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台北港等與企業聯手推動主要港口基礎設施升級,導入自動化設備與數位管理系統,大幅提升港口運輸效率,強化台灣在全球貨櫃運輸的地位。因應航運產業變化,相關航運貨代業者也提供更多元的附加服務,滿足日益複雜的物流需求。
台灣四面環海,外貿和經濟發展極度仰賴航運,海運不僅是台灣對外貿易的生命線,也是國際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來,台灣積極強化航運基礎設施的投資,提升台灣做為國際貿易中心的條件。在國際政治局勢變動和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情勢下,台灣航運公司積極進行全球布局,以因應市場需求,並在國際經貿競爭中脫穎而出。
台灣的主要港口如高雄港和台北港,長期以來是亞洲及全球貿易的樞紐。這些港口的基礎設施發展,是台灣海運業成功的關鍵。台灣政府與民間企業攜手合作,加速港口現代化升級計畫,目的在提升運輸效率、縮短運輸時間並降低成本。例如,高雄港正進行多項基礎設施升級工程,包括引進自動化設備、擴建貨櫃碼頭、加強港區數位化管理等。
其中,長榮海運在高雄港打造的第七貨櫃中心,於2023年8月14日啟用,長榮海運董事長張衍義表示,這是台灣首座綠色碼頭,具備全球最先進的貨櫃操作系統,將成為智慧碼頭的標竿。
整個第七貨櫃中心的面積達到149公頃,重櫃儲存量可達89,238 TEU,空櫃儲量43,656 TEU。設施能同時容納4艘全球最大的24,000 TEU超大型貨櫃船及2艘支線船進行作業,成為台灣最大的遠端遙控橋式機碼頭,進一步強化高雄港做為全球貨櫃運輸樞紐的地位。
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是由台灣港務公司與長榮海運共同合作打造的專案,台灣港務公司負責基礎建設,如碼頭護岸及新生地填築;長榮海運則負責購置橋式機、門式機和堆高機等設備,並進行後續營運管理。
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便是長榮實現智慧自動化貨櫃中心的關鍵設施。該中心配備有24座橋式機,其中有19座是全國首批遠端遙控無人橋式機,並設有60部全自動化無人門式機,及台灣最大規模的24道智慧化通關進出車道。此外,中心還導入獨立5G系統、光纖及物聯網技術,配合自主開發的智慧櫃場作業系統(EMCTOS)、光學文字辨識系統(OCR)及全區即時用電監控系統等人工智慧技術,目標成為世界領先的貨櫃操作中心之一。
台灣另一航運巨擘─萬海海運也於2023年12月舉行高雄港79至81號碼頭及貨櫃場的動土典禮,這項工程預計斥資超過新台幣100億元。根據萬海的計劃,該工程將在2026年逐步完成並投入營運,屆時碼頭的年作業量預計將會翻倍成長。
目前,萬海在高雄港經營的第二貨櫃中心63至64號碼頭,每年處理超過100萬TEU的貨物。此次新建的第五貨櫃中心79至81號碼頭完工後,萬海的年總作業量可望達到200萬TEU,進一步提升其在台灣航運業中的影響力。為因應船舶大型化趨勢,萬海新建的W79泊位設計水深達15米,可滿足1.3萬TEU級大型貨櫃船的需求,確保能應付全球航運業船隻日益增大的需求。
萬海的設計規畫包括在W79至W81號碼頭引入遠程控制的橋式起重機與門式起重機,並設置智慧化管制站,將第五貨櫃中心建設為自動化碼頭,提升作業的安全性與效率。此計畫還大規模引入電能曳引車和電動堆高機,響應減碳政策,支持永續發展目標。
除高雄港的升級,我國政府也對其他港口進行投資,試圖打造全方位的港口網路,以因應日益成長的貿易需求。前交通部長李孟諺日前表示,基隆港沿線的貨櫃場將與基隆捷運相結合,逐步轉型為產業園區或物流專區,提升區域經濟附加價值。台北港的發展亦在同步推動,未來將透過淡江大橋連接淡海新市鎮,形成一個大規模的產業專區,吸引更多高科技產業進駐。
此外,交通部計畫改善台北港周邊的西濱快速道路。這條道路是許多貨櫃車進入港區的主要通道,由於部分路段尚未立體化,未來將逐步完成新竹及苗栗路段,並將西濱快速道路南延至高雄,形成台灣第三條南北縱向快速通道。此項工程不僅能提升台灣國際商港的貨物運輸效率,也將促進台灣北中南三地的航運業發展,確保台灣在全球貿易市場中的競爭力。
台灣三大海運公司─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及萬海航運的全球運量占比高達10%,是全球航運市場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參與者,近年為因應全球貿易市場的變動,企業積極強化全球布局,長榮海運目前在全球多個重要港口設有專用碼頭,包括美國洛杉磯、奧克蘭、塔科馬、巴拿馬的科隆港、日本東京與大阪及泰國的LAEM CHABANG港等。
針對歐洲市場,長榮海運和陽明海運近期對義大利的熱內亞港投資受到矚目。義大利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同時也是歐盟與北約的創始會員國。發達的海運系統一直是義大利經濟貿易的重要命脈,座落在西北邊的熱內亞港,則是義大利第二繁忙的港口,是歐洲地中海地區重要的海運樞紐,對於連接亞洲和歐洲市場具有重要意義。透過投資,台灣航運業不僅能進一步強化與歐洲的貿易連結,也能確保台灣在亞歐貿易保持優勢。長榮海運在今年斥資4.05億歐元,約新台幣136億元,取得義大利海運公司股權,大力拓展歐洲服務。
為因應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與現代化挑戰,台灣航運業積極進行數位化與智慧化轉型,例如台灣的港口管理系統已引進多項自動化技術,包括智慧物流、人工智慧算法預測等,這些技術能協助港口有效地管理貨物流動,減少人為失誤,並最佳化船隻停泊與貨物運輸程。此外,數位科技還能幫助航運公司更精確地預測市場需求,調整運力分配,以降低經營風險。
對於貨運代理業(貨代業)而言,數位化及智慧化也成為利差縮小下,提升經營效率及降低成本的關鍵。華岡集團旗下華泓國際運輸陸上運輸事業部總經理葉梅村表示:「過去,貨代公司可向船公司以較低價格取得運輸服務,再以稍高價格轉售給客戶,賺取其中的差價。如今,隨著航運公司不再採取低價競爭模式,貨代須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務,滿足客戶更複雜的需求,以凸顯貨代的價值所在。」華岡整合船務、陸運、空運及鐵路間運輸方式,橫跨五大洲,提供從進出口貨物申報、檢驗、訂艙、投保、倉儲、轉運等一貫運輸作業代理服務。
當運輸需求單一且港口對港口運輸相對簡單時,許多大型公司會直接與航運公司往來;但當需求變得複雜時,客戶便會希望貨代提供更全面的物流解決方案。例如,某些客戶可能需將貨物運送到墨西哥,並在墨西哥的保稅區內進行處理,再運送到美國邊境,享受美國的優惠關稅協議。類似這種跨國運輸和處理的複雜性,使得企業主們更願意將業務交給專業的貨代來處理,以減少自身操作的成本,降低未來可能出現的貿易風險。
因此,貨代須提供更靈活、更全面的物流服務,協助客戶即時應對日益複雜的供應鏈需求。「貨代須了解台灣的出口優勢與劣勢,同時也要熟悉進口國或轉口國當地的市場特點和法規。充分掌握各項資訊後,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同時,貨代業透過數位化與自動化,尋求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的方法。例如,在提供相關服務的流程中,像是提單的發貨人、收貨人、船名、航次等資訊需多次重覆輸入,不僅增加工作量,還容易導致輸入錯誤。透過數位化的資料自動帶進功能,則可大幅減少重複輸入的次數,提高工作效率。
葉梅村強調在數位過程中,資安強化非常重要,「現在利潤通常只有1%到2%,一旦發生資安問題,可能會讓公司半年、甚至一年的利潤全數蒸發,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資安的風險管理,並不斷提升相關防資安措施。」
整體來說,貨代行業已從單純的價差模式,轉型為提供全方位物流解決方案的服務模式,如此要求貨代公司不僅要掌握國際市場變化,還需具備更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語言能力,才能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葉梅村說明:「過去,或許只需懂得台語或廣東話,就能順利與客戶溝通,但如今隨著業務的國際化發展,對語言能力的要求也愈來愈高。除了英語,貨代業者還需掌握日語、俄語、東南亞各國語言等,以因應服務型態的複雜化。」
展望未來,葉梅村觀察目前台灣的電商業務大多主要集中在進口或本土貨物流通,電商的出口貿易仍非常有限,台灣在這方面仍有龐大的潛力尚未開發。「我們公司正在努力為電商業者開路,協助他們降低運輸成本,以利未來進入國際市場。」
此外,葉梅村也提醒企業注意匯率和利率風險,為市場變化做好準備。他舉例指出,華岡曾協助某台灣面板業者最佳化物流流程,該廠商每月大約出貨600個貨櫃,每個貨櫃的貨值約為新台幣2,000萬元。根據當時的5%利息計算,每天的利息成本大約為新台幣3,000元,華岡協助縮短5天的運輸時間,則意味每個貨櫃可節省大約新台幣15,000元的利息成本,且縮短運輸時間可減少資金周轉的壓力。
鑑於全球航運情勢愈趨複雜,企業須透過更合理的運輸安排,及全面考量匯率、利息、周轉金等各個層面,盡力節省一分一毫成本,提升競爭力,才能因應變化劇烈的經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