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396 JUN.2024
396期・永續脈動

全球減碳成績出爐 仍有極大努力空間

減碳再加把勁 逆轉氣候暖化指日可待

◎撰文/陳玉鳳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376mainpics 1

「淨零碳排」是全球趨勢,然而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在攀升,顯然我們的努力還不夠。為了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下,各國必須加強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增加再生能源比例、強化工業減碳等措施,才能扭轉氣候變遷,避免地球浩劫。


全球氣溫在2023年創下歷史新高,世界各地的極端氣候事件層出不窮。同年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舉辦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匯集來自兩百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及近10萬名參與者,共同探討日益嚴峻的全球暖化問題。然而,繳出的首次全球減碳成績單,顯然是不及格。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3年11月發布的《2023排放差距報告》,2022年全球碳排放量較前一年增加1.2%,達到57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新紀錄。

巴黎協定承諾將氣溫升高控制在1.5˚C內,但從2015年到現在,我們做到了嗎?根據聯合國於2023年9月發布的首份全球盤點報告,結果顯然不是很好,若要達到1.5˚C的目標,到2030年全球仍需每年減少約200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現有排放量的40〜43%。如果不加強減碳力道,本世紀末地球平均溫度可能較工業化前高出2.5˚C至2.9˚C。

事實上,根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3S)副主任勃吉斯(Samantha Burgess)於2023年11月20日在社群平台X(原Twitter)的分享,11月17日的全球均溫更是較工業化前水準高出2.06˚C,創下有史以來新高。

不用到本世紀末,全球在2023年已遭受極端氣候的重大威脅,我們看到災難事件頻發,從熱浪席捲各大洲、巴基斯坦和印度發生嚴重洪患,再到加拿大和西班牙的野火肆虐,以及導致93人喪生的夏威夷野火等。沒有人可以忽視氣候暖化的嚴重影響,全球國家都須積極採取行動,以免氣候暖化走向不可逆轉的臨界點。

以台灣為例,根據氣象署於2024年5月發布的首份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指出,若未能有效控制全球暖化,台灣的夏季可能延長至7個月,每年面臨高溫超過36˚C的日數將超過76天,且春季乾旱和極端暴雨事件將更加頻繁。報告警示,海平面上升將淹沒雲林縣約4.3%的土地面積,而台南市和基隆市也將面臨類似的威脅。

化石燃料使用 碳排最大元凶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極端氣候事件頻頻發生,顯然國際社會的減碳行動必須更為積極,而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及提升再生能源使用及能源效率,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

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暖化,進一步加劇聖嬰現象的極端氣候,造成許多地區發生乾旱,影響水力發電,迫使部分地區改用化石燃料。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AEA)證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新高,主因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

據由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GCP)研究團隊發布的「2023全球碳預算報告」,2023年全球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再創新高。2023年化石燃料的排放較2022年高1.1%、也較2019年COVID-19前高1.4%。如果要將升溫限制在1.5˚C、1.7˚C與2˚C,依照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剩下5年、7年及15年的時間可供排放。

381pics 2-1
為了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下,各國須加強減少化石燃料使用、增加再生能源比例、強化工業減碳等措施。

為抑制化石燃料使用,在COP28大會中,「淘汰化石燃料」的討論相當激烈,最終在各方妥協下,將原本的「淘汰」改為「轉型脫離」,這是氣候大會有史以來首次將化石燃料納入決議文。然而,國際環保組織指出,這項決議雖表面支持脫離化石燃料,實際上卻開了後門,允許化石燃料延續使用。

提高再生能源使用 高耗能產業須轉型

針對再生能源,在COP28會議上,來自120個國家代表共同決定在2030年前,將再生能源使用量提升至目前的3倍,並將能源效率提高2倍。以台灣為例,目前再生能源占電力總產量約9%,政府已設定2030年目標在27%至30%間,符合國際共識。

值得注意的,包括英國、美國、日本在內的22個國家,簽署一項宣言,提倡至2050年將核電產能增加至目前的3倍,將核能做為能源減碳的選項之一。對此,前環境部長薛富盛曾表示,任何核能發展計畫皆必須建立在三大前提之上:首先是確保核能安全無虞,其次是核廢料須得到妥善的處理,最後是需要獲得廣泛的社會共識。

隨著全球對減碳的重視日益增加,高耗能產業的轉型,亦是國際重要趨勢。聯合國提出「工業深度去碳化倡議(IDDI)」,以加速工業部門的碳減排,目前已有15個國家在公共工程項目中對鋼鐵和水泥設定低碳標準。

此外,世界貿易組織也預計推出低碳鋼鐵的標準,透過調整關稅和實施公共工程的低碳採購政策,進一步推動高耗能產業,如鋼鐵與水泥產業的轉型。

他山之石 德國減碳有成

減少石化燃料、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積極推動工業減碳,這些措施是否能有效實現減碳?讓我們來看看德國的示範。根據德國聯邦環境局(UBA)的報告數據,2023年德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2年減少10.1%,達到自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最大降幅。2023年排放總量約為6.73億噸,較前一年減少約7,600萬噸,此進展主要得益於再生能源使用的顯著增加。

381pics 2-1
根據德國聯邦環境局(UBA)的報告數據,2023年德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22年減少10.1%,達到自1990年兩德統一以來最大降幅。

UBA也指出,德國各產業的減碳進度不一。工業方面,排放連續第二年下降,減少7.7%至約1.55億噸,主因是化石燃料使用量減少及經濟衰退影響產量;建築方面,排放量下降7.5%至約1.02億噸;交通方面,排放約1.46億噸,較2022年減少180萬噸,此部分的排放減少主因是道路貨運里程下降,新註冊電動車對減排的貢獻有限。

對此,環保組織「德國觀察」也提出質疑,認為再生能源雖取得進展,但大多數排放減少仍依賴外部條件,而非結構性的氣候保護措施。若不減少私人車輛使用並鼓勵大眾交通,交通領域的碳排問題難以解決。

歐盟提出新計畫 大國需加緊減碳

針對減排,歐盟執委會於2024年2月提出一項頗具野心的計劃,目標是至204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將較1990年削減90%。此項提案提出時,正面臨歐洲各地農民抗議和對某些歐盟綠色法規的政治抵制,顯示歐盟需在獲得公眾支持和保護歐洲產業的同時推進氣候行動,難度不低。

根據《路透社》報導,草案提到為了將《歐盟綠色政綱》(The European Green Deal)延續至2040年,需要為企業和公民創造更多因應氣候過渡的條件。2019年12月,歐盟正式公布《歐洲綠色政綱》,提出歐盟永續經濟的路徑圖。相較於1997年制訂的《京都議定書》,以及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歐盟綠色政綱》在本質上不僅延續永續發展的精神,同時導入「淨零排放」的轉型標的。

381pics 2-1
為了將歐盟綠色政綱延續至2040年,歐盟需為企業和公民創造更多因應氣候過渡的條件。

另外,對於中國大陸做為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國,在全球碳排放占比高達26.1%,歐盟也呼籲中國大陸設定更積極的氣候目標。

非常無奈的是,全球增加的碳排放量幾乎都來自前20大工業國,受害最深的卻是小島嶼國家。這些國家的碳排放極少,然而面臨的極端氣候持續加劇,突顯全球氣候不正義的問題。有鑑於此,COP28近200個國家同意啟動金額達4.3億美元的「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以支援遭受全球暖化衝擊的國家。

值得一提的,為協助我國邦交國,如馬紹爾、帛琉等,台灣環境部已投入1,000萬美元成立「氣候轉型基金」,協助這些國家強化對抗氣候變遷的能力,確保他們能夠獲得必要的支持與資源,共同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