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02 DEC.2024
402期・永續脈動

民意風向大洗牌 歐洲轉向潔淨新政

歐洲綠色綱領添變數 貿易市場布局搖擺

◎撰文/陳怡寧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376mainpics 1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由川普當選重返白宮政壇,有意於2025年元月再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微妙氛圍,不免聯想今年歐洲議會選舉,抵制綠色新政(Green Deal)的右翼歐洲人民黨團(EPP)成為最大贏家。接二連三,2024全球大選尾聲掀起波瀾震盪,該如何替2050淨零行動下註解?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從未掩飾對全球氣候行動的敵意,但淨零行動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發起,綠色新政主戰場在歐洲,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占據絕對影響力,席次足以影響歐盟未來5年決策方向。

雖歐洲議會改選前夕,才以361票贊成、121票反對、45票棄權,通過產業淨零碳排法(Net Zero Industry Act),但即便如此,歐盟各國心裡仍各有盤算。

直視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在27國會員國參與下,投票率達成51%目標,中立偏右翼的歐洲人民黨黨團(EPP)獲得191席,保持第一大黨團地位。中間偏左翼的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S&D)獲得135席,至於歐洲綠色新政「幕後推手」綠黨(Green Party)和歐洲自由聯盟(European Free Alliance),僅贏回53席。

歐洲車商發難 綠色政綱受阻撓

回顧上屆2019年歐洲議會,左翼仍保有一定影響力,在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S&D)主導下,迅速拍板通過歐洲綠色政綱(The European Green Deal)、綠色新政(Green Deal)。全球供應鏈不敢輕忽歐盟訂定的遊戲規則,加緊腳步跟隨碳交易體系(EU-ETS)、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步調。

然而,議會的風向正在轉變。EPP黨魁韋伯(Manfred Weber)勝選發聲,表達有意撤銷歐盟2035年汽柴油新車禁售令,背後是來自歐盟部分成員德國、義大利、捷克,以及汽車製造商支持。

從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公布的市場調查數據指出,自從今年第二季起,純電動車銷量逐月下降,8月份銷量驟降43.9%,其中歐盟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德國、法國萎縮嚴重,加上許多國家陸續減少電動車補貼,使得歐洲車廠的電動車生產期程卻步。

歐洲品牌車系賓士、保時捷、福特不再有信心2030年全面轉型電動化目標。Volvo甚至揚言聲稱,不可能在203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款。很顯然地,與歐洲遠大的永續前景背道而馳。

402pics 11-1
Volvo表示不可能在203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款,歐洲車商的市場規劃與歐盟期待的永續前景背道而馳。

歐洲左右翼「無聲內戰」 綠色新政再轉型

此次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形同歐盟民意基礎,因新一屆議會誕生後,各黨派議員會表決新任歐盟執委會主席。中右翼歐洲人民黨(EPP)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最終獲得連任。

只是,EPP黨內共識,撤銷歐盟2035年汽、柴油新車禁售令,卻與馮德萊恩立場相左。眾所皆知,她一向公開表態支持汽柴油車禁售令。

如此分歧,等同於歐洲的左派、右派永續內戰。大勢所趨,歐洲綠色意識向右翼保守靠攏,過去積極捍衛綠色新政的左翼綠黨大幅消退,何以繼續推行綠色新政?考驗馮德萊恩接續執政的智慧。

馮德萊恩在當選後發表第二任期政治綱領(Political Guidelines 2024-2029),在議會動搖反撲前,掌握話語權,堅定表達維持2035年傳統汽柴油內燃機新車禁售令,有限度放寬納入電子燃料(e-fuels)汽車。

此外,歐盟2030年排碳減量55%、2050年淨零碳排、甚至欲在2050年成為首個氣候中和大陸,整體大目標堅定不變。唯獨,綠色新政稍微融入產業聲音,尋求務實的中庸作法,在燃油車禁售令部分有所著墨,調整成「潔淨產業新政」(Clean Industrial Deal),這將是歐盟淨零排放路徑的一次重大調整。

其中產業減碳加速器法案(Industrial Decarburization Accelerator Act),欲通過33兆歐元(約新台幣1,141 兆元)的乾淨能源技術轉型投資案,加碼設立「歐洲競爭力基金」為落實氣候目標增資,以及加強潔淨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對右翼重視的傳統產業釋出一定善意。

402pics 11-2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潔淨新政裡,加碼投資建構乾淨能源技術實力,例如,太陽能面板、風力渦輪機等。
潔淨新政關鍵1》2030歐盟淨零技術製造力達標

馮德萊恩試圖解決傳統產業反彈聲浪,在潔淨新政裡,加碼重振歐洲工業製造鏈,投資建構乾淨技術實力,像是太陽能面板、風力渦輪機、蓄電池與熱泵。

新政具體目標是:2030 年歐盟淨零技術製造能力可滿足其年需求的40%。其次,歐盟應設定具體目標,期能在2040年達到全球產量的15%。

潔淨新政關鍵2》完整歐洲氫能市場運作

2023年啟用的歐洲氫能銀行(European Hydrogen Bank)持續運作,繼首次競標案以7.2億歐元贊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芬蘭等當地業者,執行7項再生氫能計畫,預計10年內生產158萬噸再生氫能,可獲得市場價差補貼。今年12月第二次競標,確定提供12億歐元招標,擴大歐洲經濟區(EEA)再生氫能計畫。

歐洲氫能銀行標案從歐盟碳排交易系統(EU Emission Trading System)取得資金,標案產生的再生氫能,投入鋼鐵、化學、海運及肥料產業應用,擴大潔淨能源規模。

潔淨新政關鍵3》保障潔淨能源供應

歐洲氫能銀行營運,主要確保氫能產出可受惠歐洲企業,取得價格合理、供應穩定,能參與協助碳密集產業脫碳的氫能源科技,並主張串聯「潔淨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確保歐洲能與全球潔淨能源供應鏈和科技產業合作。

即使現在歐洲立場右傾,綠色新政進入一陣亂流,馮德萊恩仍決定採取最簡單、最公平、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來實現淨零目標。她再三強調,歐盟執委會接掌的2024-2029年,將定義未來50年歐洲在世界的地位。

燃油車復活 再創全球車廠新賽道

唯獨在德國極力爭取下,說服讓汽柴油車改以「電子燃料」(e-fuels)汽車面貌續命,汽車產業鏈於是開闢新賽道,順應歐洲淨零路線轉彎。

402pics 11-3
德國與歐盟取得共識,允許使用e-fuel合成燃料的新款燃油車輛繼續銷售,汽車產業鏈在歐洲淨零路線中開闢出新賽道。

根據研調機構波士頓顧問(BCG)觀察,歐盟執委會早已察覺,中國製造電動車大舉傾銷歐洲市場,2020年掛牌市占率僅3.5%,2024上半年已經攀升至27.2%,所以歐盟決定11月起針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徵收45%高關稅,歐系車商預計藉此舉搶回市場主控權。

義大利製造部長直言,還不到2026年,歐洲汽車產業可能就須面臨極大難關。波士頓顧問公司認為,此次市場洗牌,打亂中國電動車搶占市場步調,確實為歐美車廠創造生存空間。

半煞車、半轉彎 不變的2050淨零目標

審視歐洲氣候政策,對於地緣經貿影響,右翼的歐洲議會可能對中國大陸採取更強硬手段,但整體而言,氣候政策方向不變,針對進口鋼鐵、水泥、肥料、鋁和電力等高排放產品徵收碳關稅,會如期在2026年上路。

台灣相關出口產業當務之急,是繼續和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保持一致節奏,建立合規盤查,以符合汽車及太陽能、能源科技相關供應鏈採購原則,成為歐盟強而有力的減碳夥伴選項,維持貿易競爭力。

對於歐洲未來5年的氣候政策,捷克國會議員翁德拉(Alexandr Vondra)認為,更加「貼近現實」。他將綠色新政比喻為開車,新一屆歐洲議會在踩油門的同時,會更懂得運用方向盤和煞車系統。

在2024全球大選年的終局,歐洲角力暫時定局,為下一階段的全球淨零行動譜寫方針。接下來就是在2025年巴西主辦的第30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30),續寫全球氣候和能源的願景。■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