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NO.379 JAN.2023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379期・特別企劃

地緣政治風險加劇  備援生產基地

中東歐與東協  供應鏈加速移轉

◎撰文╱葉惟禎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法新社
376mainpics 1

隨著全球走向解封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全球供應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從過去長短料的問題再到物流受阻,到了今年,全球經貿局勢急轉直下,市場上出現過剩庫存,以及通膨效應所引發的需求下降,製造商每年面臨不同挑戰,但不變的是,供應鏈的移轉正快速進行中。


 現在對台商而言,供應鏈轉移是廠商正在進行中,而且是須加快進行的布局方向。」德勤財務顧問總經理潘家涓直言,「自從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許多廠商紛紛要求評估供應鏈加速轉移的可能性。」她說,廠商已因疫情,討論如何從長鏈變短鏈,但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後,「大家都深刻感覺到不能再等了。」

不少廠商表明,客戶「建議」他們增加一個非中國產能的工廠,因此須啟動異地建廠的評估作業。即使客戶沒有明確要求必須在何處加設廠,但廠商必定會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評估在何處設置生產基地,以降低成本與風險。

資策會國際組處長李仕媛點出廠商在布局上的難處,包括現在面對的不再是缺貨的窘境,而是庫存過剩的出清,以及通膨效應衍生的問題。「國際情勢的劇烈變動,對廠商在進行供應鏈管理,其實是非常大的挑戰。」

就近提供服務  區域製造布局中東歐

事實上,許多歐洲客戶希望台廠能夠就近提供服務,但投資歐洲的劣勢在於成本過高,以及因烏俄戰爭致使能源出現問題。當被要求生產基地能夠愈來愈接近終端客戶時,潘家涓建議,或許中東歐國家是進入歐盟市場的選擇,她進一步表示,在中東歐,多數國家為前蘇聯加盟國及其衛星國,現今仍可見計畫經濟對其主要產業的影響,目前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當時多有較高的工業發展程度。

中東歐有17個國家,人口約1.28億,在歐盟東擴後,為了降低進入歐洲關稅,許多廠商紛紛前往中東歐設廠。相較於歐盟其他國家,中東歐的人力成本較低,勞工成本加上稅務等附加成本,每人每月大約1,000美元,勞工成本雖不如東協國家低,但勞工素質,相較東協勞工的水平高,語言也有一定水準,在提供德國或法國等相關產業供應鏈,具有一定的優勢。

「實際上,台廠前往中東歐設廠的目的大多不是為了低廉的勞工,而是因為有訂單,為了客戶的訂單而前進當地設立據點,其中匈牙利、波蘭目前都有台廠,主要原因在於當地接近德國市場,能夠在汽車零組件方面就近提供服務,且匈牙利與波蘭產業結構也是以製造業為主。」潘家涓表示。

377pics 1-1
鴻海集團將斯洛伐克廠視為歐洲生產重鎮之一,將有效運用當地勞力與資源,規劃生產車用零組件。

目前立陶宛與斯洛伐克也開始與台廠進行合作,比如鴻海、華碩、英業達、緯創等企業,很早就已進入捷克,運用捷克當地的勞力與資源;又如立陶宛近期與工研院展開合作計畫等,顯見雙方已於研發量能上進行合作,創造綜效。

尤其此三國對台政策友善、在產業及公司型態上具備互補性,以及在進入歐盟的關稅、法規上具相關優勢,為台廠投資歐洲的首選。分別說明如下。

對台政策友善

2020年以來,捷克、斯洛伐克派出代表團出訪台灣,立陶宛也在台增設代表處,並在疫情期間與台灣互助、在外交場合為台灣發聲。這些國家對台政策友善,令雙方在溝通交流上產生正向效果。

在產業及公司型態上具互補性

在產業上,中東歐三國具深厚重工業、軍事工業底蘊,在高科技研發可與台灣進行合作,例如半導體會用到的光學雷射等特殊產業。在企業型態上,除了成熟的重工業企業外,也出現許多成功新創,在半導體、軟體開發、生技醫療等產業,提供創新量能,具潛在合作機會。

377pics 1-1
中東歐具重工業及軍事工業底蘊,且產業結構以製造業為主,適合台廠前進布局設廠。
歐盟進入優勢

中東歐三國皆為歐盟關稅聯盟與申根公約成員,可享有區域內國家間貨物流通免關稅,且人員流通不需經過邊境管制。再者,三國皆有研發費用抵稅的相關規定,其餘包含政府補貼、稅收減免、培訓補助等投資誘因設計。

「我們觀察到,在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期間,匈牙利與波蘭廠的訂單反而增加,原因在於當其他國家工廠停擺,訂單反而移轉至匈牙利來提供支援,成為備援的生產基地。」在區域經濟下,現在企業在各個國家選址,設置產能規劃,也已成為評估重點。

東協、美國  投資風險與建議

現在企業評估重點不再只限於當地勞工成本,更多層面上,會考量運輸航運的時間,以及客戶對於供應鏈效率的要求。「我們發現,很多投資決策已與過去大不相同,在進入當地市場的可行性分析上,思考面向不再只是土地與勞力,還包括政經政策與無形的時間成本。」

供應鏈管理與布局在動盪時代下,受到地緣政治、供需轉變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帶來的變化,以下說明投資東協與美國的機會與風險。

東協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書菲指出,台灣國內需求因市場和邊境重新開放而帶來強勁復甦,但國外需求因主要經濟體成長乏力而疲弱,兩股力量將型塑東協2023年經濟成長態勢。

China+概念  與中企搶地

「現在,全球供應鏈業者走向China+N、China+1布局的趨勢,包括蘋果、三星與中國大陸品牌,儘管未來幾年的生產重心仍在中國大陸,但在東南亞、印度、中南美洲的生產布局將愈來愈多、愈來愈重要。」DIGITIMES研究中心總監黃建智說。

越南招商速度積極快速,「該地每一個省政府都希望台商進駐,然而當地現在畢竟已有完整的供應鏈聚集起來,相對來說,在招工以及工資的部分,廠商都需要再做考量。」

李仕媛提醒,反觀中國大陸,廠商布局靈活。「在海外,相對於台灣廠商,中國大陸廠商速度快且積極,只要在工業區內發現適合的土地,可能透過空拍機拍攝,看完土地覺得可行,便會立即下訂。」

相對而言,中國大陸廠商無論在資金或決策的速度極快,建議台灣廠商若要在搶地上更有優勢,腳步必須加快。

機會》疫後電商暢旺  數位貿易與數位經濟大興

在數位貿易與數位經濟發展方面,東協在疫情後蓬勃發展,無論是數位經濟的規模或是網路使用人數,都在快速增加中。疫後新增1億名網路用戶,用戶總規模達4.6億人。其中又以泰國、菲律賓疫後線上消費新用戶增加比例最高;線上消費頻率在疫後大幅增加,尤其是百貨商品類與食物外送的人數增加最多。

377pics 1-2
東協各國線上消費頻率疫後大幅增加,尤以食物外送及購買百貨商品類消費者增加最多。

目前東協電商的暢銷品,在電子產品方面以三星遙遙領先,但該品項也是台灣的強項,建議企業應好好掌握市場商機。

「現在東協國家不再只是勞力密集產業,在新興技術領域與科技應用上也非常有潛力,包括金融服務、零售物流等產業。」疫情後,遊戲類與教育類同樣熱門,更是企業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

風險》全球經濟曙光之地  四大風險須留意

在經濟成長預測方面,2023年全球展望並不樂觀,亞洲開發銀行(ADB)下修至5.0%,「今年全球經濟黯淡,如果沒有其他意外或黑天鵝發生,東協國家在今年,可能是帶動整個經濟成長的唯一曙光。」楊書妃說。

從國際各組織發布的經濟成長預測來看,東協在內需消費成長帶動下,無論是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印尼,明年GDP成長都可在5%以上,其中以越南表現最為亮眼,各預測機構預估2023年皆可達6%,而印度經濟成長率預估為5.3%~7.2%。但在東協各國方面,即便表現亮眼,仍是有以下四點風險存在。

通貨膨脹及社會穩定風險:菲律賓、太平洋地區、印度通膨率皆在6%以上,雖與中東相比並不算嚴重,但過去通常因此造成罷工等勞資糾紛,對於投資環境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維持通膨的穩定相當重要。

經濟成長與金融穩定:東協國家無可避免受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及美國升息、美元升值影響,過分貶值不利於維持整個經濟的穩定性。

政治穩定及政策延續:印尼、泰國將於2023年大選,馬來西亞聯合政府於日前才剛剛底定,政府執政者的更迭,都可能會影響政策的持續性。

地緣政治:即使東協國家極力在美中間維持中立,但未來能否在美中競爭的激化下,仍能維持中立角色,值得持續觀察。

377pics 1-2
馬來西亞國會於在2022年11月24日各黨派協議後,由前副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接任第十任首相,並表示未來將與中國大陸加強雙邊關係、貿易投資與領事事務。

美國

為了就近服務客戶,許多台廠選擇到東南亞布局,部分資料中心直接設置在中亞地區或北美,在伺服器方面,過去在北美只有組裝,現在則嘗試把前段表面貼焊技術(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也在北美地區部署;至於歐洲的生產部署,主要還是以後段的組裝為主。

機會》2023下半年通膨可望趨緩  供應鏈將逐漸恢復

黃建智表示,根據美國近日調查,與今年初相比,美國家庭未來三個月,其生活成本大約增加10%,但由於收入並未增加,因此預估未來三個月,在消費方面會減少一成之多。同時筆電或手機等3C消費性產品的更換週期,大約延長半年的時間,只要產品規格未達到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寧可把這筆錢用在如旅遊等其他消費。

儘管此調查對出口給美國的經濟體而言,無疑是負面的消息。但一般預測美國通膨大約在2023年第二季會到達相對高點,隨著下半年通膨趨緩,三大供應鏈景氣將有逐步邁向正常的跡象。

此外,美國近年推出多項能源獎勵政策,尤其是再生能源,其中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水力之發電,占2020年全美發電量之五分之一。建議台廠如果前往該州進行投資,可研究該州的美元獎勵措施。

377pics 1-2
美國近年推出多樣再生能源獎勵政策,包括水力發電、太陽能等。
風險》美國製造重法令  兩大風險須留意

萬國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洪志勳則建議,欲前往美國投資須留意以下兩大風險:

1.強化公司法令遵循:台商大多以製造業及服務業為主,在進行製造或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勢必會涉及供應鏈的管理問題,而美國是非常重視環保的國家,從事製造為主的企業,須特別留意廢棄物處理。此外,倘若進口商品來自美國列管認定有侵害勞工人權的產地等事,該項產品極可能在美國邊境即被查扣禁止進口,導致產品或服務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因此我們會建議,客戶需特別注意與供應商間的契約,清楚明文約定合作規則,倘若因合作方違反人權,致使我方產品或服務無法進入美國市場時,須賠償我方的損失。」洪志勳說。

2.選擇適當經營風險轉嫁工具:公司治理須建構在完整的內部公司治理與法遵制度,尤其在歐美等國家進行投資,由於當地公司治理與法治制度要求極高,因此建議進入該國時,須留意公司法律遵循與公司治理應注意要點,並透過契約,轉嫁經營風險。

對台灣製造業而言,廠商加速建構備援庫存與產能,來克服供應鏈遇到的挑戰,以防遭遇產能無法及時提供時,能迅速透過不同產線或產區來解套。李仕媛建議,廠商若有布局移轉計畫須盡早準備,「許多廠商表示希望一年後可以開始投入生產作業,然而一年有可能只跑完投資計畫而已,實際進行落地蓋廠已是一年後的事。」尤其面對中國大陸業者搶地快狠準,台廠也須加快腳步才行。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