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Stablecoin)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的應用快速發展,未來的潛力巨大。隨著市場需求的上升、技術的成熟、監管環境的完善以及全球貿易的數字化程序,穩定幣未來在國際貿易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促進全球貿易的高效流通。
據《Bloomberg News》指出,在西方制裁下,俄羅斯即將開始試驗使用加密貨幣交易所、數位代幣進行跨境支付,以協助境內企業解決國際貿易結算的支付難題。
據央行2023年提出之「國際間支付型穩定幣之最新發展與監管概況」指出,比特幣這個初期設計是期望發展為一種新型態的電子現金或數位貨幣,惟迄今並無展現出取代現金或國家貨幣的跡象,且價格大起大落,幾乎每分鐘都在變動,隨著近年發生多起虛擬資產相關風險事件後,現已演變成更像投機炒作的風險資產。
反之,虛擬資產之一的「穩定幣」(Stablecoin)市值雖受其影響而下滑,但仍為虛擬市場之主要交易媒介。穩定幣是一種價值穩定的加密貨幣,其價值與其他資產(如法定貨幣、商品或其他加密貨幣)保持穩定,通常1:1對應於美元、歐元等主要貨幣。
其中,單一法幣掛勾穩定幣、具有作為支付用途之潛力,令其相關應用已開始擴及實體經濟,不僅提供電子支付服務,更涉及跨境支付,可預見其發展性。
目前全球有將近150種穩定幣,近來已成為虛擬市場的主要交易媒介,在交易平台上透過穩定幣進行虛擬資產交易占比為81%。據加密支付處理服務提供商B2binpay統計,穩定幣的交易量年增50%;目前全球約30%的匯款是透過穩定幣進行,反映出穩定幣在跨國交易中不斷增長,且全球已有超過25%的企業已開始接受穩定幣作為支付方式。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持續發展,穩定幣已逐漸成為國際貿易支付中日益重要的工具。穩定幣主要分為3種類別:
法幣擔保穩定幣:以法定貨幣作為擔保,最具代表性的如Tether(USDT)、USD Coin(USDC)。這類穩定幣的價值由相應的法幣來支援,容易為市場接受。
加密貨幣擔保穩定幣:以其他加密貨幣作為擔保,如DAI(一種建立在以太坊上的穩定幣)。這類穩定幣通常透過智慧合約來維持其價值,但因擔保資產的波動性較大,風險相對更高。
無擔保穩定幣:這類穩定幣透過演算法來調節供應量,以維持其價值。例如Ampleforth(AMPL)便屬於此類,但目前在國際貿易中的實際應用不如前兩者普遍。
由於穩定幣可與發行人持有的美元進行1:1掛鉤並可兌換為美元,發行人通常以現金或美國國債等投資等級證券持有儲備,亦即穩定幣是完全抵押的。穩定幣具有提供即時轉帳、自我託管與點對點支付,且由區塊鏈提供支援,但較不受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波動性的影響。
隨著穩定幣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的使用逐漸受到多國重視,部分國家與地區已逐漸將穩定幣納入其貿易支付系統。目前接受穩定幣進行國際貿易支付的國家與地區包括:
美國: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穩定幣在當地的接受度逐漸提高。許多企業和平台已開始使用USDC、Tether(USDT)等穩定幣進行交易,特別是在電子商務和跨境支付領域。
新加坡:新加坡擁有相對成熟的金融體系,其金融監管機構對穩定幣持開放的態度。該國金融管理局於2023年發布穩定幣監理框架,旨在管理虛擬資產市場中穩定幣發行與運作機制,以確保受該國主管機關監理之穩定幣具有高度價值穩定性,是全球首批將穩定幣納入本地監管體系的司法管轄區之一。
瑞士: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於2024年針對穩定幣的監管環境進行發布指導文件。瑞士以其成熟的銀行業和積極的加密貨幣政策聞名,許多產業在交易中使用穩定幣,如瑞士加密資產銀行Sygnum與藝術品投資管理公司Artemundi合作,將藝術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價值約400萬瑞士法郎的畫作於其交易平台以4,000枚代幣發行,投資人可於該平台以瑞郎穩定幣購買該畫作之代幣。
至於在阿根廷、巴西等經濟不穩定的國家,穩定幣也成為企業的一種替代支付方式。據區塊鏈安全公司Chainalysis發布之研究,阿根廷穩定幣的使用占所有加密交易的61.8%,甚至高於巴西的59.8%,主因是阿根廷比索的貶值導致穩定幣交易增加,顯示穩定幣的使用與該國貨幣貶值間存在相關性。
隨著穩定幣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的廣泛使用,也促使了相關技術的發展,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智慧合約等。穩定幣的應用不僅限於支付領域,甚至在部分國家已延伸至信貸、保險等金融服務領域。
比如德國企業西門子(SIEMENS)於Polygon區塊鏈上發行6,000萬歐元之代幣化債券;瑞士金屬貿易公司Muff Trading AG亦在該區塊鏈上發行代幣化債券,供投資人以美元穩定幣USDC認購。或去中心化投資平台Ondo Finance在以太坊與Polygon區塊鏈上推出代幣化基金產品,供投資人以美元穩定幣USDC購買;目前該平台提供兩種代幣化基金產品,分別為美國貨幣市場基金(OMMF)與短期美國公債基金(OUSG),管理資金規模約為1.8億美元。
在無形資產方面,更有碳信用協議(ToucanProtocol)將企業持有之碳信用額度,移轉至Polygon或Celo區塊鏈上標記為代幣,提供於虛擬市場進行交易。這都是穩定幣逐漸廣泛運用的實際案例。
穩定幣之所以逐漸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的應用受到重視,主要是因其能解決傳統支付系統的問題並提供多種優勢。
穩定幣的交易成本通常遠低於傳統的跨境支付手續費,傳統的跨境支付一般需要支付多達5%的手續費,而使用穩定幣的手續費通常可低於1%,甚至更低,主要在於穩定幣允許進行點對點的交易,去掉了傳統支付流程中介,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對低利潤率或大額交易的貿易商而言尤其重要。
穩定幣的交易可即時結算,加快資金流動。傳統跨境支付通常需要幾天的時間來完成,無論是小額支付還是大額交易,穩定幣能在幾分鐘內便完成交易,對於需要快速交易的國際貿易至關重要。對用戶而言可隨時獲得資金,進而提高經營效率和流動資金周轉。
相較於其他加密貨幣,穩定幣的價值通常以法定貨幣或其他資產為基礎進行鎖定,有助其價值相對穩定。對國際貿易來說,使用穩定幣可有效避免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相較於傳統銀行系統因許多交易過程缺乏公開記錄,透明度較低,使用穩定幣進行的交易皆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使其交易的透明性與可追溯性大幅提升,無論買賣雙方皆可在區塊鏈上查詢交易紀錄,有效降低欺詐與爭議的機率。同時使用者可隨時檢視交易歷史,了解資金的流向。
穩定幣的區塊鏈技術使得跨境支付更加簡便。只要雙方都有穩定幣錢包,即可隨時進行交易,無需考慮不同國家的銀行操作規則,提高支付的靈活性與便利性。
然而,即使穩定幣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加密特性,能夠提供相對較高的安全性。但若企業未能妥善儲存私鑰或未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仍可能面臨資金損失的風險。此外,穩定幣的發行方是否具備足夠的資產擔保,亦是安全性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
再者,傳統銀行系統受到明確且嚴格的監管,提供一個相對穩定與安全的交易環境。穩定幣的價值通常是透過某種資產(如法定貨幣或其他高流動性資產)來保證,亦即穩定幣的發行機構需具備足夠的資產償付能力,若該機構出現財務困難,其發行的穩定幣可能失去價值,致使用戶面臨信用風險。
尤其穩定幣依賴區塊鏈技術,倘若區塊鏈系統遭遇駭客攻擊,將導致資金損失。此外,智慧合約中的漏洞可能被駭客利用,影響交易的安全性。對於企業而言,這意味著在選擇穩定幣進行支付時,須事先對交易平台進行評估,以確保安全性。
在法令方面,穩定幣的使用在不同國家受到不同的監管,有些國家對其持開放態度,有些則可能對其進行限制或禁止,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時可能面臨法律風險,一旦違規,企業可能會遭受罰款或其他法律後果,此一不確定性使得企業在決定使用穩定幣時,需仔細考量當地法律及風險。
金融研訓院金融穩定中心主任陳鴻達指出,儘管現在歐盟等相關國家針對穩定幣推出相關監管政策,「但其實各國政府並未充分支持,僅因穩定幣在市場逐漸發展,為保護投資者與消費者而須做出的動作。」畢竟擋不住也限制不了,只得在持續觀察中提出相關政策。
儘管穩定幣在國際貿易支付中逐步獲得接受,但其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的特性仍讓其面臨與洗錢相關的風險與危機。因此企業若要採用穩定幣交易,建議應做好以下措施,以保障資金的安全性與避免陷入洗錢陷阱。
首先在與客戶進行交易前,須建立完善的KYC,充分「認識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確保參與交易的客戶身份無虞,並對其資金來源進行審查,以降低洗錢風險。
其次,穩定幣的交易記錄可在區塊鏈上公開查詢。企業可透過保留詳細的交易記錄,包括單據、合同等,來證明交易的合法性。同時對第三方進行透明的資訊披露,有助於建立信任度。
再者,企業應密切關注所處國家的法律法規,並遵循相關規範,與合乎法規的金融機構合作,確保交易過程中步驟都符合當地法律和國際標準。
最後,定期對企業的穩定幣使用進行內部審計,以確保所有交易符合公司政策和法規要求。同時應隨時評估交易風險,特別是在高風險地區進行貿易時。
陳鴻達坦言,現階段穩定幣仍非跨境貿易支付的主流,較像是檯面下的活動,他建議,若企業選擇以穩定幣收付貨款,即使在合規的平台上交易,最好還是只將必要的代幣數量存放於交易所,收到貨款後盡快兌現成正常貨幣,盡可能減少持有加密貨幣的時間,持有時間愈短愈好。
另北誠會計師事務所建議,若企業選擇以加密貨幣收付貨款,初期最好以美元穩定幣做為支付媒介。然因目前台灣主管機關對於加密貨幣如何課稅尚未有完善之指引,企業若以加密貨幣進行交易,需完整的保存所有往來交易記錄、憑證、完整會計紀錄及交易所入金與出金記錄。畢竟企業從交易所出金至銀行帳戶時,有可能全數被認定為收入而被課稅,因此保存上述資料非常重要,依規定須至少保存7年。
隨著穩定幣的使用漸增,全球各地的監管機構開始對其進行重視,著手訂定相應的監管框架。儘管目前監管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此一程序或將有助於提高市場信心,促使更多企業願意接受穩定幣作為支付方式。
金融科技(FinTech)的快速發展也為穩定幣的應用打下基礎,許多金融科技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將穩定幣與其支付平台進行整合,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務。這也促進了穩定幣在B2B交易中獲得更大的採用率,使企業間的交易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各項數據顯示,穩定幣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的應用快速發展,未來潛力大。隨著市場需求上升、技術的成熟、監管環境的完善以及全球貿易的數字化程序,穩定幣將在國際貿易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