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NO.366 DEC.2021
shutterstock_1882767883 1
封面故事實戰篇

「淨零衝擊」扭轉為「競爭力」

放眼台灣
揭開永續貿易
新商機

◎撰文/何楷莉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李長榮化工、大江生醫、菁華工業

歐盟碳關稅巨浪襲捲全球,淨零碳排的賽局正式開跑,「不減碳,就淘汰」恐成為未來30年全球共識。台灣貿易業者如何接軌碳交易,提升國際競爭力?本文援引走在減碳最前線的企業案例,透析其面對減碳挑戰,如何創造產業新商機。

歐盟發布有史以來最大膽、最有野心的氣候改革行動,推出全球第一個「碳關稅」,並將於2026年實施。歐盟開出第一槍,宣告全球「淨零碳排」賽局開跑!

面對碳關稅巨浪襲來,衝擊全球經貿產業,各行各業無不加快減碳腳步,聚焦綠色供應鏈轉型與升級。而台灣在這場淨零賽局中,能源使用的碳排放總量排名全球第二十一,更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2050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共識,許多知名國際品牌大廠或通路,都陸續將「綠色製程」視為挑選外貿合作夥伴的最高標準。面對「不減碳,就淘汰」時代,台灣貿易業者如何迎戰?

台化》海廢垃圾變黃金  創造三贏局面

台灣近五成碳排放量來自工業,其中高達七成五來自化工、金屬、電子及水泥。台塑四寶之一台化近年來積極投入減碳及循環經濟,位於嘉義的新港耐隆聚合回收製程,就是將「海廢垃圾變黃金」的最佳寫照。

嘉義縣養蚵產業占全台40%,每年產生高達1,375噸蚵繩,過去這些廢棄蚵繩被丟置岸邊,蚵農人力清除緩不濟急,甚至沉入海中造成生態浩劫。2020年,新港耐隆聚合回收製程開始回收這些蚵繩魚網,還原再製成尼龍絲,減少石油耗用,每月可產出500公噸的環保衣材,讓海廢垃圾躍身成為環保服飾的紡織材料。

台化選擇在嘉義新港打造的回收製程,目的為在地回收、在地處理,減少載運過程造成的碳排放和能源浪費。此外,台化更將太陽能發電導入製程,建立從原料到製程的綠色永續產品。全世界僅三家公司具有量產「化學回收」再製尼龍技術,台化就是其中之一。相較物理回收,化學回收可大幅減少殘留物,降低對自然生態的汙染。

更重要的是,化學回收產出的尼龍絲品質一定要與使用新鮮原料相同,甚至品質更好,在全球減碳市場需求下,包括Patagonia、Nike、adidas、The North Face等大廠,採購減碳產品意願皆大幅提升。

然而,積極邁向減碳之路的台化,仍面臨諸多轉型挑戰。首先是技術面,不論碳中和、零排碳,都有一定難度;其次是成本面,回收再製原料CPL(己內酼胺)的綠色製程,價格偏高。此外,化工業的高值化商機思維,也考驗企業在高附加價值與永續環保間的平衡。

儘管眼前諸多挑戰,台化淨零減碳的決心並未動搖。今年十月台化發表2050淨零路徑規劃,擴大啟動海廢回收處理,預計明年底尼龍回收產能將達到每月1,250噸。此外,更提出2025年減碳25%、2030年減碳至少35%的目標,加速循環經濟的排碳布局,打造養蚵產業、循環經濟、海洋生態的三贏局面。

李長榮化工》用玉米做塑膠  搶攻2,500億紙杯市場

氣候貿易腳步快速,讓碳排放量高的化工業皆面臨嚴峻挑戰。為扭轉長期仰賴石油為原料的慣性,李長榮化工毅然走上轉型之路,不只投資綠能產業,更耗資上億元併購全球最大生質原料商,打造「零排碳」的可分解塑膠,走向綠色永續的貿易新局。

淨零排碳的目標就在眼前,但減碳不是毫無成本,在追求股東權益之餘,如何同時達到永續環境?榮化總經理劉文龍認為,兼具經濟效益和永續發展的產品,是當前最優先要做的事─已普遍被國際飲料大廠接受、比一般塑膠成本更高的「可分解塑膠」生質琥珀酸,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較傳統石化琥珀酸,生質琥珀酸不但具可再生性,還可節省64%的能源消耗及100%溫室氣體排放,真正達到「零排碳」原料的綠色製程。

透過特殊菌種,將玉米轉化成琥珀酸,製成180天就能完全自然分解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薄膜,這類由生物有機物質及農業廢棄物作為化工原料的「生質化學」產品,已成為當前許多國際大廠對供應商原料的基本要求,包括星巴克、雀巢等都已開始採購PBS(可自然分解原料)製成的紙杯淋膜。換句話說,全球每年2,500億個紙杯市場,都是綠色工業鏈下的貿易商機。

除使用植物生產100%可分解塑膠外,榮化更徹底落實「零排碳」,針對不能分解的塑膠,研發全新技術,將其打碎,回收製成新材料。目前已能將聚丙烯(PP)做成更高價的再生原料,預計至2050年,聚丙烯產品將有高達八成來自回收原料,原油原料則降低至兩成,加速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市場預估,2025年全球生質塑膠市場上看250萬噸,儘管再生材料產量仍不到目前全世界每年塑膠用量的1%,但隨著綠色經濟興起,各國限塑政策加速,看好PBS潛力,世界大廠都積極投入試產。

最小化環境衝擊,最大化資源價值,是化工業轉型的核心契機。每年投入新台幣五億元研發綠色產品的榮化,將繼續帶來哪些環境永續與綠色創新,讓台灣在世界淨零碳排的潮流中,再次激盪閃耀浪花,令人期盼。

shutterstock_460197502
嘉義縣養蚵產業興盛,每年產生高達1,375噸廢棄蚵繩,因此造成生態破壞。
news_20211103_pic1
李長榮化工總經理劉文龍積極帶領企業研發綠色循環材料,透過發展分解塑膠技術,降低對石油的依賴。

大江生醫》用陽光做面膜  全球唯一零碳排面膜廠

碳中和浪潮席捲生技醫療產業,在台灣11家入選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企業中,美妝生技類就占一半。大江生醫是台灣第一家入選RE100的企業,2018年還是年營收新台幣81億元的小公司,卻與Apple、Facebook等科技巨擘平起平坐,隔年營收成長兩倍,今年成為亞洲第一家通過國際SBTi減碳審查的生技公司。

「用陽光做面膜」是大江成功加入RE100的關鍵。大江位於屏東的面膜廠,於2017年正式啟用,是全球首座用太陽能發電的綠能面膜廠,也是全世界唯一零碳排放的面膜工廠。這座綠能廠光是濾水設備及管線,就比一般工廠高出兩倍,成本要價不菲;但大江把這當作更長遠的投資─透過建築節能、廠區太陽能板達38%自用電量等,承諾RE100在2030年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而EP100 能源效率提升35%的目標,大江更已達45%,提前達標。目前,台灣屏東的零碳工廠也已通過碳中和宣告標準PAS2060。

啟用綠色面膜工廠、取得RE100後,大江成功打入國際供應鏈,代工占營收占比,從原本的不到1%增加至三成,客戶遍及全球62國,連法國萊雅集團(L'Oréal)及全球最大精品集團LVMH旗下頂級美妝通路SEPHORA,都指定向大江下單。

加入RE100,無疑讓大江至少取得比競爭對手韓國面膜代工廠三~五年的領先優勢。簡單來說,不趕快跟上永續腳步,未來不但無代工單可接,甚至連通路都沒得賣。

RE100聯盟要求,加入的企業必須承諾「2050年前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大江喊出2030年達到100%再生能源的目標,但在台灣,企業要達到100%再生能源,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綠電憑證取得不易,採購綠電難度高,台灣有九成綠電都被科技大廠買走,中小企業取得相對困難,此外,綠電需求增加也導致營運成本提升。

儘管如此,大江攜手合作廠商打造綠化供應鏈目標,並未因此退縮。大江公開承諾2030年達到100%再生能源,但內部時程更激進,預計透過優化能源利用,積極向台電採購綠電等作法,拉高標準到2023年就要達標。在環境友善的綠色供應鏈崛起之際,台灣第一間加入RE100聯盟、率先衝在減碳最前線的大江,從一個小貿易商,轉型為國內綠色生技產業台灣之光,在世界舞台上,繼續展現淨零減碳的決心與力量。

菁華》蓋綠電、舊衣變新布  歐美驚豔的綠色紡織工廠

不只化工高度仰賴石油,紡織業的纖維原料亦有七成來自石油。作為全球前十大紡織品輸出國的台灣,高耗能排碳問題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課題。一度淪為夕陽產業的紡織業者,如何追趕世界減碳潮流,將是台灣紡織業重新站穩國際市場的重要關鍵。開發環保紡織機能布料的菁華工業,減碳之路起步很早,早在十幾年前,菁華就打造讓世界驚豔的環保染整廠,吸引來自全球專家前來參觀。

說到染整廠,環境濕熱、染料亂擺、氣味刺鼻,是多數人對染整廠的印象。2007年,菁華打造全台第一家綠色製程的節能染整廠,工廠一完工投產,2008年就通過連德國業者都認為標準極高的紡織品環保認證「Bluesign Standard」,成為最早一批符合認證的紡織廠。

位於桃園大園工業區的染整廠,100%使用天然氣,採用汽電共生蒸氣,降低碳排放量,透過熱能回收、汙水減量,採用低浴染缸,降低染程用水量,顛覆染整廠環境汙染的刻板印象,而媲美博物館公園的外觀則結合工業與藝術,從裡到外提升台灣紡織能見度。

shutterstock_357419000
大江生醫打造全球首座以太陽能發電的面膜工廠,透過廠區節能、太陽能板自用電等運作,達到RE100目標。
shutterstock_207908968
菁華工業致力於翻轉染整廠導致嚴重環境汙染的刻板印象,近年透過產品研發、製程優化等,擁抱永續潮流。

此外,菁華也自建太陽能發電系統,投資新台幣8,000萬元蓋太陽能板。菁華著眼的不單純是賣電收入,而是掌握自有碳權,在台灣綠電應用協會輔導下,菁華越南廠已透過再生能源平台購買綠電憑證,達到100%再生能源,並朝向碳中和方向邁進。

菁華也將綠能永續觀念,導入紡織布料創新技術,開發「低衝擊科技」L.I.T.®(Low Impact Technology)材料,可節省15%染料、22%電能、50%蒸氣和熱能、60%製程用水,雖然生產成本增加15%,但報價可高出一成。

今年,菁華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家簽下RE100承諾的紡織業者,承諾2040年達到100%再生能源的目標,比RE100對聯盟成員的要求還要早十年。起步得早,菁華的減碳之路,儘管大膽嘗試,但仍步步為營。菁華工業總經理黃衍祥認為,在政府對國內中小企業參與綠電的積極扶植下,紡織業者須以品牌創新思維及智慧製造的管理,跟上全球綠色供應鏈的轉型腳步,「氣候貿易是趨勢,現在就要開始做,因為現在不做,永遠不會知道要如何達成目標。」將淨零排碳的衝擊,扭轉為企業永續競爭力,讓成功轉型綠色紡織製造的菁華,持續立足台灣,行銷全球。

台灣具備轉型潛力  迎戰綠色新貿易

綠色供應鏈儼然成為企業新顯學,淨零碳排將是台灣貿易產業未來30年發展的最大挑戰;但挑戰就是契機─過去半世紀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台灣,挾著精準效率、成本優勢及研發技術,具備足夠的潛力優勢,轉型發展創新貿易模式,並在高附加價值與永續間,找出絕佳機會與平衡點。■

 延伸閱讀

shutterstock_597052055 1

Cover Story 總論篇

歐盟CBAM衝擊
接軌碳交易提升競爭力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653878420 1

Cover Story 法制篇

減碳關鍵時刻
企業革新的第一步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567215445 1

特別企劃

疫後新局勢
企業必知產業脈動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469224163

名人講堂

前瞻2022年
疫後經營新典範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469224163

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成外貿主流
掌握全球線上商機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367728287 1

跨境電商

企業經營之路大轉彎
台灣外貿新篇章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367728287 1

數位貿易

電商進攻線上線下
自建官網創「一體化經營」

閱 讀 更 多
shutterstock_1567215445 1

領導之力

口碑行銷
引爆品牌力

閱 讀 更 多
其 他 精 彩 內 容


placeholder image

隨時獲取新知,掌握趨勢脈動,
經貿多元課程盡在「國貿學苑」。

台北市進出口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