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鈺智庫總經理、知名百大企業顧問、「新世代領導」千萬首席講師、曾於各大企業輔導授課。
王經理最近心情超級不好,尤其今天不知道是什麼日子,早上才被副總叫到辦公室唸了半天,回來時一肚子氣。還沒回到座椅上就被小張叫住,小張是個剛進公司不到半年的年輕人,也不管王經理一臉不爽的神色,衝著經理就一直抱怨目前碰到的工作問題,王經理原本就一肚子氣無處發洩,再加上小張白目的一連串批哩啪啦的內容,立刻就爆發了:「這點小事你也不會自己解決嗎?」「你除了會問我問題還會幹嘛?」「這種小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要再來煩我!」小張滿臉委屈地回到座位,覺得自己被錯怪,愈想愈忍不下這口氣,下班前就遞出了辭呈,拿到辭呈的王經理楞住了,自己只不過唸了幾句,或許讓這個年輕人受到一些委屈和誤解,但有必要就立刻離職嗎?
許多父母都以尊重小孩為出發點,尊重小孩是一件好事,卻沒有想到如果過度尊重的後遺症,是帶來容忍、配合、不直言說出想法,反而讓小孩喪失了處理複雜人情世故的應對能力。再者,不願意被誤解是人類的天性:每個人都不喜歡被誤解,自古皆然,許多優秀的人物因為誤會,以致於被流放或者選擇浪跡天涯,類似的狀況所在多有。這群年輕人從小在家中,已經習慣父母煮好飯就可以先吃,家庭的重要決策都會問過自己的意見,以及能夠做出自己想要事情的決定權,認為自己不但是家庭成員的一分子,也能夠擁有和大人對等溝通交談的權力。
不能忍受委屈是人之常情,主管盡可能在第一時間先給予心理支持,避免說出下列話語:「你這是什麼態度?」「為什麼連這點委屈都不能承受?」「受點氣又怎麼了?幹嘛這種臉?」「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玻璃心嗎?」
主管習慣過去的價值觀,在那個「把誤解當作修煉」、「吃苦當作吃補」的年代,受委屈是理所當然、被誤會是家常便飯。然而新世代從小的環境背景已經完全不一樣,前面說過他們成長在被尊重的環境,內心「受到誤解就會生氣、受到委屈就會離去」。受委屈有負面心態是正常的,有經驗的同仁會設法自行調節,然而對於這群新世代,比較成熟的想法還在逐漸茁壯當中,需要給予較多時間的照顧。
主管們事務繁忙,情緒很容易受影響,人不是神,許多時候也會不自覺地將情緒轉嫁給部屬,部屬在被錯怪的情況下會反彈很正常,許多主管此時會更加暴怒,認為部屬不應該有這樣的「態度」。
其實主管們不妨想想,過去父母回到家,把白天的情緒帶回家裡是常態。但是現在的父母已經有所認知回家將情緒分開。在公司不妨沿用同樣的道理,主管如果是因為別的公事有情緒,也學會別遷怒給部屬,畢竟晚上的小孩不該是受氣包,白天的部屬也不應該是。
過去的公司,上下之間多半有隸屬關係,但是未來,隸屬關係會慢慢轉變為合作關係。隸屬關係,很容易讓上下之間的維繫不小心落在金錢著眼上,目前最明顯的就是年輕人常說的「領多少錢,做多少事」以及「下了班就是我的時間。」
合作關係,可以將金錢的重心轉向為「理念的認同」,只有認同公司的理念和經營做法,才是同仁願意奮戰的主要依據。
許多企業主管過去都是「被罵大的」,此時主管常有「媳婦熬成婆」的觀念,當自己升格為婆婆的時候,只想把現在的員工當作媳婦來要求,反而加深鴻溝。
主管可以把同仁找來,說說自己當年「曾經受過的委屈」,一方面解釋自己要求的用意和背景,二方面讓同仁有聽故事的感覺,當同仁聽到主管過去吃過更多苦頭的時候,對於現在偶爾受到的委屈會比較釋懷。
主管和年輕人間,有經驗的前輩和資深同仁是很好的橋樑,很多時候年輕人的挫折念頭,有適度的抒發,可以得到很大的緩解和調整。傳統老一輩會忍受公司主管的情緒和不當要求,忍氣吞聲的目的,只為謀求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新一代已經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他們追求自己的夢想和未來,他們不用為了工作看人家的臉色,主管要避免別把現在的同仁想成是以前的自己,雙方才能有互信互諒的合作基礎。簡單地說「你當他們是夥伴,他們才願意和你相伴」,如果「你當他們是員工,他們只當作來這邊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