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川普再次入主白宮,美國做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其政策對全球所帶來的影響無疑是深遠又巨大的。本期封面故事聚焦美國大選結果對全球經貿的影響,並從全球、區域和台灣的視角分析可能的發展趨勢。
從全球視角來看,過去川普提出加徵高額關稅及重新審視多邊貿易協定的措施,雖為部分美國製造業帶來短期利多,但也使全球貿易的穩定性遭受挑戰。這次川普是否進一步深化其保護主義路線,無疑是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
在區域層面,美國政策將對歐亞地區帶來顯著的連鎖反應。對歐洲而言,川普的政策將引發貿易摩擦,並可能削弱歐盟的內部團結與氣候政策合作,特別是對德國汽車產業造成顯著壓力。同時,中國大陸已被點名為提高關稅的首要目標,而亞洲如台灣、南韓和越南,由於對美貿易順差極高,也可能成為美國關稅政策的新目標。
此外,值得注意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也要繼續進入第二階段談判,也會涉及農業、勞工和環境議題,以及台美之間的「雙重課稅協定」談判,未來都會受川普政策影響,期許都能克服困難,為產業創新機會。
針對川普政策對台灣構成挑戰,我曾在訪談中提到,川普的「在地化」政策,若完全實現可能需要10至20年,這為台灣產業提供了轉型布局的黃金時間差契機。此外,台灣目前對美貿易差雖創下新高,但也帶來潛在貿易逆差,為改善此現象,台灣應提高自美進口,如增購美國農產品和加工食品,促進台美雙贏的經貿關係。同時,我們也應加強對東南亞和歐洲市場的拓展,以分散貿易風險。
值得一提的,台日經貿合作也展現出新活力。11月11日,IEAT接待福岡商工會議所訪問團,由會頭谷川浩道領頭,成員所屬企業包含金融、物流、不動產等各產業,為福岡市工商界之重要代表,也在晚宴中開啟熱烈交流。谷川浩道也兼任日本商工會議所的副會頭,正持續推進日本行政單位能執行施政,務必使兩地連結能擴大到各產業。此次拜會不僅深化雙方的姐妹會關係,更為未來的台日經貿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福岡做為九州的玄關,具有重要的經濟地位,福岡縣前知事麻生曾經希望台日攜手合作,將九州打造成亞洲的玄關,而台灣的半導體及相關供應鏈業者早已進軍九州,進行產業合作,台日合作,今後不只成為亞洲的玄關,也期許我們能夠成為世界的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