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12 OCT. 2025
412期・Cover Story 產業篇

氣候戰  冷鏈對抗極端升溫

全球熱島效應  解鎖高溫經濟的未來版圖

◎撰文/陳若可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Gocochain、Cold Chain Exhibition
412mainpics 4

儘管全球熱浪引發極端氣候,傳統貿易路線被乾旱、洪水吞沒,歷劫過後,宛如北極冰蓋融化後,過去被稱為「傳說中的航道」新大陸浮現─農業生技、冷鏈物流、節能空調、綠建材,甚至倉儲運輸,因應氣溫不斷創歷史新高,反而衍生新需求,使產業荒漠重現蓬勃生機。


隨著全球升溫變遷,人口高度集中大城市,大幅加劇熱島效應(Heat Island Effect)。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上首度發表的《全球製冷觀察報告》(Global Cooling Watch Report),預言2050年,因極端高溫,都市對冷卻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上電動車助攻,全球製冷市場規模可能大幅增加2倍。

根據德中環保諮詢(GEP Research)觀察,全球製冷市場以5.2%漲幅成長,2025年規模可望突破1,200億美元,涵蓋家電、商用空調、汽車、工業冷卻及冷鏈物流等領域。

丹麥空調系統品牌商丹佛斯(Danfoss)率先簽署全球冷卻行動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其集團總裁Jürgen Fischer剖析趨勢,製冷鏈將是暖化世代裡最大的商機,畢竟食品、建築,甚至疫苗製劑,比以往更依賴冷卻技術,才能安全、穩定地在高溫環境裡運輸。

熱浪下的千億商機  製冷巨頭併購風起

尤其中國大陸、印度及東南亞地區,位處全球暖化的核心地帶,熱浪一波波侵襲,像菲律賓、泰國、緬甸陸續出現極端高溫,進而推動冷卻需求。冷卻市場甚至伸向地球的另一端,同樣是暖化災區的拉丁美洲。

德中環保諮詢深入製冷市場,大型製冷劑製造商投入研發新型環保製冷劑產品。國際製冷市場版圖順勢邁入快速併購期,法國施耐德電機大廠(Schneider Electric)預計在2028年前,完全收購美國液冷技術廠商Motivair,一舉拿下冷卻液分配單元(CDU)、後門熱交換器(RDHx)、冷板和熱耗散單元(HDU),和布局多時的「端到端」液冷解決方案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最大的家電集團海爾(Haier)也鎖定開利全球(Carrier Global Corporation),出手收購商用製冷授權技術,包括建築高能效變頻技術,以及低碳足跡的新一代低全球暖化潛勢(GWP)冷媒產品,目的要拓寬海爾本身的家電產品線,跨足食品零售製冷、冷藏儲存及工業製冷等領域。

就連製冷劑產業鏈也跟上步伐,像是北美、歐亞市場,除了新興國家市場需求帶動製冷劑市場成長,綠色製冷劑需求更大幅提升。德中環保諮詢預測,放眼未來,年均成長率維持4%以上,市場規模到2030年有機會突破1,600億美元。

且最重要的驅動力,是求導入更成熟的低碳、高效製冷技術,以及製冷劑回收再利用,一步步迎向永續冷鏈需求。

冷鏈藍海融冰  低溫產業崛起

從冷卻市場延伸,整體冷鏈物流是下一步棋局。跨國食品電商、生鮮宅配訂單強勁,窺見冷藏貨、冷凍貨存在剛性需求,Marketsand Markets報告指出,全球冷鏈市場估值已逾2,280億美元,在5年內,以10.3%年均複合成長率,有機會擴張至3,720億美元規模;中東與非洲地區尤為重要市場成長動力。

國際倉儲物流公司Lineage Logistics陸續收購歐洲自動化冷藏服務商Partner Logistics,以及英國冷凍食品物流巨頭Yearsley、溫控倉儲系統商Preferred Freezer Services,成為全球最大的溫控倉庫營運商。

至於台灣,冷鏈物流市場,連續8年穩健成長。在在顯現冷鏈市場的強勁潛力與擴張契機,成為各大物流公司競相角逐的戰略版圖。無奈面對極端氣候暖化影響,長時間的高溫環境,冷凍、冷藏供應鏈(cold chain)該如何突圍,從《2025台灣冷鏈物流產業分析趨勢報告》中透露一些訊號,冷鏈藍海悄悄融冰、浮出水面。

冷鏈藍海1》鮮食低溫配送

隨著消費者愈來愈習慣網購,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全通路零售大幅展開,線上下單、冷藏到店取貨模式變成標準流程,除了逢泰、全日、裕國等專業B2B運輸倉儲商,統一超商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也推出「店到店」低溫宅配,自建低溫物流體系,支援小型冷藏包裹配送。

另,外送平台foodpanda、Lalamove、Uber Eats亦推出B2C/C2C低溫宅配生鮮服務,迎向生鮮冷鏈的最後一哩路。光是Lalamove切入生鮮冷鏈市場,注意到愈來愈多的農產品進入全球市場,導致整體產品貨架期縮短,也對溫度更加敏感,甚至出現不同級別的冷鏈需求。如何建構冷鏈體系,避免貨物在儲運過程中脫離規範溫度?Lalamove為此至少投資上百輛冷凍冷藏車,以部署冷鏈即時運輸的冷藏車隊。接著,許多零售電商業者將門市店面與小型前置倉庫結合,線上訂單、就近理貨,帶來冷鏈新面貌。

如今,第三方(3PL)大型物流、大型零售自建物流、宅配外送平台的龐大需求,助長冷鏈產業的發展主力。

412pics-4-1
國際倉儲物流公司Lineage Logistics陸續收購歐洲自動化冷藏服務商、英國冷凍食品物流巨頭及溫控倉儲系統商,成為全球最大的溫控倉庫營運商。
冷鏈藍海2》精密電子

另一波冷鏈需求,受惠於全球焦點的半導體產業。半導體晶圓、精密電子材料、IC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同樣嚴格要求恆溫環境,保持運輸最佳低溫,避免受潮氧化,相關冷鏈需求慢慢浮現。且隨著國際分工趨勢,跨國企業的投資布局,進一步催化冷鏈全球化發展。

專注在特殊品冷鏈服務的「台灣醫捷」便瞄準此需求趨勢,為半導體晶圓產品,客製化特殊溫控包材、物流設備儀器,乃至於冷鏈倉儲方案諮詢,提供冷鏈最佳解。

冷鏈藍海3》生技醫藥疫苗

特殊冷鏈需求還包括生技醫藥。先前Covid-19疫情經驗,默德納(Moderna)疫苗製劑要求運輸溫度控制在-20℃,卻在注射前,溫度要回升到2℃±8℃,才能恢復疫苗活性;輝瑞疫苗的冷鏈運輸條件更嚴苛,必須低於-70℃。這讓物流服務商窺見潛在的精密冷鏈。

尤其面對極端氣候的未來,氣溫變化幅度劇烈,容易影響疫苗活性,所以運輸敏感的生技疫苗試劑,需製冷設備,調節疫苗供應鏈各環節溫度。

「生物製劑、疫苗等溫度敏感的醫材研發數量持續增加,加速醫藥冷鍵物流需求。」裕利醫藥於是建構「醫藥電動冷鏈貨卡」運輸物流,負責桃園物流中心到中部地區的醫藥品配送。

除了製冷車,宏虹電子在生技醫藥冷鏈市場投入研發大型超冷冰箱、微型冰箱,可指定不同溫度範圍,滿足運輸到疫苗接種中心的「精確溫度」低溫情境,大幅降低疫苗損耗。

築鏈科技(Gocochain)更提供智慧冷鏈監控解決方案,開發「CoTag」溫度記錄器,結合藍牙無線技術、手機App與雲端平台,為食品、藥品等對溫度敏感貨品,提供儲運的即時溫度監控,切入特殊冷鏈市場,成為日益擴張的新藍海。

412pics-4-2
築鏈科技開發「CoTag」溫度記錄器,結合藍牙無線技術、手機App與雲端平台,提供儲運的即時溫度監控。

從杜拜到越南  全球資本競逐冷鏈新藍海

在全球升溫時代,米特智慧物流(METE)精闢直指全球生鮮、農產品和醫藥對冷鏈物流的需求急速增長,預期中,高效、可靠的冷鏈貨運解決方案需求,尚有成長空間。

而這似乎成了全球共識。2025年9月間,第二屆世界冷鏈博覽會(2nd World Cold Chain Expo 2025)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登場,來自各國、逾兩千多名冷鏈供應商,展示冷藏儲存、冷鏈物流、溫度監控、能源效率等領域的冷鏈趨勢,包括倉儲冷藏凍庫、溫度控制系統、冷藏運輸車輛、節能設備、製冷技術,甚至延伸的冷鏈諮詢、冷鏈金融、冷鏈維修等服務方案,展現冷卻市場的多元面向。

另,泰國曼谷CCE 2025冷鏈展會中(Cold Chain Exhibition)發表冷藏、冷凍、溫控物流及其相關技術解決方案,促進冷庫設備、溫控技術、冷藏車輛、包裝材料等冷鏈商業媒合。越南國際冷鏈展(CO-REF Vietnam)更首度將冷鏈溫控帶入河內及其周邊工業省份,顯示工業冷鏈需求攀升。

目前越南冷鏈設施主要多集中在南部,光是平陽與胡志明市,就至少擁有36座冷庫,隨著製造業進駐河內、北寧與海防等工業區,北越物流正在提升,冷鏈基礎設施有明顯成長空間,更朝向智慧溫濕度監控、綠色製冷前進。

台灣冷鏈協會深入觀察越南冷鏈物流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在9%~14%,在東南亞地區快速擴張,2024年已達2.02億美元市場規模,且預估在2028年,有機會突破3.5億美元。投資機構淡馬錫(Temasek)更樂觀看待越南冷鏈,在生技醫藥進口訂單、以及電商蓬勃成長助攻下,潛在商機高達150億美元。

412pics-4-3
泰國曼谷CCE 2025冷鏈展會發表冷藏、冷凍、溫控物流及其相關技術解決方案,促進冷庫設備、溫控技術、冷藏車輛、包裝材料等冷鏈商業媒合。

區域供冷  熱島未來的突圍新契機

冷鏈產業並非唯一崛起的「升溫產業」。節能空調技術與綠色建材市場也快速發展,「區域供冷」將成為另個「氣候戰場」。

早在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8),暖通空調系統大廠「丹佛斯」(Danfoss)就已預告,隨著氣候異常升溫,如何在不讓地球升溫情況下,防止熱島效應產生,保持城市涼爽?區域供冷的需求大幅增加。

丹佛斯集團總裁Jürgen Fischer認為,區域供冷是目前最前瞻、最有效的建築物冷卻策略。通常由中央空調冰水主機供應冷卻水,透過冰水管路,形成區域供冷系統,並採用環保冷媒,減少製冷產生的碳排放解決方案,具體成效逐漸獲得認可,與傳統冷卻系統相比,可節省近50%的能源成本,看好將引領全球建築轉型的軟硬體解決方案。

眼看全球性的滾滾熱浪襲捲而來,不只想著降溫,連乾旱擴大、水質惡化,既是生存危機,卻從未想過,「冷卻」兩個字能創造這麼龐大市場潛力,各國積極投入淨水循環再利用技術,或培育耐旱農作物。

換言之,誰能預先看見變局並掌握機會,就有可能在暖化風暴中,找到產業突圍與轉型的新出路。■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403pic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