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05 MAR.2025
405期・Cover Story 全球篇

厲行經濟政策變革  重建美製造大國地位

關稅因素發酵  牽動供應鏈再次轉移

◎撰文/陳玉鳳 圖片來源/美聯社、路透社、Shutterstock
405mainpics 3

川普2.0揮舞關稅大刀,加上企業減稅、能源政策改革等手段,試圖吸引企業回流美國,重建「製造業大國」地位。然而,關稅政策也將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干擾全球市場效率與整合,進一步削弱供應鏈穩定性。


川普持續高調宣布各種新關稅措施,將關稅做為與他國談判籌碼,目標之一是促使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然而,幾乎每日變動的關稅政策,不僅對全球經濟與外交關係帶來衝擊,也可能違反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下的承諾。

然而,川普依然在世界經濟論壇演說中,向企業界發出明確訊息,強調美國是最理想的生產基地。他承諾將美國企業稅率降至15%,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低的稅率之一。他直言:「如果來美國生產,我們將提供全球最低的稅率之一;如果選擇不來,那也沒關係,但你將不得不支付關稅。」

透過「減稅+關稅」的雙重策略,川普試圖讓企業在經濟利益的考量下,選擇回流美國,進而帶動當地投資與就業成長。

石化燃料優先  吸引製造業回流  

除關稅威脅及企業減稅誘因,川普並著手能源政策,以振興製造業。川普宣布美國進入「國家能源緊急狀態」,加速對石油、天然氣等開發項目的審查,並簽署行政命令撤銷拜登政府當時的部分電動車補貼政策,以促進阿拉斯加等地的天然資源開發。

川普認為,美國擁有龐大的石油與天然氣儲存量,這是其他製造業強國缺乏的優勢。因此,他計畫透過增加化石燃料生產、降低能源成本,吸引製造業企業回流。他強調:「美國的能源優勢將有助於降低消費者物價、保障國家安全,並讓美國重新成為全球製造中心。」

然而,這一政策的推動,將使美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再生能源獨立性下降,並可能削弱對氣候變遷的努力。如果川普推動撤銷《降低通膨法案》(IRA),美國對綠能投資的減少可能導致全球再生能源產業向歐洲與中國大陸轉移。

川普的一系列政策,無論是關稅施壓、企業減稅,還是化石燃料政策,皆是為了讓美國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基地,也就是說,原本拜登時代南向墨西哥或東向東南亞的供應鏈布局,川普2.0將帶來「第二次供應鏈移轉」,演變成美國設廠,以降低關稅衝擊。整體而言,這些變化將可能引發一連串的全球貿易變局,造成供應鏈混亂,例如汽車生產供應鏈。

加徵關稅  影響汽車供應鏈

川普2.0對墨西哥、加拿大加徵關稅的計劃,可能對汽車、電子及農產品產業帶來重大影響。其中,汽車供應鏈首當其衝,關稅措施可能擾亂美墨產業分工,導致車輛成本上升,進而影響美國消費者。

根據墨西哥財經媒體《金融家》(EL FINANCIERO)報導,美國市場每年銷售約1,500萬至1,600萬輛汽車,但本土產能僅約800萬至900萬輛,因此每年需進口至少600萬輛汽車以滿足需求。由於地理位置、勞動成本及美墨加協定(USMCA)提供的貿易優勢,許多美國、日本及歐洲車廠選擇在墨西哥設廠生產,然後銷往美國。

目前,包括通用汽車、福特、日產、豐田和福斯等主要車廠,皆在墨西哥設有生產基地,並將大量汽車出口至美國市場。2024年墨西哥共出口347萬輛汽車,其中近80%(約277萬輛)銷往美國。主要出口車廠排名依序為通用汽車71萬輛、福特汽車36萬輛、日產汽車32.6萬輛。

面對川普提高關稅的政策,部分車廠可能會考慮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以避免關稅成本。然而,此一決策並非易事,因為墨西哥的汽車產業與美國市場已形成高度互賴的供應鏈。

墨西哥國家汽車零件工業協會指出,美、墨、加三國在汽車供應鏈上已高度整合,區域內汽車產業共創超過1,100萬個就業機會。一輛汽車在最終組裝前,零件平均需跨越美、墨、加三國邊境7至8次,顯示供應鏈的複雜性與緊密性。在北美汽車供應鏈中,加拿大在高技術製造、零組件供應及研發設計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墨西哥負責組裝與製造,美國則是最大消費市場。

405pice3-1
美、墨、加在汽車供應鏈上已高度整合,其中美國是最大消費市場,若因關稅政策,美國轉往日本購車,生產成本更高,導致車價上揚,對美國消費者造成更大負擔。

因此,根據墨西哥國家汽車零件工業協會(INA)數據,若美國對墨西哥汽車加徵25%關稅,出口至美國的車輛價格將平均上漲約2,414美元(約新台幣8萬元)。此外,如果美國減少從墨西哥進口汽車,勢必轉向德國或日本購買,但這些國家的車輛生產成本更高,最終將使車價進一步上揚,對美國消費者造成更大負擔。

《金融家》評論認為,美國與墨西哥在汽車產業上相互依存,美國市場無法完全擺脫墨西哥供應鏈,墨西哥同樣依賴美國市場。因此,儘管川普揚言加徵關稅,最終可能會有所調整,以避免對雙方經濟造成過大影響。

面對外界擔憂關稅可能引發供應鏈混亂,川普則認為影響有限。他表示:「短期內可能會有一些混亂,但這是暫時性的,人們會理解的。關稅將使我們變得更富有、更強大。」不過,川普雖然強調2月1日的關稅政策不會改變,但他曾暗示,可能對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規範的石油和汽車產品提供豁免。

根據媒體報導,川普團隊正在考慮是否針對這些關鍵產業調整關稅措施,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影響。此外,《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美國石油與汽車業近期積極遊說,希望獲得關稅豁免,認為新關稅將導致價格上漲,並破壞北美地區的供應鏈。

要求「乾淨」供應鏈  越南緊張面對川普2.0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全球供應鏈布局再度成為關注焦點。專家分析,在這場變局中,印度對川普2.0最為期待,而越南則可能成為最大輸家。

印度為何能夠正向面對?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的分析,川普對印度的態度一向友好,且印度政府認為,若川普再次發動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打壓,將有助於印度科技與製造業的發展。

美中貿易戰以來,為了降低風險,許多跨國企業(包括台資與中資)紛紛將供應鏈轉移至東南亞與印度。其中,印度積極吸引外資,尤其蘋果等大型科技企業加速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印度。川普2.0政府進一步強化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限制,印度將是主要受益者,因為這將促使更多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往印度。

越南又為何最緊張?相較於印度的樂觀情緒,越南則處於高度警戒狀態。2023年,越南是美國第三大貿易逆差來源,其對美國的出口規模龐大,貿易順差已引起美國政府關注。

回顧川普第一任期,美國曾對越南發起「301條款」調查,認定其貿易政策未達公平標準。然而,由於越南是「初犯」,當時川普政府並未對其施加嚴厲關稅,而後繼的拜登政府也未進一步採取懲罰性措施。但川普重新執政,越南恐怕將成為美國貿易制裁的重點目標,面臨更嚴苛的關稅或貿易限制。

此外,美國政府近年來加強審查外資背景,防範中國大陸資本介入供應鏈。許多美國企業已對東南亞供應商施加股東結構審查,確保供應鏈「乾淨」(Clean Supply Chain),避免涉及中國大陸資本。這對越南而言是極為嚴峻的挑戰,因越南的外資結構中有大量中國大陸資金。如果美國認定越南商品涉及「洗產地」,即中國大陸製造的產品透過越南包裝再出口至美國,將可能導致更嚴格的貿易懲罰,甚至影響到當地台商的出口業務。

美中貿易戰持續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許多企業原先選擇將生產基地遷往越南,然而近年來,台商對泰國的投資比例明顯上升,顯示東南亞的供應鏈佈局正在微調。

徐遵慈強調,雖然東南亞仍是外資關注的生產基地,但各國的政治穩定性與對外資的友善程度差異甚大。她提醒台商,東南亞仍是全球製造業轉移的重要基地,但各國投資環境正發生變化,台商與國際企業需密切關注美國政策動向,並靈活調整市場布局,以因應未來可能的變數。

405pice3-2
川普2.0對墨西哥、加拿大加徵關稅的計劃,可能擾亂美墨產業分工,汽車供應鏈的影響首當其衝。

對等關稅將至  各國政府未雨綢繆

關注川普政策變化,已成為企業經營者每日必做功課。美國總統川普於2月13日宣布將推行「對等關稅」,強調只要有國家對美國商品課徵關稅,美國將施加相同的關稅稅率,以確保貿易公平,且美國將把部分國家的「增值稅」(VAT System)視作隱性關稅,相應調整美方的徵稅政策。此外,某些國家透過政府補助來降低企業成本,影響國際市場競爭,美國也將針對這類補助制定相應規範,以防止市場失衡。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最快4月就能開始實施。

根據野村投資銀行最新研究報告,這項措施將對亞洲出口至美國的國家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中國大陸、印度和泰國等對美關稅較高的新興經濟體,若美國反向實施對等關稅,這些國家將首當其衝。相較之下,新加坡和南韓等已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由於關稅壁壘較低,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

此外,川普政府是否針對特定行業或全面實施對等關稅,將決定影響程度。以越南為例,該國整體加權平均關稅較低,但在特定領域(如農產品和運輸業)稅率較高,若美國針對這些領域徵收對等關稅,越南的出口將受到較大衝擊。

從產業層面來看,亞洲對美國的農產品和運輸業商品徵收較高關稅,其中農產品關稅較難調降,因這涉及各國內部的農業保護政策。然而,各國可能會選擇降低機動車及其他運輸產品的關稅,以換取美國的貿易讓步,避免更大範圍的關稅衝擊。

面對可能的關稅壓力,亞洲各國已加速與美國進行談判。印度正考慮降低30多種商品的關稅,並計劃增加美國國防與能源產品的採購,以緩和貿易摩擦。泰國則希望透過增加美國乙烷與農產品進口,來換取美方降低對泰國商品的關稅。

至於亞洲的發達經濟體,如日本、南韓、新加坡面臨的對等關稅風險較低,但若川普政府進一步擴大關稅範圍,涵蓋製藥、半導體等產業,甚至重新談判自由貿易協定(FTA),這些國家仍可能受到波及。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將顛覆美國與貿易夥伴的關稅平衡,密切關注美國的貿易政策動向,並靈活調整出口策略,以因應潛在的關稅風險,已成為企業在川普2.0的生存之道。■

405pics3-3
若川普政府擴大關稅範圍,涵蓋製藥、半導體等產業,儘管如南韓及新加坡等已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仍極有可能遭受對等關稅的波及。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403pic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