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12 OCT. 2025
412期・企業領航

從代工到自創品牌

川方企業淬鍊半世紀  以持續創新穩立國際舞台

◎撰文/張煥鵬 攝影/陳正國
412mainpics 7

在全球製造供應鏈不斷重組的浪潮中,一家台灣本土企業卻能以堅毅步伐,在國際市場建立穩固地位。川方企業(COMEUP)從一間五金行起步,如今已是全球知名的電動捲揚機品牌,產品行銷全球六十餘國,自創品牌COMEUP更在歐洲各國,穩居領導地位。


今年是川方企業成立50週年,半世紀以來,川方企業專注於設計研發、生產製作與銷售各類型的電動捲揚機與絞盤,並以自有品牌立足市場,成為台灣少數不依賴代工、卻成功打入歐美市場的企業。「川方企業就像台灣工業發展史的縮影。」川方企業董事長黃國欣表示,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低成本與龐大產能的壓力下,單純依靠代工難以維持生存。企業未來的出路,不在繼續拚代工,而是發展自有品牌。川方企業2012年在美國成立子公司,把COMEUP品牌推進北美。黃國欣直言,品牌經營若不及早開始,將來肯定後悔。雖然初期很辛苦,但事後回頭看,這是最對的選擇,也讓公司在全球最競爭的市場中打下根基。

五金行轉型為零件製造商  代工廠走向國際舞台

50年前川方企業創辦人黃事吉,在台北後火車站經營一間小型五金行。「當時,許多顧客帶著日本製的吊車來找零件維修,卻苦於市面上找不到合適的供應。」黃國欣說,父親當年看見市場缺口和商機,決定不再只販售五金零件,親手投入製造,在內湖一間不到百坪的工廠起步。

川方企業早期的產品線並不集中,從鑽床到灑水器,什麼都嘗試。而真正帶來契機的是 1980年代的十大建設。翡翠水庫、高速公路與大型工廠的工程需求,讓「捲揚機」吊車成為必備設備,因此迅速累積訂單,產品從小型到大型吊車一應俱全,企業基礎逐漸穩固。

1980到1990年代,川方企業開始承接日本客戶的代工訂單。對仍處於成長期的台灣公司而言,日本人近乎苛刻的標準,既是挑戰,也是淬鍊。工廠必須按照規範重新規劃動線,每個零件需完整追溯履歷,品質檢驗更是層層把關。在那個年代,多數廠商還停留在「能交貨就好」的思維,但川方企業卻因與日本客戶合作,提前經歷了一場品質管理的訓練。嚴謹的製程規範、完整的生產履歷、嚴格的品質把關,讓這家小廠逐漸建立制度化的管理基礎。過程雖艱辛,卻因此奠定日後走向國際市場最關鍵的一塊基石。

412pics-7-1
川方企業董事長黃國欣表示,代工關係終究建立在成本與利益之上,不會有永遠的承諾,唯有建立品牌才能走得長久。

跨入車用絞盤市場  差異化設計獲得肯定

靠著誠信與勤奮,川方企業在市場中站穩腳步。然而,真正改變企業命運的,是來自英國客戶的建議。當時,那名客戶拿著一台美國知名品牌的車用絞盤,希望川方企業嘗試開發同類型產品。黃國欣回憶道,從垂直吊掛到水平拖拉,看似只是應用方向不同,實際上卻涉及結構設計與安全係數的巨大差異。憑藉多年累積的技術,川方企業很快就交出讓客戶滿意的產品。更關鍵的是,他們避開專利限制,將煞車結構從索輪內部移到外部,雖然因此讓產品體積變長,但使維修更便利。這項差異化設計不僅獲得客戶肯定,也讓川方企業踏入車用絞盤市場。

在車用絞盤領域的初期,川方仍以貼牌(OEM)方式出貨,並與美國前三大品牌之一維持多年合作。然而,隨著中國大陸供應鏈崛起,加上歐洲市場對「自有品牌」與「貼牌產品」的界線模糊,雙方最終分道揚鑣。失去該重要客戶,使企業營收瞬間蒸發2到3成。黃國欣真正體認到,代工關係終究建立在成本與利益之上,不會有永遠的承諾,唯有建立品牌才能走得長久。

2012年,川方企業在美國成立子公司,積極推廣自有品牌「COMEUP」,以高品質、高可靠度作為品牌定位。憑藉獨特專利技術與穩定性能,COMEUP絞盤逐漸在北美市場站穩腳步,尤其在越野車領域贏得口碑。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黃國欣的帶領下,川方企業透過創新與策略布局,拓展國際市場,尤其在美國的發展最為突出。COMEUP成功切入美國吊臂工程車領域,並取得市占第一的成績;同時,其車用絞盤也進入美國通用汽車(GM)原廠供應鏈。值得注意的是,COMEUP絞盤獲得國際四驅教練協會(I4WDTA)的推薦,進一步鞏固其全球地位。

真正讓品牌聲名大噪的,是2008年英國知名汽車節目《Top Gear》北極特輯中,節目中出現的越野車前端就掛著COMEUP絞盤。節目播出後,越野社群開始注意到這個來自台灣的品牌,成功受到許多越野車隊的青睞。憑藉明確的行銷定位與持續的研發製造投入,COMEUP已成為歐美等國許多越野改裝車隊愛用的絞盤品牌。

COMEUP品牌的崛起,不只靠運氣,川方企業的技術實力同樣扮演關鍵角色。從最初將煞車結構移出索輪的設計,到後來轉向「防禦型研發」策略,企業選擇專注於產品穩定性與可靠度,而不是追逐華而不實的創新。因為在這個產業裡,一套產品可能要服役20~30年,客戶真正看重的,是耐用與安全。

二代接班開啟新篇章  引進外部創新動能

隨著越野市場趨於飽和,公司敏銳地轉向工業與拖救車應用。美國的吊臂車與工程車成為新舞台,特別在COVID-19疫情期間,競爭對手斷料,川方企業把握機會補位,迅速收編8成以上客戶,被歐美大廠稱為「救火隊」。這不僅讓企業營收版圖更加穩固,也證明品牌早已具備與全球對手競爭的實力。

2022年,黃國欣從美國返回台灣,正式接班,開啟新的領導篇章。與創辦人世代相比,他更重視企業治理、數位化與人才培育。他觀察到,傳統製造業若要持續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優勢,必須從組織文化與營運體質著手,讓制度能支持創新。在他的帶領下,川方企業推動內部數位轉型,改善生產管理流程,引入新的人才培訓機制,並強調跨部門協作。對員工,他強調「企業是大家共同的家園」,必須在福利與發展機會上給予支持;對客戶,他則秉持長期合作的信念,建立超越交易的夥伴關係。這樣的思維,也讓川方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而是以多角化的策略,逐步強化抗風險能力。

從公益到永續  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川方企業近年屢獲肯定,2024年榮獲新北企業精典獎的「寰宇國際類組」及「世代傳承類組」;2023年更拿下中小企業界最高榮譽「第32屆國家磐石獎」,並獲勤業眾信Deloitte頒發「卓越管理企業獎」。黃國欣同年也榮獲「年度100MVP經理人」之Super MVP。

黃國欣深知企業競爭並不僅止於產品,更在於治理與制度。川方企業主動以上市櫃規格自我檢視,推動董事會改組、確保財務透明,並逐步導入內控與ESG機制,涵蓋風險控管、永續報告及節能減碳。專業委員會長期參與治理,形成監督與制衡,再搭配專業人才的引進,使企業治理不流於口號。

然而,作為傳統產業,川方企業在吸引高階經理人與技術人才上面臨挑戰。若未提前布局,第一代退休後,接班問題將日益嚴峻。黃國欣選擇積極導入顧問與新經營模式,並透過各項榮譽與人才計畫增加能見度,逐步塑造出值得投入的企業品牌。在技術創新上,川方明白突破不一定來自自家實驗室。異業轉移往往帶來新契機,例如直流馬達減速機構被延伸至AI伺服器機櫃搬運,一年就成功外銷達2,000台,再次驗證專業累積可以催生全新市場。

除了企業經營,川方企業也長期深耕在地,透過「寶春慈善基金會」,持續支援瑞芳的醫療資源與獨居長者關懷,把企業成果回饋給社區。這樣的實踐形塑地方連結,更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元素。走過50年歷程,川方企業正邁向新的發展階段,以穩健的步伐,秉持「創新、品質、永續」理念,朝百年企業邁進。■

412pics-7-2
憑藉製造實力與品牌行銷能力,川方企業曾榮獲國家磐石獎、小巨人獎及多次台灣精品獎等,持續提供消費者性能可靠的產品。
412pics-7-3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403pic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