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NO.377 NOV.2022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377期・Cover Story 戰略篇

第二供應鏈韌性  實質多邊貿易求穩

全球經貿新局  安全至上的戰略思考

◎撰文╱賴郁薇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路透社
376mainpics 1

觀察未來經貿走向,可大膽預測,美中貿易將繼續抗衡,各自擁護製造鏈優勢,衍生脫鉤的骨牌效應,支配國際貿易關係走向。台灣除了倚賴更多區域貿易協議,更亟需廣闊的戰略思維,以鞏固貿易安全。


現階段全球貿易,主要受半導體和汽車產業鏈宰制,其中以蘋果(Apple)、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主導貿易關係。原本兩大供應鏈將中國大陸視為量產重鎮,然而在美中貿易競爭下,中國大陸採取封城清零政策,和生產成本條件不利,加速削弱外資意願,促使製造產線外移,戰略性布局第二供應鏈。

製造2025競賽  全球汽車產業鏈搶灘

在美國方面,通用汽車宣布與德國供應商Vacuumschmelze(VAC)簽署備忘錄,採購先進磁性材料,並與南韓LG新能源合資Ultium Cells LLC,選定印第安納州(State of Indiana)新卡萊爾(New Carlisle)建構第四座美國電池製造廠。順應美國「先進技術車輛製造」(Advanced. Technology Vehicle Manufacturing,ATVM)投資策略,特斯拉(Tesla)、福特汽車(Ford)和日產(Nissan)也加入ATVM投資項目,美方更預計在2025年前,建構北美採購、製造鏈。

於此同時,中國大陸也內建汽車供應鏈,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2022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宣誓建構安全可控的供應鏈體系,發展綠能汽車全產業鏈,著力打造產業新生態,並從供應鏈延伸紐帶,嘗試投入自主研發自動駕駛晶片,布局積體電路製造、設計鏈,深化汽車產業鏈合作競爭優勢。

377pics 3-1
中國大陸綠能汽車日漸普及,在「2022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上,亦宣示發展綠能汽車全產業鏈,打造產業新生態。

貿易戰脫鉤  策略聯盟轉移陣地

目前中共二十大暫擱「雙循環」,而美國政府一舉通過預算527億美元的《晶片法案》(CIHPS Act),邀請美光科技(Micron)、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回流投資新建尖端記憶體、晶圓廠,提高自身半導體的自製率。

美國政府同時倡議聯合日本、南韓、台灣共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在壟斷半導體產業鏈優勢之餘,禁止對中國大陸輸出用於3奈米以下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關鍵設備,階段性阻斷輝達、AMD出口AI、HPC晶片。

在美國限制10奈米以下製程技術輸出中芯國際(SMIC),中國半導體自製率難如期在2025年前達成70%。

美中貿易戰的角力牽動全球供應鏈戰略,台灣尤其首當其衝。台積電極有遠見,在參與美國晶片聯盟計畫,於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Phoenix)斥資120億美元建廠,預計在2024年完工啟用量產,然而其海外布局並未止步,甚至宏觀放眼日本、歐洲市場。

台積電由日本子公司JASM合資,邀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投資入股,積極布建日本產業鏈策略聯盟;同步也走訪歐洲尋覓新址用以建置12吋晶圓廠,以多角化構思供應鏈戰略位置。

台積電的「多城奇謀」已經逐漸成形,無論強權陣營未來走向,其擁有的關鍵製程技術,就是貿易戰略的本錢。

傳統產業鏈也不能落後,台灣紡織成衣大廠遠東新也轉戰東亞地區,陸續在日本、菲律賓、越南擴建新產能,建置固聚酯粒、短纖、織染、成衣一貫化生產體系,以及聚酯長纖、再生聚酯新產能,積極形塑韌性聚酯產業鏈。

雙強角力的小國壓力  主動出擊致勝

遵循風險管理邏輯,愈來愈多的貿易廠商戰略性分散供應鏈,加速生產分區、分流東南亞布局,像是佳世達(Qisda)加碼投資越南河內廠區,逐步轉移新機種產能,連帶地,印刷電路板PCB供應鏈版圖也遷徙至東南亞。

377pics 3-2
美國主辦的首場美國-太平洋島國峰會(U.S.- Pacific Island Country Summit),可見東南亞已成為全球供應鏈布局的重點區域。

傳統製造鏈移出中國大陸後,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島鏈工業區位優勢躍上檯面。東南亞本就已是美中競逐的主要競技場之一,美國總統拜登並積極安排與太平洋島國領袖會談。

而在兩大強國貿易戰間,台灣感受加倍強烈,尤其不在RCEP體系內,貿易生存壓力倍增。產經分析師著眼於美中對峙下的區域貿易局勢,提示台灣必須更主動採取戰略思考,發揮主體能動性,以應變未來兩岸即將到來的經貿風險。

貿易協定安全牌  探尋實質合作機會

更直白地說,台灣的經濟安全需要更多貿易協議。畢竟台灣不在RCEP架構裡,且以自由貿易協定(FTA)來看,台灣貿易合作的覆蓋率僅12.08%,遠低於中國大陸的34.02%、日本 50.08%、南韓 73.58%,以及新加坡 95.01%。

困境當局,台美在今年6月宣布共同發起《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雖然只是初步經貿合作架構,實質意義卻在於擴大台、美雙方經濟合作關係,促進貿易便捷化,以及掌握數位貿易利益等11項領域,推進彼此重視的貿易優先事項,以對應印太經濟架構(IPEF)。

台灣經濟研究院深度分析,台美合作唯有著墨於調降關稅、開放與互惠原則,逐步討論市場開放機會,間接爭取未來參與IPEF和CPTPP機會,才能滿足實質貿易合作關係。

中華經濟研究院盤點,CPTPP的成員國貿易總額,占全球GDP的13.5%,其中日本、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皆是台灣前十大重要貿易夥伴,一旦台灣出口非高科技產品時,高達41%機率必須面對7.05%沉重關稅,毫無疑問地加劇貿易負擔。

不管是否會如《彭博經濟》所預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淪為「象徵意義終將大於實質意義。」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提點,特別是半導體和綠色能源(Green Energy),勢必成為台美關鍵領域,甚至促進印太經濟架構成員國擴大合作可能。

台商戰略位置  快狠準掌握結構鏈

尤其以中國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延伸新戰略構想,奠基在「互聯互通」概念上,產經分析師以「新世代亞洲FTA」闡述,除貨品流通,對內實現「中國夢」經濟升級,走向外顯宣揚「亞洲夢」經濟擴張野心,正深刻影響亞洲經貿走向。

台灣如何部署經貿戰略?政府首先裁示半導體產業站穩腳步、鞏固供應鏈優勢,並持續強化基礎設施安全,穩定產能運作。為進一步穩健產業通路韌性,政府將繼續源頭管理管控通膨,吸引外商進駐投資,同時連結新南向、印太及中東歐盟邦,深化供應鏈穩定韌性。

產業觀點更直指,台灣在東亞島鏈占有關鍵地位,秉持自身的技術實力,持續保持結構性的優勢,便可依循「台積電模式」,北進與日本搭建技術合作關係,新南向鏈結更寬廣的貿易合作夥伴,串聯起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

377pics 3-3
台灣綠色能源供應鏈的發展,在未來可能成為台美經貿合作的關鍵領域。

而貿易戰略必須精準掌握供應鏈結構,關注四大構面:量子電腦運算與日本合作機會、飛快成長的新興印太市場、運籌電子資訊產業移回台灣、供應鏈去中心化,在在顯示,未來長鏈產業供應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短鏈在地生產。

面對未來全球經貿的嶄新局面,歐美亦正重新擬定戰略布局,加強自主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眼前供應鏈已無法絕對最佳化、創造龐大的經濟規模,短期內要合作重塑供應鏈,台灣戰略位置極佳,在跨國企業在地經營布局裡「有能力在不同地方在地經營。」

全球貿易智庫之一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直搗核心,強調未來台灣的供應鏈機會,與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倡議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模式同理,與關鍵貿易夥伴制定技術標準架構,加深比雙邊、多邊協定更實質的互動關係,透過供應鏈多元化降低變局裡的經濟風險。■

|其他精彩內容|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