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01 NOV.2024
401期・永續脈動

ESG滾雪球效應 進出口碳稅費巨浪衝擊

永續實戰 貿易商碳盤查一把罩

◎撰文/陳怡寧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IEAT
376mainpics 1

國內碳費(Carbon fee)雖尚在試行過渡期,但一邁入2026年正式上路,時間軸將與歐盟課徵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憑證費用重疊。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主辦「打造貿易業永續與韌性」研討會,讓貿易業能更了解碳盤查要點。


環境部正式拍板確定,碳費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企業自主減量才有優惠費率50元與100元。隨著碳盤查申報進入實戰深水區,所有貿易業者都擔心會影響出口業務。於是,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主辦「打造貿易業永續與韌性」研討會,邀集國際貿易署、永續發展協會、英國標準協會BSI、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以及出口商代表順承企業出席。

「一顆名為ESG的雪球愈滾愈大。」IEAT秘書長黃文榮用「雪球」(Snowball)貼切形容企業減碳(Carbon emissions)壓力,如同站在山坡下,眼看雪球從遠處滾來,愈滾愈快、雪球愈來愈扎實,衝擊的力道更大。

已知第一階段碳費徵收對象鎖定電力、鋼鐵、煉油、水泥、半導體、石化業等,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的廠商,還沒輪到貿易商緊張的階段嗎?「就算不是明天,雪球來只是遲早的事,躲也躲不掉,不如面對現實。」黃文榮表示。

企業專業落實減碳排困難,主要歸因這些痛點:(1)成本投入、(2)內部跨部門資料串聯斷點、(3)外部協力供應鏈廠商碳排數據不完整。

經過企業實地參訪觀摩,黃文榮表示,因應未來趨勢,關鍵是要啟動「組織碳盤查」示範。

CBAM永續前哨行動 完整「組織碳盤查」

國際貿易署鄭錦松經濟參事表示,企業廠商可參考ISO 140641 H1國際標準,建立符合認定的溫室氣體排放盤查,可作為未來規劃減碳行動期程的重要依據。

在這之前,永續發展協會莫冬立秘書長提示,所有的盤查行動,都圍繞在這2個專有名詞:出口(Export)排放、進口(Import)排放。

簡單來說,組織碳盤查是從生產物料元件的「上游排放」開始,經由物流運輸配送,至商品使用階段產生的「下游排放」,及產品生命週期尾聲,至報廢所衍生廢棄物碳排放,產品鏈的完整流向過程。

401pics 10-1
組織碳盤查是從「上游排放」開始,經由物流運輸配送,至「下游排放」再至報廢期,產品鏈的完整流向過程。

莫冬立坦言,「組織碳排放」在貿易業是很新穎概念,但若落實徹底,未來面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或其他出口國設定碳關稅制度標準模式,廠商可更靈活調整策略。

貿易商低碳轉型痛點尋求減少碳排路徑

但實際與規模多元的貿易商互動後,莫冬立觀察到,企業多半缺乏專業對象負責碳盤查專案,不熟悉申報規則及碳資訊揭露要求,接下來卻要同時處理碳費、碳邊境憑證申報,甚至延伸更遙遠的2050淨零碳排的永續架構,業務量負荷沉重。

除了面臨國際供應鏈的碳盤查要求,就連貿易業者預備上市櫃,也要揭露碳資訊供金融監管審查。

不論是電子製造、汽車零組件、醫療用品批發或建材製造等貿易商,都應依不同貿易業務屬性而採取不同低碳轉型重點,但主要原則是,掌握供應鏈組織各環節的碳盤查數據,詳實檢視供應商、原料商等供應鏈夥伴狀況,提前預測碳減量會先發生在哪個生產階段,再制訂相關策略,這樣的作法較為務實。

莫冬立提供世界貿易組織(WTO)針對氣候行動的重點貿易策略工具,方便貿易業者更快找到適用的減碳排路徑。

貿易便利化:簡便貿易通關過程,提升貿易運輸效率,間接降低海陸空貨運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

取得能源效率認證:供應鏈過程導入國際標準能源效率規章,達監管標準。

貿易融資:利用貸款、擔保等貿易融資,不另外增加資金負擔,享有優惠條件,可投資減碳技術設備。

核算碳稅和碳定價成本:盤點貿易對象所在地的碳定價、碳稅規則,計算合規成本,並了解法規限制,加速努力達成減量目標。

切入政府採購案:以政府採購為工具,提升低碳技術產品的市場性。

接軌國際標準供應鏈 啟動碳盤查

縱有減碳策略工具支持,追根究柢,莫冬立表示,要想完整延伸供應鏈(Supply Chain)碳盤查,最基礎且最困難的工作還是「數據蒐集」。

莫冬立一再強調,建議採行國際普遍認可的ISO標準基礎,建構碳盤查標準化流程,可與國際標準接軌;同步配合內部稽核、外部第三方單位驗證數據可靠性。現有許多企業導入雲端數位工具應用,精準串聯碳盤查數據系統,更方便搭配出口國法規變化。

碳盤查實務分享 廠商資料匯流關鍵

上述分享讓螺絲金屬扣件廠商「順承企業」心有戚戚焉。順承業務經理湯千慧表示,公司所屬產業是CBAM首波列管課稅的鋼鐵業,所有產品須符合歐盟碳排要求,否則進口商會被要求購買碳權額度,假如碳權額度超過標準,就會另外課徵碳稅。

381pics 2-1
鋼鐵業是CBAM首波列管課稅的產業,如螺絲金屬扣件廠商順承企業即處於適應期。

湯千慧坦白說,現在還處於適應階段,2026年元旦起,歐盟會派員查核廠商提供的碳盤查報告真實性,須詳實記錄產品製造足跡。矛盾的是,一旦完整提供上游來源資料,客戶可能直接向上游端採購,上游原料廠商也擔心進價成本曝光,這導致數據盤查一直存在落差。

其中一個申報陷阱是「預設值」,原料碳排放量的預設值,還須加入後端加工、電鍍、熱處理碳排放,才會真實反映碳排放量。湯千慧身為貿易商,提醒同在貿易業的夥伴,要先「預留」碳排放空間,以免歐盟逐步要求遞減碳排放量,壓縮供應鏈製程空間。

目前順承企業摸索可行的最佳做法是,說服客戶端提供順承廠址座標,供歐盟查核,廠方允諾會如實向歐盟申報資料。當然這過程中,對上游、下游協力廠商需大量聯繫溝通、及高度信任感,才能應歐盟要求,將大量進出貨資料匯入匯出。

數位工具整合 便捷貿易商碳管理

因應貿易廠商碳盤查需求,也衍生了軟體公司協助整合,像是采威國際,順應趨勢開發淨零轉型CBAM申報業務,提供ISO 14064、ISO 14067等平台,對接多個採購、供應商,滿足客戶處理訂單料件、櫃號、出貨區間,計算外購、內製、組裝、品管、出貨流程的碳當量,再彙整成CBAM碳邊境查驗報告。

衍生的服務廠商還有能源技術服務(ESCO)供應廠商,在空調、電力、熱水系統、能源監控管理及照明領域,發展雲端監管技術,已陸續協助日月光、友達光電、杏輝藥品、中美矽晶、台灣水泥、中華汽車、漢翔航空、力麗化纖、三福化工、久津實業等257家貿易製造商,每年3.4億度電力,換算成碳排放量(Carbon emissions)也相當可觀。

符合國際規範 建構低碳貿易韌性

IEAT希望能透過「打造貿易業永續與韌性」研討會,對貿易業者重申碳盤查要點,黃文榮表示,就算其中存在雜音,這也是沒得選擇迴避的「是非題」。

貿易業者自知,接受碳盤查是遲早的事。在這股淨零減碳的盤查浪潮中,國際貿易署鄭錦松經濟參事相信,貿易業具體了解國際規範,可一步步落實碳盤查,提升低碳轉型未來的韌性。

401pics 10-3
貿易業具體了解國際規範,可一步步落實碳盤查,提升低碳轉型未來的韌性。

國際貿易署也在北科大、中興大學、成功大學成立服務窗口,就近協助業者了解CBAM的影響跟資料。國際貿易署建立有綠色貿易資訊網,有針對CBAM設置專區,提供CBAM申報懶人包及精選問答,能馬上知道碳盤查資訊。

回應黃文榮所言,「名為ESG的雪球只會愈滾愈大。」全球貿易碳排放要求只會更趨嚴格,台灣既身為貿易大國,不可能放棄貿易,那貿易廠商就須積極面對「減碳未來」的挑戰。■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