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NO.379 JAN.2023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379期・Cover Story 環境篇

韌性互補  謹慎洗牌外在布局

開放、連結、再平衡  2023年貿易新棋局

◎撰文╱賴郁薇 圖片提供/法新社、Shutterstock
376mainpics 1

黑天鵝風暴干擾市場,亞太地緣動盪未平穩,全球正處於大洗牌新局面,企業將承擔通膨、貨幣緊縮低迷景氣,以及製造鏈的庫存壓力。種種外在趨勢,悄悄醞釀著全球經濟衰退,貿易企業亟需在劇烈變動裡,重整生產組合,再平衡(Rebalance)利基點。


全球經濟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放緩,產業保守預測經濟成長「軟著陸」,世界貿易組織(WTO)將2023年的經濟成長,從3.2%下修至2.3%。其秘書長伊衞拉(Ngozi Okonjo-Iweala)直言,須設法挺過一場迎面而來的經濟衰退。

貿易成長未達高點  2023年全球供應鏈冷卻

國際貨幣組織(IMF)指出,2022年全球經濟前景黯淡無光,從原先預期的4.9%經濟成長率,一路保守下修至3.2%,將影響2023年經濟表現。尤其全球通貨膨脹飆升,經濟蕭條緊縮,間接急速冷卻貿易活動,戳破脆弱的經濟成長泡沫,貨櫃物流不復見2022年上半年的滿手訂單高檔榮景。

只是,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才在2022年上半年翻轉頹勢,迎來微幅擴張至53.6%,食品暨紡織產業擴張55%最明顯,電力暨機械設備、化學暨生技醫療、交通工具、電子暨光學產業也呈現52.1%至50.4%不等的擴張,企業預期心理加碼採購數量,面對景氣風暴突然來襲,亟需盡快修正、控制訂單。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緊急在2022年第三季「喊卡」數十億美元訂單,密切控管庫存水平以符合預期需求。而全美零售巨頭Target也取消15億美元的訂單,於內部整頓庫存商品。

貿易業者共同意識到,一旦各國央行加息力度過大,商品流通將出現更大幅放緩。WTO調修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成長率,從2.3%調降至1%。

區域貿易鏈脫鉤洗牌  市場動向再平衡

最大隱憂是全球主要貿易國家經濟引擎熄火,反映在歐美元、人民幣相繼疲軟。全球貿易風險管理研究指標機構科法斯(Coface)深入剖析,升息迫使製造商成本上漲,蠶食鯨吞企業經營利潤,逐漸拖累消費需求。

而對於台灣區域貿易而言,美中貿易脫鉤的暗潮洶湧更是重中之重。畢竟,在中共二十大後,比起增速GDP成長,中國大陸更重視經濟發展安全,以及產業鏈自主權,推動經濟動力從出口轉向內需消費,藉由國內龐大的市場「自給自足」,以替代進口,將會更加限縮供應鏈廠生存空間。

台灣經濟屬區域貿易型結構,只好選擇性脫鉤避險,重新布局產業鏈。而晶片供應鏈,在這波洗牌裡首當其衝,美方於是主導「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鏈結台灣、韓國和日本關鍵技術掛鉤布局,而台廠生產基地也紛紛移往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穩定產能,嘗試在變局中,重新尋求再平衡的立足點。

互補貿易夥伴  重整產業競爭力

經歷一連串失衡,全球自由經貿秩序是下一個變革所在。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Chi Tai)率先提倡「互補性貿易」架構,鼓勵赴美投資創造就業,提倡「委託友岸」(Friend-shoring)生產,在新興的「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印太經濟架構(IPEF)裡,以更自由化開放思維,尋求貿易、投資、技術合作互補夥伴,突破眼前荊棘壁壘。

供應鏈廠商紛紛指望,「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成為翻轉貿易的契機,於是發起新東向聯盟,遠赴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設廠投資,重新串聯台美間人才、資金、技術、商業模式生態系,分散經貿風險之餘,也強化台灣下一階段產業競爭力。

毋庸置疑,壁壘分明的結盟態勢成形。對台灣而言,理所當然需要優先布局半導體供應鏈。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提示,電子電機設備和機械更是我國對美的出口主力,工具機械更占台灣出口貿易比重近3成,且電子零組件及基本金屬製造也明顯增加,在在顯示台美的需求互補。

關鍵製造鏈廠大遷徙  出口產業步步為營

而台灣對美投資逐漸從服務業轉變為製造業,電子代工龍頭鴻海精密(Foxconn)整併電動車廠Lordstown,插旗美國俄亥俄州,群創(Innolux)、大眾電腦、和碩(PEGATRON)、宏碁(Acer)也在悄悄布局。半導體大廠聯發科(Media Tek Inc)開啟與英特爾(Intel)合作關係,形成多元供應商策略聯盟,深化客戶及市場互動,瞄準成熟製程的產能供給。

「貿易互補」重新解構供應鏈的利基關係,各方既想保有合作空間,又不想在合作關係裡喪失關鍵優勢。以台積電(TSMC)來說,在確定赴亞利桑那州設立晶圓廠的那一刻,業界高度關注,後續是否牽動漢唐(UIS)、環球晶圓(GW)等關鍵零組件廠商遷徙。

377pics 1-1
台積電宣布於亞利桑那州晶圓廠開始興建第二期工程,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

「無論如何,60%產品皆來自同一來源,絕對不是個好戰略。」蘋果(Apple)執行長提姆.庫克精闢透析供應鏈布局關鍵,與產業分析不謀而合,互補大前提也要謹慎防止供應鏈過度依賴。

產經觀察全球貿易板塊漂移下,亟需密切觀察「友岸」投資生產是否牽引產業投資外流,又是否影響在台生產規模成長,甚至間接衝擊出口產業?

2023年接軌新東向  貿易思維關鍵

台美貿易互動如何相輔相成,將是台灣下一波經濟脫胎換骨的關鍵。

意義1》新東向技術升級  壯大產業鏈競爭力

首先,台灣貿易商開始「東向」進軍北美洲,率領供應鏈在美國搶占產業重組時機,爭取新廠建設投資機會,形成2023年台灣產業鏈布局重點。

377pics 1-2
塑化紡織廠商延續「東向」策略,積極在北美市場升級傳統產業布局。

而「新東向」(New Eastbound Policy)策略,鎖定北美投資案,提升先進技術及商業模式,引領台灣廠商朝供應鏈核心移動,穩固關鍵技術優勢,同時善用2020年以來規劃的新南向政策人力、廠房區位,雙管齊下開創未來產業競爭實力。

意義2》市場接軌  開拓產業利基

而當台灣產業鏈的人才、技術、商業模式銜接海外資本市場,廠商可以在合作架構下,透過兩家上市公司合作,相互串聯營運和現金流量,加速企業人才、技術接軌國際,進一步拓展貿易市場。

意義3》產業升級  平衡貿易M型化風險

花旗銀行觀察到,產業為平衡多重貿易角力風險,生產基地逐漸形成多角化版圖。

貿易鏈布局沿續「東向」策略,尤其傳統汽車零組件、工具機、塑化紡織上游廠商甚是明顯,發展美國生產基地,重新調整產線運作、規格、資訊系統,在北美市場升級傳統產業布局,亟欲平衡台灣半導體產業一枝獨秀、傳統出口廠商停滯低階生產的貿易M型化風險困境。

綜上所述,產經分析普遍看好,在「台美倡議」順水推舟下,「新東向」策略將日益明朗,透過加強整合產業鏈,發揮加乘效果,進而提升產業優勢,助攻台灣廠商下一步爭取貿易、投資談判的籌碼。

全球應變2023年  攜手「共同復甦,恢復得更強」

不可諱言,貿易大環境依舊充斥不確定性,但據觀察,製造業確實已步入去庫存階段,製造鏈回歸平穩,正鬆動緊張供需關係。

富邦金控判讀市場景氣,認為2023年首季是關鍵,將影響國際間主要經濟走向溫和成長、更加放緩或衰退等不同情境,尚且亟需一段時間再平衡,重新整頓庫存成本壓力及脫鉤布局,以至於2023年展望傾向謹慎。

全球物流運輸龍頭DHL,從173國貿易貨物運輸曲線,綜覽各國家及地區的貿易成長表現。其關鍵重點如下:

關鍵1》

儘管面臨供應鏈瓶頸,全球貨物貿易量仍舊飆升10%,大幅超越疫情前水平。

關鍵2》

雖全球貿易成長預測下修,但相較過去十年,仍有望在2023年小幅增長。

關鍵3》

電商銷售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跨境電商將繼續展現強勁成長力道。

關鍵4》

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將成為貿易成長新興市場,另外,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對外出口也將邁入加速期。

關鍵5》

近年來,中國大陸國際貿易成長額占全球總額25%,但其貿易占比將在2023年砍半降至13%。

關鍵6》

跨國企業逐漸分散依賴中國大陸市場,而改採多元生產、採購政策,估計受惠越南、印度和菲律賓,三國貿易成長率及規模表現可期。

關鍵7》

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占比變化極小。

關鍵8》

新興經濟體將繼續推出激勵措施,加速創新領域的企業發展,將發揮低成本,質量競爭優勢,成為重要精密製造產品出口國。

投資管理顧問富達國際(Fidelity)綜觀2023年外在變化,去全球化、製造鏈回流、委外加工趨勢將持續,以美國為首的貿易陣營,可望受惠墨西哥、加拿大及亞太貿易夥伴,印尼則與中國大陸形成另一股緊密貿易鏈。

至於誰是全球貿易鏈重組後的贏家?產經專家提示,面對美元、亞洲貨幣疲弱震盪,須加強平衡分散貿易匯兌及供應鏈風險,穩健強化產業鏈體質韌性,以因應變局。

377pics 1-2
電商銷售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跨境電商將展現強勁成長力道。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