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04 FEB.2025
404期・Cover Story 國防篇

從不對稱戰力到商用  無人機應用全面開展

地緣政治驅動  非紅供應鏈開創商機

◎撰文/陳玉鳳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404mainpics 3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推動之下,無人機在不對稱作戰中的重要性受到矚目,各國紛紛增加預算投入開發自主技術。同時,台灣做為科技強國,在政策支持下積極切入「非紅供應鏈」,從軍民合作到國際市場布局,已經逐步建立競爭力。


烏俄戰爭期間,烏克蘭利用無人機進行不對稱作戰,展現無人機在現代戰場發揮偵察、精準打擊和後勤運輸的重要性。做為不對稱戰力的重要武器,無人機成為各國政府優先關注的國防科技項目,也推動全球無人機市場的快速發展。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推動下,各國政府不斷增加無人機預算,例如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與雷神公司(Raytheon)持續接獲來自美國政府與歐洲盟友的龐大訂單;印度、日本等國加速推進自主國防航太能力,致力打造本地化的無人機製造與開發生態系統,以實現國防自主與安全保障。

台灣的無人機產業也開始進入軍工市場,例如雷虎科技近期展示軍用無人機的性能,在惡劣天候下成功完成目標鎖定、精準打擊及有效摧毀任務。此款無人機具備酬載(Payload)2.5公斤以上不同等級彈頭的能力,能滿足國軍需求。雷虎科技更整合台灣本地無人機供應鏈,降低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此外,雷虎的無人機技術也吸引歐美注意,成為提供可靠國防技術支援的潛在合作夥伴。

全球對於軍用無人機需求不斷攀升,Forecast International預測從2023年至2032年,全球軍用無人飛行載具需求將超過5.6萬具,累計市場產值將達到540億美元。

軍用及商用需求齊增  產值持續攀升  

除了軍事用途,商用無人機市場也蓬勃發展。隨著人工智慧(AI)、5G通訊和自動化技術的進步,無人機應用不再局限於軍事用途,正在迅速向商業、農業、物流與公共安全等領域向外擴展。

由於軍用無人機市場的門檻較高,大部分業者難以進入,因此目前全球業者的主要競爭目標仍是非軍用無人機市場,特別是商用市場,未來10年內,商用無人機需求量預估將超過8,554萬具,累計市場產值達585億美元。另根據美國Grand View Research研究,預計到2025年,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將達到1,292.3億美元。

軍用、商用加上消費型無人機,德國無人機研究機構DRONEII估計2020年至2025年,全球無人機市場將呈倍數成長,年均複合成長率高達13.8%,顯示市場潛力龐大。無人機發展並帶動地面控制站(GCS)市場成長。GCS 是用於監控、指揮和控制無人載具的中樞,由硬體和軟體組成,在國防、智慧農業及搜索救援等領域發揮關鍵功能,GCS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14.5%。

商用無人機市場  台灣搶進

無人機需求增加,而隨著國際升高對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戒備,我國政府瞄準此一轉型契機,積極布局無人機產業,力圖在「非紅供應鏈」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經濟部針對無人機產業提出三大策略:透過政策支持,促進相關廠商集結,形成具競爭力的產業聚落效應;積極參與國際展會及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提升台灣無人機的全球曝光度;以及鼓勵研發投入,發展核心技術,降低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

目前消費型無人機市場幾乎被中國大陸大疆(DJI)壟斷,其全球市占率超過7成。相對的,商用型無人機市場的研發及製造門檻較高,成為台灣廠商可競逐的重點。

404pics 3-1
目前消費型無人機市場幾乎被中國大陸大疆(DJI)壟斷,其全球市占率超過7成。

整體而言,大疆在商用型無人機市場雖然仍奪下第一,但來自法國、美國及其他中國業者也在市場占有一定份量,顯示商用型無人機市場仍有競爭空間,而台灣擁有堅實的資通訊(ICT)產業基礎,有望在此領域崛起。

台灣擁有先進的資訊與通信科技產業,可研發製造無人機所需的飛行控制晶片、微處理晶片、影像處理晶片等。台灣無人機大廠雷虎科技總經理蘇聖傑指出,良好的通訊技術加上「資安保護」的好名聲,是外國客戶選擇台廠的原因之一。

重新建構供應鏈  台灣積極參與

不過,根據經濟部報告,台灣目前無人機產業雖已能自主生產機體及動力系統,但在關鍵核心系統與零組件方面,例如酬載、通訊、飛控系統(flight control systems)、導控系統(guidance systems)、導航元件及圖傳系統(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s),仍以外購為主。

這些核心系統與零組件在國際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國大陸因具備規模經濟效應及低成本製造優勢,成為全球主要供應者。為了降低對單一國家的依賴,許多國家正在修訂相關產業規範,重新建構無人機供應鏈。例如,美國與歐盟等地已陸續宣布政策,限制使用來自中國大陸的無人機及相關技術產品,進一步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隨著國際規範調整,台灣須加快核心技術研發,才能在全球新供應鏈中找到立足之地。

政府已將無人機產業列為國防自主與科技創新的重點推動項目,積極扶持研發機構與提升國內生產能力,並與美國無人機製造商合作,打造不仰賴中國大陸的供應鏈。

目前國內已有經緯、智飛、緯華、泰世、田屋、雷虎、中光電、橙森、神耀、自強工程、智飛、佳世達、創未來等公司投入各型旋翼型或固定翼無人飛行載具系統、防禦系統與自有品牌產品開發。

軍用商規  帶動產業轉型

台灣無人機產業十多年來以小規模公司為主,大多專注於提供農業噴灑、設備巡檢及空拍測繪等應用服務。產業基礎雖穩定,但過去因市場需求有限,許多企業規模不足百人,甚至僅有5人以下,獨立開發無人機的能力有限,產品多使用中國大陸製零件。然而,隨著國際間對資安與供應鏈安全的重視,台灣無人機產業正迎來轉型契機。

404pics 3-2
無人機用途相當多元且愈趨廣泛,從農業、物流、設備巡檢、野生動物監測到災害管理等,成為許多行業不可或缺的科技工具。

2024年3月27日,國防部採購室在立法院報告時明確表示,針對「軍用商規」無人機,已全面禁止使用中國大陸製品,從飛行控制系統到通訊設備等關鍵零件,甚至整個產業鏈,皆要求「去紅」。此政策不僅提升台灣無人機的自主性,還為民營企業提供切入國防領域的機會。

國防部透過開放標案,邀請民營廠商利用現有技術生產「軍用商規」無人機,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推手。例如,中光電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中光電)和雷虎科技等公司皆表示未來將專注於專業型商用無人機發展,而非與大疆競爭消費型市場。

中光電指出,「軍用商規」政策不僅是點燃台灣無人機發展的火種,更是通往國際市場的重要敲門磚。國防部的軍用認證,為產品效能及資安保護提供強而有力的背書,有助於吸引國際買家的信任。

透過軍民合作與政策支持,台灣無人機產業正在從小規模服務轉型為國際競爭者。未來,隨著「軍用商規」無人機的成熟與國際認證的通過,台灣有望成為非紅色供應鏈的重要參與者。

五大信賴產業之一  政府助力走向國際

因應國安需求及看好無人機商機,政府積極推動台灣無人機產業升級,已將其納入「五大信賴產業」之一,著力於軍用及商用領域,目標是2028年無人機產值新台幣300億元,達到當前規模的10倍。

為進一步促進國際合作,經濟部於2024年9月10日宣布成立「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由漢翔公司擔任產業代表,目前已有超過120家國內業者參與,涵蓋硬體製造、軟體設計與供應鏈管理。聯盟旨在優先對接國際市場需求,協助業者媒合外商零組件供應機會,並組團參加國際展覽,向全球展示台灣無人機的自主研發能力,強化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

創造新價值  改變各行各業面貌

戰爭促使無人機受到更多矚目,事實上,無人機用途相當多元且愈趨廣泛,從農業、物流、地理測繪、野生動物監測到災害管理等,成為許多行業不可或缺的科技工具。

例如,無人機在智慧農業的應用,正在改變傳統耕作方式。透過高精度噴灑技術,無人機不僅能夠更均勻地噴灑農藥,減少重複覆蓋區域及藥物浪費,同時能降低人員接觸農藥的風險。此外,再結合AI數據分析,能監測作物生長狀況,如溫度變化、葉綠素含量及土壤養分水準,協助農民迅速發現病蟲害問題。

404pics 3-3
透過高精度噴灑技術,無人機能更均勻地噴灑農藥。

無人機在災害救援也扮演重要角色。在地震、洪水等災害發生後,無人機能快速抵達災區進行搜救,並提供災害範圍與損害程度的評估數據。2024年花蓮地震期間,台灣與土耳其專家合作,即利用無人機技術協助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在砂卡礑等地進行搜救。無人機協助判斷救援策略,還保留災區的重建數據。

無人機應用不斷創新,英國民航局(CAA)近期宣布,將允許無人機用於基礎設施檢查,包括檢查電力線損壞、進行風力發電機維修,以及場地安全巡邏等工作。傳統檢查需依賴高空作業設備和專業人員,存在安全風險,而無人機能快速且精確地完成檢查任務,特別適合難以接近或高風險的作業環境。

例如在高壓電力線檢查中,傳統方式通常需停電或派遣人員進行危險作業,而無人機則能避免停電損失,並大幅降低作業風險。此外,無人機能在短時間內涵蓋更大範圍並即時傳輸數據,為基礎設施運作提供即時且精確的決策依據。

從軍事到商業用途,可預期無人機將在各領域發揮更重要的角色,為各行各業提供助力。同時,無人機的廣泛應用,將為社會帶來更多科技創新價值,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403pic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