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勢日益複雜,越南憑藉獨特地理位置與靈活外交策略,成為亞太經濟的關鍵國家。透過「竹子外交」,越南成功在美中競爭間保持平衡,強化與美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同時維持與中國大陸的穩定交流,使外資大量湧入,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越南2025年經濟成長率將達6.5%,超越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顯示其在東南亞區域的競爭優勢。成長動能來自製造業出口、旅遊業復甦及投資成長的強勁表現。特別在美中貿易摩擦升溫情況下,許多企業為降低美國關稅帶來的影響,選擇將生產基地轉移至越南,帶動製造業擴張與出口成長。此外,年輕且具競爭力的勞動力、低廉生產成本及政府積極推動的招商政策,使其成為跨國企業布局亞洲市場的重要據點。
越南在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的地位不斷提升,然而,川普歸來帶來的不穩定性,卻也讓越南經貿前景蒙上陰影。
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於2016年首次提出,形容越南的外交策略如同竹子一般,「根基穩固,枝葉靈活」,即在保持國家核心利益不變的前提下,對外關係展現靈活適應力,以在強權競爭下維持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越南近年為全球外資青睞的投資地點。越南政府持續推動產業發展,透過優惠政策與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全球科技與製造業巨擘進駐。智慧手機、電腦、伺服器、網通設備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產業蓬勃發展,吸引台灣的緯創、和碩、仁寶、英業達,韓國的三星、LG,以及日本的三井集團、TOYOTA、PANASONIC、京瓷等企業在越南設廠,形成完整的產業聚落。
越南政府與企業間的緊密合作,進一步促成外資湧入。以三星為例,該公司自進入越南市場以來,投資金額已達232億美元,成為越南最大的外資企業。2024年,三星在越南的營收與出口額分別達625億美元與544億美元,顯示其深厚的市場基礎。在越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星計劃進一步拓展人工智慧(AI)、半導體及數位轉型領域,並協助培育本地科技企業,深化越南在全球供應鏈的戰略地位。
此外,越南積極拓展國際經貿關係,強化與全球市場的連結。日前越南與捷克正式將雙邊關係提升至戰略夥伴層級,雙方承諾促進貿易合作,使越南成為捷克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門戶,同時借助捷克的影響力拓展歐盟市場。這類國際合作不僅提升越南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也進一步強化外資企業對越南市場的信心。
儘管2024年越南政壇經歷多次領導層更迭,包括國家主席、總書記的更換及政府機構改革,但整體政治環境仍維持穩定,目前看來並未影響投資信心。尤其政府持續推動行政體系精簡化,提高政策執行效率,以降低企業在投資與營運上的行政障礙,將使越南在國際資本市場保持吸引力。
近年來,企業為了降低風險並分散供應來源,越南逐漸取代部分中國大陸製造業的角色,承接組裝與生產業務。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於2025年1月13日公布的數據,2024年中國大陸對越南出口額成長近18%,達到創紀錄的1,620億美元,首次超越對日本出口額1,520億美元,顯示越南已成為中國大陸第三大出口市場。此一成長主要來自電子元件出口,如顯示器模組和電腦記憶體等,這些產品在中國大陸對越南出口成長最快速的十大商品中占有8項。
許多企業將零組件運至越南組裝,然後再出口至美國,以規避關稅,這也提升越南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三星電子、立訊精密與鴻海等科技領導業者即紛紛在越南投資數十億美元,擴大生產基地,組裝AirPods、MacBook等高科技產品,推動當地電子產業蓬勃發展。
川普在第一任期內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使越南成為最大受益國之一,吸引大量企業轉移供應鏈並推動出口成長。然而,川普第二任期上任後宣布的關稅政策,可能扭轉情勢。
新加坡華僑銀行的經濟學家估算,若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實施高額關稅,越南的經濟成長率可能從2023年的5%驟降至1%。這主要因為越南對美國市場高度依賴,出口至美國的比重接近30%。
川普接受福斯財經網(FBN)訪問時,曾直言「越南占美國便宜,甚至比中國大陸嚴重」,顯示越南可能成為美國貿易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持續擴大,2024年達1,235億美元,年增近18%,創下歷史新高。此數據遠超過川普首次上任時的380億美元,使越南成為僅次於中國大陸、墨西哥及歐盟的第四大對美貿易順差國。面對如此懸殊的順差,川普可能採取關稅措施,直接衝擊越南的出口產業。
美國總統川普於2月13日簽署一份備忘錄,宣布將實施「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使美國與貿易夥伴間的關稅稅率相等。根據該政策,若某國對美國商品徵收特定稅率的關稅,美國將對該國輸美商品徵收相同稅率的關稅。此外,對等關稅政策還考慮其他貿易壁壘,如增值稅(VAT)和非關稅措施,川普欲藉此恢復他所認知的全球貿易公平競爭環境。預計在2025年4月前完成相關調查,並實施此政策。
三菱日聯銀行(MUFG Bank)資深分析師Michael Wan指出,若美國實施「對等關稅」,越南出口商品的關稅可能翻倍至8%。不過,相較於全面性關稅,川普政府更可能針對特定行業,例如電子產品、服飾與食品加工業加徵關稅,以減少越南的貿易優勢。
面對美國的貿易壓力,一般認為越南可能採取的因應措施,包括:強化對中國大陸投資的審查,美國指控中國企業利用越南做為轉運站,以規避關稅,因此越南可能加強監管,防止非法轉運行為,以降低美國施壓的風險。
為展現貿易公平性,越南也可能對部分中國大陸商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以換取美國的信任。此外越南將透過購買美國的軍事裝備、民航飛機與能源產品(如液化天然氣),縮小雙邊貿易順差,以緩和美方的壓力。
當一個國家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時,另一個國家對該國出口的相同或類似商品徵收相同稅率的關稅,以確保雙邊貿易的公平性。
面對美國可能對越南實施更嚴格的關稅措施,越南政府強調與美方保持密切協調,並向外資釋出穩定訊息,確保投資環境維持開放與透明。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范秋姮(Pham Thu Hang)日前在例行記者會向外資企業喊話,表示越南將持續簡化法規、優化經營環境,讓外資企業能夠安心在越南發展。她指出,越南做為一個開放型經濟體,始終關注國際貿易趨勢,並採取適當措施減少不利影響,並將嚴格遵守國際貿易規則,履行雙邊與多邊貿易協議的承諾,透過深化國際合作提升市場競爭力。
越南是台商在海外的重要生產基地,涵蓋紡織、製鞋及科技產業。然而,隨著美國可能對越南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這些產業的台商企業開始評估影響並調整策略。其中,紡織業上游原料供應商如遠東新世紀表示,短期內將與客戶協商關稅分攤方案;長期則視關稅政策變動,以及客戶對越南供應鏈的下單策略,再決定下一步行動。製鞋業寶成則計劃擴大印尼投資,增加當地產線,以降低對越南生產基地的依賴。
川普上任短短時間快速頒布多項關稅措施,一旦川普言行合一,落實這些政策,越南是否仍能保住全球製造基地地位?是否仍舊受到外部投資青睞?未來發展仍須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