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寵物市場蓬勃發展,智慧科技、動物福利及永續發展已成為關鍵議題。台灣的寵物產業正面臨數位轉型與法規調整的挑戰。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特別在4月11日「國際寵物日」舉辦「2025台灣寵物生態發展論壇」,期透過來自政府機關、產業界、學界及醫界的專家,提供各自的專業視角,為台灣的寵物產業與國際貿易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建議。
從2022年後疫情時代來看,人類情感層面渴望陪伴,愈來愈多老年人、年輕人都想養寵物。無論是貓狗飼養率或收養數量皆明顯提升。
據工研院掌握,單看台灣市場,寵物經濟近3年增長尤為快速,飼養逾300萬隻寵物,與新生兒出生數相比,曲線消長交會呈現完美「黃金交叉」,創造約20億美元「寵物財」市場規模。
隨著寵物貿易鏈挾帶龐大商機,IEAT寵物食品用品小組特別籌辦「2025台灣寵物生態發展論壇」,由大食品群召集人蔡弼鈞理事,與寵物食品用品小組王淑鴛召集人共同主持,邀集農業部動物保護司江文全司長、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徐榮彬署長、美國在台協會(AIT)動植物檢疫辦事處主任Dr.Apryl Pagliaro、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鄭仁傑執行長、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譚大倫理事長、澳洲寵物食品產業協會(PFIAA)經理Michelle及台灣希爾思(Hill's Pet Nutrition)總經理Hardik Jhaveri等專家與談,在跨足寵物貿易鏈前,聚焦寵物法規變遷,以及寵物食品檢疫管理等國際趨勢,超過150位業者參加,顯示市場蓬勃發展。
面對寵物市場流通的消費商品,同樣接軌全球化、自由化,貿易鏈提升至安全層級,全球動物疫病大流行遠比「關稅」影響更廣泛。動植物防檢署署長徐榮彬認為,攸關寵物健康,凡飼料罐頭、牧草料境外輸入通關與否,取決於邊境疫區及產品出廠安全認定,「將疫病杜絕境外是首要任務。」
動保司司長江文全站在與產業同一陣線,表示寵物經濟既已蓬勃崛起,接下來待「寵物食品安全管理專法」拍板後,對協助產業營造良好經營環境,健全寵物食品管理,農業部責無旁貸。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加速動作,也看見寵物商機趨勢,如同徐榮彬所說:「產業一直在蓬勃發展,市場無限大,社會變動也無限大。」
觀察電商平台momo站上數據,貓狗商品銷售量分別占6:4,且貓用品成長速度高於狗用品,顯然「貓經濟」蔚為主流。
工研院鄭仁傑執行長指出,相對於北美、西歐的寵物市場成熟,趨於飽和,亞太地區的寵物經濟市場存在極大的成長空間。
不同於亞太華人市場愛養狗,在印尼、馬來西亞等伊斯蘭國家,認為貓是純潔的,更傾向養貓,這為貓經濟的擴展,提供廣闊的潛在市場。
寵物市場總產值已突破9.2億美元。其中,寵物必需食品為消費主力,潛在商機延伸至寵物美容、醫療保健、營養、觀光旅塑、殯葬保險等。
這背後浮現一大趨勢:飼主們無怨無悔,願為家中寵物的生活品質,投入更多消費。
工研院鄭仁傑執行長指出,2023年北美家戶飼養寵物比約66%,相較1988年的飼養比增加10%。2024年北美寵物經濟消費力達1,506億美元(約4.88兆元新台幣),其中,寵物食品占644億美元(約2.08兆元新台幣),寵物用品占320億美元(約1.03兆元新台幣),在全球寵物市場的2,070億美元規模中占46%,顯示在全球寵物市場的領先地位。
而亞太地區的寵物市場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且寵物經濟年增長超過9.3%,卻尚未完全成熟。至於拉丁美洲、中東和非洲,屬於寵物新興經濟體,極具商機潛力。
廣義的寵物產業鏈,上下游可涵蓋食衣住行育樂,對應供給需求則從飼主、寵物需求切入,能解構出健康醫療、食品營養、穿戴式裝置等三大商機趨勢。
隨著飼主對寵物健康的重視,寵物醫療需求日益增長。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譚大倫表示,寵物每年接受定期體檢、接種疫苗及針對傳染病和基因問題等追蹤檢查。老年寵物更追加X光、超音波、內分泌檢查,常見健康問題包括關節炎、腸炎、皮膚寄生蟲、腎臟病及腫瘤等。隨著動物藥品的突破,全球動物藥品市場已達478.8億美元,且仍以5.4%年複合成長率持續增加。
譚大倫引述市場數據,指出國際知名動物藥品大廠如:碩騰(Zoetis),年營業額超過75億美元,禮藍集團旗下的動物保健疫苗公司禮藍動保(Elanco Animal Health),及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默克集團(Merck)亦創造30~40億美元收入。愛德士(IDEXX Laboratories)經營寵物健康醫藥,同樣帶來25億美元營收。
在寵物健康醫療市場裡,譚大倫提到,看見「全球寵物藥品市場規模,皆以億元為單位」,加上現代飼主對寵物呵護日益增加,捨得挑選最好的藥品,減少「毛小孩」身體受苦。以寵物福祉為出發點,一波寵物新藥潮流正在崛起中。
譚大倫表示,特別是人工藥品轉成專為小動物設計的藥物,市場需求龐大。製藥廠商研發劑型改變,像是風味錠、肉塊、液體劑型動物藥品。以台灣生醫製藥技術優勢,可將台灣市場作為階段性示範場域,並在成功測試市場接受度後,走出海外市場,放眼東南亞、北美洲,海外市場潛力極高。
除動物藥品,寵物飼料食品也帶起新趨勢。飼主重視寵物的均衡飲食,並根據年齡、體重和健康狀況調整飼料,使寵物食品朝向均衡營養發展,衍生替代蛋白質、機能性飼料的需求。
現階段,台灣從泰國、美國大宗進口犬貓食品,進口量逐年提升。儘管飼料罐頭進口貿易商機還在擴大,但隨著全球動物疫病災情慘重,飼料管制風險升溫,形成另一場風暴的隱憂。
新興崛起的寵物穿戴裝置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鄭仁傑引述國際市場研調機構Global Market Insights調查,寵物穿戴裝置市場規模在2020年已超過25億美元,預期2027年可擴張至1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2%。
這些裝置包括智慧項圈、智慧背心、智慧胸背帶及智慧相機等,商機來自飼主想精準掌握寵物健康、情緒、生活作息等。藉由裝置隨時監測心率、呼吸、睡眠、活動狀態等生理數據變化,及早預防中暑、心臟病發生。進一步需求還有遠端監視、追蹤定位,結合遠距獸醫健康管理。順應寵物穿戴式智慧電子裝置趨勢擴大,軟硬體與物聯網(IoT)應用,會更廣泛進入寵物經濟。
廠商的商機嗅覺敏銳,早就前瞻投入布局,畢竟寵物經濟賽道向來是高市場集中度的行業。
澳洲寵物食品產業協會(PFIAA)經理Michelle提到,雀巢集團旗下發展寵物健康產品開發的子公司普瑞納(Purina PetCare),產品線如Purina ONE、Purina Pro Plan和Friskies,致力於研發濕式、乾式飼料,滿足嬰幼寵物到老年寵物的不同需求,且針對不同犬貓品種,提供特定營養解決方案,迄今變成全年營業額的主力引擎。
像是普瑞納研發的貓乾糧「冠能®舒敏系列」,降低貓唾液中47%過敏原Fel d1,間接減緩飼主對貓的過敏反應,在國際貓科醫學會ISFM(International Cat Care)獲得肯定。
普瑞納在歐洲啟動「Purina Unleashed 加速實驗室」計畫,由獸醫、寵物營養師、動物行為專家掌握寵物居家診斷、環保寵物食品蛋白極具可能性,深入鑽研寵物經濟的新型解決方案,展現搶攻寵物領域的強大野心。
對比普瑞納,希爾思作為美商高露潔集團的子公司,寵物營養產品線也變成集團「金雞母」。2024上半年,希爾思寵物業務部門營收超過22億美元,淨利潤率21%,並持續提升,使集團重心逐漸轉移到寵物食品。
為加強處方飲食的產品組合,希爾思最引以為傲的是,由超過200名獸醫師、獸醫技術員、營養學博士、食品科學家和動物照護技術人員,分析超過30,000份檢體,共同合作研發超過2,000種獨特配方,以科學實證基礎,引領寵物營養趨勢,並探索新市場渠道。
從寵物經濟火車頭普瑞納、希爾思兩大廠,可清楚發現寵物市場還有許多未知領域待開發。以澳洲寵物食品產業協會(PFIAA)觀察,國際寵物市場生態預測乾糧市場將蓬勃崛起,超越濕式糧食、寵物零食需求,且會大量依賴線上通路銷售。
順應既有新商機,Michelle也提出進入國際寵物商品供應鏈的脆弱面-全球動物疫病大流行的風險。禽流感、非洲豬瘟、口蹄疫等疾病,致使跨境貿易的寵物食品,尤其含有較高動物成份的產品,帶來極大的風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追蹤加州、科羅拉多州、俄勒岡州及華盛頓州多起家貓感染H5N1禽流感案例,推測感染主因為食用受污染食品,像是接觸到生肉、雞蛋、或未殺菌奶製品,產生接觸風險。因此,為杜絕風險,開始要求寵物食品製造廠,嚴格執行禽類或牛類原物料經巴氏殺菌(Pasteurization)製程。
澳洲PFIAA對於寵物食品會員廠商的盒裝製造標準,已有相關食安概念,說服飼主可以信賴。幾經倡議,不久前,PFIAA終於收到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的認可消息,確認經高溫、高壓製程、擠壓成形的顆粒狀乾糧及密封濕式罐頭,可視為安全無虞的寵物飼料,宣布能流通全球市場,這對產業來說是一大突破性進展。
此觀點獲得美國在台協會(AIT)一致認同,尤其台灣每年向美進口寵物食品數量可觀,Apryl Pagliaro表示,在寵物經濟崛起之際,不容忽視動物流行病。根據流行病足跡,從去年9月至今年3月底為止,大規模爆發高致病性禽流感陽性案例遍布北半球,連美國加州乳品業都淪陷,短短半年內,已有17州通報1,000例乳牛確診。
一旦寵物飼料原物料來自疫區,極可能阻斷下游供應商的貨源,導致斷流缺貨。Apryl Pagliaro表示,身為寵物食品出口大國,除境內嚴格管理外,美國進出口商已盡可能加速跟進非疫區認定流程,甚至上游寵物食品製造廠在牛肉、禽肉、水產稽核,都要符合進口國家規定。
基於寵物用品貿易鏈的安全,「我們意識到,這將是個很大的挑戰。」Apryl Pagliaro表示,不少製造廠考慮重新調整產品成分,降低貿易風險。
大多心有戚戚焉。尤其在國內寵物食品管理法草案預告拍板前夕,以往都遵循日本規定,而今開始有意識對齊歐美先進國家的法規要求,強調生產產品合規、標示清楚、產品危害風險及有害物質。相關文字表述仍在參考他國做法。
不少貿易商擔心,目前台灣對於產品包裝標示、有效日期與製造日期計算方式的規範,尚未與進口產品標準一致,迫切希望能加以調整與同步。農業部動保司強調,唯有健全寵物食品管理法,包括研擬定型化契約、加強業者自主管理,務實回應產業需求,才能帶動寵物產業的生態系發展。
這將廣泛牽涉到未來寵物醫療器材、藥品管理及臨床耗材設備的規範界定。站在第一線獸醫立場,譚大倫認為台灣應跟進海外規範制度,廠商才有競爭力。
尤其目前寵物產品品牌眾多,市場資訊混亂,飼料食品、疫苗藥品、設備儀器相關的產品合規,是市場重要的判斷準則。
至於下一步,譚大倫以產業市場面需求提示「實證市場尚未被滿足。」多數廠商只是跟著大廠配方比例走,缺乏自己的配方實證研究、營養設計,如今愈來愈多飼主相信科學實證,傾向獸醫師推薦的寵物營養管理,「實證」就變得更重要。
此刻寵物市場追求精準營養、預防醫學,有賴廠商建立自己的專業技術,甚至是設備代工製造廠的保護工廠模式(Factory method pattern,提供通用的介面,讓客戶端可建立相關系列物件),才是開拓市場的籌碼,繼續朝「未飽和商機」前進。
放眼寵物經濟藍海,甚至未來可能囊括的禽鳥、寵物鼠,對此IEAT大食品群召集人蔡弼鈞理事,與寵物食品用品小組王淑鴛召集人允諾,將持續扮演與政府的溝通橋樑,保持農業部動保司、動植物防檢署的對話空間,跟進進出口法規標示規範,為業者建構完善的寵物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