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04 FEB.2025
404期・特別企劃

扭轉人力結構  善用「新人類」創造產業雙贏

世代翻轉職場  突破「Z世代」代溝

◎撰文/陳怡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南寶樹脂
404mainpics 6

千禧年前後,一群在西元1995年後出生的年輕人,被泛稱為「Z世代」,在國內約有380萬人,逾5成已湧入職場。這群經常被貼上「做自己」標籤的職場新人,置身2025年超高齡社會交叉口,眼前即是勞動人口斷崖,該如何遞補人力結構?對於產業來說,也是第一次學著與「Z世代」新人類溝通,打破既定框架,重建人力資源生態系。


透視2025年的產業環境,大致是由六十多歲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和X世代(1960-1980年代)、Y世代(1980年代-1995年)構成,現在還有Z世代(1995年-2010年代初期)加入,堪稱「四代同堂」的局面。

以普遍進入職場年紀推算,約87%的Z世代已有工作經驗。若是1995年出生,工作年資應該也累積3至5年,除3%左右的人順利升遷部門小主管,絕大部分都還是基層員工。於是英國獵頭招募顧問公司「華德士」(Robert Walters)深入辦公室生態,見證占勞動人口比例超過23%的Z世代人力悄悄翻轉勞力結構,且隨著嬰兒潮勞動力逐漸淡出,占比仍在持續擴大。顯然「Z世代」已登上職場的趨勢關鍵字,正慢慢壯大、主導企業營運戰力。

Z世代磨合陣痛期  產業人才鴻溝擴大

Z世代成長歷程已熟悉使用網路及3C科技,這種成長背景不僅拉遠人際間的社交距離,也降低人際關係黏著度,他們優先考慮能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職場型態,也更傾向斜槓多工和發展副業,這樣的職場態度與X、Y世代迥異,顛覆傳統穩定的職場環境模式。

人才培育平台Intelligent發現,有逾6成企業錄取Z世代新人後,不到1年就會因不符合預期,決定解聘。甚至有企業表示,未來會盡量避免聘用剛畢業的Z世代員工。

Intelligent細究分析背後緣由,Z世代與企業接軌主要落差在於,他們未能展現足夠的動力和主動性,再加上因遲到、不合宜的服裝儀容,或在正式場合使用不適當的語言,讓企業重新思考該如何與年輕世代共事。Resume Builder調查更直指,近8成主管認為與Z世代共事,困難度遠超乎其他世代。

要想駕馭Z世代新人,就要理解其職場特質,許多調研開始著手描繪Z世代的樣貌輪廓。所謂的Z世代,重視個人專業能力,不願意讓管理職務占據過多的工作時間與精力,華德士在針對3,600名Z世代人才職涯調查中得知,72%的Z世代將個人成長設定為職涯核心目標,寧可扮演個人貢獻者角色,在專案任務中展現自我、建立個人品牌,推進升職成就肯定。

至於管理職,在Z世代眼中反倒是其次。同一份調查透露Z世代心聲:將近7成的Z世代,認為中階管理職務壓力過大,且與薪資報酬不成正比。與其追求升遷管理職,更願意透過個人專業影響力掌控工作,取代階層權威領導。

Z世代普遍認為傳統職場的階層結構已不合時宜,傾向「去主管化」與「扁平化」的工作模式,減少過多層級壓力,而能直接參與專案,發揮個人影響力。

個人主義掛帥  剖析Z世代的職涯價值觀

勤業眾信(Deloitte)進一步調查,相較於Y世代,超過51%的Z世代工作者,比起追求職稱或資歷,反而更重視調配工作與生活品質,工作重心明顯遞減,不認同非得扛起超出職務範圍外的工作,假使工作與生活牴觸,公司任務不見得排進優先順序,就連長久以來的「加班」文化也不再絕對,顯示這是Z世代普遍思維。

在Z世代,寧願導入遠距工作流程,將工時納入工作考量。英國快速消費品集團聯合利華(Unilever)前執行長波曼(Paulus Gerardus Josephus Maria Polman)委託市調公司Opinium,蒐集4,000名、來自歐美私人企業員工意見回饋,歸納得知Z世代最注重「價值觀」,一旦企業經營背離自身價值觀,近半數會考慮減薪,甚至35%會選擇離職。

波曼的結論是,Z世代自許成為解決方案,而不是製造問題的角色。於是,新人懷抱高度理想色彩進入產業,與現實職場文化碰撞,Z世代習慣透過社群軟體溝通、遠距辦公,和上一代的人際溝通習慣,就存在差異。

隨著Z世代步入職場,企業開始調整工作制度,在最大限度裡,創造更包容和多元的職場管理模式,讓Z世代自由發揮潛力。華德士指出,企業須提供全面且有吸引力的工作環境,以福利政策、彈性工作模式「留住」新生代人才。

迎接Z世代  產業帶頭友善示好

在數位轉型浪潮中,Z世代逐漸成為職場主力,帶來全新的價值觀與工作方式。然而,如何融合傳統企業文化與Z世代特質,成為企業須面對的挑戰。從高離職率到多元化職場變革,企業正透過創新策略,開啟跨世代管理的新篇章。

台積電》問卷、AI、Buddy掌握新血工作狀態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C),過去仰賴員工犧牲私人生活、以公司為重,才打造「護國神山」的高績效文化。然而,隨著2021年迄今陸續招募至少3萬人,其中Z世代占比已超越1成,原本24小時3班輪值不停休、隨傳隨到的高績效企業文化,與Z世代格格不入。

台積電各廠的確承受離職率上升衝擊,2021年的新人離職率達到高峰17.6%,無形中,成為經營的隱憂,須盡快針對未來重要的新世代員工,結構性改變企業文化。

為緩衝這群新人的適應不良,台積電率先釋出善意,解放LINE、Whats App、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Uber Eats。這對於台積電來說,算是很大程度的妥協讓步。畢竟以往為防止商業機密外流,內部是出名的門禁森嚴,只要踏入工作區域,一律禁用通訊社群軟體。

404pics 6-1
台積電以往為防止商業機密外流,內部是出名的門禁森嚴,只要踏入工作區域,一律禁用通訊社群軟體。

接著,啟動針對Z世代的重要管理政策,當時台積電高階重要幹部何麗梅接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不久,先藉由WeCare Survey問卷調查,從學習、工作、社交互動、公司文化制度情境認識這群新人。果然,Z世代進入職場後,最常面臨工作角色定位、部門同事協作互動,以及工作完成能力等挑戰。

台積電順應這群Z世代習慣的線上溝通模式,導入「AI人資機器人Bonnie」,隨時為新人解答制度規章、假勤規定等,還會依照每月WeCare Survey反映的情緒和工作狀態,適時打氣鼓勵、給予情緒支持,並推播實用學習資源訊息,讓新人自行使用。

不只Z世代新人要適應職場環境,職場有資歷的主管同樣遭遇代溝,要練習「跨世代」管理Z世代。台積電考量到這點,安排主管參與跨世代管理訓練,先安撫中階主管的委屈心態,協助主管理解部屬的想法。同時,善用資深員工的角色作為Buddy(夥伴),既沒有主管包袱,可更貼近新人的工作指導。

在台積電步入Z世代職場之際,腦海中的人才願景,是創造「多元且相互理解」的共融職場環境,引導新進員工對工作的熱情,協助新人更快融入職場生活;台積電永續報告書顯示人才策略奏效,2022年的新進員工離職率降至15%,2023年降至8.9%,2024年後的目標是,新進員工離職率不超過14%。

南寶樹脂》創造新生代存在感

除了台積電帶頭Z世代人才轉型,過去被視為傳統產業的元老企業「南寶樹脂」,也因跨世代人力加入,職場環境產生質變。南寶樹脂先翻轉企業形象,興建全新企業總部,規劃員工伙食自助吧,還改變一直以來「溶劑」裝桶作法,斥資數千萬元打造溶劑處理管線,大幅減少溶劑化學氣味,年輕人不再排斥到南寶工作,整個老南寶廠區跟著Z世代逐漸年輕化,連外派印度、越南廠區亦都享有同樣的職場福利。

因運動鞋是南寶樹脂的主力業務,靠著運動鞋黏著劑,搶進運動品牌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的運動鞋訂單,所有新進員工都須熟悉這部分業務。所以總部在研發大樓規劃模擬鞋子生產線的展示空間,讓新進員工可藉此模擬客戶廠商的工作實境,而更快融入、與客戶溝通需求。

改善硬體情境外,南寶樹脂集團也轉變管理模式。與中階主管溝通,盡量放手給年輕人負責專案,給予充足發揮空間。同時,調整組織結構,在製程部門開發全新職銜「製程工程師」,想藉由新生代人才突破性的思考力,蒐集廠區ESG數據資料,參與新建產線任務,在動線規劃設計裡,製程導入節能減廢、生產安全等概念,補強傳統產業缺乏的拼圖。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新生代人才須與工廠員工協調,增加跨世代、跨領域溝通機會,也讓Z世代融入產業環境。在新世代,南寶樹脂嘗試跳脫傳統「年資升遷」路徑,只要實力夠,也能被賦權「破格升遷」,在組織架構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404pics 6-2
南寶樹脂改善硬體情境,近年新建的總部,扭轉了過去傳產較為臭、舊的形象,成了年輕人更能接受的新品牌。
日商》課程進修再造技能

日商富士通(Fujitsu)、日立(Hitachi)和索尼(Sony)、也發展出很細膩的跨世代人資策略。富士通理解年輕世代想投資自身專業能力的企圖心,設計專業課程,引導欲內部轉職的員工進修,換個說法,是技能再造,讓員工補足新技能,再轉調新增的專才職缺。

日立、索尼則開始啟動「交換兼職」制度,讓自家員工到對方公司兼職,在保有原公司職涯年資的前提下,體驗不同工作內容,滿足新人潛力開發。

策略性職涯培養  正向引導Z世代接軌

可見,產業「跨世代」的跨齡、跨域共融是職場趨勢。華德士發現,企業聘用人才的方針也跟著轉變,36%的人資(HR)考慮晉升人選時,傾向將擁有專業技能、卻缺乏相應年資的員工列為首選。

Intelligent一份調查報告,也顯示7成企業有意擴大人才庫,打造更加多元化的員工隊伍,重視經驗,學歷、年資變得次要。這對於同樣重視專業技能勝於年資的Z世代人才來說,是一大競爭籌碼。

勤業眾信、華德士等人資,提供企業面對Z世代職場人力戰略心法:

戰略1》反向導師制

讓高階主管或資深員工,與新進人員互為導師,新世代學習專業職能經驗,中生代學習新觀點,促進兩代交流與學習。

戰略2》管理引領員工成長

管理階層除具備足夠專業能力外,也可培養溝通技巧、情緒穩定度,有效反饋幫助新進員工成長。

戰略3》跳脫職位培訓

跳脫以職位對應培訓項目,改以工作任務目標導向,培養執行任務所需的實際技能,輔助新生代靈活適應高度變化的產業市場環境。

戰略4》重新設計主管職

重新設計中階管理職位的職務,簡化行政負擔,賦予中階管理職一定程度自主權,且提供專業技能學習管道,提升Z世代新人在未來,面臨職涯轉換的升遷意願。

戰略5》為新生代設定職涯目標

在職場提供技能學習管道,輔助員工有效完成工作任務,並且重新檢視組織架構,確定職缺符合不斷演化的工作任務,有系統的建立明確工作目標,激盪新世代的個人發展計畫,在組織內實現職涯目標。

重塑職場工作樣態  迎向未來

毫無疑問,Z世代人才將帶領整個產業迎向嶄新世代。

勤業眾信認為,許多工作樣態以前所未見的速度不斷重塑,即便身處相同職位的員工,遲早會面對不同於以往的新型態任務。在這波Z世代人才轉換陣痛期,把握時機因應調整人力資源架構,對於引流新技能進入職場抱持開放心態,將能為產業帶來實質效益。■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403pic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