,新台幣升破28元,對出口廠商經營「很吃力」,新台幣匯率維持在30元是較平衡狀況,但「強勢新台幣」現在幾乎是新常態,不能全仰賴央行出手,出口廠商須靠自己做好調節避險,否則再無其他辦法。

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也指出,央行干預匯市的空間不大,做太多恐被冠上「匯率操縱」的帽子,因此廠商須自求多福,從出貨協議、報價手段等調整,降低匯率波動對獲利的影響。工具機廠商亞崴就表示,匯率升值的確對公司有影響,但公司即透過銀行出口押匯額度,採取避險措施,降低匯率波動幅度。

楊金龍表示,當情況危及金融穩定,央行會調節,但不會透過匯市干預取得出口不當競爭力。

有效規避風險 減少損失有方

疫情蔓延全球,電子產業受惠於新生活型態帶來商機,業績節節看漲;反觀傳產、機械及化學業則遭受較大衝擊,而新台幣大幅升值勢必導致原本已受傷的產業更低迷。如今,出口獲利企業若受新台幣波動衝擊而未能有效規避風險,也將出現帳面與實質兌換損失。由此可見,無論產業別,皆需在此變動時局中審慎因應。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沃牆對此指出,部分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的外匯避險知識較匱乏,規避外匯風險意識不強,抱著僥倖心理不願鎖定匯率成本,以致再三付出慘痛代價;再者,不少出口商常採用零避險成本的「自然避險策略」,或通過出口押匯等短期貿易融資及「一籃子貨幣」替代避險方式,但效果不如預期。

他建議,企業財務人員應加強外匯避險知識,除可考慮將匯率風險納入成本控制外,適時調漲產品報價,抵消衍生的利潤損失外,還能進一步活用金融衍生性商品,如遠期外匯、換匯交易(SWAP)或外匯選擇權組合,截長補短。另外,分散市場、提高產品價值及競爭力更是企業降低匯損的長久之計。

《經濟日報》於2020年12月29日刊出的社論則建議:企業若要克服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波動的風險,不宜再堅持「央行獨守新台幣價位,企業專心降低生產成本」的營運模式。廠商可調整產品的美元報價,改以包含美元波動風險,或其他幣別、甚至是由情境決定等不同方式來進行操作。將產品競爭力納入財務風險成本考量,才是企業經營的常態。而這樣的觀念轉換,除了對中小企業極具挑戰性,政府也有必要強化輔導。

新數位轉型計畫 助產業度難關

針對新台幣升值造成的中小企業困境,經濟部日前宣布已備妥3項措施,協助產業度過難關。經濟部坦言,工具機產業、紡織業、手工具產業確實較需政府協助,目前提供包括:協助中小型傳統產業採取匯率避險措施、數位轉型計畫及開拓新南向市場,助產業度難關。其中,新數位轉型計畫2021年將砸下新台幣20億元,待年度中央總預算案立院臨時會拍板即可啟動。

政府跨部會擬協助中小型傳統產業採取匯率避險措施,包括增加內控、匯率風控及開放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協助避險。經濟部官員表示,高科技電子產業為大型國際企業,對匯率波動採避險措施,有足夠風險控管能力;但中小型傳統產業因規模較小,無力採取避險措施,且高科技產業因有ITA資訊科技協定大多零關稅,中小廠商出口卻多了關稅壓力,更為辛苦。

官員對此指出,金管會已開放OBU,提供帳戶給國內企業申請設置協助避險,也協助中小型傳統產業因應及管理風險,如採取一般大型企業會採取的避險措施,利用遠期契約,降低因匯率變動造成的匯損等。

其次,經濟部將協助業者進行產業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價值,重點輔導因疫情及匯率壓力較大傳產「大力度」轉型。經濟部2021年提出的新數位轉型計畫,包括商業司、中小企業處和工業局將協助後疫情時代與匯率波動受衝擊產業,找到新生存之道。至於匯率受創最重的工具機、紡織業、手工具三大產業,經濟部將以政策輔導,導入智慧製造提升效率,在良率及效率提升後拉高毛利率,即可減少匯差損失。

第三項措施是協助工具機業者開拓新南向市場,增加營收、彌補匯損。國貿局長江文若表示,由於國際疫情嚴峻,今年會採取比較不同的兩大方式,包括強化視訊洽商及建立數位展覽公版模組,運用新科技升級線上展覽,爭取更多訂單。

此外,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也建議產業公會可扮演積極協助的角色。許多中小企業無能力避險,一來沒有相關專業知識,二來沒有人才,而產業公會不論經驗、資源都較豐富,應可開設專班,介紹避險工具如外幣選擇權、遠期外匯等,及培訓人才、提供相關資訊,協助企業度過難關。而針對經濟部擬對傳產升級加大力道,工具機公會理事長許文憲則認為,方向正確也樂觀其成,但盼政府要排除萬難、徹底執行。

化學業是台灣因疫情受創較大的產業別,如今新台幣升值,讓產業面臨更大挑戰。

「2字頭」成常態 企業需及早布局

整體來看,由於美國經濟在疫情中受到重創,同時再次擴大債務,祭出零利率與量化寬鬆,因此國際美元預期將持續走弱,台灣出口商必須習慣新匯率時代的來臨,也就是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將停留在「2字頭」。

在此變局下,企業除了思考避險措施的採取外,還必須更有遠見地進行布局,例如,面對美中角力的影響,以全球市場為腹地的台灣產業,應做好分流的安全措施,並持續進行全球布局,才不致遭受選邊站的負面影響。

台灣企業還應思考在後進國家與當地夥伴建立品牌與虛實整合通路;在先進國家,則要從過去的單純代工,轉型加入在地的價值鏈體系,增加台灣與這些先進技術的創新連結,並從中獲取創新的能量。此外,面對持續變動的環境,企業組織應保持彈性及韌性,才能迅速應變,如此不僅能安然度過危機,甚至可能應了「時勢造英雄」這句話,在後疫情時代創造出值得傳頌的產業故事。

實體展覽是台灣企業接單的重要通路,如今受疫情影響,展覽紛紛取消,業者必須審慎思考應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