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03 JAN.2025
403期・Cover Story 區域篇

主要經濟體疲弱 新興國家活躍

地緣政治影響持續 區域經濟變數多

◎撰文/陳玉鳳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403mainpics 3

進入新的一年,全球主要經濟體迎來新一波不確定性。歐洲經濟成長放緩,三大經濟體德國、法國與義大利深陷政治紛擾與結構性困境,而南歐國家逆勢崛起,展現強勁韌性。亞洲則繼續扮演全球經濟成長重心,同時也面臨美中貿易戰升溫與供應鏈重組的雙重壓力。


邁入2025年,全球政經情勢的關鍵字依然是「地緣政治」,區域經濟因川普重返美國總統寶座再起波瀾。近年經濟成長動力不足的歐盟,2024年整體經濟成長0.9%,好消息是通膨率自2023年的6.4%大減至2.6%,但投資負成長1.6%,最大經濟體德國投資更衰退3%。展望2025年經濟成長率為1.5%,2026年則是1.8%。

綜觀歐盟經濟前景,前三大經濟體成長放緩,難以拉動整體成長。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新預測,2025年德國經濟成長0.7%、法國0.9%、義大利0.9%。

歐盟三大經濟體不給力 難以帶動整體成長

德、法、義三國於歐元區經濟占比約5成,其中德國一國即近3成。然而,德國經濟面臨工業疲軟、能源轉型的不確定性,及地緣政治、貿易戰等不利全球經濟環境挑戰,預計將成為OECD中成長最低的工業國家。

不僅比利時、奧地利等鄰國,連捷克、斯洛伐克與匈牙利等與德國經濟緊密連結的中歐國家,也受到德國失去經濟成長引擎角色的影響而成長放緩。OECD建議德國政府加強能源轉型規劃,並適度調整「債務剎車」政策,以促進企業投資和經濟復甦。所謂「債務剎車」是指憲法規定的支出限制,主要是為了避免未來幾代人揹負沉重的公共財政負擔。然而,另一派意見認為,未來世代同樣可能因現在投資不足或基礎設施缺乏維護而受苦。

由於財政政策立場不同,德國總理蕭茲日前輸掉國會信任投票後解散國會,並將國會大選提前至2月23日,較原定日期提早7個月。這意味川普重掌美國總統大位的同時,歐盟最大經濟體將陷入政治紛擾,勢必影響因應川普挑戰的相關政策實施。德國央行行長Joachim Nagel日前曾警告,川普的關稅計劃可能會導致德國GDP損失1%。

另兩大經濟體,法國則面臨消費與投資疲軟等問題;義大利仍在努力擺脫結構性成長疲弱,同樣無法有效帶動歐盟整體經濟成長。

法國與德國同樣面臨政治紛擾,可能損害經濟成長前景,法國央行稱政治動盪已對家庭與企業造成衝擊,日前下修2025年GDP預測,從預測1.2%下調至0.9%。法國國會於2024年12月初通過總理巴尼耶的不信任動議,使其領導的少數派聯合政府上任僅3個月即垮台。新任總理為73歲的中間派領袖白胡,擺在他面前的是紛亂政經情勢,以及帶動法國經濟發展的艱鉅任務。

義大利方面,該國經濟部長Giancarlo Giorgetti日前表示,經濟成長不如預期,主因是製造業面臨嚴峻挑戰,包括經濟放緩、地緣政治不穩定以及汽車等主要產業,因轉型5.0計畫(藉由稅額抵減措施,以支持企業在數位與綠色轉型之投資)帶來的不確定性,及歐盟規範繁複和支援不足等困境,使義大利工業生產萎縮,並導致企業投資意願降低,供應鏈協調欠佳,數位化與技術創新的推動緩慢,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減弱。

南歐異軍突起 扮演新引擎角色

扮演傳統經濟引擎角色的歐洲大國自身難保,反之,西班牙、葡萄牙及希臘等曾經歷經濟危機的南歐國家,則透過改革、強旺的旅遊業成為歐元區的經濟成長新引擎。其中,西班牙被《經濟學人》評為2024年經濟成長最佳富裕經濟體,成長率達2.4%。

展望202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預測西班牙經濟成長率為2.1%,雖稍遜於2024年的2.4%,但仍顯著高於歐元區整體僅0.9%的預測成長率,展現出西班牙在經濟復甦中的相對優勢。IMF分析,西班牙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為服務出口與公共消費,加上移民增加與勞動參與率提高,西班牙勞動市場維持表現強勁。

381pics 2-1
IMF預測西班牙2025經濟成長率為2.1%,高於歐元區整體僅0.9%的預測成長率,展現出西班牙在經濟復甦中的相對優勢。

展望2025年,歐盟執委會指出影響歐盟經濟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升高,除了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哈衝突這兩場戰爭的影響之外,執委會點出「貿易夥伴進一步增加保護主義措施,可能會打壓全球貿易,對歐盟高度開放的經濟帶來壓力」。執委會特別提到不少歐盟國家占比大的汽車產業,供應鏈在朝向電動車轉型過程中面臨重大結構性挑戰,歐盟製造業恐進一步失去競爭力,並拖累整體經濟成長和勞動力市場表現。

亞洲有活力 但成長仍趨緩

相較於歐洲,亞洲整體經濟發展雖較有活力,然而仍難逃成長趨緩。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不包括日本、澳洲及紐西蘭在內的46個發展中亞太地區國家,2025年整體經濟成長率預估4.8%,較2024年9月預測的4.9%略低。而隨著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可能迅速調整貿易政策,發展中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將更為疲弱。

ADB認為若川普重啟對中國大陸商品徵收高關稅,甚至擴大對其他經濟體商品課徵10%至20%的進口關稅,將推升物價,對亞洲市場產生間接衝擊。此外,美國若大幅減稅並增加國防等支出,可能擴大財政赤字,推升利率,對亞洲資本流動與經濟成長也將造成負面影響。

就亞洲個別國家來看,中國大陸2025年GDP成長預測為4.5%、韓國2.0%、印度7%、新加坡2.6%、馬來西亞4.6%。至於日本,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由於實際薪資上漲帶動消費和投資,日本將在2025年實現1.5%成長。

東協地位日趨重要 川普新政影響大

從川普1.0到2.0,東協的經貿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東協與中國大陸地理位置相近,因此,美中貿易戰開打後,東協成為跨國企業轉移中國大陸產能的首選,加上東協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自由貿易區(CAFTA)及已生效的RCEP協定,大多數商品貿易接近零關稅,成為東協吸引外商投資的重要優勢。

與中國大陸的關稅互惠,是東協吸引外資的條件之一,然而部分東協國家對CAFTA的態度並非全然積極。2024年6月,印尼貿易部曾考慮對中國大陸製品,如製鞋課徵100%至200%的關稅,以保護本國中小企業。泰國商業、工業與銀行業聯合委員會則呼籲政府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以防止國內企業在中國大陸商品傾銷潮中倒閉。這些行動顯示,東協國家正逐漸感受到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競爭壓力。

403pics 3-2
印尼貿易部曾考慮對中國大陸製品,如製鞋課徵100%至200%的關稅,以保護國內中小企業。

此外,川普競選期間曾威脅對中國大陸加徵60%的關稅,並對其他國家課徵至少10%的進口關稅。儘管川普並未點名特定東協國家,但對美貿易順差較大的東協國家已感到龐大壓力。

再者,美國最新的晶片出口限制政策,雖主要針對中國大陸,仍有部分國家擔心向美國購買晶片時,需接受華府的出口管理。美國的晶片限購令將涵蓋東南亞與中東部分國家,並提出「AI擴散出口管制架構」(Export Control Framework for AI Diffusion),旨在防止中國大陸透過其他國家取得美製AI晶片,用於擴張軍力威脅。

中國大陸經濟疲軟 印度強勢崛起

中國大陸做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近年經濟不振情況未見好轉。消費仍然疲軟,房地產市場持續脆弱,抑制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即便中國大陸政府已採取措施支持房地產市場,但其效果仍有待觀察。而毫無疑問的,與美國貿易緊張局勢,是中國大陸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

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表示,中國大陸經濟面臨來自貿易與資本支出的雙重挑戰,要在2025年實現5%的成長目標難度不小。然而,適當的刺激政策將有助於穩定經濟,他預測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應不低於4.5%。

中國大陸經濟在2025年能否擺脫困境關鍵在於「拉動內需」與「降低匯率」。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中國大陸經濟而言,貿易關稅將進一步壓縮利潤,影響就業、投資和經濟成長,加劇產能過剩與通貨緊縮壓力,中國大陸須透過內需尋求新的成長動力。

然而,消費者財富縮水,削弱消費信心,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風險,刺激家庭消費將成為中國大陸2025年政策重點。據了解,中國大陸政府將提高財政赤字率至GDP的4%(2024年為3%),發行2兆元人民幣的主權債券以支持高科技產業與消費,同時計劃發行4.5至5兆元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聚焦基礎設施建設與房地產。

印度是亞洲另一強大勢力,在地緣政治下,不選邊站的印度經濟近年頗有進展。ADB預估印度經濟成長仍將強勁,這得益於農業產出增加、服務業持續保持韌性、原油價格低於預期,及充足的勞動力市場等,預估2025年經濟成長率為7%,國際貨幣基金則預測6.5%,遠高於主要經濟體,將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大動能之一。然而,印度經濟成長仍面臨地緣政治威脅、不利天氣條件,及私人投資和住房需求成長低於預期等風險。

403pics 3-3
印度經濟成長仍將強勁,這得益於農業產出增加、原油價格低於預期等。

龐大的勞動力與消費力是印度崛起的結構因素。據聯合國估算,印度於2023年首次超越中國大陸,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這一年,印度的實際GDP成長率達8.2%,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成長最快,預估印度的經濟總量將在數年內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大陸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屬於印度的時代或許即將來臨。■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403pic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