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近半世紀的泛台實業,1977年從外銷汽車零件起家,逐步拓展行銷全球汽車零配件、工業安全用品、客製化塑膠與五金零件,並跨足醫療保健與母嬰用品等多元領域。隨著第二代接班,企業積極推動數位轉型、ESG永續治理與人力資源制度革新,持續深化全球服務布局,穩健邁向下一個發展階段。
創業初期,泛台實業如同許多外貿公司,從零開始,白手起家。「雖然沒有國外業務經驗,但我的專業背景很強,應該有勝出的機會。」擁有台大經濟學及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企管雙碩士學位的創辦人李錫山董事長回憶,雖不具雄厚資金與人脈,憑藉對市場的敏銳觀察與不畏挑戰的行動力,毅然投身創業。
真正踏入市場後,他到處拚搏。所幸創業一年,有位美國買主透過外貿協會雜誌廣告前來洽詢。李錫山與其他僅提供報價單的競爭者不同,他主動提供實體樣品,展現高度專業與熱誠,成功爭取到六百多項古董車零件開模案,為公司奠定發展基礎。
目前泛台實業的產品已行銷全球百餘國,每年積極參與國際展會,穩步擴展全球外銷版圖,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建立穩固地位。隨著事業拓展,泛台實業在二十多年前便自購中和遠東世紀廣場1,700坪廠辦,整合總部、工廠與倉儲,提升營運效能,為後續導入自動化與數位管理奠定關鍵基礎。目前由取得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電機電腦工程碩士學位的第二代李育強總經理接棒,延續創辦人穩健務實的經營風格,導入新世代創新管理理念,強化員工培訓與福利制度,推動ESG永續發展,致力打造具現代競爭力的企業。
泛台實業創立初期以轉手貿易為主,承接汽車零配件訂單,逐步累積國際接單與專案管理經驗。隨著市場需求演變與客戶對服務深度與廣度的要求提升,公司逐漸從傳統貿易商的角色,轉型為具備研發設計及多元整合能力的客製代工服務平台。台大商學系畢業且具會計師資格的林美芬副總經理指出,公司內部擁有熟悉供應鏈結構與各家製程優勢的專案經理,能依產品特性整合多家不同製程工廠,提供垂直與水平整合服務。
針對客製化產品,泛台實業垂直整合研發設計、模具開發、零件製造至最終組裝的全流程;針對標準化品項,則提供「One Stop Service」,水平整合全系列產品,並提供客製包裝及協助客戶取得歐美產品認證等服務,降低客戶的管理成本與流程複雜度。這樣的整合能力,讓泛台實業從過去單純的「買賣橋樑」,晉升為兼具設計、製造與法規驗證功能的高附加價值平台,進一步強化與客戶的長期夥伴關係。
林美芬表示,四十多年前,泛台實業決定放棄中東紅海市場轉向北美、中南美與歐洲的廣闊藍海市場,是經營路線上的重大轉折。不僅提前避開中東市場後期的利潤衰退,也成功打開全球市場的新局。這展現出創辦人對全球市場變化的前瞻判斷與超前部署。
1977年,李錫山看準當時油元充斥、進口需求強勁的沙烏地阿拉伯市場。他提著兩大箱汽車零件,親赴當地開拓客戶。憑藉誠意與信心當面接洽,提供品質優良、價格合理的產品,迅速獲得客戶信任,業務量短期內快速成長。業績最好的那段時間,李錫山每年往返沙烏地阿拉伯5至6次,每次停留時間長達一個月。
然而,在多次往返與實地觀察後,李錫山的市場敏銳度察覺「中東紅海」市場已逐漸陷入價格惡鬥,殺價競爭壓縮產品品質與獲利空間。他清楚意識到單一市場的風險,於是經營中東市場一年多後,他果斷轉向,主動結束對中東市場的依賴,將戰略重心轉往北美、中南美、歐洲、亞洲與紐澳市場。之後透過展覽、實地拜訪與在地代理人建立合作關係,擴展市場至全球百餘國。這段期間,泛台實業開始實現真正的多角化國際布局,累積市場實戰經驗,在各區域市場中展現更高的彈性與競爭力。
創業將近50年,泛台實業歷經各式挑戰。「挑戰不一定是壞事,只要企業體質夠強,就能從中脫穎而出,甚至獲得更大的市場機會,當成一次考試來看也無妨。」創辦人李錫山回憶1990年代新台幣從40元快速升值至24.5元,短時間內幾乎讓出口利潤歸零,許多貿易商因此退場。泛台當時選擇與供應商協調調整成本,並強化自身的高價值整合服務,最終不僅挺過匯率衝擊,客戶數還逆勢成長一倍,穩固市場根基。
對於當前的關稅波動,李育強總經理則以密切注意但不慌張的穩健心態因應。他指出,目前公司出口業績於美國市場占比達40%左右,美國為最主要銷售地區。歐洲、中南美、亞洲及紐澳地區則各占15%左右。因應中美貿易緊張,在美國對中國製品採超高關稅期間,泛台採取延後中國貨品出貨,並與客戶及供應商保持密切協調的策略,待高關稅延後實施的緩衝期加速出貨,並視情況預付部分貨款,以協助供應端緩解壓力。台大農化碩士李育欣協理補充,由於供應商也擔心最終客戶拒收,公司特別強調與供應鏈維持雙邊信任關係,不會在高關稅壓力及台幣升值下貿然棄單。同時,面對美國客戶對進口成本壓力的擔憂,公司主動提供產品來源地資訊與原物料拆分比例,以因應報關與稅務需求,並協助客戶將部分訂單由中國轉至台灣生產。這類配合性作業雖提高營運複雜度,卻也是企業穩定供應與強化客戶黏著度的重要一環。
數十年來,即使面對金融海嘯、COVID-19疫情等不確定風險,泛台實業仍能從容應對。體質強健與節奏穩定是其能在市場劇烈波動中穩住腳步的主要關鍵。泛台實業始終秉持穩健財務原則,不操作高槓桿,維持穩定的現金流,這也是四十多年來累積出的核心競爭力。
「數位轉型、ESG推動與人力資源管理,是泛台實業當前聚焦的三大核心任務。」目前就讀台大工業工程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的李育強總經理表示,公司早在1996年即通過ISO 9001國際品質管理系統認證,又在30年前導入ERP系統,2021年進一步升級為新版「STAR ERP」,並花費兩年時間完成資料整併,使營運數據更加精準可靠。現階段最優先的工作,是將企業累積超過40年的關鍵資料全面數位化,以奠定後續數據管理的基礎。
「數位轉型是一條非走不可的路。」李育強指出,隨著科技日新月異,AI應用將扮演愈來愈關鍵的角色。泛台目前已著手導入AI文案生成、產品自動上架、EDM自動寄送等行銷自動化流程。此外,亦透過CRM(客戶關係管理)與SCM(供應鏈管理)系統,進一步串接企業內外部數據,強化決策即時性與營運效率。預計至2026年,將完成80%以上的數位基礎建設,全面邁入智慧營運階段。
在人力資源制度的改革方面,泛台實業在既有架構上進行優化,並導入外部顧問協助組織更加符合現代趨勢,包括建立職務說明書、職等職級制度、加薪與獎金機制等,朝向更公開透明的管理模式發展,協助員工清楚掌握職涯發展方向,以強化企業在人力市場的吸引力。公司也持續塑造跨世代組織氛圍與永續文化,即使景氣波動,仍堅持逐年調薪、發放年終獎金,展現與員工共享成果的長期承諾。另一方面,透過ISO標準導入員工訓練規範,安排新人每年至少接受15小時ISO教育訓練,並聘請各領域優秀顧問前來公司開課,培養同仁們當責觀念、系統思考與跨部門協作能力。
走過近半個世紀,泛台實業始終秉持創辦人的「農夫腳踏實地、戰士不畏挑戰、讀書人終身多元學習」的精神,達成企業面對全球局勢的敏銳判斷、對技術層面的高度要求、對客戶需求的快速回應,以及對員工成長的長遠承諾。展望未來,泛台實業期許自身成為全球供應鏈中具策略價值的整合平台,與時俱進,更上層樓,同時也承諾讓每一位同仁在這裡看見成長的路徑、感受到穩定的力量與工作的價值感,持續走在產業變革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