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NO.378 DEC.2022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378期・產業趨勢

優先去化庫存 貿易訂單減少

經濟前景籠罩陰影  航運需求持續下滑

◎撰文/陳玉鳳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376mainpics 1

疫情嚴重期間,航運價格直直漲。隨疫情趨緩,大家不再瘋狂購物,業者只好拚命去化庫存並削減訂單,導致2022年航運價格一路下滑。2023年經濟前景仍黯淡,預期航運需求持平或下滑,而船舶環保新規的施行,則為航運供需添加變數。


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2020、2021這兩年的全球航運需求爆量,在需求大於供給情況下,運費價格連連上漲。不過,這些當下看來無止盡上漲的價格,在2022年出現翻轉。

根據「波羅的海貨運指數」(FBX)顯示,2021年9月,全球貨櫃運價曾一度飆漲至每40呎貨櫃11,134.44美元;2022年9月則下跌至4,179美元,較2021年同期的下跌幅度高達六成以上。Freightos Baltic Index數據則顯示了2022年10月的跨太平洋航線貨櫃船運費,約為每貨櫃3,900美元,而2020年初為14,500美元,2021年甚至一度飆破了19,000美元。

全球約90%貨物是透過海運進行,因此航運業的好壞常被視作觀察全球經濟的重要指標。若航運出狀況,即顯示全球經貿出問題。

貨運需求萎縮  減班救運價

過去兩年,航運價格飆漲主因是疫情造成供應鏈瓶頸,及民眾宅家大肆採購商品,導致出現缺櫃、缺工等現象,所以價格快速上漲。但邁入2022年,疫情因素逐漸消失,加上烏俄戰爭爆發、能源價格飆升、全球通膨升溫、高利率、中國大陸堅持清零,在總體經濟持續惡化下,全球產出和消費減緩,影響航運需求出現萎縮,運價不斷下滑。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市場分析,2022年3月航空貨運量降至2020年底程度。數據服務公司 Clive Data Services也指出,2022年5月對航空貨運服務的需求甚至較疫情之前低8%。這是上半年的情況,到了下半年是否有所不同?答案是否定的。

在歐美等地,由感恩節揭開序幕的年終購物季帶來消費熱潮,業者提前加緊備貨,因此第三季通常是航運業的傳統旺季。然而,影響上半季經濟的負面因素並未消失,甚至變本加厲,大型零售商專注於去化庫存,紛紛取消海外訂單,因此航運需求大減,導致旺季不旺。

據全美零售協會(NRF)發布的港口追蹤報告顯示,即便消費者持續支出,近來航運公司仍在減少運能,反映庫存充足的零售商,對商品的需求正在下降,尤其是來自亞洲的貨物,導致美國進口量的成長動能持續減弱。

航運業者面臨無貨可載、大量航班取消困境,逼得美國快遞巨擘聯邦快遞(FedEx)啟動節約成本計畫。

377pics 1-1
美國快遞巨擘聯邦快遞(FedEx)面臨無貨可載、大量航班被取消的困境,不得不啟動節約成本計畫。

通膨影響消費意願  2023跨境貿易減少

即將邁入2023年,航運在新的一年會有新氣象嗎?答案依舊是「否」。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首席經濟學家Marie Owens Thomsen表示,2022年全球經濟至少仍能溫和成長,但2023年因經濟成長低迷而減少跨境貿易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他悲觀認為,2022年人們對消費與旅行仍有強烈慾望,尚未認真評估通膨的影響,但是到了2023年,人們會強烈感受到經濟衰退及通膨衝擊,商品和服務價格的飆升,將逼使民眾減少消費。

事實上,國際貨幣基金(IMF)甫於11月中旬指出近幾個月來「採購經理人」(PMI)數據持續惡化,顯示全球經濟前景較10月所預期的更為糟糕。IMF將黯淡的經濟前景歸咎於通膨高漲導致貨幣政策持續緊縮、中國大陸成長動能疲弱,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打擊供應穩定與糧食安全等。IMF於10月發布的報告,才將2023年的全球增長預測從2.9%下修至2.7%,低於1月時預估的3.8%,同時表示經濟成長率降至2%以下的可能性達25%。

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對於2023年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估,預估供給成長為8.1%、需求成長為2.7%,供大於需趨勢明顯。

全球第二大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也發表悲觀看法。馬士基的第三季財報其實優於預期,然而該公司表示由於全球景氣降溫可能延續至2023年,因此2022年全球的貨櫃需求可能下滑2%~4%,而該公司原本預期為成長1%到下滑1%之間,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衝擊下,2023年前景沒有樂觀理由。馬士基並預測2023年全球航運市場將持平或是面臨下行風險,目前看不到往上的跡象。

馬士基的營運向來被視為全球貿易的風向球,馬士基執行長施索仁(Soren Skou)表示,「今年公司業績出奇亮麗,主要是受惠於海運運費上漲,但顯然運費已觸頂,隨需求下滑與供應鏈瓶頸紓緩,運費第四季將開始回歸正常。」

國內航商、貨代業者也表示,景氣已開始反轉。接下來,業界將加緊關注兩大方向發展,一是農曆年前,歐美趕在亞洲生產基地放假前是否有一波補貨潮,或有機會看到運價止跌的訊號;二是歐美大型零售商在積極去庫存後,貨量是否回穩,開始拉貨。

儘管大家對2023年全球經濟看法也不樂觀,但美國快遞公司DHL在其最新的「貿易成長全覽圖集」(Trade Growth Atlas)卻認為全球貿易前景仍正面,尤其南亞、東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會帶動貿易成長。

以中小型船為主力的台灣散裝航商正德海運,對於2023年也抱持著樂觀看法。該公司表示,散裝航運雖受大環境影響,運價呈逐步下滑走勢,但以載運民生基本物資為主的散裝航運,每年運載需求量相對穩定,運價波動較小。

此外,全球散裝航運在過去兩、三年內新造船舶訂單偏少,且全球造船產能受到貨櫃船需求擠壓,導致散裝新船交船時間延後,散裝船舶總運載量供不應求的現象尚無法緩解。正德目前現有14艘船舶,包括多功能船舶、輕便型散裝船、輕便極限型散裝船等,2023〜2024年則有六艘新船陸續交船。

船舶新環保法規上路  供需出現變數

2023年在國際海事組織(IMO)減排新規的限制下,預期將造成運力缺口、運力大幅下降,兩年內船舶數恐首度出現負成長,也將牽動運價。

IMO新環保法規,含「現成船能源效率指標」(EEXI)及「碳強度指標」(CII)等船舶減碳法規將於2023年1月上路,屆時全球所有5,000總噸及以上的適用船舶,必須接受由A至E的碳強度評級,評級D和E皆為不合格,評級結果透明公開,而且評級標準也逐年提高。

德國Ship Review平台運用IMO方法,使用經認證的監測、報告和核查數據,對四萬艘船舶的碳強度進行評估,估算D級的船舶達13.9%,而E級的船更高達21.8%。也就是說,全球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船舶無法通過明年的碳強度評級。若改善後仍未達標準,則面臨淘汰命運,因此船舶供應將出現缺口。

對此一法規帶來的衝擊,長榮總經理謝惠全表示,長榮持續進行船隊汰舊換新,目前八成船舶船齡低於十年,遠高於整體貨櫃航運市場的比率約30%,在2023年新環保法規改變市場競爭規則下,可望展現更高營運彈性與競爭力。老舊船改造成本高,買新汰舊是必然,擁有新船的航商將具有更強競爭力。

海運研調機構報告顯示,面對海運環保新規,現役船舶須降速以減排,才能達到新環保法規的排碳規定,這等於大幅降低運力供給,而新船加入將先彌補老舊船舶淘汰缺口,因此整體運力短期提升有限。

再者,業者為維持運力,船舶朝大型化發展,然而許多港口的設施老舊,不足以因應,目前還在進行各種更新設備當中,因使船舶進港的作業時間勢必拉長,嚴重的塞港也會損耗掉全球貨櫃船隊運力10%〜25%。也就是說,塞港、新船、降速等問題短期無解,因此預期供應鏈危機將持續至2024年。

377pics 1-1
嚴重塞港會損耗掉全球貨櫃船隊運力10%〜25%,而短期內塞港、降速等問題無法解決,預期供應鏈危機將持續至2024年。

經濟前景黯淡,導致航運的需求不振;環保新規上路後,使得運力下降。2023年航運供需究竟如何發展?仍有待觀察。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