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支付體系正經歷一場由央行數位貨幣(CBDC)、穩定幣與區域清算網絡推動的深層變革。本期封面故事〈數位貨幣貿易時代〉,將探討這股趨勢如何挑戰長期以來依賴美元與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的單極結算架構,並推動全球金融主權邁向多極化與碎片化的新格局。
在國際間,美國採取與多數經濟體不同的策略:聯準會持續研究CBDC,尚未啟動發行;國會已通過《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 Act),建立監管架構,並審議限制零售型CBDC的法案。整體方向顯示,美方以監管下的民間穩定幣為主軸,藉由市場創新與法制並行,鞏固美元在數位金融時代的主導地位。
對以出口為經濟命脈的台灣而言,這不僅是一場支付革命,更是產業再定位的契機。唯有將既有的硬體製造優勢延伸至金融應用領域,台灣才能在新一輪全球競局中掌握主導權,而不再只是數位經濟的代工者。
目前台灣正採取「審慎整合」策略,中央銀行穩健推進數位新台幣雙軌試驗,並規劃以批發型CBDC作為實體資產代幣化的清算基礎;金管會同步推動《虛擬資產管理專法》,為銀行業進入資產託管與代幣化金融服務建立法制根基。金融業者亦導入區塊鏈技術,優化供應鏈金融與貿易流程,而「台灣QR Code支付共通標準」(TWQR)在零售支付互聯方面也取得實質進展。
IEAT關注全球貿易金融的變化,將持續提供貿易業者支付工具的變革與建議,同時,IEAT也積極協助企業推動數位轉型與國際鏈結。面對新金融時代的來臨,我們將持續串聯國際夥伴,為台灣貿易邁向數位新航線。
IEAT年初迎接瑞士中小企業協會訪團,就數位轉型與金融科技創新深入交流;10月正式與該會及芬蘭全國商業總會簽署合作備忘錄,為企業開闢中歐、北歐新的合作網路。此外,今年1~9月韓國已成為我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及第七大出口市場,IEAT也將於11月初在韓國忠清北道最大的工商城市之清州商工會議所簽訂MOU。今年IEAT在國際交流成果豐碩,目前已洽簽9國、11個工商團體,對外網絡已達63國、190個。
在推動產業合作方面,IEAT積極打造國際交流平台,於9月舉辦「2025國際醫材代理媒合會」,匯聚捷克、以色列、韓國及美國等14家品牌,吸引450人參與,展現台灣作為全球醫材樞紐的潛力。同時辦理「2025台北數位應用博覽會」,展示AI跨境貿易、智慧供應鏈與ESG應用,助企業掌握數位轉型趨勢,強化國際競爭力。
放眼未來,數位金融與國際貿易的融合將持續深化。IEAT將持續推動數位創新、強化國際合作,協助會員在變動的環境中穩健前行,以創新與合作開創台灣貿易的新契機。■