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雜誌標準字
貿易知識庫標準字 1-2
NO.411 SEP. 2025
411期・Cover Story 總論篇

從地緣政治重組觀察多元競逐

變局中東  戰火、能源與AI賽局的交錯未來

◎撰文/鄒明珆 圖片來源/路透社、AP、Shutterstock
411mainpics 2

今年6月13日爆發的以色列—伊朗戰爭,結束了雙方過去長期依靠代理人、網路滲透與秘密暗殺的「暗中交鋒」。衝突升級為公開且持續的直接軍事行動,標誌著區域安全態勢的重大轉折。這不僅重塑中東威懾的運作邏輯,也使區域風險迅速外溢,衝擊全球能源市場與航運安全。當海灣國家與外部強權在更不穩定的新常態下,重新界定互動邊界時,如何在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間取得韌性平衡,成為各方核心課題。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何梅尼掌權,伊朗與以色列關係惡化,開啟雙方透過網路攻擊、祕密暗殺等代理人戰爭的衝突模式。今年6月的衝突徹底揭開這層模糊面紗,雙方爆發持續的軍事對抗,將過去的隱蔽衝突推向國家對國家的公開攤牌,不僅是軍事升級,更是中東安全典範的結構性轉變。

根據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分析,以色列決策層的行動具多重戰略目標:削弱伊朗核武與彈道飛彈計畫、透過精準打擊清除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癱瘓作戰領導中樞,更深層意圖則是動搖伊朗政權穩定性,迫使其在不利條件下重返談判桌,甚至加速內部政治變革進程。

伊朗方面,核心訴求是展現體制韌性與延續性,即便遭受重大打擊後仍能維持指揮與治理功能,同時謹慎地控制反擊力度,防止引來美國直接介入,並爭取在未來協商中保有談判籌碼。這場衝突使得伊朗長期經營的「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網絡面臨壓力。黎巴嫩真主黨與伊拉克部分民兵勢力在戰事中遭削弱,被迫收縮其行動範圍;相對地,位於紅海周邊的葉門胡塞武裝因距離與行動彈性,反而成為伊朗更倚重的遠端代理力量。

這次的直接軍事行動,將過去以代理人戰爭的潛規則徹底打破,國家間軍事打擊成為新常態,迫使任何位於中東核心航線與能源樞紐的國家,都不再能假設自身免於波及,進一步推動海灣國家加速戰略自主化與經濟多元化,降低外部衝擊的脆弱度。

在此背景下,外部強權立場更顯曖昧。美國川普政府試圖與以色列軍事行動保持距離,卻同時對伊朗劃下紅線,提醒任何針對美國人員或設施的攻擊都將引發反擊。這種模糊的支持與限制,使區域盟友對美國安全承諾產生疑慮,促使他們尋求更多元的避險策略。

Keyword|代理人戰爭(Proxy War)

指兩個主要國家或勢力不直接交戰,而透過支持第三方勢力,如地方武裝或政治團體,來間接對抗對方,藉此實現自身戰略目標,降低直接衝突風險並影響區域局勢。

Keyword|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

由伊朗主導的跨國政治與軍事聯盟,包括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及伊拉克部分什葉派民兵組織,旨在對抗以色列與美國的地區影響力。

荷姆茲海峽風險升溫  成本衝擊全球市場

以伊兩國軍事對峙造成荷姆茲海峽動盪,為全球能源市場帶來衝擊。這條位於波斯灣出海口、最窄僅39公里的水道,承載全球約五分之一的石油運輸量,其安全與否幾乎等同於國際能源市場的穩定指標。

衝突爆發後,全球海運保險中樞——倫敦勞合社市場(Lloyd's of London)對穿越波斯灣油輪的戰爭險附加保費迅速調升。費率從船體價值的0.05%至0.125%,在短短數日內飆升至0.5%,使得一艘價值1億美元的超大型原油運輸船單次航程的保費成本,從約12.5萬美元躍升至50萬美元,增幅超過3倍,而這筆額外開支立即轉嫁給石油公司或貿易商。

然而,壓力並未止步於保險市場。即便在以伊雙方達成臨時停火、國際油價逐步回穩後,油輪即期運費仍逆勢上漲。能源數據機構Kpler分析指出,衝突升級後,短期內部分航線運輸成本激增118%,原因除了保費暴漲,還包括船東因安全疑慮而取消或延遲航次,導致可用海運運力緊縮,形成供應瓶頸。

這場危機凸顯當代地緣衝突的影響,早已不侷限於戰場,而是延伸至支撐全球貿易的金融與物流體系。戰爭風險保費如今不僅是航運成本中的一項支出,更成為衡量市場恐懼與地緣壓力的指標,甚至被視為可操縱的經濟槓桿,影響能源流動與全球供應鏈穩定性。對企業與國家決策者而言,這意味著風險管理不再只是防範突發事件,而是必須納入長期戰略布局的一部分。

戰爭與能源風險的疊加,讓海灣國家意識到,僅靠石油財富難以抵禦外部衝擊。無論是航運受阻、能源價格調動,還是全球資本對區域穩定性的疑慮,都迫使他們尋找更具韌性的經濟與治理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科技成為海灣國家的關鍵棋子,尤其是人工智慧與數據掌控,能幫助他們跨越地緣風險、強化未來競爭力。對這些國家而言,這不只是應對危機的手段,更是積極重塑國際秩序的機會。

411pics-2-1
中東再陷火線,荷姆茲海峽戰略地位備受威脅,全球油價因而上揚。

科技洪流湧動  海灣押注主權AI

在應對短期能源市場波動的同時,中東主要產油國正展開一場更具深遠意義的轉型,把國家戰略重心從地底的石油轉向雲端的數據與人工智慧。與以往口號式的經濟多元化不同,這次轉向帶有明確的生存意涵:誰能在下一波科技浪潮中建立不可取代的地位,誰就能在後石油時代維持國家韌性與國際影響力。

依據這個脈絡,「主權AI」(Sovereign AI)的概念.開始在海灣各國高層戰略討論中占據核心位置。其目標不是單純引進外國科技公司,而是以雄厚的國家資本與政策動員,建構可控且完整的本土技術生態系,從大型語言模型到數據中心與雲端基礎設施,均掌握在自己手中,降低對美國和中國大陸技術平台的結構性依賴。這項野心已具體呈現在採購行動上:2023年,沙烏地阿拉伯與阿聯酋被報導大規模購買NVIDIA H100高階GPU——這是訓練先進AI模型的核心資源,猶如向全球宣告他們欲掌握未來數位經濟「新石油」的企圖。

這場轉型並非市場自發形成的產業趨勢,而是由國家意志主導的頂層設計。阿聯酋早在2017年就成立全球首個「人工智慧部」,沙烏地阿拉伯則在2019年設立擁有高度集權力的「數據與人工智慧管理局」。它們的任務不僅是推進AI技術發展,更是將數據分析與自動化系統融入國家治理——從能源調度、基礎設施管理,到智慧城市的公共服務與交通控制。

對海灣阿拉伯國家而言,AI正逐步承接過去石油的戰略角色:國內穩定的支柱、經濟實力的來源,以及國際影響力的槓桿。過去,他們以調整石油產量左右全球市場;未來,他們可能透過掌握數據、演算法與雲端基礎設施,影響國際數位秩序的走向。在這個轉型後的新格局中,海灣國家不再只是能源供應商,而是技術合作夥伴、潛在競爭者與新興創新中心,為其在國際談判桌上增加了超越「石油美元外交」的複雜籌碼。

當「主權AI」從國家願景走向落地執行,差異便浮現於資本投向、制度安排與風險承擔的細節:有人押注巨型城市(Megacity)與硬體基建,有人以政策槓桿催生創業生態,也有人在安全威脅中淬鍊深科技解決方案。以下3個案例,對應3種路徑與3種節奏,照見中東在後石油時代如何爭取技術主導權的實際樣貌。

411pics-2-2
阿聯酋成立全球首個人工智慧部,由Omar Al Olama擔任部長,積極培育 AI 技能,推動後石油時代轉型,邁向人工智慧強國。
Keyword|海灣阿拉伯國家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岸、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巴林與阿曼。

Keyword|巨型城市(Megacity)

通常指人口超過一千萬的都市聚落,由聯合國所提出並廣泛採用。這些城市因龐大的人口密度與資源需求,成為全球經濟、文化與創新的重要樞紐,同時也面臨交通、環境與永續發展等挑戰。

Keyword|深科技(Deep Tech)

指的是建立在獨特、受保護或難以複製的科學或技術進步基礎上的突破性解決方案。 它通常具有較長的研發週期和較大的應用不確定性,然而一旦實現,可能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沙烏地阿拉伯  NEOM新未來計畫  建設與金融轉型並進

NEOM(新未來城)作為沙烏地阿拉伯「2030願景」的城市建設計畫,總投資規模高達5,000億美元,其中的核心項目——「The Line」,規畫一座長達170公里的線性城市,主打100%再生能源和AI全面管理,試圖徹底重新改寫城市形態。

然而,國際油價下跌直接影響沙烏地財政收入,使工程進度遠低於最初規劃。根據2025年最新衛星圖像顯示,線性主體僅完成約2.4公里,與原始藍圖存在落差。於此同時,NEOM計畫透過能源子公司ENOWA調整戰術,切入全球自願性碳市場,在2030年前累計供應逾3,000萬噸碳權,期望將單純的建設項目轉型為集金融和環保於一體的多功能平台,在氣候融資領域搶占先機。

阿布達比  Hub71強化夥伴網  生態系帶動資本與訂單

相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NEOM計畫透過砸重金造城,位於阿聯酋首都的阿布達比推出的Hub71則專注於打造「軟體」基礎設施,運用政策誘因與資金配套,吸引國際新創、創投與高階人才落地,同時由政府部門提供真實場景與採購機會。

Hub71成功的關鍵在於透過「夥伴驅動」模式,積極與境內政府各個部門建立深度協作,讓技術驗證與公部門需求對接成為常態流程,帶動良性循環—新創公司獲得客戶與資金,政府部門則能藉助尖端科技提升治理效率與公共服務品質。根據新創企業投資分析平台Tracxn統計,2025年第一季,阿聯酋科技新創募資達8.72億美元,動能明顯走強;新一批團隊中,來自美國與英國等成熟市場的比例提升,顯示市場機會、政策效率與資金易取得的組合,正持續吸引國際化的創業與投資社群。

以色列  AI資安逆勢擴張  戰場壓力催生創新籌碼

以色列的科技產業,特別是網路安全領域,呈現出與海灣國家截然不同的發展邏輯,其技術發展路徑並非來自於對未來的規劃,而是對於地緣緊張與網路攻擊強度升級等威脅的直接回應,促使其AI在資安場景中快速迭代並走向商用。

募資數據也反映了以色列資安解決方案的需求強度——2025年上半年,以色列的資安新創公司合計募得19.8億美元;2024年,資安投資更是占以色列全體科技投資的36%,顯見國際投資人對於其「可快速落地且經實戰驗證」的方案保持高度信心。

從最新的募資案例更可發現以色列創新的深度,包含新創公司BlinkOps完成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用於部署其AI「微代理人」(Micro Agents)以自動執行繁瑣的安全任務;Tonic Security則以700萬美元的種子輪資金(初創企業最早期的募資,用於產品開發與市場驗證)切入,以AI平台為企業提供更智能的威脅暴露管理。這種聚焦特定痛點的產品策略,使以色列在軍民兩用技術的轉換上,形成從前線驗證到快速商品化,進而擴大出口的正向循環與競爭優勢。

411pics-2-3
位於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靠近紅海的NEOM企劃,核心項目「The Line」將規畫一座長達170公里的線性城市,主打100%再生能源和AI全面管理。

地緣與科技交織  全球供應鏈進入新常態

在戰火與科技的雙重推力下,不僅改變中東地區的戰略版圖,也對全球供應鏈、能源格局與資本流動帶來深遠影響。對於企業領袖、政策制定者以及投資人而言,理解這場變革的核心邏輯,將是面對未來10年全球經貿變局的重要生存策略。以下整理出5項關鍵要點:

Point 1 》地緣風險成本常態化  供應鏈韌性成為必要投資

從紅海到荷姆茲海峽的多重緊張局勢,已證明地緣風險不再是短期擾動,而是全球貿易的常態。運輸與保險的額外成本正逐步被視為基本開銷,促使企業將風險管理納入營運規劃。過去以效率為優先的「及時生產」模式,正被「以防萬一」的韌性思維挑戰。

Point 2 》能源價格波動並存  企業避險策略更精密

全球能源價格正同時受到兩種力量牽引:長期來看,為需求疲軟與供應擴張壓低價格;短期則因衝突、航運瓶頸與市場情緒推升波動。這種「長期趨勢與短期恐慌」並存的格局,使企業在採購與金融避險上須採取更精密的策略,防止價格的瞬間飆升或崩跌。

Point 3 》數據取代石油  中東躍升科技競合節點

海灣國家正藉由主權AI、數據基礎設施與創投基金的巨額投資,逐步從單一能源供應者的角色,轉型為同時能合作與競爭的科技中心。未來,國際企業不僅要將中東視為銷售市場,更要視其為創新資源的來源地與潛在對手,並在研發、人才與資本上提前布局。

Point 4 》能源依賴的脆弱  台灣安全儲備刻不容緩

面臨荷姆茲海峽可能因中東戰火封鎖的風險,讓台灣不得不密切關注中東發展。台灣能源有高達97%需仰賴進口,加上僅約12天的天然氣安全存量,使得台灣經濟命脈極易受到航道中斷或封鎖的影響。在目前的無核化政策下,分散能源來源、擴大儲備規模並投資再生能源與電網安全,已成台灣維護經濟命脈的戰略必需。

Point 5 》主權基金轉型  全球資本版圖重新洗牌

中東主權財富基金不再只是被動的金融投資者,而是透過資本驅動國內的科技與產業戰略。從NEOM這類的超大型城市計畫、打造在地創投生態的Hub71,再到對國際AI與生命科學的精準投資,這些基金正成為全球資本流向的塑形者,任何尋求資金或戰略夥伴的企業,都須理解並適應這些主權基金的新投資邏輯。■

Keyword|全球自願性碳市場

指非政府強制下,企業或個人自願購買碳權,以支持減碳或碳移除專案,並用於抵銷自身排放或展現永續承諾,彰顯社會責任,具跨國交易與多元專案特性。

Keyword|威脅暴露管理

透過持續監測與評估,找出企業系統與資產中的潛在弱點,結合威脅情報與風險排序,協助企業優先修補與防護,降低遭受網路攻擊的可能性。

30771_公會LOGO%20W%20[轉換] 01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04 Taiwan, R.O.C

403pics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