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09 JUL. 2025
409期・產經情勢

弱美元叩關  恐慌拋匯後的避險成本布局

見證美元霸權示弱! 全球貿易鏈迎戰變局

◎撰文/陳允薇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409mainpics 11

在邁入2025下半年之際,新台幣短短兩天內升值幅度將近10%,美元卻相對發動「長線貶勢」。美國金融樞紐華爾街人心惶惶,預感貿易關稅戰觸發突如其來的貨幣波動,資金正在撤離美國境內,美元還會再跌,彷彿預告「弱美元世代」即將來臨!這已引起全球貿易鏈的「不穩定」連鎖反應。


美元一再貶值,國內出口導向的紡纖、車用零件、製鞋、高球桿頭代工等產業,眼前匯損震盪海嘯襲來。一名汽車零組件出口商看著滿手美元鈔票,亟欲拋售卻拋不了,海外客戶還「奪命來電」,只為更新報價。

這只是出口貿易的縮影。美元貶值,引發的貿易震盪,遠遠超乎想像。多家出口商陸續接到央行指示,要求將每日賣匯量從原先2,000萬美元,降至1,500萬美元左右,試圖緩解新台幣兌美元匯差壓力。

新台幣、美元翹翹板  出口商陷入「匯損」焦慮

像是紡織廠力麗,收到美元貨款後,急著盡快匯兌,深怕獲利被匯率波動影響。同樣在紡織業內,成衣代工龍頭儒鴻(Eclat Textile)認為,美國川普徹底顛覆以往的市場慣性,匯差如何走向,貿易商不敢下定論,只能且走且看,將損失降至最低。

市場頻頻預告「美元可能走弱」,新台幣兌美元差距隨之擴大,短期匯損難免,要啟動緊急應變。外銷導向的自行車大廠巨大(Giant)、美利達(Merida)都與客戶有共識,會定期調整合約報價。

然而對螺絲扣件廠商來說,平均毛利率落在15%左右,扣除營運管銷,毛利微薄空間幾乎被匯差侵蝕,螺絲業的龍頭晉禾企業擔心,一旦美元貶至28元,恐怕螺絲扣件產業會步入嚴峻的生存考驗,「接單愈多、虧損愈大。」

409pics-11-1
面對匯率波動風險,自行車大廠巨大(Giant)與客戶建立調價共識,靈活應對出口市場變局。

直視「弱美元」風暴   美國川普的鷹派經濟盤算

眼看「弱美元」暴風圈擴大,風暴路徑無法被預測,出口貿易商靜觀風向變化。反倒是銀行金融界,巴克萊銀行(Barclays)、美國銀行(BOA)、高盛(The Goldman Sachs Group)自從川普一連串「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起手式,明顯透露端倪,為提振美國製造產品出口競爭力,美元兌亞洲貨幣應該會繼續看貶。

回顧川普不滿美元過於強勢,導致貿易赤字擴大,拖累經濟表現。過去曾經採取「鷹派貿易」(Hawkish Trade)路線,利用貨品關稅,推動其他國家貨幣升值,逆向操作讓美元刻意貶值。此次「弱美元」劇情重演是可以預期的。

不過,美國一意孤行的弱美元政策,讓國際市場不敢大意。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義大利資產管理公司Eurizon SLJ Capital紛紛嚴肅預警,美元身為全球儲備貨幣,單看亞洲國家,包括台灣、新加坡、韓國與中國大陸,透過出口盈餘及外匯存底,長期累積的美元資產相當可觀,少說逾2.5兆美元規模,面對美元下探,市場恐怕陷入混亂。

出口商努力想守住毛利,基於避險考量,加速將外銷賺來的美元換回新台幣。新台幣於是強勢升值,一場「非官方去美元化」的貨幣角力悄悄展開。貿易市場萌生預期心理,知道即將面臨全球儲備貨幣大規模外流。

美元出走潮  新興亞洲貨幣轉熱

Eurizon SLJ Capital與經濟學家Joana Freire月前發表的經濟報告〈Another Avalanche Warning on the Asian Currencies〉直指長期對美國貿易順差的亞洲經濟體,像是中國大陸、台灣、馬來西亞和越南等,擁有龐大美金資產,會是這波貨幣版圖移轉的大戶。

至於資金會流向哪裡?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Group Limited)金融市場經濟學家Thierry Wizman回歸貿易慣性思考,認為貨幣會轉向市場所在地緣。高盛、巴克萊銀行聚焦觀察亞洲出口商「拋匯」風向,判斷兌回亞洲貨幣,應該是阻力最小的路徑。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認為,尤其韓圜、新幣、馬幣、印尼盾等亞洲貨幣,將躍升熱門選項。這樣一來,按照高盛預期,出口商繼續出售美元,亞洲各國與美國進入貿易協商,亞洲貨幣走升似乎是定論。

總之,大趨勢來看,儘管全球關稅戰暫時告一段落,卻已造成市場對美元貿易體系崩潰的焦慮,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掌握,在官方外匯儲備組成(COFER)中,美元占比在57%徘徊浮動。相較於1995年的美元儲匯占比70%的輝煌高點,市場仍在逐步脫手美元資產,分散貨幣風險。

全球大淘金! 預見美元貨幣的世代交替

放眼貨幣經濟,Eurizon SLJ Capital認為全球嚴重失衡,讓美元更顯脆弱。市場放慢腳步觀望態勢演變,屆時最劇烈的震撼彈,莫過於美元喪失國際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象徵美元時代的結束。

上個貨幣世代交替落在1970年代,由於英鎊沒落後,國際貨幣地位才被迅速崛起的美元取代。時隔不過半世紀,強勢的「美元本位」霸權搖搖欲墜。

雖然英國經濟預測顧問公司TS Lombard依據英鎊前例,推測「美元本位」還能撐一陣子,不至於立刻拱手讓人,然而美元幣值波動,上升為全球性事件,原因是來自美元既為國際儲備貨幣(Anchor Currency),被各國廣泛持有,更是外匯存底的關鍵貨幣。

就連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石油、黃金買賣貿易時,大部分亦是採用國際儲備貨幣,即美元計價。只是目前美元弱勢,許多國家不約而同決定「去美元化」,這趨勢在亞太地區尤為明顯,寧可回歸「金本位」(Gold Standard),重新以黃金作為貨幣標準。

像越南央行就首度將黃金納入貨幣政策,而東協國家(ASEAN)黃金進口量也大增,泰國需求量最大,今年首季度收購9.1噸黃金,成長17%。不過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其中一筆進貨數據,暴露美國默默從倫敦、瑞士進口600噸黃金,占美國諾克斯堡(Fort Knox)金庫官方儲金的13%,難道在暗示美元會繼續走跌,所以提前重置貿易布局?幕後目的格外引人揣測。

新加坡LC Beacon Global Fund發現,美元主要針對G10貨幣(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十大貨幣)刻意走貶,像是澳元(AUD)、加幣(CAD)、歐元(EUR)、日圓(JPY)、紐幣(NZD)、英鎊(GBP)等,顯然是為製造業回流後的產品外銷鋪路,難怪亞洲新興經濟體不敢鬆懈大意。

然而,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經濟學家Steven Ricchiuto反而給予市場一劑安定劑,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總有一天會以美元以外的資產計價,但在此之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若以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概估,下個國際貨幣世代交替的臨界點,會落在美國債務突破36兆美元,且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達125%時,美元霸權才會面臨實質挑戰,變成國際貨幣體系分水嶺,這極可能發生在今年。

409pics-11-2
越南央行首度將黃金納入貨幣政策,象徵去美元化浪潮下,亞太國家正尋求以黃金重塑貨幣主權。

 「弱美元」出口貿易商的  避險對策

在這之前,全球貿易廠商如何應對、與走貶的美元抗衡?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PwC)提示美元策略性貶值,對於美元計價的出口商,應重新評估經營架構,降低未來外匯干擾,可能侵蝕整體獲利。

在匯率風險管理方面,重新核算,成本結構和盈餘後,企業可考慮以下因應對策:

長期合約約定

使用長期合約、期貨等金融工具,鎖定未來的匯率波動區間,減少對沖匯率風險。

多元化金融貨幣配置

考慮將部分交易移轉至其他強勢貨幣,以降低依賴單一貨幣(如美元),減少匯率風險,並融入當地收入和成本配比。

動態調價策略

與客戶廠商簽約,隨不同市場匯率變動,動態調整定價,以快速反應匯率影響,維持市場競爭力。

像是製鞋廠寶成、鈺齊-KY、志強-KY,採用美元報價,財報結構上因應匯率變動,已盡量調整報價、採購,將視情況運用避險工具,減緩匯率波動影響,而自然避險(Natural Hedge)是重要手段之一。

志強-KY及其子公司進銷貨,採美元計價,除監控匯率變動,對客戶報價時,亦決定讓進銷貨交易的應收(A/R)、應付(AP)款項相互沖抵,降低匯率變動影響,產生自然避險效果。

高球桿頭代工四雄復盛、鉅明、大田和明安,大舉外銷美國。但隨著「弱美元」兌新台幣匯損壓力擴大,「復盛」率先將部分美元部位轉成新台幣。「志強」則隨時配合公司,看資金需求適時換匯,降低經營產生的匯率風險。

全球資金重新配置  洗牌經貿新秩序

眼看國際貨幣生態不穩定,企業廠商唯有敏捷靈活應對,才能降低市場干擾。台經社(TIER)看準美國川普的路線主軸,將朝向「美元貶值、出口導向、產業重建」,欲透過關稅、匯率、國安手段,來重塑全球經貿秩序。

台經社也建議,出口廠商應積極運用金融避險工具,對沖匯率波動。但對全球而言,挺過金融海嘯後,歐債危機,還是地緣政治動盪,資金總會湧向美元。新興市場因美元走弱和潛在寬鬆貨幣政策而獲得新發展。

全球資金正重新評估其資產配置,新興市場因美元走弱,和潛在的貨幣寬鬆政策,獲得新的發展機遇。未來市場演變仍是未知數,至於供應鏈與資金長期走向,仍需持續關注。■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403pic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