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06 APR.2025
406期・永續鏈結

從低碳包裝到永續設計

循環材料新思維  包裝生命週期與回收便利性兼具

◎撰文/葉惟禎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Parley x adidas、義美
406mainpics 12

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壓力下,綠色設計已成為企業實現永續發展的核心策略之一。隨著國際對永續價值的重視與淨零轉型的需求日增,產品包裝的轉型,是許多產業須面對的挑戰。

低碳包裝改革動力  從品牌端往供應鏈移動

傳統包裝與低碳包裝在設計上的差異在於,低碳包裝在兼顧功能與成本之餘,還要求材料本身的碳排放量低,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從生產、運輸、使用到回收,都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面對這一挑戰,企業開始尋求低碳包裝的解決方案。企業在包裝設計階段,即須考慮材料的選擇、生產工藝的優化、運輸方式的改進及回收系統的建立。透過減少塑膠使用、採用單一材料及縮小包裝尺寸等具體措施,都有助於企業推動減碳和實現循環經濟的目標。

事實上,低碳包裝不僅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更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進而提高消費者購買的意願。相較於過去消費者只在乎價格與體驗,現今更加重視符合自身價值觀的品牌。也就是說,消費市場已成為推動企業朝向永續發展的推力,連帶影響整體供應鏈發展。

從傳統製造商的角度來看,以往的運作方式通常是根據客戶的訂單需求進行生產。然而,隨著2050淨零排放的確立及ESG趨勢的推進,推動永續發展需雙方共同努力。無論是品牌商還是製造端,皆要透過制定企業ESG標準和推廣循環經濟,展現自身永續發展的能力。

循環經濟的核心理念在於考量產品整體的生命週期及價值鏈間的互動關係。經過近十年推動,國際間的經驗表明,如何管理二次物料(即回收原料)在產品生命週期中仍面臨諸多挑戰與問題。

永續包裝的新概念與四大趨勢

在循環材料新思維的推動下,永續包裝的創新解方與發展趨勢逐漸浮現,現今已有許多跨國企業投入低碳永續的行列,成為推動綠色經濟的重要力量。

如科技巨頭Dell與運動品牌Adidas等國際品牌,以創新的減碳策略與供應鏈管理,透過包裝減量、去塑化及低碳製造,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以下將從四大趨勢,探討永續包裝的未來發展。

趨勢1》突破傳統的材料革命

材料創新是永續包裝的核心,隨著科技的進步,愈來愈多新型材料被開發,替代傳統的高碳排放材料。如奈米材料、智能材料和生物基塑膠等,都是近年材料創新的熱點。

奈米材料是一種具有特殊結構和性能的材料,可透過奈米技術,提高材料的強度、耐用性和可降解性。智能材料則是一種能根據環境變化,自動調整性能的材料,可應用於智能包裝、防偽包裝等領域。

以運動品牌Adidas為例,該公司自2015年與環保組織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以來,在去塑化與創新材料的應用上,已將數百萬雙鞋款採用海洋回收塑膠製成。

Adidas的去塑化策略不僅限於產品,還延伸至包裝。該公司預計2025年將全面淘汰一次性塑膠包裝,轉而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更推出「Futurecraft.Loop」計劃,打造完全可回收的運動鞋,進一步推動循環經濟。

可口可樂公司近年來為實踐永續材料,推出植物基瓶。植物基瓶以植物纖維為原料,透過生物技術生產塑膠瓶,與傳統的石油基塑膠瓶相比,植物基瓶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更低,並在生命週期結束後,可透過生物降解(指在微生物的幫助下,將某些物質以化學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生物質)或回收再利用,重新進入生產循環。

406pics 12-1
Adidas與環保組織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已有數百萬雙鞋款採用海洋回收塑膠製成。
趨勢2》設計驅動綠色變革

設計優化是永續包裝的關鍵,藉此最大限度地減少材料的浪費,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並提高包裝的可回收性。例如,輕量化設計就是其中一種,不僅可減少材料的浪費,還能降低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

全球家具銷售商宜家(IKEA)的輕量化包裝策略始於其設計理念。該公司在產品開發初期即考慮如何簡化包裝,這意味著在選擇材料、形狀和大小上都會優先考慮減少不必要的包裝使用。比如經常使用可回收的紙張、纖維和其他環保材料,並避免使用過多的塑膠,從而降低包裝的總重量。

其次,IKEA針對設計產品模式來實現輕量化。比如傢俱通常採用模組化設計,使得產品更有效地運送和儲存。不僅減少包裝的需求,亦有效提高運輸與儲存空間的利用,還能有效降低整體的運輸成本與降低碳排放。

同時針對所有新產品進行包裝測試,檢視在不影響產品安全與功能的情況下,是否能進一步減少包裝材料的使用。此一過程不僅減少材料浪費,也能引導設計師在未來的產品中更加重視環保材料的選用。

最後IKEA積極推動可回收包裝的使用,鼓勵消費者在使用完產品後,能方便地將包裝進行回收,有助於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為此,IKEA與多個回收機構合作,保證其包裝材料能夠有效地回收利用。

趨勢3》新技術助攻永續包裝

隨著科技的進步,愈來愈多的新技術被應用於永續包裝領域。例如,3D列印技術、物聯網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等,都是近年來技術應用的熱點。

3D列印技術是一種透過逐層堆積材料,製造三維物體的技術,可實現個性化定制,減少材料的浪費,並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

物聯網技術則是一種透過將物體與互聯網連接,實現智能化管理的技術,可應用於智能包裝、防偽包裝等領域,提高包裝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區塊鏈技術則是一種實現數據共享和信任建立的技術,可應用於包裝的溯源、回收等領域,提高包裝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趨勢4》市場需求推動企業升級

市場需求是永續包裝的驅動力,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高,愈來愈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產品的環保性能。超過70%的消費者表示,願意為環保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亦即企業在產品包裝上需滿足功能及環保需求。

在這場綠色革命中,台灣企業也積極參與其中,透過包裝減量與去塑行動來實現經濟效益。比如作為台灣食品業的龍頭,統一企業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色包裝計畫。該公司透過減少包裝材料的使用量、採用可回收材質以及優化物流系統,成功降低了產品包裝的碳足跡。比如統一旗下的飲料產品已逐步改用輕量化瓶身,並導入可回收的PET材質,大幅減少塑膠使用量。

在供應鏈的推動上,食品大廠義美與供應鏈夥伴利樂合作,推動綠色包裝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包括使用可分解的紙質包裝與植物性塑膠。連鎖零售通路全聯也與供應商共同推動商品包裝的簡化與環保化,如減少多層包裝與採用可回收材質,進一步落實低碳製造的理念。

406pics 12-2
食品大廠義美與供應鏈夥伴利樂合作上市台灣第一款全植物包裝盒,紙材是FSC、膠膜則為Bonsucro(為促進甘蔗永續發展的國際平台)驗證的糖質聚乙烯。

成本與技術是考驗  低碳包裝的兩大困境

然而,即使諸多大企業在低碳永續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低碳包裝與循環材料的開發仍面臨技術上的瓶頸。例如,某些材料的回收技術尚不成熟,導致回收效率低,成本高昂。此外,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時間投入。

再者,低碳包裝與循環材料的生產成本通常高於傳統材料,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實現環保目標,是一個難以平衡的問題。

最後,低碳包裝與循環材料的應用需整個供應鏈的協調與配合。然而,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往往存在利益衝突,導致協調困難。供應鏈的複雜性,也會使得碳排放的監控與管理變得困難。

低碳包裝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企業應在確保包裝功能性的前提下,思索如何利用模組化設計、包裝工法和材積減量等策略來提升包裝的可持續性,以此來激發永續設計的創新思維,最終提高使用者體驗,邁向永續經營。■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403pic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