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併購環境風起雲湧,隨著親商的川普重返美國白宮,高調鬆綁監管,包括摩根大通等銀行家,靜觀整個企業界即將面臨的兩件大事:4兆美元的併購熱潮,及更棘手的ESG轉型。種種大環境變化,顯示併購前期的ESG盡職調查(DD)不再只是選項,而是併購競爭力關鍵。
一旦企業間步入併購交涉,除了談判條件,「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DD)是不可或缺的環節。盡職調查主要目的在於,查核標的公司的財務資產,從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評估實際營運體質,避免投資承擔過大的風險,是風險管理手段之一。
對於啟動併購案,盡職調查扮演相當重要的資訊揭露。尤其近年台灣「反客為主」躍升跨國併購市場要角,海外併購件數在10年內增加114%,甚至在2024年地緣風險政治下,台灣溫和升息策略有利併購融資,持續在創造新的併購機會。
資誠(PwC)發表《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遠眺下一階段的併購布局藍圖:大多仍鎖定5,000萬美元以下併購案,併購熱區跨足東南亞。此外,2025年全球掀起ESG轉型,亦成為上市櫃公司併購過程的思考點。
經濟部統計處觀察近來併購案變化,每年逾百億美元的外資,大幅切入淨零轉型相關電力及燃氣供應鏈廠,私募基金(PE)也加碼半導體、風力發電投資案。連帶地,併購前的盡職調查陸續納入ESG相關項目,包括碳捕獲、碳足跡透明資訊、碳排放處理等。即使上述ESG績效不佳,併購行動雖不至於直接破局,卻難免不利交易條件,拖累交易估值。
為事先控制併購風險,企業盡職調查風向帶往永續ESG。國內沿用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發表的永續性報告標準,金管會要求企業要在2025年完成登錄,使得所有上市櫃企業加快步調趕在2024年第四季,逐項完成首次的永續揭露。
而完整提供永續揭露,被視為新世代的財報,滿足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作為評估併購案可行度的參考資料。
據安侯建業(KPMG)在《2024年全球ESG盡職調查研究摘要》指出,過去1年內,有超過70%企業認同ESG盡職調查的重要性提升,且全球約18%企業集團執行長看的是,盡職調查背後牽涉併購計畫、資本配置,才是最重要的ESG策略。
面對全球淨零(Net Zero)監管趨嚴苛,44%企業肯定執行ESG盡職調查,能更妥善地回應監管要求。KPMG提示,考量ESG因素的交易日益成熟,企業應及早將永續盡職調查納入併購審查程序,才能為下一波浪潮做好準備。
在KPMG這份摘要中,觀察全球併購交易撮合人的態度,8成傾向併購前期盡職調查要列入ESG項目,像是將碳排放、產品安全、勞工權益關係量化,反映更真實的綜效(Synergy)。
當務之急,併購評估要跟上淨零目標。除了實際調閱公開的ESG報告、碳足跡,更需要實地調查,深入查核碳排放數據是否經過第三方驗證?必要時審查標的公司配合供應鏈,及能源、廢棄物管理情況,是否潛藏風險?
若盡職調查結果發現,環境汙染罰款、或治理疏失風險未爆彈,在勤業眾信(Deloitte)實務經驗裡,重大ESG盡職調查的發現往往是交易轉捩點,超過70%的併購者曾因此考慮放棄收購行動,或將ESG績效指標納入交易條件。
線纜製造起家的「華新麗華」(Walsin Lihwa),跨足全球不鏽鋼盤元市場後,年產24萬噸、囊括不同規格尺寸的不銹鋼線材盤元,很早就決定在歐洲展開ESG併購布局行動。
華新麗華在義大利子公司Cogne Acciai Speciali(CAS)先以1.16億歐元(約新台幣39.6億元),取得德國不銹鋼無縫鋼管廠(Mannesmann Stainless Tubes GmbH,MST)100%股權,2024下半年同樣再透過CAS,收購義大利不銹鋼合金回收廠Com.Steel Inox S.p.A(Inox),取得65%股權。
一連串的併購行動,背後有盡職調查作為基礎。在確定收購Inox前,華新麗華內部首要盤點Inox回收產製不鏽鋼材的實際質量,具體掌握供貨源、製程產能,及相關生產成本,同時仔細對比監管法規,經種種評估過後,確定收購Inox,能讓華新麗華完整串聯不鏽鋼供應鏈。
這一步對於華新麗華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布局進展。畢竟放眼全球,不鏽鋼廠的綠色轉型壓力倍增,策略正確的ESG收購交易,不只是財務整併,更應有效將淨零目標融入收購後的整合策略,建立與供應商、所有利害關係人更密切的合作關係。
在華新麗華的個案,說明了一件事:每次的有效併購行動,能確切整合資源和技術,成為實現淨零轉型的有力工具。若從長期投資效益來思考,依照現代企業的ESG經營意識,絕大多數願意支付更多費用。
至少KPMG市場研調顯示,55%大型企業集團,為落實有效的ESG盡職調查,願意承受1%至10%的額外成本,即所謂「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委託公正第三方機構執行盡職調查。而全球個案行情,大部分併購交易人認為,合理ESG盡職調查預算,大概不會超過5萬美元。
這與其他盡職調查工作流程對比,ESG盡職調查預算很有限,卻要從大量資料裡,充分評估併購投資策略,找出風險和機會,再換算成為可量化的財務價值,作為交割後的長期財務收益參考依據之一。
現在除了外商投資、有意併購台灣企業的外商重視ESG盡職調查,資誠(PwC)在撰寫《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時,發現連台灣企業併購外企,也開始會留意標的公司的ESG評價。至於ESG盡職調查工作應該包括那些範疇?KPMG提供具體的重點如下:
由標的公司提出ESG報告,讓併購交易投資人審查,在ESG盡職調查中發現潛在價值誘因。
一般具規模的廠商,會針對重要的供應商進行稽核。稽核項目從產品品質,到供應商作業環境、供應商員工權利、供應商員工安全,甚至供應商全面的ESG績效表現,有利併購交易後,可更有效掌握供應鏈ESG績效管理。
若想更精確執行ESG盡職調查重點,目前金管會要求上市櫃公司申報的ISSB永續性報告標準,會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因ISSB永續性報告標準的資訊揭露,能同步被全球七大工業國(G7)、20大工業國(G20)、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採信。
在這永續資訊揭露標準,集團企業必須提供母子公司的合併財報,呈現現金流量、融資能力和成本在短、中、長期的影響,還要進一步說明:(1)溫室氣體排放、(2)氣候相關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3)氣候相關機會、(4)資本配置、(5)內部碳價、(6)薪酬等指標,至於ESG盡職調查重視的評估重點,即併購交易後,會創造哪些永續機會?或縮小哪些永續風險?包括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都能藉由ISSB永續性報告標準具體說明。
換句話說,在跨國併購案件中,就屬ISSB永續資訊揭露,最能接軌國際ESG盡職調查。
此時此刻,全球正準備迎接併購熱潮,整個華爾街都振奮跨國企業併購動能即將爆發,金融權威Dealogic、摩根大通一致預言,跨國併購交易額至少成長15%,達4兆美元規模。而川普新任命的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主席佛格森(Andrew Ferguson)已預告,未來的併購監管將加強ESG標準審查。
KPMG提示,這些經驗豐富的併購投資人,在活躍的併購交易中,一定會更加重視ESG相關風險抵禦能力。稱職的ESG盡職調查,可以在併購前期,交叉評估ESG營運風險成本與機會,為併購後的競爭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