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07 MAY 2025
407期・亞太視角

物流倉儲亂象  電商急覓新出路

美國「小額包裹關稅」 引爆跨境電商戰火升高

◎撰文/陳怡寧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407mainpics 8

美國白宮的關稅政令反覆無常,大刀砍向「小額包裹免稅」,原本針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加徵10%新關稅,隨後又宣布繼續「豁免」小額包裹關稅待遇。隔不到3個月,美國總統川普急令反覆,再聲稱針對從中國大陸進口、價值800美元以下的小額包裹(de minimis),關稅從30%、90%,再竄升至120%,每件包裹5月2日起額外課徵的固定費用,6月再加碼至200美元。

全球關稅遊戲規則已失去慣性,無法「準確預判」下一步;顯然這是中美貿易戰延長的戰線。而一場環太平洋的小額包裹關稅戰場,最終落在跨境電商(Cross Border E-Commerce),尤其中國大陸是戰場的第一線。

小額包裹受阻  跨境電商鏈動盪

3月底以來,跨境空運「末班車」已滿艙,海運尚在觀望。進出邊境的「小額包裹」首當其衝,直接衝擊每年超過10億件、從中國大陸出口美國的小包裹,及小額包裹中逾460億美元商機。

2015年至2024年間,經由「小額豁免」政策從電商平台進入美國的包裹郵遞量,成長幅度超過878%,突破13.6億件。像是亞馬遜(Amazon)、阿里巴巴(Alibaba)、希音(SHEIN)、Temu正是靠小額豁免「通關」才崛起。

Keyword》小額豁免(De Minimis Tax Rule)

小額豁免源自美國法例第19條第1321款(Section 321),容許每人每日進口總值不超過800美元的貨品,並可獲豁免關稅及享有簡易通關安排(Type 86清關)。

尤其Temu屬於中國大陸的電商購物平台「拼多多」(PDD)旗下品牌,選擇將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向美國銷售大量折扣廉價的服飾、電子產品和家具。可見原先「小額豁免」曾帶來網購電商環境蓬勃,及非常可觀的交易量,極可能因關稅政策而萎縮。

關稅災情損失多廣?中國大陸跨境電商占D2C(Direct to Consumer)出口的30%,單看亞馬遜平台上約50%的賣家來自中國大陸,僅僅深圳就有超過10萬名賣家註冊。一旦小額包裹「卡關」,亞馬遜的電商數據服務商SmartScout預估,至少25%至40%的跨境電商交易額將蒸發。

一站式跨境電商鏈正在被顛覆─平台廠商不再擁有價格優勢,搶著清倉庫存,尋覓新的倉儲點、轉運點,再加上航運物流都加入跨境電商的貨運新戰局,思考應對小額包裹關稅的出路。

Keyword》D2C

Direct to Consumer,D2C指的是品牌不透過中間商,而是直接建立官方銷售管道,例如透過品牌官網、APP、LINE官方帳號以及直營門市提供銷售服務。

407pics-8-1
中國大陸電商平台旗下品牌Temu將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可見原先「小額豁免」曾帶來網購電商環境蓬勃,未來可能因關稅政策而萎縮。

物流鏈全面緊繃  電商緊急應變

據航空貨物集散站龍頭「遠雄港」第一線觀察,從亞洲遠東到北美的航運報價已翻倍,每公斤超過新台幣200元。隨著小額包裹加徵關稅風聲傳開,台驊(T3EX)的出貨壓力亦升溫,快遞訂單來得又大又急,迅速湧入物流鏈。電商客戶還在四處打聽後續的倉儲應變,欲趁早備戰。為此,台驊緊急啟動擴充打盤機,配合自動化倉儲,加速消化出貨量能。

根據中菲行(Dimerco)觀察,中國大陸的跨境電商占銷美貨源的40%至50%。置身風暴中心的中國大陸電商業者,早有心理準備,在美國下令取消小額包裹關稅豁免待遇之際,順勢啟動應變措施應戰。Temu、希音(Shein)的電商布局可作為參考:

應變1》半託管  海外倉儲布局

Temu從2024上半年起,開始朝「半託管」模式轉型。鼓勵下游合作商家,透過海外倉儲備貨推進本地銷售;希音(Shein)同樣以半託管模式,積極建設海外倉儲。

半託管介於「完全自主經營」和「完全託管」的中間地帶,賣家在物流管道上可靈活選擇自營倉儲或海外倉儲。最大優勢在於,能彈性決定由協力廠商倉儲或海外倉儲完成物流配送,同時,賣家可委託Temu平台管理商品上架、行銷推廣、客戶服務,大幅降低賣家營運維護成本。

應變2》走出去  拓展海外新市場

為要跳脫北美市場,Temu已開始布局歐洲、南美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而Shein考量美中貿易風險,放棄在美國上市,決定在英國倫敦公開募股(IPO),背後藏著的野心瞄準印度,其擁有龐大年輕人口市場,且熱愛便宜又時尚的商品,看好將成為未來全球電商的主要貢獻來源之一。

隨著小額包裹通關免稅取消,如果要進入美國市場,低價貨品必須走正式通關程序(Formal Entry),未來的跨境電商新挑戰在於:(1)通關程序趨向繁瑣,延長通關時間;(2)需承擔額外清關費用、物流運費,及美國關稅,間接導致的營運成本上升,最終得轉嫁產品定價;(3)擔心影響消費客戶體驗。

美國市場受限  電商版圖大搬風

而隨著小額包裹關稅的啟動,航空海運貨攬業者台驊、中菲行、捷迅密切關注市況變化。中國大陸往美國零售生意受阻,中菲行預測,接下來電商策略可能加速朝向東南亞、印度及墨西哥轉移,進一步推動貨運需求。

國際代運業者忙著集貨、代運、清關到宅配,一站式跨境購物服務,已逐漸感受到價格戰擠壓利潤的威脅,未來美國電商平台商品只會更昂貴,這些電商包裹未來該何去何從?

深圳跨境電子商務協會體會最明顯,身為亞馬遜平台賣家重鎮,除了調漲商品價格,這些賣家已做好心理準備,打算退出美國市場。

世購國際代運(Shipgo)預測,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既有的電商消費者,可能轉向加拿大、歐洲、日本的電商平台作替代選項,帶起電商版圖大搬風。

電商策略調整  正面迎擊關稅戰

儘管關稅戰波及電商平台在美國市場的業績,但目前還沒找到哪個國家,能與美國市場消費力相提並論,包括亞馬遜、Shein、Temu等電商平台賣家都很苦惱,一旦失去美國市場,要尋覓其他市場接應這些貨量,存在一定難度,使經營風險升溫。

聯邦航空貨運集團(UFL Group)旗下的網店物流管理商e+Solutions (ePlus),根據多年為亞洲、北美和歐洲等地的電商供應鏈客戶擬定網店物流解決方案的豐富經驗,在全球電商生意混亂局面的節骨眼,針對訂單量較大的跨境電商,建議調整布局策略:

電商反擊1》於美國設立實體公司

考慮在美國當地設立公司,先為小額包裹關稅解套,取得稅務適用優勢,同時作為長遠業務發展的基礎。

電商反擊2》建立境內倉儲網絡

善用跨境倉儲與國際電商平台提供的解決方案,降低政策變動帶來的影響。可設法在美國境內規劃倉儲設施,由當地人力負責揀貨、包裝及派送,縮短送貨時間,並簡化跨境物流程序,可直接進入美國消費市場。

電商反擊3》採用集中發貨模式

量體較大的貨品,可視庫存貨品情況,排程定期從產地運往美國當地的倉儲,控制單位物流成本,提升電商供應鏈的物流效益。

407pics-8-2
在美國境內規劃倉儲設施,由當地人力負責揀貨、包裝及派送,簡化跨境物流程序,直接進入美國消費市場。

電商貿易新秩序  布局須更靈活

全球電商生態大幅重塑,中國大陸商務發言人何詠前表示,雖面臨生存空間被壓縮,但無論貿易政策如何調整,跨境電商優勢並沒有消失,國際電商貿易趨勢亦不會改變,仍具強大競爭力。

這番話宛如定心丸,穩定電商賣家心態。「亞馬遜全球開店」面向中國大陸賣家提供海外跨境電商的第一手觀察,電商出貨目前迫切需要正視物流、關稅壓力,台灣賣家貨源的製造出貨地,50%在中國大陸,建議未來電商供應鏈多元布局,可評估柬埔寨、東南亞等生產地,盡量合規、減少關稅風險。

畢竟在電商關稅戰前,國際研究機構Access Partnership才大膽預估,台灣B2C電商出口量能還在成長,有機會在2028年突破新台幣2,890億元。

置身在全球跨境電商新秩序中,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秘書長黃文榮對於台灣賣家處境,仍抱持高度信心。順應亞馬遜經驗提示,接下來電商賣家布局之際,可從強化品牌經營、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建立穩健的市場定位,在關稅價格戰局裡,站穩電商出貨的競爭力。■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403pic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