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雷厲風行的關稅通牒,使全球貿易迎上巨大挑戰。乍看之下,美國似乎主導話語權,各國只能被動接招?在G20峰會(2025 G20 Johannesburg summit)的外長會議中,掌握全球近8成貿易額(GDP)的20大工業國齊聚南非,卻唯獨美國缺席。
G20峰會預計11月才正式揭幕,在此之前,美國在全球議題的立場趨於保守,對國際合作的參與仍不明朗。此次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財政部長貝森特又表態「不出席」G20峰會前的財長與央行會議、外長會議。
外媒《彭博社》精闢地看透G20前哨戰,指出許多實質議題,包括氣候融資等共識分歧,最終結論是,會後無法發布任何聯合聲明或公報。
俯視這場風暴,美國刻意缺席並淡出對談空間,強硬關上大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則打算在會議圓桌擴大影響力,並與俄羅斯私下進行交涉;歐盟則欲拉攏非洲經濟體,並在訪南非期間,推出一項高達47億歐元(約新台幣1,681億元)的投資計劃。
原來早在G20峰會前,各國「互別苗頭」意味濃。才初次輪值主席國,南非周旋在對美國、中國大陸和歐盟的敏感緊張關係中,扮演著調解僵局的「活棋」角色。
涵蓋在「二十國集團會議」(G20)的部長級會議;另還有財長及央行會議、貿易部長會議、勞動部長會議。今年貿易部長會議預計2025年10月10日於南非舉行。
不久前,擁有55個成員國的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才剛躋身G20的常備成員,與歐盟(EU)同等地位。然而,非洲在迎接G20之初,即刻變成風暴核心。
今年G20峰會的表定議程,除聚焦糧食安全、人工智慧外,大部分話題將圍繞「包容性經濟成長」(Inclusive Growth)。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各國再次應對極端經濟結構的衝擊,必須努力創造生產工作機會,希望透過較低的通膨率,爭取相對穩定的經濟成長。
且另個話題重點,是全球淨零行動下,無可逃避的「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JEPT)的資金合作。南非總統拉馬福薩(Matamela Cyril Ramaphosa)表示今年G20主要目標之一,即加強與多邊開發銀行合作,尋求支持公正能源轉型的夥伴關係,以應對每年高達4兆美元的氣候轉型融資缺口。
拉馬福薩強調,全球經濟仍持續失衡,G20由大多數實力堅強的經濟體組成,掌控逾4兆美元(約新台幣131.7兆元)貿易額流通,掌握國際間75%的進出口貿易量,對全球的影響力僅次於聯合國大會(UNGA)。因此,G20須起領導作用,突破經貿威脅。
G20是絕佳的對談機會,所以主席國南非抱持高度重視。從2024年底正式接棒輪值主席國後,在「二十國協調人」(G20 Sherpa)會議席間,南非國際關係與合作部總司長Zane Dangor、財政部長Duncan Pieterse事先定調2025 G20的態度,認為地緣政治不該凌駕於實質問題的討論上。
源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的經濟概念,跳脫經濟成長追求,重視所得資源分配均衡,扶植開發中、弱勢經濟體發展就業。
以主席國姿態,拉馬福薩致詞宣示強調「多邊合作」,將是克服嚴峻挑戰的唯一希望。因此,2025年G20的主軸定為「團結、平等和永續」,並重申承諾抵制保護主義。
美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派駐布魯塞爾的研究員認為,扣除美國、中國大陸兩大強權後,G20的其他成員國聯合起來,應該能匯聚一股中性力量,有效制衡美、中遵守貿易規則。
在美國吹響孤立號角之際,中國大陸置身風暴中心,野心格外明顯。對中國大陸而言,延續G20峰會的主軸-團結、平等、永續,無疑提供了他們爭奪經濟霸權的機會。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主張求同存異、不搞分裂對立、反對集團對抗。
王毅在G20會上發聲,指出大國應成為表率,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明顯想藉外長會議的場合,攏絡美國以外的各國,率先表態共同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包容經濟方向發展。
在多邊主義框架下,中國大陸回應此次G20的議程,包括公正能源轉型、關鍵礦產開採、如何平衡發展中國家的融資成本,以及22個非洲國家所處的債務困境。中國大陸以多邊主義遞出「橄欖枝」,其最大意義在於,實現多國「公平負擔」,緩衝地緣政治風險。
不難發現,美國疏遠G20後,中國大陸有意加重話語權。像是會中支持舉行非洲人工智能全球峰會,或邀請各大工業國赴上海參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更與巴西、南非、非洲聯盟聯手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
上述都是以中國大陸為首,號召G20勾勒未來的前景。其背後的底氣來自於與G20主席國南非同為「金磚五國」(BRICs)盟友,且2026年APEC峰會將由中國大陸舉辦。種種跡象顯現,王毅此次赴南非出席G20外長會議,高度重視多邊合作,是中國大陸宣示「主場優勢」的開端。
對比中國大陸的高調,歐盟在訪南非期間,由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宣布47億歐元的投資案,採取務實投資路線,藉以加強與非洲最發達經濟體—南非的關係。
此次歐盟的投資計畫,試圖與南非建立「潔淨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Clean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同樣呼應G20的公正能源轉型目標,將協助南非發展在地潔淨能源、氫能開採。同時,歐盟還提供6.3億歐元支持南非的疫苗製藥業。
歐盟一再強調,投資的最終目的是強化並分散供應鏈。所以G20成為最佳對話平台,既能拉攏南非,讓更多南非製品進入歐盟,也將擴及其他與會國,反映歐盟在世界局勢中的一概路線—堅持貿易開放、支持國際多邊機制。
歐盟陸續與烏拉圭、巴西、阿根廷、巴拉圭談定「歐盟-南方共同市場夥伴協定」(EU-Mercosur Partnership Agreement),並在印度、馬來西亞啟動貿易合作談判,積極藉由此次G20,歐盟持續擴展多邊合作版圖,進一步布局非洲市場。
儘管之前因烏俄戰爭,導致歐洲不滿南非未譴責俄羅斯入侵行為,雙方互動一度降至冰點,但歐盟安全與外交政策負責人卡拉斯(Kaja Kallas)再次踏上南非,算是善意的示好。卡拉斯強調「目前多邊主義面臨威脅,我們需要利用此機會,進一步發展國際體系,讓它對世界上所有國家更加包容。」
范德賴恩預告11月將出訪南非出席G20峰會。她說,「在全球競爭加劇的時刻,我們須進一步強化夥伴關係。」《美聯社》評論,南非G20會議,讓歐洲國家有機會與非洲冰釋前嫌。
G20峰會的前奏,歐盟、非洲、中國大陸等經濟體,與頻頻發起關稅戰的美國政府,將如何開展多邊主義?窺視今年G20,宛如世界局勢的縮影,正在南非真實上演。
接下來的正式G20峰會,表定議程原順應包容性經濟路線,談論非洲債務再融資和氣候政策,欲為發展中國家爭取突破點。然而在美國頻頻打關稅保護戰,外界解讀,有意削弱多邊合作框架,G20經濟體無一倖免於難,《美聯社》、《德國之聲》推測,峰會或許優先處理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困境。
更重要的是,各國領袖都在觀望,美國總統川普是否出席G20峰會,這將對全球下個階段的多邊經貿合作布局,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