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NO.366 DEC.2021
shutterstock_1882767883 1
封面故事總論篇

邁向永續

歐盟CBAM衝擊
接軌碳交易
提升競爭力

◎撰文/羅倩宜 圖片提供/美聯社、Shutterstock、行政院

歐盟CBAM將於2026年正式上路,減碳議題已成為全球產業無法迴避的課題,出口導向的台灣自然無法置身事外。未來CBAM若擴大實施,台灣該如何因應?另一方面,睽違五年的台美TIFA也終於在今年復談,為雙邊經貿關係打下更好的基礎,全面建築競爭力。

今(2021)年七月,歐盟執委會提出「55套案」(Fit for 55),被喻為「史上最有雄心的氣候行動」,希望以具體行為,循序漸進達到2030年減碳55%、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在歐盟「55套案」中,最受囑目的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即將針對進口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課稅,被視為全球首見的「碳關稅」;第一波鎖定高碳排的五大產業:鋼鐵、水泥、鋁、化肥、電力,自2023年起,上述產品進入歐盟,須申報碳含量,2026年開始繳交CBAM碳稅。

CBAM的設計初衷,主要是防止「碳洩漏」風險,亦即產品轉往碳排放成本較低的國家生產;透過CBAM碳權費用課徵,歐盟一方面希望促成全球共同減碳,二方面替歐洲廠商打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然而,歐盟畢竟是全球最大共同市場,貿易夥伴遍布全球,CBAM一公布,便讓各國繃緊神經,擔心碳稅將導致成本增加。煤鐵鋁出口大國澳洲便指控歐盟CBAM是「保護主義」;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今年稍早也公開表示「憂心」,認為碳關稅對經貿衝擊太大,應是其他減排方法用盡後才能祭出的「最後手段」。不過,隨著歐盟展現強推CBAM決心,美國近期也鬆口表示,將研議美國版的碳進口稅。

歐盟CBAM後年試行  各國因應之道

眼看CBAM即將在兩年後開始試行,各國紛紛推出因應之道,主要可分為兩大面向。一是在政府層級推動碳盤查、碳定價及碳交易制度,二是民間企業加強減碳作法。

首先,碳盤查、碳定價及碳交易為何如此重要?主因是各國須具備被國際認可的碳盤查機制,進口商才能向歐盟申報產品的碳含量,獲准進口。接著再根據碳含量,由進口商向歐盟購買碳權憑證,價格以「歐盟碳交易制度」(ETS)的每週平均拍賣價格計算;但如果進口國已參與或接軌歐盟ETS(例如瑞士),就不受CBAM規範。換言之,目前全球已有碳定價的國家,都希望與歐盟ETS接軌;沒有碳定價的國家,則加緊規劃實施碳定價。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大陸,今年七月正式啟動全國性的ETS碳交易制度,雖然初期僅涵蓋電力部門,包括2,000多家燃煤和燃氣電廠,但長期目標是逐步納入其他碳密集產業。中國大陸腳步如此積極,主因其為全球最大商品出口國,也是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占全球碳排放總量27%;任何形式的碳稅,都會對其經濟造成相當程度衝擊。

新加坡擬攜手印尼  建立區域碳交易中心

不過,也有國家積極掌握CBAM帶來的碳定價/碳交易商機。例如新加坡就宣示將攜手印尼,建立區域碳交易中心,由新加坡提供金融服務,結合印尼大量天然棲地可釋出的碳權,為各國企業提供碳權的次級交易市場。新加坡於2019年便實施《碳定價法》(Carbon Pricing Act,CPA),規定每年碳排放超過2,000噸的企業有申報義務、每年碳排放超過2.5萬噸的企業則須繳納碳稅。

除政府層級的努力外,各國企業為因應歐盟碳稅,也加強減碳作法。例如高耗能的澳洲鋁業Tomago便宣示2029年將轉用再生能源;南韓的大韓航空則與煉油廠SK Energy合作,推出碳中和飛機燃料在航班上使用;美國網路龍頭亞馬遜則與日本三菱商事合作,在日本設置數百處太陽能電場,專門供應給耗能龐大的資料中心使用,未來不須透過電力公司,即可獲得長期穩定的供電。

shutterstock_1551527729
「55套案」中的碳關稅(CBAM)備受矚目,設計初衷希望產品轉往碳排放成本低的國家生產,促進全球減碳,並打造歐洲廠商市場競爭力。

CBAM對台衝擊  鋼鐵業首當其衝

那麼,歐盟CBAM的實施,又將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歐盟是台灣第四大整體出口主要市場,根據經濟部估算,CBAM實施第一波衝擊效應約為新台幣245億元,並以鋼鐵業為大宗;綠色和平與中研院共同發布的《淨零賽局來臨:國際碳邊境稅台灣衝擊報告》估算,如果台灣未能及時實施碳定價,水泥、化材、金屬等產業將首當其衝,2026年須支付新台幣360億元碳關稅,2045年更高達新台幣2,600億元。相關產品不僅成本增加,甚至可能因缺乏有效碳定價而無法銷往歐洲。

鋼鐵業被列為CBAM第一波課徵對象,國內鋼鐵龍頭中鋼總經理王錫欽在十月份由經濟部貿易局主辦的「企業如何因應國際綠色新政趨勢」論壇中建議,政府應及早輔導廠商建立碳盤查能力,以通過歐盟驗證,接軌國際的碳權和碳交易。若將時間拉長來看,歐盟CBAM未來很可能進一步擴大適用到半導體、面板、資通訊等台灣主力產品,工研院舉辦的「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中,便直指淨零碳排將是「台灣產業未來30年發展的最大挑戰。」

助中小企業碳盤查  綠貿辦公室提供諮詢

為協助國內產業因應如此巨大的衝擊,經濟部、環保署已啟動相關作法。例如經濟部開始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碳盤查」,教導企業如何計算碳排放量及碳足跡,但目前並未採強制規定,而是採「以大帶小」方式,由負有國際減碳責任的大型企業,帶領供應鏈的中小企業一起轉型。

另一個重要且根本的政策,則是進行中的能源轉型,也就是經濟部主導的提高再生能源及綠能占比,讓產業能藉由使用更多綠電來減少碳排,降低碳權成本負擔。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為強化減碳議題,則在「綠色貿易資訊網」下建構「淨零碳排專區」,扮演知識庫及諮詢顧問的角色,協助國內企業因應歐盟CBAM及各國碳費議題,內容除提供各國政策法規、碳知識、碳顧問、線上教學及研討會、最新國際動態等資源;同時也提供線上諮詢服務,針對「淨零碳排」相關議題,協助企業診斷並找出解決方案。

修訂《溫管法》  後年開徵碳費

環保署則從法規面著手,目前正在修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預計2023年訂出碳費並正式開徵,未來每年碳排放量超過2.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碳大戶,都須繳交碳費,外傳可能在每噸新台幣100至300元不等。《溫管法》明定課徵碳費目的,就是逐步建立碳盤查及碳定價制度,以利未來歐盟CBAM計算稅金時,台灣廠商能有效接軌並獲得抵減。

除建立碳交易機制的必要性外,代表國內製造業的全國工業總會,也在《工總2021年白皮書》中呼籲,政府應參考歐盟及美國政策,採輔導及獎勵並行,投入大量預算來鼓勵零碳轉型、減碳技術及潔淨能源。

歐盟CBAM的上路,固然對全球產業投下震撼彈,但既是挑戰也是契機。國內特殊鋼製造商榮剛創辦人、工研院院士陳興時認為,面對減碳時代到來,台灣其實具有優勢;他在十一月下旬的工研院士論壇中表示,過去50年,台灣經濟以製造為主體,強調快速精準及成本優勢,因而打入世界市場;近年減碳議題抬頭,恰好是檢討以往商業模式,爭取轉型的大好機會。「減碳議題可喚起全民意識,若能搭配政策規範、法人輔導、供應鏈彼此串聯,台灣便足以發展新時代的國際競爭力。」

台美TIFA、碳稅  貿易關鍵影響力

對國內企業來說,另一個值得期待的契機,更是睽違五年的「台美TIFA會議」終於在今年復談,且會中取得兩大重要突破:一、未來不限於一年一度的會談,可針對不同議題成立工作小組,隨時溝通討論;二、今年在十大領域達成共識,包括農業、醫材、勞工、環境、智財權、金融、供應鏈、貿易便捷化等。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認為,今年復談的台美TIFA,討論議題廣泛、功能擴大,未來若保持密切交流,提升實質合作,將可朝向雙邊經貿協定邁進,有利降低關稅或非關稅障礙,取得更多進出口優惠。

眼下,不論減碳、區域經貿進程都將成為影響台灣貿易的關卡,如何在關鍵時刻發揮台灣貿易實力,是政府與企業須齊心協力邁進的目標,「邁向綠色」更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必經之路。■

shutterstock_1671011470
鋼鐵業為CBAM第一波課稅產業別,對此業者建議政府應及早輔導廠商進行碳盤查,並通過歐盟相關認證。
shutterstock_1523053406
台美TIFA會議今年復談,並取得雙邊經貿來往重大突破,是台灣貿易業發展的關鍵進程。

 延伸閱讀

shutterstock_653878420 1

Cover Story 法制篇

減碳關鍵時刻
企業革新的第一步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567215445 1

Cover Story 實戰篇

放眼台灣
揭開永續貿易新商機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567215445 1

特別企劃

疫後新局勢
企業必知產業脈動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469224163

名人講堂

前瞻2022年
疫後經營新典範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469224163

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成外貿主流
掌握全球線上商機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367728287 1

跨境電商

企業經營之路大轉彎
台灣外貿新篇章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367728287 1

數位貿易

電商進攻線上線下
自建官網創「一體化經營」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597052055 1

領導之力

口碑行銷
引爆品牌力

閱 讀 更 多
其 他 精 彩 內 容


placeholder image

隨時獲取新知,掌握趨勢脈動,
經貿多元課程盡在「國貿學苑」。

台北市進出口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