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醫療普及化,為尋求更好的醫療品質,很多人願意規劃越洋療程照護,而如今醫療旅遊不再只是獲得更好的醫材設備、藥物治療,還包括舒適且全面性的旅遊體驗。當單純的醫學治療轉型成渡假型醫療,這波全球醫療旅遊市場中潛藏無限商機。
醫療旅遊,泛指一趟為取得療程照顧的旅遊。
開啟Japan Retreat網頁,這家在日本經營醫療整合服務平台,提供精密體檢、旅遊血液透析等醫療旅遊方案。前陣子,該平台才協助台灣透析團23名腎友,前往關西大阪診所進行血液透析,包括翻譯透析病歷摘要、安排隨行醫療翻譯、預約透析機構等。
透析團抵達日本後,由專車接駁至飯店,療程前後,由服務平台提供客製化旅遊行程,代訂遊樂園、運動票券。
醫療旅遊趨勢逐漸隨現代醫療產業成熟而轉型。近年來,全球醫療旅遊的目的地,不再侷限於擁有某些醫學專利的先進國家,更多國家規劃出價格更實惠、醫材更精密、旅遊體驗更舒適的醫療照護遊程,在全球醫療旅遊市場中另闢新局。
根據市調機構Research Nester估算,全球醫療總產值約4,500億美元,且醫療技術不斷突破發展,只是不同國家的醫療環境各有差異,像是美國心臟搭橋術相關費用較高。尋求醫療旅遊途徑,背後主因是,所在國家缺乏特定醫療服務、或費用較高,而他國卻已針對該疾病制定完善的治療程序,也因此會有一群人,願意從一個國家,飛到另外一個國家,獲取好的醫療品質。
醫療旅遊協會(MTA)初估,今年已有1,400萬人為了特殊醫療照護,遠赴海外就醫,較去年成長27%。按這成長幅度,Vantage Market Research預估,2030年醫療旅遊市場規模上看437億美元。
早期全球醫療旅遊重鎮主要在歐美,消費群眾願意支付高額費用,接受先進醫療技術治療重大疾病。像是美國蒙大拿州亞太商務辦事處代表黃美美表示,蒙大拿位在美國西北,鄰近加拿大,當地蘊藏豐富溫泉資源,研發一系列溫泉礦物機能產品(Medicine Springs Mineral Therapy),可享受溫泉療癒效果,當然有實力發展醫療旅遊。
縱觀整個美國,生技醫藥發展成熟,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新藥腳步快,每年平均核准46件新藥上市,活絡完整抗體疫苗研發風氣,投入先進製藥,除了本地輝瑞(Pfizer)、默沙東(Merck)、禮來(Eli Lily)、安進(Amgen)等藥廠,丹麥製藥大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也將進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生產治療肥胖、糖尿病藥品等,提供醫療旅遊更多元的用藥選擇。
然而,近幾年醫療水準普及,歐洲大陸的醫療成本上漲逾8.6%,當納入醫療品質、負擔費用種種考量後,不僅美國至少200萬名就醫人口流向墨西哥,更帶動泰國、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土耳其崛起,躍升國際間醫療旅遊推薦國家,提供高性價比的高端健檢、醫美、生殖醫學項目。
醫療旅遊藍圖(Mapping the Market for Medical Travel)因而展露尖端醫療、高級健檢、醫學美容等不同醫療旅遊樣貌。
這顯示醫療旅遊被公認是合法的跨國健康醫療貿易。凡具備專攻特定醫療領域,像是整形外科、牙科、生殖醫學、腫瘤罕見疾病手術專業,或取得新開發核准藥物治療,光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與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藥品核准差異,就會吸引不同需求的醫療旅遊市場。
醫療旅遊的產業鏈逐漸形成,航程並非以旅遊為主,轉換成醫療旅客的需求,讓當地為因應市場而擴充醫療器材及原廠專利藥品,形成完整的醫療產業鏈。
泰國就從歐美、中國大陸和日本,大量進口超音波設備、X光機、腦電圖監視器、心電圖設備。泰國製藥廠商Siam Pharmaceuticals、Berl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等,也投入氫氧化鋁、阿斯匹靈、碳酸氫鈉等原料藥,以及愛滋病、流感疫苗的研發。
治療復原期間的渡假村住宿、餐飲、百貨零售消費,也會為當地創造觀光收入,所以逐步放寬醫療簽證,像是美國、印度、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日本等國,針對醫學治療、健檢、醫美等治療項目,皆有開放醫療簽證。
各國開始重視旅客體驗的醫療環境,印度市場研調機構Research Nester預測,生殖醫學、醫美、植牙、骨科、神經、癌症等領域最具發展潛力。接下來的產業戰場,便在於提升醫療旅遊的品質。
首要是醫療費用,管理顧問公司韋萊韜悅(WTW)盤算醫療成本,歐美、亞洲各別有8.6%至18.9%不等的增長。不只診斷手術、住院費用、照護費用,取決於各國本身醫療基本費用,抗癌新藥、處方藥物給付範疇,亦會影響完整療程的實際費用負擔。走貶的貨幣幣值亦有利提供實惠的醫療旅遊選項。
面對這塊醫療旅遊市場大餅,可想而知會產生密切往來的跨國醫療行為,不再只是單純的醫療服務,便開始有保險公司將醫療保障延伸全球,承保特定療程的海外醫療開支。
像是印度擅長心臟外科手術,南韓主攻醫美領域,泰國則憑藉變性、膝關節、心臟疾病醫療技術在國際間享譽盛名,甚至泰式按摩也被聯合國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療程項目愈是專業,跨國醫療旅遊團可更精準預約療程、手術治療,提升醫療效率。
接受醫學治療後,再結合旅遊餐飲旅館住宿,讓患者同時享受異國觀光行程,擴大醫療旅遊的周邊產業效益。
隨著全球各地醫療水準提升,發展中的醫療國家蛻變成後起之秀,近年醫療旅遊目的地,開始從「新加坡」改變至「泰國」。
新加坡原先靠著高醫療水準,2003年最早推行「保健旅遊計畫」,具備完善的分級照護服務及JCI國際認證大型醫療中心,而能在醫療旅遊產業搶占一席之地。
但《2024東協醫療業報告》發現,疫情過後,星幣持續強勁,連帶高昂物價衝擊,不只醫材藥品、醫院服務費用增長11%至16%,甚至旅館住宿開銷更大幅提升4成。一趟醫療旅遊「成行」,衍生醫藥費相當可觀,促使醫療旅遊目的地加速轉移。
泰國於是脫穎而出,再加上泰國官方欲打造「世界醫療與健康度假勝地」,無論消費物價、醫藥開銷、旅宿交通費都相對低廉,成為中東地區客戶的首選,大眾傾向前往泰國尋求「物超所值」的醫療服務,2024年醫療旅遊收入在5年內成長24%。
單是泰國,由醫療旅遊帶來的收入,將近占當地醫療收入總額的30%。趨勢背後,星展集團(DBS)窺見,醫療旅遊市場正朝向兩極化M型布局,大眾醫療撐起產業鏈基本盤,至於富豪青睞高端健康醫療規格,依舊會選擇新加坡,替新加坡的私人醫療業者創造主要盈利來源。
韋萊韜悅(WTW)評估,全球醫療旅遊潛在33%的年複合成長率,這意味著會有更多人,為了滿足就醫體驗,願意採取醫療旅遊型態,選擇最佳的醫療方案。
身為全球重要醫療旅遊目的地,泰國具備合理的醫療費用、高品質的私立醫院、顧客至上的服務,且縮短醫療就診等待時間,安侯建業(KPMG)認為這是泰國醫療旅遊蓬勃的關鍵。
疫情前,泰國醫療旅遊人次約342萬人,但在短短一年內,泰國決定以投資促進委員會(BOI)主導醫療旅遊發展,預計2026年將泰國打造成國際醫療中心 (International Medical Hub)。自去年起,推行一年期醫療泰簽,一年內不限次數入境,每次入境可停留90天,鬆綁慢性病治療的時間壓力。
再結合當地泰式按摩、水療、食療,將療程融入周邊飯店業、餐飲業、SPA美容產業,創造更大醫療旅遊效益。曼谷知名的康民國際醫院,集團聯席執行長尼帕特(Nipat Kulabkaw)指出,泰國深具醫療旅遊市場潛力,預期2030年可達160億美元產值。
尼帕特的思維有其參考價值,畢竟康民國際醫院堪稱東南亞最大私人醫院,通過美國國際聯合委員會(JCI)認證,專攻癌症治療,以及腦部、心臟等重大手術,每年至少有52萬名外籍人士,主要來自中東、衣索比亞和肯亞,會專程往來曼谷治療,這也讓康民國際醫院有了成熟的醫療旅遊操作模式。
一來是取得國際權威認證,二來,療程會由醫生、護士和翻譯員組成醫療團隊,以國際語言,提供國際人士流暢的醫療體驗。醫療期間,病患可享受五星級渡假村待遇。
這波醫療旅遊也反映在觀光商機,泰國觀光局表示,中東來訪泰國的旅客正在增加。
同在亞洲,日本與韓國發展出與泰國截然不同的醫療旅遊路線。
日本醫療旅遊比起泰國更早起步,2010年成立「日本醫療健康旅遊中心」(JTB),專門為外籍人士規畫健康體檢、專項檢查項目,同時協助政府建立醫療居留簽證;時至今日,境內約有350家醫療機構與JTB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日本搶攻先進醫療市場,入境預約療程的旅客已達43萬人、約36億美元規模,且還在持續成長。這風潮延續到鄰近的南韓,2024上半年,台灣在韓國的美容及醫療服務支出相比去年增加1,400%,且韓國保健福祉部(MOHW)進一步統計,境內醫療旅遊以醫美微整型或全飛秒雷射、人工水晶體植入等視力矯正手術為強項,站穩全球醫療領域市場。
南韓首爾江南的明目眼科(Bright Eye Clinic),便領先亞洲,建置SMILE LASIK裝備及VisuMax手術設備,患者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雷射重塑眼角膜瓣,是目前視力矯正市場最頂尖技術,費用卻僅其他國家的一半,成為患者首選。截至今年,明目眼科SMILE LASIK全飛秒手術案例超過11萬例,加上晶體植入術、白內障等視力矯正,已累積擁有70萬例的手術案例。
因南韓雷射矯正手術實惠,醫療方案主打「事先預約,即享中文翻譯全程陪同與折扣,一起用台灣價格的一半,在韓國江南明目眼科找回最清晰的世界吧。」成為台灣旅客造訪的熱門選項之一。2024上半年,韓國旅遊服務平台Creatrip預約診療交易量,較去年增加280%。
為刺激醫療旅遊業績,明目眼科甚至與Creatrip平台獨家合作雷射手術補貼,術後更可折抵4,500元的機票補貼,透過行銷手法讓醫療競爭更趨激烈。
在台灣,醫療旅遊成熟度還在提升,北投國際醫旅算是「先行者」,在北投溫泉度假勝地,與五星級老爺酒店聯手經營醫療旅遊,陸續規劃高檔「健康假期」專案,強調全身腫瘤篩檢、MRI腦部檢查、CTA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無痛腸胃鏡檢查、LDCT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等健檢選項。
醫療旅客入住酒店後,將會安排專業醫療的健康管理諮詢、全身精密影像檢查,完整的醫療旅程,包括暢遊陽明山、北投古道,以及有機健康歐法料理、紓壓瑜珈SPA,藉此提升醫療產業附加價值。
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則憑藉強項,如微創雷射靜脈曲張、微創大腸癌手術、膝關節置換、攝護腺雷射手術、乳房腫瘤微創手術、肺癌藥物免疫療法、失智症篩檢、高級健檢及醫學美容等項目,與上海禾新醫院啟動「跨境醫療」,採取專案方式服務會員,擴大醫療營收規模。
上海會員患者先在當地就醫初診,遠端與台灣聯新醫療團隊視訊,即時更新病歷、影像及檢驗報告。一旦確定台灣醫療手術的時程,會員便從上海直飛台灣,落地15分鐘即可專車抵達醫院,團隊包辦療程期間所需簽證、醫療計畫、機票酒店及渡假休憩行程。
透過醫療集團雙邊相互轉診模式,甚至逐步跨足新加坡、美國、日本、歐洲等地。
上述醫療旅遊核心,皆是台灣醫療產業的優勢潛力,尤其是磁振造影儀器(MRI)、電腦斷層(CT)、癌症治療儀器質子治療機等高階醫療設備,可想像將上述設備應用於肝臟移植、生殖醫學、心臟醫療、醫美、高級健檢等精密醫療,將帶來更多金字塔頂端醫療客群消費。
Research Nester預期,未來10年內,全球醫療旅遊市場還持續以複合年增長率11.8%的速度成長,且前往各國預約醫療服務的人口,只會繼續增加、更講究體驗細節。
見識到醫療旅遊帶來的潛在商機,市場有意引進高階精準診斷儀器,有鑑於此,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舉行2024國際醫材代理媒合會,專程邀集以色列、法國、匈牙利、捷克、美國醫療廠商參與,帶來外科手術儀器、雷射X光機械設備、無視差微操縱器、分段掃瞄儀等產品,可廣泛應用於外科、皮膚重塑等醫療需求。
觀察全球環境,高齡化大趨勢助長,醫療需求擴大,各國醫療費用持續高漲,Research Nester等市調報告普遍樂觀,提升醫療服務,包括新設備技術、藥物研發、長期照護將成為未來國際醫療市場成長的動力,醫療旅遊前景還能以高成長率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