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及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所帶來的挑戰與新機會,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執行,於9月16日舉行「2025台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搭建了一個全台首見的城市級國際交流與商機平台。
台灣是美國第七大貿易夥伴,2024年雙邊經貿總額達1,586億美元,年增幅24%。其中對美出口金額達1,114億美元,而2025年受惠於AI產業,1至8月出口已達1,171億美元,超越2024年全年,美國更一舉取代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這些數據不僅顯示台美經貿的緊密性,更揭示兩國產業互補所帶來的巨大潛力。這場活動首次以「城市」為主體,打造國際級交流平台。
「2025台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邀集美國各州政府辦事處協會(ASOA)、19個州政府駐台辦事處、四大產業公協會與逾300家台美企業共同參與。除台北市外,新北市、基隆市與桃園市政府亦同步響應,展現北台灣城市攜手推動國際經貿的決心。現場貴賓雲集,包括台北市市長蔣萬安、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俞振華、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陳俊安、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新北市經濟發展局局長盛筱蓉、桃園市經濟發展局局長張誠、美國在台協會商務組組長Janée Pierre-Louis、台灣美國商會(AmCham Taiwan)執行長Carl Wegner、美國各州政府辦事處協會會長嚴樹芬、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黃文榮、美洲委員會主任委員宗緒順,以及全台各產業公協會等代表共襄盛舉。
蔣萬安在開幕致詞時指出,面對美國新一波關稅政策與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挑戰,北市府將秉持「不等、不靠、不畏、主動出擊」的原則,全面協助企業因應。他表示,北市府已成立跨局處專案輔導小組,並推動多項具體措施,包括提供中小企業低利融資,協助度過資金壓力;啟動稅務緩繳與減免機制,減輕景氣波動帶來的財務負擔;設立青年創業支持計畫,提供補助與專業輔導;同時針對外貿企業推出租稅優惠,協助其降低海外布局的初期成本。他進一步強調,政策不能停留在紙上,而要深入產業現場。北市府因此每週召開跨局處會議,隨時掌握國際經貿局勢的最新發展,並走訪進出口公會、商業會與科技園區協會,直接傾聽企業需求。唯有與產業並肩作戰,政府政策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Janée Pierre-Louis表示,台北長期以來都是企業拓展全球市場的重要門戶。目前已有超過23個美國州在台設立辦事處,並與12個城市締結姊妹市,這些交流網絡進一步拉近台美經貿關係。她強調,美國是台灣第二大貿易夥伴,同時也是台灣對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本次展會涵蓋農食原物料、食品、醫療生技、化學與航太安防等領域,並聚焦人工智慧、半導體、醫療器材與農產加工等新興產業,顯示雙邊合作正不斷拓展。美國在台協會也將持續與台灣產業攜手,推動雙邊貿易與投資更加深化。
2025年的「台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聚焦十大產業,包括生醫、AI與資料中心、航太與安防、無人機、先進材料、半導體、永續能源、食品加工與汽車電子。展區結合實體展示與數位互動,營造沉浸式體驗;一對一洽談則讓台美企業能精準對接,縮短建立合作的時間。產業代表普遍認為,這樣的設計有效提升媒合效率,避免過往大型展會「擦肩而過」的情況。現場參觀及講座參與總人次達1,920人次,數位展示區亦吸引1,395次線上瀏覽,顯示企業對本次活動的高度關注。
現場展區規劃「食品」、「航太」、「生技醫療」與「寵物產業」等四大主題,凸顯台美合作的多元面向。產業說明會由各州代表與產業專家共同主持,內容涵蓋出口潛力、政策誘因與市場需求,提供台灣企業切入美國市場的第一手資訊。
上午場由美國在台協會商務組率先揭開序幕,以「美國投資環境全解析」為題,解析稅制優惠、政策誘因與全球布局策略,為後續論壇奠定方向。「洞察美國生機產業新藍海」分享基因療法、臨床轉化與智慧醫材的創新機會。「AI與資料中心的黃金時代」鎖定潔淨能源、低稅負與美國新基建的合作窗口等議題。下午場的議程涵蓋航太科技、AI與半導體及農園和汽車電子、農業與食品加工、製造業等主題。11場說明會由華盛頓州、紐澤西州、馬里蘭州、印第安納州、維吉尼亞州、德州、紐約州、蒙大拿州、愛達荷州、密蘇里州等美國19州代表分享最新投資訊息。
對於台灣精密製造業者而言,美國在智慧製造與國防科技的優勢,是切入全球供應鏈的契機。西維吉尼亞州、佛羅里達州與亞利桑那州分享半導體與化學先進材料新趨勢,提供半導體技術突破與材料創新產業商機。懷俄明州、新墨西哥分享綠色轉型下的能源供應與先進醫療投資趨勢。中西部及東北部聚焦農業與食品加工的優勢,凸顯建立台美農產鏈連結的潛力。汽車電子說明會分享從底特律汽車之都到新一代智慧移動的最新趨勢,與台灣在車用半導體與零組件的優勢形成互補。
美國目前是全球最大外國直接投資(FDI)目的地,累計金額達5.7兆美元、約占全球3成。美國GDP達29.2兆美元,占全球逾四分之一,再加上多項自由貿易協定,讓美國成為外資企業拓展出口的重要平台。美國在台協會商務組副組長高宇文表示,美國長年吸引全球企業投資,不僅是龐大的市場,更是企業進軍國際的重要跳板。
據統計,2024年外國企業在美國子公司出口額達4,690億美元,其中台灣企業貢獻約32億美元銷往第三國。對科技產業而言,美國更是全球創新領頭羊,在科研出版、專利數量、頂尖大學與研發投資方面皆名列前茅。跨國企業在美子公司研發投入超過800億美元,其中台灣企業約占1.93億美元。美國資本市場更是企業成長的助力,創投與私募股權資金規模居全球第一,股市市值占全球42%,為新創與跨國企業提供充沛的融資管道。美國的法治環境、完善的基礎建設與多元的人才庫,也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原因。
高宇文指出,外資在美國投資以半導體產業規模最大,總投資金額高達1,522億美元,凸顯全球對晶片供應鏈安全的重視,以及美國政府振興本土製造的努力。台灣企業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除了半導體,外資集中產業還包括再生能源、電子零件、汽車製造與化學工業,皆屬先進製造與基礎建設關鍵領域。數據顯示,過去10年,美國先進製造業吸引逾4,000件投資計畫,總金額達1.5兆美元,以加州與德州最具代表性。
在過去10年,農業產品加工製造業的相關投資計畫逾140件,總金額約234億美元。航太工業則吸引逾300件計畫、投資總額達200億美元,以加州和德州是外資投資最多的州。生命科學領域能量更為驚人,10年間投資超過1,600件、金額6,223億美元,集中於麻州與加州。汽車產業則累計644件投資,金額約1,956億美元,成為外資進入美國的重要門戶之一。
台美貿易與投資往來規模龐大,帶動彼此經濟體創造大量就業。過去10年間,台灣在美國共132項投資計畫,投資總金額達1,910億美元。亞利桑那州、加州、路易斯安那州與德州,是台商投資最多的四個州,主要投資產業以資通訊(ICT)及半導體製造供應鏈為核心。大型企業如台積電、環球晶圓、富士康已先後在美設廠,並帶動數千家中小企業供應商進入市場,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生態。經濟部也宣布將在德州達拉斯及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設立投資服務中心,協助台商擴大布局。
作為美國商務部推動外資的核心機構,「選擇美國」(SelectUSA)提供外國企業相關的投資指南、產業聚落地圖與服務供應商名錄等資源,並協助外資與各州及地方政府建立聯繫。其官方網站(selectusa.gov)免費公開大量資訊,成為企業認識美國市場的入口。SelectUSA目前已成為台商赴美投資的重要窗口,亦擔任跨部門投資工作小組主席,協調國務院、財政部、國防部、農業部、勞工部、能源部、教育部等19個部會,針對外資議題提供跨部會支援。
對國際企業而言,這是最有效率的資訊獲取管道。美國在台協會也設有專責SelectUSA團隊,全年提供專業服務,並成立「投資美國協會」(InvestUSA Committee),匯聚產業關鍵參與者,提供更整合的支援。SelectUSA每年都會舉辦數百場投資推廣活動,此次舉辦的台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亦是其中的一環。
一年一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是全美規模最大、資源最完整的官方投資盛會。為期4天的活動集結各州經發單位、聯邦政府機構與私人服務供應商,內容涵蓋商務交流、配對洽談、技術推廣、女性創業計畫與產業聚落分團。
2025年規模再創新高,來自逾100國、超過5,500名與會者齊聚,其中包括11位美國州長與54個州及地方代表。台灣代表團規模達185人,再次展現對美國市場的重視。過去7年,台灣已有六度派出全球最大代表團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
2025年舉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設有三大產業主軸,分別是半導體、人工智慧與量子科技和無人機。台灣代表團深入多州考察投資環境、研發中心與創新基地,獲得第一手資訊並拓展國際人脈。「這個平台能在最短時間內提供最多資訊與資源,並建立關鍵人脈。」高宇文鼓勵有意進入美國市場的企業應積極參與這項活動。「2026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將於2026年5月3日至6日,在華盛頓特區近郊舉行,美國在台協會將會提供有意前往美國投資的台灣企業各項協助。
「2025台美城市產業商機媒合會」獲得IEAT及北北基桃多個工商團體支持,當日前往參與活動的會員廠商眾多,並給予正面評價。此次展會,更是一次產業對接的實質契機,活動背後更大的意義在於城市主動連結國際市場,未來台北將持續推動跨國合作,協助台灣企業在全球變局中尋找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